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研究

2021-12-28 16:12宋晓云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涪陵区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

宋晓云

摘 要: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涪陵区是工业强区,民营企业占据市场主体的97.38%,是市场的中坚力量。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衡量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18个指标进行权重测算,根据六大产业分类挑选出代表性的12家企业进行专家评分,并结合指标权重进行综合得分测算,得出代表性企业中多数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不足85分。为此,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增强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聚焦数字化转型新突破,加大民营企业数字技术研发投入;强化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提升数字技术生产管理应用能力;重视数字人才效能发挥,加强民营企业数字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涪陵区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21)05-00045-09

一、研究述评

(一)关于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性研究

徐晓新(2021)[1]、李辉(2020)[2]认为人类社会从以土地和劳动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到以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再到今天发展成为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时代,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当下发展数字经济也被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为促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部门在2020年制定了一系列政策,2020年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3],同年5月13日全国工商联等17家部门联合发布了《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4],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5]等,这些政策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二)关于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要素研究

学者们对于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要素做了大量研究,一般根据变革部门和产生来源划分为四种类型。Tan&Pan(2015)根据变革部门将企业数字化转型分为技术型数字化转型和组织型数字化转型,其中技术型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内部的技术部分进行数字化转型,而组织型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对整个组织架构都实行数字化改造[6]。唐兴通(2017)根据产生来源将企业数字化转型分为内源型数字化转型和外源型数字化转型,其中内源型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而外源型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外部[7]。郭云武(2018)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并不是只拥有一个驱动要素,企业可能同时受到内源和外源动力的驱动[8],同时,在企业内部的转型也很难界定只是发生在技术部门还是在整个组织[9]。

(三)关于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及测度方法研究

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部分企业负责人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张夏恒(2020)通过对全国377家样本企业的实际负责人进行调研发现,21.05%的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完全不了解,26.32%的中小企业略微了解[10];二是民营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能力难以提升。王灏晨(2019)认为民营企业自身生产规模较小,难以从数字经济中获得规模经济或者范围经济[11]。

目前学者们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测度方法多采取层次分析法(AHP)。通过对CNKI数据库搜索关键词“企业数字化转型”发现,在404篇相关研究中仅有10余篇文章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进行了测评,其余多为理论或者案例分析某一特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问题,其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研究视角缺乏全面性。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文獻,结合涪陵区实际,测量涪陵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状况,分析转型困境,提出对策建议,力争为涪陵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二、涪陵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困境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平衡

涪陵区有清洁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5个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集群,工业产值规模位居全市前列,是主城几个区之外的首个千亿级区县。拥有太极集团、华晨鑫源、涪陵页岩气、万达薄板、华峰化工等百亿级企业5家,18户龙头企业跻身重庆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占全市的18%,这些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较快,数字车间普及率居全市区县第一。但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较多,困难重重,整体数字化转型率不高,不同规模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平衡。

(二)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不牢

目前,涪陵区已建成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3家重庆市级众创空间,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2个,拥有国家科研机构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独立法人研发机构7家,但都处于起步阶段,利用率也较低。除此之外,涪陵区在数字化人才、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待提高,通过对涪陵区大数据局、涪陵区组织部人才办、涪陵区发改委、涪陵区人社局调研发现,目前涪陵区关于数字化人才引进的专门政策还不健全,数字化人才信息库、数字化人才引进渠道等未畅通。除了人才基础没打牢之外,5G基站等数字化基础设施仍未健全。

(三)企业家数字化转型思维不足

一是理解不深。许多民营企业家,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并不理解,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于企业发展没有意义。二是认识不足。许多民营企业家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势与必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理解数字化转型是国家战略,是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12]。三是意愿不强。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家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考虑到目前企业基本情况以及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就会望而却步,存在“不会转”“不想转”思想。

(四)企业经营柔韧性不强

民营企业发展受自身产品特点、经营策略、国际环境、国内竞争等多方面影响,且民营企业是自担利损,自身脆弱性较大[13]。新冠疫情的肆虐,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波动,增加了民营企业自身脆弱性和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字化转型难度,提高了数字化转型风险。导致民营企业自身脆弱性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一是自身规模不大,尤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企业扩大投资难以实现规模效应,而对于数字技术研发利用的投入成本很难收到短期回报;二是融资能力较差,民营企业实力背景不一,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较大,而银行对于风险把控有一定标准,超过风险标准就不会放贷,导致许多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较难。

(五)企业数字化转型难度不一

一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导致数字化转型难度不一。涪陵区民营企业根据成熟阶段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成熟企业,此类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已初具规模,主要包括涪陵区几家百亿级企业,如太极集团、涪陵榨菜、华晨鑫源等等;第二类是较成熟企业,此类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较小;第三类是刚起步企业,一切都在摸索,每一个决策都非常谨慎,稍有不慎会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进行数字化转型困难较大。二是不同地区导致数字化转型难度不一。不同地区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不一,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也不同。数字经济是近几年刚提出的,涪陵区虽是工业强区,但在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力度上仍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亟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体制机制。三是不同产业导致转型进展差异。涪陵区目前有六大支柱产业,上述提及的百亿级企业包括在这六大类中,不同企业其生产周期不同,数字化转型的难易程度和时间也不尽相同。

三、涪陵区民营企业数字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测度指标体系,首先要界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根据《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实践研究报告》的定义,数字化是指将各类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计算来进行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将某个生产经营环节乃至整个业务流程的物理信息链接起来,形成有价值的数字资产,通过计算反馈有效信息,最终赋能到企业商业价值的过程[14]。根据上述定义,下文将通过构建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量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进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应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主观赋权法主要是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该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复杂、烦琐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系统分析,通过将复杂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层级分解,结合专家和研究者的判断评分,进一步通过模型计算而得出其权重,并根据权重测出其评分的一种方法。

(二)指标模型构建

目前涪陵区部分食品医药产业、信息技术等数字化车间比重较大,而新材料、清洁能源两个行业数字化车间仍需进一步加快发展。本文根据涪陵区六大产业特点,结合学者陈畴镛、许敬涵(2020)的研究指标选取,最终选取了6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15]。其中一级指标即为最上一个层次,也即目标层,最下面的一个层级为三级指标,也即方案层或者对象层,中间的一个层级为准则层或指标层。具体如下:

1.数字化基础设施

数字化基础设施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为描述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选取主干网与互联网接口带宽、主干网网络覆盖率、数据安全措施应用率3个指标来进行描述。其中主干网是企业所有通信和数字化相关系统的承载体,主干网与互联网接口带宽是反映企业数据传输量的重要指标,主干网网络覆盖率是反映企业网络覆盖率的主要指标,数据安全措施应用率反映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和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指标[16]。以上3个指标分别从网络数量、网络覆盖率、网络信息安全三个方面描述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状况。

2.数字化研发

数字化研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支撑,数字化研发程度越高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为合理、准确描述企业数字化研发力度,选用新产品产值率、R&D投入强度、员工人均专利数3个指标来进行描述。其中新产品产值率是指一定报告期内新产品产值与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企业一定报告期内新研发的产品投入生产并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衡量企业研发能力具有很强说服力。而R&D投入强度、员工人均专利数两个指标则是描述企业为增强研发能力投入的客观保障,两者数值越高,表明企业为科技和创新投入力度越大,专利数越多,企业越能进行转型。以上3个指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反映企业的研发力度,描述性更强。

3.数字化投入

数字化投入是从具体的数字化投入财务数值占比方面来体现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投入的力度。为描述这一变量,选取了数字化投入占比、数字化设备投入占比、数字化运维占比3个三级指标来进行描述。其中数字化投入占比表示企业数字化方面的投入占企业总投入的比重,占比越高,表明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发展越重视,实现数字化转型可能性越大。数字化设备投入占比、数字化运维占比是具体企业在购买数字化设备以及进行数字化运行和维护方面的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同理,这两个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性越大,以上3个指标都能准确反映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力度以及重视程度。

4.数字化人才

本文选用数字化技能员工覆盖率、初级数字化技能人才培训支出比、数字化人才比重3个指标来描述数字化人才。目前涪陵区由于数字化人才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数字化人才相关证书仅颁发1个,数字化人才统计口径不完善。因此,本文选用以上3个指标来衡量涪陵区民营企业数字化人才状况,其中数字化技能员工覆盖率,反映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数字化设备的应用情况,数值越高,表明越多的企业员工会进行数字化设备应用,从而间接反映企业拥有越多的数字化设备,也就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初级数字化技能人才培训支出比、数字化人才比重这两个指标都是反映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重视程度以及企业拥有数字化人才数量的指标。以上3个指标都能准确反映企业拥有数字化人才的数量,数字化人才越多,企业数字化转型就越容易實现。

5.业务数字化管理

业务数字化管理是指企业所有业务运用数字化进行管理,这一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数字化程度越高。本文选用数字化仓储物流占比、订单准时交付率、电子商务采购比率3个指标来对业务数字化管理这一指标进行描述,其中数字化仓储物流占比是指企业进行产品的仓储、物流、管理等运用数字化技术的比率,这一比例越高,表明企业数字化程度越高。订单准时交付率是指企业运用大数据、网络化等数字化设施进行联动供应链上下游,消除时间延误,快速反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联动能力越强,数字化程度越高。电子商务采购比率表明企业进行采购时运用电子商务技术的比率,这一指标与传统实际采购率相对应,电子商务采购比率越高表明企业数字化程度越高。

6.生产数字化管理

生产数字化管理是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指标,企业生产都运用数字化进行,那么企业就已经向数字化转型迈出了一大步。本文选用作业计划自动编制及优化排程的比例、与PCS或MES直接相连的数字化设备占比、数字化检测与监控设备占比3个指标来衡量生产数字化管理。3个指标均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对产品生产的各个流程进行数字化控制、检测的指标,也是数字化车间的具体表述。根据以上6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构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具体如表3-1所示。

四、涪陵区民营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测度

(一)建立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根据专家学者对同一层级两两指标比较的打分结果,建立判断矩阵并计算权向量。萨蒂(Saaty)提出了选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的比例标度表作为打分依据,具体步骤为:首先,将同样层级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并依据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其次,运用数学计算方法计算出同样层级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最后,计算出所有层级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为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本文在调研中设计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重要度专家调查表》,并邀请8位分别来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业内专家等进行了访谈并填写调查问卷。比例尺度表具体如表4-1,判断矩阵具体如式4-1。

若每次取两个因素Xi、Xj,aij表示Xi与Xj对Z的影响程度之比,aji表示Xj与Xi对Z的影响程度之比,且aji=1/aij。式4-1中A为全部比较结果的判断矩阵。

(二)计算权重

用方根法计算出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具体如下:

1.通过式4-2计算判断矩阵每行所有元素的几何平均值:

2.将进行归一化处理,如式4-3所示:

得到新的矩阵m=(m1,m2,….. mn)T,即为所求的近似特征向量,也是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三)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运用层级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为避免各指标之间两两相比之后,出现指标重要性矛盾的状况,需要对指标之间的重要性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如式4-4所示:

其中(Am)i为判断矩阵A与向量m之积的第i个数值。

2.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t  Index):

计算出来的一致性率必须要小于0.1,否则检测不通过,其结果不具有可靠性,需要对专家打分结果进行重新修改,直到通过一致性率检测。最终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4-2所示。

(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得分表

涪陵区民营企业有几千家,但部分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种类繁杂,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实用性、代表性,经询问区统战部、民营经济协会,综合考虑企业规模、性质、所属行业等方面,最终从六大支柱产业中挑选12家企业进行调查评分。邀请8位专家分别对12家企业上述18个指标进行打分,并填写《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调查表》,对打分结果求取平均值,结合表4-2所求各指标值的权重,求得12家企业的最终得分,具体如表4-3所示。

(五)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表4-2和表4-3可知:第一,仅有华为(涪陵)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的评分高于85分,说明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较好,事实也是如此。华为(涪陵)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从事数据管理、智能化管理相关业务,为涪陵大数据、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结论与实际相符。第二,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得分80分以上,两公司分别从事医药和汽车生产,从单向指标看,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数字化人才得分最低,数字化研发得分倒数第二。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生产、销售、研发一体的企业,但由于涪陵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总量等各方面原因,该公司数字化人才缺乏,难以支撑本企业数字化研发。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也是数字化人才相对缺乏,数字化投入较少。数字化人才相对缺乏也是涪陵所有民营企业的共性问题。第三,其他企业得分均在76-79分之间,总分相差不大,但在各项指标分析中,数字化人才均为得分最低项。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人才方面的建设和培养。

五、促进涪陵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增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

一是组建数字化转型专项领导小组。为加快推动涪陵民营企业数字化进程,确保企业数字化顺利转型,成立由区委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大数据局、发改委、商务局、科技局、税务局、宣传部、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并做好分工各司其職。一方面领导小组建立长效沟通机制,通过制度保障、技术支撑等方式解决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另一方面宣传部做好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对外宣传工作,全方位从思维和理念、技术上打通困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阻。

二是构建数字化平台和网络,发挥其牵引作用。疫情困扰之下,为助力复工复产,2020年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通过协同制造平台整合分散的制造能力,实现技术、产能与订单共享。这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同时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政府要搭建企业数字化转型资源信息整合平台,并邀请区内各政府部门以及民营企业参与,该网站要按照产业、人才、资源等进行分类,以便管理和使用,通过该网站整合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内部资源,促使企业实现产业链各链条数字化转型,最终达到提质、增效、降本的目的。政府要做好信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并确保信息平台的中立性和公正性、准确性。

(二)聚焦数字化转型新突破,加大民营企业数字技术研发投入

通过研究结论发现数字化研发、数字化投入权重较大,说明加大企业数字化研发、数字化投入有助于民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一是要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中美贸易战警示我们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拥有核心技术是民营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强调企业创新地位,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要加大数字技术的研发投入,强化基础研究,为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要加大重点领域的研发投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医疗卫生产业更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生物医药是涪陵区六大产业之一,政府和企业要加大该产业领域的研发投入,为人类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作出更大贡献。另外,新形势下,疫情加快了数字经济的步伐,为适应新时代新需求,政府和企业也要加大数字化技术相关企业的研发投入,比如华为(涪陵)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的研发投入等。

三是政府做好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保障工作。首先在政策上要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畅通通道,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并给企业提供数字化平台、技术、渠道等相关支持;其次,在关键技术、关键领域进行研发投入的企业,政府要给予一定奖励,并为企业融资和手续审批开通绿色通道,多措并举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研发投入。

(三)强化数字化技术运用,提升数字技术生产管理应用能力

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权重表(表4-2)中,我们发现业务数字化管理和生产数字化管理两项指标权重接近,都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指标。民营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特点侧重生产数字化管理或者业务数字化管理,比如制造业中更加注重生产数字化管理,而服务业中更加注重业务数字化管理,无论生产数字化管理还是业务数字化管理,企业都应做到两点。

一是找准定位。企业“一把手”要准确认知企业自身产业特点以及什么是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不等于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将智能运营、主营增长和商业创新三大价值维度统一,是企业长期价值创造的“新枢纽”。因此,准确定位有利于企业对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应用,有利于形成企业新的增长点。

二是善于应用。在浩瀚的竞争市场中,不进则退是企业经营不得不面临的规则,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表明,全国产业数字化规模已经由2005年的49.1%上升至80.2%,说明2020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冲出困难的有力法宝。涪陵区民营企业同样进行了“上线”以自救,但部分企业由于生产周期长、数字化转型成本高等原因,在生产、经营、渠道、组织、管理等核心环节没有能力进行数字化转型,导致根本不能应对疫情所造成的经营困难。因此,每家企业CEO都需要摒弃短期思维,以长期增长为指针,对企业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进行数字化转型,尽早抢占市场先机。

(四)重视数字人才效能发挥,加强民营企业数字人才队伍建设

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得分表(表4-3)中我们发现,企业数字化人才指标得分都较低,说明涪陵区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数字化人才。人才是第一发展动力,要加强民营企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在“引”“育”“留”上下功夫。

一是在“引”上,千方百计充实人才队伍。首先,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涪陵区人才办要积极推动“涪陵区网络和大数据智能化人才信息库”的建立,汇集每年来涪应聘人员信息,将有意愿来涪工作而未被录取的人员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及时收集区内外人才信息,并对有需要的企业进行信息分享。其次,创新人才引进模式。采取“引资+引智+引才”模式,完善柔性引才政策,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对高层次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企业和政府1+1>2的模式,全方位引进人才。

二是在“育”上,想方设法提升人才素养。政府引领,提高人才党性素养。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契机,积极组织“专家下企业”进行党史教育宣讲,提高网络和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党性修养。将民营企业中网络和大数据智能化人才纳入统战部重点关注对象,加大该类人才在区委党校每年举办的统战人员培训班中的比例,提升网络和大数据智能化人才政治素养。政企联动,提高人才专业技能。政府每年统计全区人才需求情况,联合长江师范学院和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订单式培养”,由企业出资政府补贴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签订就业协议,邀请企业实操专家授课,定向培养人才。

三是在“留”上搞创新,竭尽所能留住专业人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强“软激励”的创新,在人才工作、生活、娱乐、教育、医疗、配偶就业等方面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其安心留涪工作。加大“硬激励”的力度,开展股份分红激励试点,研究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探索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创新人才晋升渠道。坚持“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的基本原则,将评价人才的标准体现在有效破解影响区域发展的难题上、体现在引领区域高端产业发展上,拓宽人才晋升渠道,切实保障人才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 徐晓新,张秀兰.数字经济时代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2.0[J].江苏社会科学,2021(1):11-23.

[2] 李辉,梁丹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路径与对策[J].贵州社会科学,2020(10):120-125.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 (2020-11-03).http://cpc.people.com.cn/,2020.11.03.

[4] 全国工商联等.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EB/OL]. (2020-05-13). https://www.ndrc.gov.cn/,2020.05.13.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EB/OL]. (2020-09-15). http://www.gov.cn/,2020.09.15.

[6] Barney Tan,Shan L Pan,Xianghua Lu,Lihua Huang.The Role of IS Capabil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Sided Platforms: The Digital Ecosystem Strategy of Alibaba.com[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15,16(4).

[7] 唐興通.在这个不确定时代,数字化转型救命的5个“稻草”[EB/OL]. (2017-08-04).http://www.sohu.com/a/162242314_300763,2017-08-04.

[8] 郭云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双维能力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8.

[9] Kowalkiewicz M, Safrudin N, Schulze B. The business consequences of a digitally transformed economy[M].Shaping the Digital Enterprise. Springer, Cham, 2017: 29-67.

[10] 张夏恒.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障碍、驱动因素及路径依赖——基于对377家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调查[J].中国流通经济,2020(12):72-82.

[11] 王灏晨.《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实践评价及启示[J].中国物价,2019(12):79-81.

[12] Digital Innovation Hubs Working Group 1.Report from the working group meeting on access to finance[R].Belgium: European  Commission,2018.

[13] 吴非弥.关于用数字经济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EB/OL]. (2020-07-31). https://www.cndca.org.cn/,2020.07.31.

[14] 徐熠.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20.

[15] 陈畴镛,许敬涵.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体系及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20(11):46-51.

[16] 赵剑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基于智能制造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3):3-16.

责任编辑:蒋建忠

猜你喜欢
涪陵区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产业发展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