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胸腔镜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流程在非小细胞肺癌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29 05:11魏娜
保健文汇 2021年7期
关键词:胸腔镜外科肺癌

文 /魏娜

非小细胞肺癌是常见的一种肺癌类型,主要包含腺癌、大细胞癌等,具有扩散转移较晚、生存率较低等特点,大部分患者病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而手术则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可明显地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这也是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但值得注意的是,受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降低了手术效果,故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就极为关键[1]。本文主要就胸腔镜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流程在非小细胞肺癌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近一年内(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其中,对照组的男女患者相比之下男性居多,男女例数分别为18例、12例,年龄范围在39-76岁之间;观察组的男女患者分布情况同样为男性居多,男女例数分别为20例、10例,年龄范围在41-75岁之间。研究开始前,患者及家属均提前知晓了有关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分析、比较,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落实对患者各生命体征的监测,严格遵医嘱展开护理操作等;观察组则是以常规护理为前提,予以胸腔镜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流程干预,主要内容:(1)术前护理:做好术前评估,进一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为患者及家属讲解非小细胞肺癌发病原因、手术治疗流程、效果等,告知患者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加深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与掌握。同时,考虑部分患者术前往往会产生恐惧、害怕等负面心理,依从性较低,故护理人员就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基于患者心理特征的前提下,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促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2)术前饮食:手术前1天,正常禁食,晚上10点后可摄入少量流质饮食,控制在500ml范围内;术前2h禁饮,术前6h禁食;(3)术中护理:在推患者进手术室的过程中,要做好保暖措施,如放置暖水袋等,进入手术室后,要确保室内的温度适宜性,并落实对患者各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基于全胸腔镜下展开手术操作,如有必要可延长切口,使用直线切割器切断支气管、血管和发育不全的肺裂,在此过程中注意保护残肺,尽量避免牵拉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期间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手术医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同时也要对冲洗液及消毒液予以加温处理,以40℃最为适宜,而静脉液体的输注温度则控制在37℃;(4)术后强化强化病情监测:手术后,持续监测患者的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对症处理;(5)引流护理:注意留意引流情况,将各管道固定稳妥,避免弯折等情况的出现,合理的调整引流袋位置,一般以低于术区最为适宜,仔细分析引流液的颜色、性质等,如若发现异常,及时予以对症处理,避免不必要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后第2天就可拔出尿管,术后前3天控制补液量,一般以每天1500ml最为适宜;(6)疼痛护理:一般而言,术后患者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降低其舒适度,对此护理人员就需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掌握疼痛部位,告知患者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可通过加强与患者交流、播放轻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疼痛感,对于疼痛难耐的患者,可为其讲解疼痛产生机理,严格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或予以镇痛处理,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7)并发症护理:为规避或降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概率,护理人员在对敷料更换的过程中,需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定时更换患者的体位,给予局部按摩处理,促进血液循环,保持患者皮肤干净、干燥,有利于预防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症状的出现。此外,为避免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就需落实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可用手轻轻地固定伤侧,并对患者实施拍背处理,动作保持轻柔,促进痰液的顺利排出,如若患者痰液浓稠咳出困难,就可利用吸痰器予以吸痰处理,严格遵医嘱给予患者化痰药物,抑或是雾化吸入处理等,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以改善患者的呼吸,提高患者的舒适度;(8)肺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开展呼吸训练,常见的有缩唇呼吸锻炼法、吸气肌阻力训练等,在进行缩唇呼吸锻炼时,指导患者要缓慢地用鼻深吸气,之后缩唇慢慢地呼气,此时将腹部收紧,呼气时嘱患者保持匀速,此方法利用微弱阻力的产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呼吸时间延长,从而增强气道压力,可规避或降低气道塌陷现象的出现,促进呼吸肌功能的改善;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吸气肌阻力训练,使用阻力训练器吸气,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20至30分钟左右,每天次数以3次最为适宜,有利于促进吸气肌耐力的增强,之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减少训练器直径,通过对训练器阻力的增加,可实现对患者呼吸劳累感的改善[2-3]。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要注意对其各指标情况的观察,留意患者有无相关并发症,仔细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完成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则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经有效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尤其是应用胸腔镜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流程的观察组,并发症概率较低,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则相对较高,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较大(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2.2 各指标情况

观察组应用胸腔镜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流程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等指标较优,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则相对较高,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情况对比

3 讨论

现阶段,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引入,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而微创手术则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基石,特点主要体现于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应激反应小等方面。在非小细胞肺癌开胸手术中应用胸腔镜,可实现精确的锐性分离,避免了过度牵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进一步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但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其不仅是单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为目的,主要是基于高水平医疗及护理的前提下而展开,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共同协作,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在实际的护理中,需结合患者的实际需要,选择便捷且实用的护理方法,以促进护理效果的提高,减少或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在非小细胞肺癌开胸手术中,胸腔镜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胸腔镜外科肺癌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