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的知识图谱与热点演进

2021-12-31 03:53
科学咨询 2021年29期
关键词:学术界文献对策

苗 圃 张 宁

(1.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烹饪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2.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

一、引言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国范围基本陷入课堂教学的停滞状态,而线上教学就成为了解决学校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键,但是在线教学在大规模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到课率低、教师无法监督等问题。虽然各高校相继出台了在线教学的规定,然而学生学习现状与巨大的监督成本不成正比。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投入低和学习倦怠高,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到课率低、学习效果差势必发生。所以,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在线教学的学习效果,需要厘清学术界对学习投入和学习倦怠的研究成果,以更好地满足在线教育的现实需求。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文献来源,检索条件考虑3个因素:(1)为了获得较全面的数据文献,检索条件设定较为宽泛,文献发表时间不做限制;(2)为了保障原始文献的高水平,仅搜集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3)为了能够获得与本文研究内容契合的文献,检索主题词适当放宽,之后根据具体文献名称进行二次筛选,剔除相关度低的文献。基于此,将检索主题词设定为“学习投入”“学习倦怠”,通过二次筛选共检索下载文献449篇,时间分布为2002年至2020年之间,以此作为本文的样本文献。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文以CiteSpace软件作为研究工具,对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的有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陈超美认为研究文献的共被引数据构成了知识基础,而施引文献则代表了研究前言[1]。CiteSpace通过算法对共被引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并提取聚类词作为研究前言,例如:两篇文献A和B,共同引用了C、D、E三篇文献,这三篇文献就是基础文献,而A和B就是前沿文献,可以从A和B中提取聚类词作为C、D、E的标签,以表示最新的研究前言。所以,通过该软件可以有效确定学习投入和学习倦怠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

三、数据分析

(一)发文数量时序分析

通过对检索文献进行时序分析,可以发现历年发文数量趋势。从整体趋势分析,自2002年至2020年间,关于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的总发文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在2018年发文量达到最大数为58篇,且历年间平均发文量增长率约为33%,表示学术界对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的关注度处于不断上升态势,研究热度持续增温,而且这些文献均为北大核心或CSSCI来源期刊,表明学术界的研究质量也在不断上升。从各阶段分析,2002年至2010年间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发文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仅有2003年为0篇;2011年至2020年间为第二阶段,此阶段发文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上升的幅度相较于第一阶段逐渐趋缓。

(二)发文作者与机构分析

在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领域有较多的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与研究机构。排名前十位的学者分别是:刘亚卓(20篇)、汪雅霜(17篇)、方峰(15篇)、刘在花(13篇)、李士雪(7篇)、李梦斐(6篇)、李佳佳(5篇)、赵畅(5篇)、廖红(4篇)、刘儒德(4篇)。排名前六位的发文机构分别是: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共20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共17篇、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共15篇、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共13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共7篇、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共6篇。

(三)研究热点词及其演变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关键词共词分析,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从而得到共词网络。根据测算发现,词频最高的19个关键词分别为:学习投入(174)、学习倦怠(162)、大学生(55)、学习投入度(32)、学习收获(29)、在线学习(22)、学生(20)、分层线性模型(19)、中学生(18)、专业承诺(17)、影响因素(15)、学习(13)、中介效应(13)、学业自我效能感(12)、对策(12)、教学投入(12)、初中生(11)、中介作用(10)、社会支持(10),括号之中为各关键词的出现频率。表明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且以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研究为主,针对中学生的研究较少;基本以学生的角度切入,重点研究学习投入度、专业承诺、学业自我效能感等;对于影响因素、中介作用、对策的研究占有一定比例。

进一步通过burst检测发现了25个突现词。这些突现词分布于2002年至2020年之间,表示了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

1.2002年至2010年,学术界重点关注了教学投入、分层线性模型、投入学习、学习收获、澳大利亚、在线学习、文献计量学、预防医学专业、翻转课堂和学习投入度。其中以文献计量学的突现强度最大为4.250 6,此外,预防医学专业和翻转课堂的突现强度均达到4.034。该阶段是研究的起始阶段,学术界注重对相关概念及概念之间关系的研究,例如教学投入、投入学习、学习收获、学习投入度等。同时,逐步重视定量分析,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测度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像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等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也成为学习投入研究的新载体。

2.2007年至2014年,学术界重点关注了对策、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学习倦怠、学生和学业自我效能。其中以学习倦怠的突现强度最大为7.141 2,此外,学生的突现强度为4.264。该阶段是研究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的外延扩大,开始关注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倦怠,对应对方式、对策的研究增多,对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等较新的概念开始涉及。

3.2013年至2017年,学术界重点关注了专业承诺、疲劳、高职生、学习和大学。其中以专业承诺的突现强度最大为3.236 1,此外,疲劳的突现强度为2.222,高职生的突现强度为2.204 5。该阶段是研究的深入阶段,学术界开始对影响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专业承诺、疲劳。同时,学术界开始注重对不同研究对象的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差异的研究,例如高职生、大学生。

4.2016年至2020年,学术界重点关注了高中生、在线学习投入、学习投入、学习拖延。其中以学习投入的突现强度最大为3.082 6,此外,高中生的突现强度为2.137 4、在线学习投入的突现强度为2.156 6。该阶段是研究的新发展阶段,学术界开始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例如对农村女大学生进行研究、对高质量发展下的学习投入展开探讨、通过学习投入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进的问题等。

(四)研究热点与前沿文献解读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共划分成9个聚类,分别为#0学习投入、#1学习倦怠、#2结构方程模型、#3中介效应、#4学习投入度、#5适应、#6投入学习、#7行为投入、#8对策。根据同质性标准对聚类进行归类,共归为3类: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中介效应与研究方法、改善对策,下面分别论述。

1.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

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研究包括#0学习投入、#1学习倦怠、#4学习投入度、#6投入学习、#7行为投入。其包含的关键词主要有自我效能感、动机调节、时间管理倾向、学习收获、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倦怠心理等。如贾绪计指出,感知教师支持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2];龚少英指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动机调节的作用以促进学习投入的提高[3];黄海雁指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在成就目标定向促进学习投入的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4];李瑞琳探讨了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的特点和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5];张莉娟通过研究发现希望特质有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倦怠,并提高学习投入[6];吴月苹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直接影响学习倦怠,同时通过学业拖延起到间接作用[7];陈维研究发现,学生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8]。

2.中介效应与研究方法

中介效应与研究方法包括#2结构方程模型和#3中介效应。其包含的关键词主要有结构方程模型、信息素养、中介效应等。如苏琪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英语学习动机和焦虑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9];翟兴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与网络学习投入水平正相关,信息素养的不同维度对网络学习投入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10];胡小勇也发现,学习者信息素养对其在线学习投入、在线学习绩效、深度学习动机和策略均具有直接正向影响[11];徐婷研究了在高职生学校幸福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过程中,班级环境的中介作用[12];除此之外,学术界还研究了自我效能感[13]、基本心理需求[14]、自我调节学习能力[15]等中介作用。

3.改善对策

改善对策包括#5适应和#8对策。其包含的关键词主要有适应、一般学业情绪、网络课程等。如曹新美研究发现,学校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氛围与流动儿童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16];高洁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出发,研究了在线学业情绪对学习投入的影响[17];高欣峰对大学生网络通识课学习投入的研究发现,强化校本助教的地位,能够促进网络通识课具有较好的学习投入度[18]。

四、结束语与展望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的449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自2002年至2020年,学术界关于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的研究逐步增加,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从高频关键词可以看出,研究领域从对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等基本概念的研究逐步拓展至一些中介变量的中介作用、影响因素、对策等研究。第二,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中介效应与研究方法、改善对策等方面。通过测算共形成了#0学习投入、#1学习倦怠、#2结构方程模型、#3中介效应、#4学习投入度、#5适应、#6投入学习、#7行为投入和#8对策等聚类。

总之,学术界对学习投入和学习倦怠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以下改进方面:第一,推动学习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应该基于我国国情,从我国各学历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当前国家教育战略和适合我国文化传统的学习理论。当前,在深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嵌入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对实用人才的特殊需求,探索中国情境下的学习理论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二,探索数字化教学模式下的新问题。应该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探索数字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快速兴起,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逐步与教育深度融合,这势必从根本上变革传统教育的教授与学习模式,教学、学习、监管、考核等全流程必然出现一系列新变化、新问题亟待探索解决。

第三,加强跨学科教学研究。应该不断拓展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探索教育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融合研究。当前,随着对传统学科的深化研究和新生学科的不断探索,各学科体系的联系日益紧密,学科生态网络正在形成,不同学科在基础理论、方法论等方面相互借鉴已成为趋势,学习理论的研究也急需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甚至是信息科学、脑科学等前沿领域汲取养分,以突破自身的理论瓶颈。

猜你喜欢
学术界文献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国内学界关于日本“印太战略”分析的研究综述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走,找对策去!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新时期红军长征研究文献综述 
西方古典学术界对罗马帝国“大战略”理论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