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结构分析研究

2021-12-30 01:00黄瑞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结构分析机器人

黄瑞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给机器人研究带来各方面的变化,再加上机器人技术属于多学科技术的综合体,在所有机器类型之中,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基于自身存在传动原理简单、体积小等方面优势,受到工业领域的欢迎,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内。本文探究了机器人基本结构,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结构改进策略。

关键词: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结构分析

一、前言

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应用范围较广,如机密仪器的生产制造、电子产品等方面,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在Z轴方向拥有优良的运动刚性,在XY平面具有较好的运动柔性,让它们非常适合应用于装配、搬运、焊接等工作。本文研究的意义是在原有样机基础上,对机器人内部结构进行优化,提升机器人自身的刚度,降低机器人整体重量,给后期控制实现和优化设计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二、机器人结构分析

(一)、机器人总体结构设计

机械本体是整合机器人所有环节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具有确保机器人稳定运行的意义。但从目前形势而言,我国机器人本体研究水平与国外研究水平仍然具有较大差异,为了能让我国机器人追上国外机器人发展水平,要注重对机械本体关键性技术研发工作。在机械本体研发过程当中,我国借鉴了国外机器人结构,并按照实际技术和要求,对四自由度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總体结构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在正常情况下,机械结构主要有四个方面构成:末端执行器、手臂、机身、腕部,该地方的末端执行器可通过购买专用模板的方式解决,其他运动部件和连接部分在下节具体描述。

(二)、机身结构设计

机身专业术语叫做立柱,是整个机器人最常见的部件,是用来支撑机械手臂。在正常情况下,能完成俯仰、下降、上升、旋转等动作,常具有1-3个自由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要确保机身设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刚度,运动要比较灵活,升降所用的导套不能太短,否则户出现卡死问题,并且得安装导向装置,才能确保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平面关节机器人,机身设计要重点关注机器人的稳定性和体积大小,可将机身内部设计成为空心结构,有利于将第一关节的电机放到机座内,不仅能减少机座重量,还能让机器人重心向下转移。

(三)、机械手臂结构设计

对于平面关节型机器人而言,其手臂部分的结构和尺寸在整合设计当中具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改变整合工作空间的大小,还能起到支撑腕部和手部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机器人结构形态时,必须需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如定位精度、抓取重量、运动形式、运动自由度等方面来确定。同时,在设计机械手臂时,应考虑到手臂的受力情况、手腕连接形式等因素。与此同时,在进行机器人手臂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满足刚度需求,为了避免在手臂运动时,由于承受负载过大导致手臂变形,所以要选择适合的手臂界面形状。通常可选择空心管和工字钢,空心管弯曲刚度要要高于实心轴;工字钢的弯曲刚度要大于圆截面,因此一般选择钢管作为导向杆和主臂杆,用槽钢和工字钢作为支撑板。第二,提高承载能力,手臂作为主要支撑手腕的构建,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运动所产生的动荷载,还要考虑到所抓物质重量。第三,具有较好导向性,为了避免手臂在直线运动当中,沿运动轴线产生旋转,要设计花键、方形等臂杆。第四,要尽可能降低机械手臂运动部件的重量,这样能极大提高机器人运动速度,通过降低机械手臂的重点,降低机械手臂对回转轴的转动惯量。

三、机器人结构改进

(一)、机身结构改进

在正常情况下,机身与机座可构成一个整体,如果机器人属于移动式,则要安装一个行走结构。一般而言,机身应具备回转、升降、回转与升降、回转与俯仰、回转与升降及俯仰5个动作,在实践过程中应按照机器人任务和生产需求为基础,来确定机器运动模式。例如:圆柱坐标型机器人机身需拥有升降和回转两个运动模式;球坐标型机器人机身要具有俯仰和回转两个运动模式。并且在研究机身结构改进时,首先要从各个方面考虑机器人运动稳定性、机械手臂、整体体系等方面的布局,将机身内部设置成为空心结构,便于在关节处安装伺服电机,并且降低机座本身的重量。其次,要想到减速器和伺服电机自身的实际尺寸,严格按照惯量匹配原则,将减速器作为间接驱动,从而解决解决惯量匹配问题。

(二)、机械手臂结构优化

机器人手臂优化必须要根据机器人抓取重量、运动精度、运动形式等方面因素而确定,不仅要降低手臂部件的重要,还要提升手臂部件的刚度,确保系统运动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本文所研究的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在平面内已完全实现绕关节轴线旋转运动的作用,手臂1和机座、手臂1和手臂2之间全部进行转动连接。其中手臂1在机器人系统运行过程当中,第一关节需要承受大部分作用力,其转矩也是最大。因此,在整合优化设计时,不仅要进行全面分析,也要突出重点,从而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在初步设定时,可将手臂1设置为空心变截面梁,手臂2设计为空心等截面梁。空心梁结构可完全发挥材料自身的潜力和作用,有效控制材料使用,降低材料自身的重量,还能提高手臂刚度,从而受到很多工业领域的普遍使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机器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代替人工作业,还可凭借自身优势,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作业,能够完成需求量较大的业务。部分工作要人工进行处理,会极大提升人工成本,而利用机器人作业可极大降低出错概率。本文以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的结构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了设计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机器人改进策略。发现机器人结构设计和改进属于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要发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成本、工作环境、伺服单元等方面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姚海峰,刘伟,郑晓雯,等. 构型改进型凿岩机器人钻孔定位方法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20,31(18):2254-2261,2267.

[2]张炜,刘琳,宋广生. 基于张拉整体结构的仿生膝关节机构设计[J]. 机械传动,2020,44(12):92-98,168.

[3]毛芳芳,卢佳佳,朱仁义. 仿真技术在SCARA工业机器人结构优化上的应用[J]. 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0):86-87.

猜你喜欢
结构分析机器人
你好,机器人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影片《推手》剧作结构分析
疲劳分析在核电站核承压设备设计中的应用
山东省服务业统计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展望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