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跑路”套取预付款需强化法治监管

2021-12-29 20:19张玉胜
宁波通讯 2021年23期
关键词:预付费预付款预付卡

近期,一家名为“潮庭健身”的连锁机构在宁夏、陕西、河北等地门店相继“跑路”,引发关注。受访专家和商业人士表示,近年来预付费行业“跑路”事件频发,并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转移态势,暴露出预付卡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部门监管存在盲区等弊病,建议多措并举治理预付卡市场乱象。(11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为一种市场交易形态,预付卡消费有其互惠双赢的合理性。商家发行预付消费卡,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资金回笼,既“笼”住了一定数量的稳定客户,并毫不费力地达成“钱生钱”的膨胀效应;客户购卡消费,既可通过较大金额预存换取较大幅度折扣优惠,也免去每次消费以现金结算的麻烦。但由于这种预期性消费行为完全是建立在客户对商家信誉的充分信任基础之上,且话语权和主动权几乎完全掌握在商家手里,这就大大增加了该消费模式遭遇风险隐患的可能性。

预付费“跑路”频发,因惩戒乏力导致的违法成本过低恐是关键因素。

想要形成威慑,应当强化法治监管,加快预付卡消费的专门立法。要在国家层面尽快出台法规,通过制度设计完善发卡管理,可采取先备案审核后发行模式,强化对发卡机构的资质审核,并建立信用评估、定期报告等制度,以便于监管其经营情况。各地可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做法,尽快完善地方性立法,确保预付卡消费监管有章、执法有据。

预付款“跑路”对社会信用造成的伤害不可小觑,强化法治监管需要从立法规范、严格执法和重拳打压等多角度用力,切实提高其违法成本。预付式消费涉及商务、市场监管和司法机关等多个部门,需要健全日常监管协调机制和风险处置机制。政府部门要对预付卡发放者的资质监管到位,要通过规章设计堵塞“卷款走人、一跑了之”的监管漏洞,通过大数据构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和“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的防范网络,强化对发卡企业诚信度管理,将跑路者列入“老赖”名单,让其饱尝“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违法苦果,依法加大对预付卡诈骗的刑事惩戒与经济处罚。

猜你喜欢
预付费预付款预付卡
铁路货运预付款集中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遏制“跑路前促销”乱象要将监管前置
加强预付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安全
预付费消费的侵权风险及规范治理
信用证中的预付款问题
国际工程中的现金流管理
三相四线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常见故障分析
电力用户预付费模式转变及前景分析
买购物卡要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