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办学宗旨 推动创新发展

2021-12-29 10:08□刘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宗旨办学老年人

□刘 璟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对老年大学办学宗旨的确立极为重视,20世纪末曾组织专家学者深入一线,认真研究,拿出方案,再经过广大老年教育工作者广泛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在第二届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即“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这一办学宗旨,一方面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对老年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表达了老年个体入校学习的诉求,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由此可见,老年大学办学宗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既贯彻了国家教育工作总方针,又体现了老年大学教育对象的本质要求。

一、老年大学办学宗旨的要义及内涵

“增长知识”,是教育的属性,是实施教育的基本目的,是老年大学围绕老年人增长知识、提高素质而进行的中心工作,是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出发点,也是老年学员丰富生活、愉悦身心、服务社会的基本前提。随着时代发展,老年人不仅仅需要增长传统的继承性的知识,还需增长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性的知识。在传授传统知识与现代科技知识相结合的过程中,注重对老年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向老年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丰富生活”,是老年人进老年大学学习的强烈愿望。所谓丰富生活,就是让老年人过上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老年人为了摆脱退休后居家养老的孤寂,希望重新回归社会,融入新的群体,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寻求新的情感交流,获得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人们在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之后更高的追求。因此可以说,进老年大学学习,增长知识是出发点,丰富生活则是老年人老有所学、参加各项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所追求的基本目的。

“陶冶情操”,是老年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老年学员的迫切需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老同志把自己困在狭小的圈子里,不接受新鲜事物,难免会出现社会责任感淡化,甚至迷失方向的现象。因此,老年大学在实施老年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学员政治思想、道德情操方面的教育,老年大学要成为传播精神文明、塑造思想高尚老人的重要阵地。

“促进健康”,这是健康老龄化的应有之义。健康老龄化不仅仅指老年人自身寿命的延长,而且着重指生命质量的提高。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一个人只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老年大学能焕发出老年学员的潜能与活力,使他们的身体与心理素质、思想与道德素质都能得到加强,有益于促进健康、延缓衰老,实现延年益寿的梦想。

“服务社会”,这是办学宗旨关于国家和社会对老年教育要求的体现,是为了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对老年人提出的要求,是学校实施老年教育所确定的最高目标和教育实践的最终结果。老年人力资源中蕴藏着巨大潜力,他们通过参加学习,不但能激发起生命的活力,更能发挥出非凡的创造力。老年人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施展才能,在社会财富积累、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与教育子孙后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晚年价值,真正做到服务社会、老有所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二、贯彻办学宗旨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把握生命教育的本质,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老年大学学员入学不仅仅是为学习而来,更是把老年大学作为自己的生活空间,把学习和活动作为生活内容,把老师和同学作为大家庭的群体成员。他们认为“老有所学”是有积极意义的、更有价值的老年生活,在老年大学学习期间是把握生命真谛,享受生命美好,续写生命精彩的“第二青春期”。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认知老年学员的这一感受,从生命教育的本质和“学习即生活”的高度,处理好老年学员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把学校办成求知的校园、奉献的乐园、幸福的家园。

(二)促成精神与体魄良性互动,正确处理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老年人的体质日趋老化是自然规律。进老年大学学习,使老年人的精神与体魄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延缓衰老。可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心理健康对老年保健尤为重要。医学研究表明,一位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的老者,其身体免疫功能自然强大。老年大学是老年人向往的精神文化圣地,无疑能促进老年人的精神文明与心理健康,自然有助于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开展老年教育,能使老年人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提高防病能力,拥有更好的生存状态。因此,老年大学要从精神引导促进心理健康和注重保健知识学习两个方面加强教育,促成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三)立足全面提高素质,正确处理求知与厚德的关系。老年大学办学宗旨其核心是全面提高素质,创造幸福生活。学员在老年大学获得科学文化知识,跟上时代步伐;经受文化熏陶,体味文化真谛;接受时事政策教育,增强爱国情怀;师生思想互动,增强道德修养;参与社会实践,汲取精神力量。实践已经表明,老年大学办学质量如何,有没有落实办学宗旨,关键看老年学员是不是满意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管理者不仅要重视老年学员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应善于将知识的能量转化为精神的力量,使老年学员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双丰收,全面提高老年学员的素质。

(四)着眼于服务社会,正确处理求学与奉献的关系。“老有所为,服务社会”既是宗旨要义,又是老年人自身的追求,也是社会的迫切希望。老年学员在老年大学里充电,以“老牛踏着夕阳去,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饱满精神状态走向社会,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服务社会。在家庭,他们以身教重于言传的方式鼓励着下一代健康成长;在社区,他们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企业,他们发挥着技术指导和生产监督的顾问作用;在社会,他们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向政府部门进言献策。老年大学不仅是学校,还具有服务社会的作用,这体现了老年大学的社会性与利他性,这也是贯彻宗旨、发展宗旨应把握的方向。

三、面向新时代贯彻办学宗旨,在创新发展中办好老年大学

(一)贯彻办学宗旨,要坚持创新驱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要始终坚持创新思维,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探索老年教育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深刻认识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提高质量以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的深刻内涵及重要意义,用以指导确立老年教育的新理念、新思维和办好老年大学的新依据、新导向,并成为推动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贯彻办学宗旨,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是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提出的全党全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认识和把握老年教育的价值导向提供了理论先导,为老年教育发展提出新思路。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老年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面发展,提高生命生活质量,使他们获得晚年幸福。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是老年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贯彻办学宗旨、遵循老年教育规律、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老年大学办学宗旨要更加突出“以老年人为本”的精神要义,才能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老年大学。

(三)贯彻办学宗旨,必须合理设置课程,满足学员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要贯彻“因需施教,因求设课”,要想方设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求知、求技、求乐、求健、求为”的需求,适应教育公平要求,扩大课程宽度,让想学习的老年人都有他们喜欢学的课程;适应开发潜能要求,架设课程梯度,引导老年人学习更高档次的课程;适应科技现代化的要求,让老年人借助信息手段生活得更加幸福;适应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开设文、史、哲、美课程,学习国学精华,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化。老年大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摸准老年人的脉搏,开设“适应老年人志趣,顺应时代发展,富有知识性、思想性、休闲娱乐性、注重实用性”的新课程,把老年大学建成老有所学的课堂、老有所乐的舞台、老有所为的阵地、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四)贯彻办学宗旨,要体现老年教育的人文性。教育实践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完善和发展,这就是教育在目的上的人文性。教育的人文关怀着力于人通过接受教育实现普遍就业,在市场竞争达到起点平等,享受社会公平。而在老年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着力点在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使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老年大学一切工作要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老年大学的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服务工作,老年大学的管理要采取宽松模式,宽而不乱,松而不散,体现人性化服务,渗透人文关怀、人情关切、人道关爱,努力把老年大学建成“学习的校园,交友的乐园,温馨的家园”。

(五)贯彻办学宗旨,要推进老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推进教学规范化建设;要鼓励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取得教学成果;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体系,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要强化学员管理委员会和班委会职能,充分发挥学员骨干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打造创新型、科研型教师队伍,大力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年轻化,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再次,要推广远程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更有质量的学习条件,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宗旨办学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疫情下的海外华裔医生:生命至上是我们的宗旨
红船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漫画也疯狂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