母亲节 做个温暖的绒布妈妈

2021-12-28 20:35王跃波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绒布画画小女孩

王跃波

我曾感叹过很多次QQ里我记下的那些“那年今日”故事的神奇,今天又被击中了。2013年5月24日,女儿的小故事,那时,女儿还是个只有7岁的一心只想着妈妈的可爱小女孩!

下午忙着上班签到,刚出教导处办公室,隔着大厅的玻璃门就看见一个小女孩,很像女儿,东张西望找什么的样子。快走两步出去,果然是女儿,满头大汗的。我问:“你怎么来了?都该上学了。”“妈妈,我给你送这个来了。”女儿说。仔细一看,是一个手工手镯。白色卡纸做的腕圈,接口处是一个满是火红色玫瑰花瓣的心形装饰。“怎么样,很漂亮吧?”女儿问。“是啊!”我很惊喜,又很怜惜,“大热天的从家里跑出来,就为给我送这个啊?”“是啊,你喜欢吗?”女儿清脆地说。“喜欢啊!”“我给你戴上吧!”我伸出手,“哎呀,有点小了。”女儿有点惋惜。“没事,我可以拿着看。”我一边说着,一边领着女儿快步往门口走:“你赶快回家吧,一会儿上学该晚了。”到门口,我看着女儿过马路,告诉她要小心。隔着马路,女儿高声嘱咐我:“你要戴不了,可以送给你的同学(学生)——没事,我再给你做——”

如今再看这段文字,想着女儿那时的样子,心里依然暖暖的。小小的孩子,心里蓄满了爱,蓄满了对母亲的依恋,这是母女之间天然的联系,是最质朴纯粹的。

遗憾的是,这样的文字记录太少,偶尔翻出一个便如获至宝。现在感叹那时候小孩子的纯真无瑕,却常被眼前这个业已长大的大孩子气得心痛肝痛。同一个孩子,同一个妈妈,看孩子的角度不一样了,小天使变成了“气人精”。好像大人越来越贪婪,不满足孩子的善和美,被社会裹挟着被私心裹挟着被各种焦虑裹挟着,终于按照某种“模板”“范本”审视自己的孩子,于是看她越来越不顺眼,总想去雕琢,去打磨……而孩子却没有把别人的父母当模板,去指责去修正你啊。

就像女儿刚给我看的一幅人物画,她前天画的,用了好几个小时,反复琢磨修改。女儿问我好看吗,怎么说呢,她看起来有点忧伤,眉间蹙着,好像很无助,我说。她回答,就是这样,这是有原因的,意思是我不懂。我确实不懂,不懂剧情(只知道是《柯南》剧场版里的一个人物),也不懂画法,只能直观地说感受。可是,我连赞美都吝啬给,害怕鼓励“错”了。在我内心里,我可能更希望她把这几个小时花在背英语或者写数学题上。你看,多功利的妈妈。

还有另两幅水彩。她前段时间花了好多心思画的,自己评价不高,特别是小王子,说是画“糊”了,眼睛画得太大了。我觉得还好,反正我是画不出来,那片湖水的倒影还是挺有感觉的。美盲(美术文盲)妈妈也只能给出这句苍白的点评。诚然,这的确不是成功的美术作品,只是初学的涂鸦之作,可是作为妈妈,怎么也不能忽略她背后付出的辛苦。于是,一面心疼,一面跟自己作斗争(克服“如果把心思放在什么什么上,就……”的念头),摇摇头,故作一个洒脱的妈妈。

孩子喜欢这个,喜欢沉浸在画画的世界里,专注认真,无人打扰,那是属于她自己的创作空间。我能做到的也只是不打扰,任凭她趴在餐桌上涂涂画画几个小时不做声。时间长了,还是会提醒要写作业,在管与放之间小心翼翼找着平衡点。我也觉得画画很好,但那只是“爱好”,主业应该依然是学习。

她苦心孤诣完成的画,总也需要人来肯定,妈妈算是她“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吧。可是妈妈心里的“算计”太多了,回应总是少了几分热情,显得过于“理智”而缺乏真诚,不像小孩子那样对待妈妈至诚纯然。

做妈妈,怎么爱孩子,实在是个太过复杂的问题。伸出双手,站在孩子身后,是守护,是支持,是推动,是永远的后盾……知易行难。一直在犯错,一直在修正。希望以后可以少犯错,不犯错,做个温暖的绒布妈妈。

猜你喜欢
绒布画画小女孩
绒布冰川的内心独白
大扫除
可爱的小女孩
爱掐人的小女孩
天使的魔术
爱哭的小女孩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秋冬绒布好烧 看女星怎么穿出优雅
成长需要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