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思考

2022-01-01 03:56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曹莹爽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成果攻坚

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 曹莹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工作,尤其是要关注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扶持,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为我国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新特点,采取有效地巩固措施及策略,保障良好的脱贫攻坚成效,真正实现城乡协同发展。然而,受到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等影响,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仍旧面临较多的困境,导致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效果不佳。为此,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及规划。

一、脱贫攻坚概述

自《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实施以来,正式标志着我国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能够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在引导其改善生活品质的同时,在本地区实现协同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1]。尤其是我国贫困人口较多,除了要满足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外,还要从精神方面加以不断改善,使其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旨在更加精确的定位贫困问题,切实找到导致贫困的原因,从根源上消除贫困问题。在中央部门的统筹管理下,我国贫困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加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是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关键。

二、新时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挑战

首先,发展动力不足。部分贫困群众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认知程度不高,因此在成果巩固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难以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导致工作实施成效受到影响。部分贫困户思想觉悟不高,对于政府部门的依赖程度较高,难以在脱贫道路上形成强大的合力。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普遍不高,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才流失状况严重,导致经济发展受限[2]。其次,产业协同发展活力不足。未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会对整个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而且缺乏特色性,无法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因此缺乏后续发展动力,不利于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巩固。在产业发展中未能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民生保障措施匮乏。未能构建完善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同时在实践中未能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缺乏严格的监管。在医疗事业发展中面临较大的局限性,无法真正满足贫困群众的看病需求。

三、新时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策略

(一)促进产业发展

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长效发展。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遵循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当前产业规划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本地区的经济条件和自然地理状况。明确主导产业类型,充分发挥本地区特色资源的优势,加快特色产业的建设,能够增强产业竞争力及影响力,拉动经济水平提升。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保障特色产品的质量,赢得市场的信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构建,也是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注重增进种植大户和本地区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奠定可靠保障,真正实现高质量脱贫的目标。明确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关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真正实现优势互补[3]。为了保障产业协同发展的长效性,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大产业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政策,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防止在产业发展中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

(二)衔接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工作应该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切实解决农村地区的“三农”问题,有利于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首先,应该注重产业振兴。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加快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创新,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构建一条龙式服务体系,实现供能链和价值链的拓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将传统旅游业和农业结合在一起,增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动力。其次,应该注重人才振兴。注重对先进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先进农技,与自身的生产工作结合在一起,真正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4]。增进乡村工匠、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文化能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乡村的繁荣发展。再次,应该注重组织振兴。应该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党组织,加强对实践工作的全面引导,有利于增强工作的规范性和纪律性,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组织和贫困群众的交流沟通,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从而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三)增强内生动力

为了促进农村地区内生动力的提升,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帮助,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规划当中,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真正做到统筹兼顾,实现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注重对农民的科学引导,使其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充满动力,认识到脱贫攻坚对于自身及农村发展的意义,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加快乡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5]。注重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加快致富能人的培育,在本地区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有助于增强整个农村地区的造血能力。在异地搬迁工程建设中,还应该做好人民群众的安置,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防止在后续发展中遇到较大的阻力。

(四)改善民生状况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地区民生状况的关键途径,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便捷的生产生活条件。对原有公路进行改造和升级,不仅能够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而且能够有效增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为了满足人们的看病需求,解决农村地区的看病难问题,还应该在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大力度,促进本地区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以“村村通”工程建设为契机,真正实现全面覆盖,防止在医疗事业发展中造成信息孤岛的问题。对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加以逐步完善,使贫困群众在诊疗和用药中获得更大的支持。简化参与合作医疗的流程,借助于先进技术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患者可以更加高效的办理看病就医和住院手续。

(五)推进协调发展

在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时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防止出现竭泽而渔的情况。加强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整合效率低下问题,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防止对健康安全造成威胁。注重对生活垃圾的集中堆放和定期清理,严格遵循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的要求,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得到改善,有助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效实施。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当中,从而增强社会的环保意识[6]。此外,还应该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发农村的特色文化资源,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这也是实现精神脱贫的关键途径。

(六)创新防贫保险

为了达到风险分担的目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时还应该逐步创新防贫保险,尤其是在自然灾害、疾病和生产经营中能够切实保障贫困人口的合法权益,防止造成严重的冲击而引发返贫问题。增进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加快“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防返贫机制的建设,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疾病和赔偿责任、生产资料等方面入手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在防贫保险中也应该做到精准化,与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密切衔接[7]。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对当前防贫保险的范围和赔偿额度进行合理设计,从而实现对社会保障的有效补充。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推广成功的经验,真正降低返贫风险。

四、结语

积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是新时期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可以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的福利,切实改变农村地区的贫困状况,带领人们走向奔小康的道路。但是,由于发展动力不足、产业融合度低和保障措施缺失等问题的存在,也会对当前脱贫攻坚的成果造成影响,容易出现返贫的情况。为此,应该通过促进产业发展、衔接乡村振兴、增强内生动力、改善民生状况、推进协调发展和创新防贫保险等措施,切实摘除贫困帽子,真正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成果攻坚
验收成果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隐形贫困人口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