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生成逻辑

2021-12-31 04:11曾堉林
关键词:初心中国共产党群众

叶 进,曾堉林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在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依靠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断斗争。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日益密切,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革命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抗争中,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三大改造”,始终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取得瞩目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旧把人民放在心中,开启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不懈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这个初心使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诞生有其深厚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

一、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历史生成逻辑

回望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华民族历经无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敢于面对,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韧姿态化解阻碍,终转危为安、玉汝于成。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流淌在世代中华儿女血液中别具一格、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因,不断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困难、欣欣向荣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和前进动力。

(一)初心使命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有“仁者爱人”的宽阔胸襟,正因彼此尊重、爱护,才能团结携手,于民族危亡之际,战胜恐惧,勇往直前。“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1]君子内心要以“仁”关爱他人,以“礼”尊重他人。每个人都要尊重他人,要对他人抱有一颗仁爱之心。尊重他人,体恤他人,救人于危难之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的民本思想。中国人民自古就懂“众人拾柴火焰高”、“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的道理。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团结思想,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中华儿女的基因中,滋养着世代中华儿女,将中华儿女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历史文化起源。

(二)初心使命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840年以来,中国遭受了沉重的苦难,中国的发展艰难曲折。中国近代史上的探索表明,由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改变人民被侵略者、封建地主以及资本家压迫的现状,更不可能推翻他们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依靠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强大威胁,中国社会摇摇欲坠、分崩离析,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国内封建地主、资本家展开激烈斗争,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抗争道路。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探索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发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些先进知识分子的带领下,积极宣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取得了许多有益成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舆论基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对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要依靠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实现初心使命艰苦奋斗,镌刻出一幅气壮山河的时代画卷。为实现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民的愿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革命战争时期,灵活采取作战策略、开展土地革命运动、进行党的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实现国家发展转向,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伟大梦想不懈奋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实践生成逻辑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发挥斗争精神,脚踏实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不是一蹴而就、凭空而来的,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跨越困难,在不懈奋斗中取得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

(一)在实践中坚定初心使命

受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探索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摒弃了从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带领人民群众开辟出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要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完成新民主主义遗留任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要实现长足发展,就不能一成不变,因此进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成效卓著的改革。新时代以来,人民对生活的期待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要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任务,要坚持走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是带领人民群众的创业奋斗史,也是坚定初心使命的奋发拼搏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许多有益工作成果。

(二)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主体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深刻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和人民紧密相依,逐步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工作指导原则之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离不开亿万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社会主义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依靠人民、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必然担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革命、社会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经济建设,完成“三大改造”,坚定人民当家作主的信心。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落实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为实现人民幸福不懈奋斗。

三、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理论生成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在实践中得以发展,继承了优秀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站在人民的立场,探索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道路,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为实现初心使命不懈奋斗。

(一)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

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了深入地历史考察和革命实践后发现,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这一发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肯定了人民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将无产阶级看作受害者的理论缺陷,否定了历史是由个别天才式的人物创造的。《共产党宣言》中说道:“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揭示了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奋斗目标,给世界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进行了设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一切变革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奋斗的最终目标,所有社会实践活动都要围绕这个最高目标展开。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高度契合,具有理论先进性,并且符合中国实际,适应中国国情。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指导下,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领导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做出重大贡献。建国以来,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来衡量党和国家的工作成果。21世纪以来,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是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重要战略方针。”[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5]明确了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人民利益展开,必须要坚持这一基本工作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指导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核心思想。

(二)对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发展

中共七大召开前,毛泽东提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6]这一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价值的思想,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中共七大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以往20多年革命的经验教训,明确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纠正了党内错误思想,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民的期盼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没有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摸索中前进,历经磨难,用钢铁意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倍受压迫的局面,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此后,进入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探索,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十年,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不断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7]确立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胡锦涛同志也在不同场合强调党要紧紧依靠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肯定和赞扬建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指出,不要忘记来时的路,要发扬先辈伟大精神,继承各项优良传统,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一脉相承,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继续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在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理念,都明确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人民是时代华章的书写者,是工作成果的检阅者和享有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四、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历史昭示

实现初心使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以来,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创造了世界社会主义史上的奇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摆脱民族危机不断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不论是封建主义道路还是西方资本主义道路,都不能帮助中国摆脱压迫。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结束了近代以来被压迫、被剥削的局面,从此开启了独立自主建设祖国、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局面。一百年来取得的所有成就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这其中都有中国共产党的身影,中国共产党做的每一个决策都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发展。李鸿章一句“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体现了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局,一百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继续奋斗的新时代,中国充满希望的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实现初心使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果断地对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因素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坚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维护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和平地将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为社会主义社会。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体现国家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它将党和国家、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写入宪法中,受国家最高法律的保护,不以任何组织、个人和集体的意志为转移,长期有效,具有稳定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显著的制度优势转换为强大的治理效能,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解放积聚能量。

实现初心使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对中国应该走哪条道路进行了长期地探索和尝试。农民阶级试图通过农民革命运动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改变落后挨打局面,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派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中国政治体制;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些尝试都失败了,历史和实践证明了这些道路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探寻中国应该走那条道路。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经过几十年的艰难探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洞悉中国国情,把握时代发展潮流,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承担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围绕人民利益展开,这是对中华优秀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猜你喜欢
初心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