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1-12-29 09:56
辽宁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音准声部班级

王 丹

(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强调个人艺术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关注学科基础以及个人发展所必备的素养成为各学科教师教学的重要抓手。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具有重要地位。班级合唱教学是教师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教材进行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而群体意识、协调合作能力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当代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中小学班级合唱教学有别于一般合唱团的训练,它所面对的是普通班级的普通学生。普通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专业合唱训练,学生的合唱技能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目前。很多音乐教师对班级合唱教学策略研究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还不够深入,致使班级合唱教学在音乐学习中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音乐教师亟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改变合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不会教”、学生“学不会”的现状。

(一)加强合唱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

音乐教师是班级合唱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者,更是班级合唱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策略的实施与利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班级合唱教学的效果。教育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和专业发展需要教师终身持续不断地提升和学习,使专业知识与技能日趋成熟,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理论学习是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有力支撑。对音乐教师打好班级合唱教学活动的基础、提升音乐教师的合唱教学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素养

音乐教师在开展班级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上好多声部合唱课需具备的必要能力:扎实的多声部训练能力;灵敏的听觉、视唱能力和卓越的指挥能力。音乐教师想要教好多声部合唱作品,应具备扎实的训练能力,在课堂上应尽量选取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生动、简单、易懂的教学策略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进入歌唱状态;教师要具备非常灵敏的视唱听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听优秀的合唱作品以及一些著名的交响乐曲,锻炼听辨多声部旋律的能力,从而在常态训练中关注到学生演唱的和声是否统一和谐、听辨出每个声部是否表达均衡、准确,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唱素养的目标;另外,要做好班级合唱教学,音乐教师还应该具有多声部合唱作品的指挥能力,教师应深入研究作品、挖掘作品、学习优秀的指挥影像资料。通过积极的研究、揣摩、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教师一定能形成适合自己的指挥风格,从而提高指挥合唱作品的能力。另外,良好的班级合唱教学策略是音乐教师达成合唱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合唱素养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路径。

二、欣赏优秀作品,统一合唱音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在课上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精心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国内外优秀合唱作品。通过指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使学生开阔视野,从而更容易领会什么是好的合唱,还能用美妙的合唱音乐激发学生对演唱歌曲的向往,增强对优秀合唱作品美的感知和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带动起来,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能力。

歌唱是用人声表现音乐、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在班级合唱教学中,唱好齐唱是唱好多声部合唱的基础。在训练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及呼吸、发声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共鸣和控制音高、音色的位置,从而学会正确的演唱方法。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嗓音美感的培养,对气息音量的控制,避免学生形成喊唱、在齐唱中突出自己等习惯。班级合唱教学中,学生呈现的演唱能力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发声基本功的训练,力求音色协调统一。良好的齐唱可以帮助学生自信大胆地歌唱,用歌声来表达个人情感,为唱好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学习梯度,分声部递进学唱

(一)从轮唱和简单的二声部入手

在班级合唱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轮唱入手,再逐步过渡到二声部合唱练习,对于学生快速掌握多声部的演唱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演唱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唱多声部合唱作品时,有的教师急于让学生演唱完整的多声部合唱歌曲,急于求成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引导学生从单声部齐唱向二声部轮唱过渡,是解决声部平衡的关键。

(二)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多声部合唱

在班级合唱的多声部教学活动中,能否表现难度较高的多声部作品,获得更加和谐“立体”的混声效果,是评价合唱团体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数。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通常只能听辨高声部而对其他声部不敏感,就更谈不上出色地演唱多声部作品了。因此,教师在学生初学多声部合唱时,应采取分声部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递进地学习。对于一首陌生的多声部合唱歌曲,耍想解决音准问题,教师可以先平行地视唱多声部的音准,然后让一组学生跟随音乐轻声演唱高声部旋律,另一组或两组学生跟随钢琴或其他旋律乐器演唱(演奏)其他声部,进行有明确音高指引下的“半合唱”练习。这种先分声部之后再慢慢合成的方法既降低了合唱的难度,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教师还可采用先解决其他声部音准的方法,让学生对其他声部的音准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解决第一声部的音准,最终帮助学生较轻松地完成多声部合唱。

四、运用多种手段,丰富表现形式

(一)用乐器辅助表现音乐

器乐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法,在二声部乃至多声部的学习中加入器乐教学是班级合唱教学中的一项比较有效的辅助手段。音乐教师在班级合唱教学中可以尝试用打击乐器辅助解决节奏难点;用旋律乐器辅助学生记忆声部旋律,帮助学生视唱音高;用各个国家、民族的特色乐器表现合唱作品的地域特色和音乐风格。总之,在合唱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加入器乐演奏,不仅可以有效突破声部不对称的困难、帮助学生快速解决节奏、速度、音高等难点,还能辅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记忆音乐主题,理解音乐形象,丰富合唱作品的表现形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适当加入舞蹈律动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学生演唱合唱歌曲时加入恰当的舞蹈律动,能唤醒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本能。在合唱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学生把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转化为有规律的、具体的舞蹈和律动,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同时还能增强歌曲表现的美感,使音乐表现更加丰富、细腻。训练的途径可以是集中、定期训练,也可以与具体的演唱歌曲特点相结合。建议教师根据音乐的表现特征、不同的情绪特点、不同国家、民族的音乐风格,适时在教学中加入简单的肢体律动,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猜你喜欢
音准声部班级
班级“四小怪”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班级英雄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小提琴演奏音准的方法探析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