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CiteSpace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021-12-31 08:42魏芬芳吴建茹吴文宇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12期
关键词:监测中心发文医疗器械

魏芬芳,吴建茹,吴文宇

深圳市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引言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已上市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1]。因其跨学科和知识密集的特点,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复杂,不论是药物涂层支架、血管闭合装置还是假肢都有可能出现不可预期的安全风险[2]。有研究表明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比例在所有不良事件中高达59%~62%[3],而许多风险至今还不能判定是由于器械本身故障、不当使用或是其他因素造成[4]。加之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工作模式简单和风险信号挖掘标准缺乏仍然是国内甚至国际难题。因此,为坚持“四个最严”要求,我们亟需进一步了解我国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领域的研究情况,本文应用CiteSpace 5.1.R6 SE软件对该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图谱分析,客观论述CNKI数据库中从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28日该领域研究热点和薄弱环节,以不断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拓展宣传培训方式、深入探索监测评价方法及全面提升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研究新进展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以CNKI为检索数据库,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精确)为检索策略,以CNKI数据库建库至今(1915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28日)为检索年限。共检索出1516篇相关文献,手动逐篇筛选剔除新闻、会议通知、国际安全警示、生产工艺及作者和年份信息不全等无效文献,最终纳入951篇。将纳入文献的题录以“Refworks”,命名为“download_xxx”保存,用于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

1.2 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CNKI数据库自带的检索结果分析功能,并结合CiteSpace 5.1.R6 S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相关分析[5]。CiteSpace 5.l.R6 SE软件中设置TopN=50、TopN%=10%,时间跨度为2000年—2020年,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分别选取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和突发性探测[6]。

2 结果

2.1 发文量分析

由CNKI数据库统计,2000年—2020年间发表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研究文献共951篇,年均发文量约为47篇。从图1明显看出,该领域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2007年,呈现快速增长阶段,从最初的个位数发文量增长至50篇;第二阶段2007年—2016年,年均发文量保持在平均水平线上,年均发文量保持在50篇以上。其中,2008年和2019年年均增加发文量最多,同比增加25篇左右。

图1 951篇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研究文献年度分布

2.2 作者合著网络分析

由CiteSpace统计显示,发文量最高的为张素敏(18篇),由此计算该研究领域核心作者人数: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N=0.749×ηmax1/2(ηmax即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7],其中ηmax=18,可得N≈3。根据CiteSpace统计,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作者共79位,其发文量共361篇,占文献总数(951篇)的38%。根据赖普斯定律[8],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应占文献总数的50%,表明该领域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团队。

应用CiteSpace绘制人均发文量大于3篇的作者合著网络知识图谱。由图2可知,目前主要研究团队包括张素敏团队[9](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尹建兵团队[10](浙江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安全研究中心)和赵燕团队[1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其发表文献均在10篇以上;翟伟团队[12](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黄琳团队[13](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曲婷婷团队[14](大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团队的发文量排名均位列前10。

图2 作者合著网络知识图谱(发文量大于3篇)

2.3 研究机构网络分析

由CiteSpace绘制研究机构合作图谱。由图3可知,该领域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总体来说,该领域的研究机构网络多数是监测机构,其次是医院,再次是高校,很少出现企业。其中,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合作较多;江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河北邯郸市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合作比较密切;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无锡市人民医院合作紧密;浙江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安全研究中心和浙江省湖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余姚市中医院、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合作比较密切。

图3 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利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反映文章的主题,高频关键词且中心度大于0.1,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 5.1.R6 SE绘制关键词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经过合并同义词后,出现频次高或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除了本文检索主题词外,“风险管理、质量控制、护士、再评价、骨科植入物、中频电疗仪”等关键词为该领域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方向。

表1 频次高或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词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本研究对文献关键词进行聚类后(图4),得到轮廓值为0.6727、模块值为0.8041。通常来讲,轮廓值和模块值可以用来衡量可视化图谱绘制的可信度:轮廓值反映的是图谱网络结构的同质性,当所得轮廓值大于0.7的时候则表明聚类结果高度可信,当轮廓值大于0.5的时候则可认为该图谱聚类结果合理;而模块值则反映的是聚类图谱的清晰度,即图谱模块值大于0.3则表明本次聚类结构显著[3,15]。由此可见,本次聚类结构清晰,结果可信度较高。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本次共得到10个关键词聚类,每个聚类分别代表了一个研究方向(表2)。通过分析每个聚类所含的关键词及施引文献,结合个人专业知识大致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研究方向:骨科植入物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医护工作者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的作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的不良事件报告情况、植入性医疗器械(宫内节育器、导尿管等)不良事件的风险控制、医用耗材安全与质量控制、上市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数据分析、医疗机构器械规范管理、无菌医疗器械的回收再利用管理研究、地市级监测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模式等。

表2 关键词聚类

2.4.3 关键词突发性探测

通过CiteSpace 5.1.R6 SE软件中“突发性探测(Burstness)”标签,并设置Y值为1.0,区间设定为1年,共得到13个突现词(图5)。结果显示,从2000年—2008年研究热点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的方式、方法和理论,2009年—2012年开始出现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研究热潮,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更加关注医疗器械整体的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研究。

图5 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3个突现关键词

3 讨论

分析显示,2008年—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研究处于第一次稳定阶段。国内该研究兴起于1998年,随后呈快速增长态势,从2008年至今保持在年均100篇的稳定水平。因此,应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既往研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研究进行思考。

3.1 应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关研究的团队合作

结果显示,该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团队尚未完全形成,各团队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核心作者发文量占37.76%,与赖普斯定律规定的50%存在一定差距。目前的核心作者团队均是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人员,缺乏高校、企业、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加入,存在一定思维局限和实践经验,对该领域长期研究不利。

3.2 应拓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研究的参与方

目前,该领域研究机构以政府监管监测部门为主导,并且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是以上下级政府监管监测部门居多,与医院、高校、研究所之间的合作甚少。由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研究是政府机构的关注热点,但还应大力加强与高校、企业、医疗机构之间的研究与合作,以促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事业的进一步科学有效发展。

3.3 应通过系统的方法学和智能工具探索更科学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研究

从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发性探测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热点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的方式、方法和理论到具体产品的研究(如植入性医疗器械),再到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研究。总体来看,该领域研究主要关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工作规范问题、医疗器械质量与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器械规范管理、医疗器械上市后风险分析,但在系统的信号挖掘工具和方法学等,以及监管科学、真实世界数据、人工智能、创新医疗器械监管等研究领域较为薄弱。建议研究学习国外该领域先进技术,挖掘器械安全风险点,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力做好监测服务监管,保障大众健康。

4 总结

本研究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对纳入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研究的文献用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得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领域的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亟需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甚至其他国家间的研究合作。由于本研究文献全部来源于CNKI数据库,因此研究结果不能代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领域的所有研究现状。未来可检索国内国外文献数据库,获得更严谨、更全面的数据;同时文献筛选策略、经典研究分析和热点前沿探索等更加细化的研究方向尚待不同学者进行更深入地挖掘和探讨。本研究通过文献可视化手段获得的初步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监测中心发文医疗器械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砥砺奋进的五年
学习考察,这十个城市是首选
责任源于使命——访辽宁省环保厅核与辐射监测中心副主任林殿科
常用医疗器械原理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