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哈尔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对其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022-01-01 08:38侯萍王超
区域治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滨江公共交通海关

侯萍,王超

1.青岛黄海学院;2.青岛理工大学

哈尔滨是一座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的美丽城市,作为一座近现代都市,它的演进只有百余年时间。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快速实现了由村屯到近现代城市的演变。在促进哈尔滨城市快速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其主要的动力之一,且两者是紧密相连的。这一时期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其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市民生活及城市空间结构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1898年选址修建中东铁路,就已然把哈尔滨的经济地位确立了出来,哈尔滨成为中东铁路的中心枢纽后“扼南北满之中枢,又为北通西伯利亚,东绾海参崴,南达奉天,万国官商云集”①,“水陆交通,便利已极,贸易鼎盛,为我国东北三省的北部商业之集散中心”②。交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内部的商业往来和物资集散,一定程度促进了近代哈尔滨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尤为兴盛。20世纪20年底,当时的哈尔滨是东北的物资集散和进出口贸易中心,2000多家外国商号,与世界近百个港口和城市以及4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

葛文烈曾在《东北一瞥》书中对哈尔滨经济情况作了分析,他认为哈尔滨的经济已俨然成为吉黑的中心市场。据数据统计,1908年,哈尔滨直接对外贸易总额高达1700余万海关两,到1917年时更增加到7000余万海关两。1924年到1931年间,哈尔滨国际贸易发展达到一个顶峰,其中对外贸易出口额增至41000万海关两,而间接对外的出口额更增加为48000万海关两。据1908年至1931年哈尔滨海关贸易的统计,哈尔滨输入额为4.42788亿海关两,输出额为9.50802亿海关两,总额达到13.9353亿海关两,对外贸易处于顺差,且高达5.08014亿海关两,至此把哈尔滨推上了全国海关对外贸易之首的地位。

二、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哈尔滨早期现代化的前提不仅有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因素,也具备功能扩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社会现代化速度增快,原因之一就是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据哈尔滨中东铁路调查局报告,1903年间,铁路附属地合计市区的人口达到7万余人,1918年增加一倍有余,到20世纪20年代时又翻了一翻,共约为30万人。

1930年哈尔滨有250万人左右,相当于每平方公里人口稠密度达到37.1人。这段时间里,哈尔滨人口急剧增加。(此时不包括傅家甸,1929年划傅家甸为滨江市辖区),列为中国“三十年间人口增长了约一千倍”的城市。

如此迅速的人口增长究其原因,一是外来移民的增加,二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外来人口包含欧美及日本和墨西哥等十几万人来哈定居。1922年间,外国人口更达到全市人口总和的一半以上,为196510人。

从哈尔滨的发展来看,既不同于中国其他传统城市的模式,也不属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哈尔滨在短短20年间,依附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开埠优势迅速崛起,带动了公共交通的迅猛发展,也使其成为功能齐全的近代城市之一。从陈旧的传统封建主义到进步的资本主义,哈尔滨的成长是必然的,也是具有显著代表性的,由周边附属的传统城镇,逐渐发展演变成为“北满经济中心”。

三、便利了市民生活

在公共汽车未出现以前,活跃于市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传统的马车和人力车等交通工具。由于传统交通工具存在载客量少、无固定路线、无固定时间、价格比较高等不足,只有少部分乘坐者。而普通群众平时出行的方式基本是步行。但公共汽车载客量、速度都要超过传统的交通工具而票价却较低。“(大新街)该线(南岗车站至道外十六道街)行驶之电车共有八辆,每日由早七时半起至午十二时止,乘客虽不甚多,但车上之座位亦常占满,无有空座,十二时以后直至晚九时半收车止,乘客异常拥挤。……自早七时半起至晚九时,依次线两端之距离每车往返一次,平均须四十分钟,依十四小时计算(八百四十分钟)每车一日间之行驶往返得二十一次,每次收入午前约五六元,午后当在十元以上,平均以八元计算,是每车一日之收入得一百六十八元,八辆总计得一千三百四十四元。”③

道外电车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道里与道外的联系。“每间五分钟必有一辆车开过,其车辆之供给不为不足,惟各停车场候车之乘客甚为繁盛,而头道街口,赴十六道街或南岗间之乘客尤为众多,在午后二三时以前,车上尚不甚拥挤,惟自三时以后直至八九时间每次车上肩摩踵接,几无掂足之地,其原因系滨江娱乐场所,如妓馆戏园、电影院大菜馆等多在十六道街附近一带,各界员工于午后散职无所事事,多赴十六道街各处消遣且电车取值甚廉,往返仅费一角。”④交通线路的增添同样为公众出行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市民生活,使人民的流动性显著增长。

四、形成了多核心多空间的城市空间结构

哈尔滨是由一个村屯,到依附于铁路建设而发展成长起来的新兴类型都市,展现了多核分布状态的地形,也影响着早期的交通规划,对哈尔滨道里区、道外区以至于南岗区的形成都有影响。1907年间的哈尔滨“通商开埠”时,具有代表性的南岗、道里和道外城区都以贸易区作为典型快速发展起来。哈尔滨开放为商埠是在20世纪,铁路管理局经过规划和部署,将埠头区和新城区重新布局,重新定位为哈尔滨的商业大街并开放为商埠。

为了哈尔滨更快得到发展,根据滨江县制订的《滨江商埠计划》,以傅家甸为例,针对傅家甸进行一系列改造措施,主要是江滩地填筑填平,修建深水码头以利于运输,把沿江区域逐渐修建成新商贸区域,并把正阳街(现靖宇街)以及其周围区域都划归修建商业大街的用途。在这些举措下,必定带动哈尔滨商业大街的发展和繁荣。由此,划定了哈尔滨的行政地理区域,使哈尔滨形成了南岗、香坊、道里、道外等区多核心多空间的发展,形成了哈尔滨各行政区划的雏形。

“早在沙俄来到哈尔滨之际,即把哈尔滨划分为老哈尔滨(今西香坊)、新市街(今南岗一部分)、埠头(今道里一部分)、马家沟(今南岗一部分)、兵团村(今西大桥一带)、卫戍医院村(今王兆屯车站一带)、桥头村(今道外八区)和阿列克耶夫村(今铁路印刷厂一带)等8个区,建立了势力范围。”⑤从根本上来看,中东铁路局根据城市的职能,对哈尔滨铁路附属地进行分区规划,根据铁路城区内的走向为依据进行建设,把哈尔滨由单一的城市逐渐扩展为包括码头、新城和哈尔滨街的3镇新形式分散格局。“各项人等接踵而至诚恐物聚必争漫无限制,是以斯城之设,宜分三段,一曰新哈尔滨,一曰旧哈尔滨,一曰哈尔滨口岸。”⑥

码头区也成为船埠区,是属于哈尔滨铁路附属地之内独有的商业区,由于水运交通的便利,所以修建铁路时需要的材料和物资便于运输,以至于很快成为了哈尔滨的货物集散地。

哈尔滨新城区是由俄国人规划设计的,不同于旧城区,首先所处地势很高,其次就是每一片土地都划分为不同的街区,有经济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教育中心以及哈市居民的主要住宅区域,不同的街区又有与之相匹配的建筑风格涵盖民用与商业的双重性质。“秦家岗,居全埠之中央,下俯万家,齐收眼底,有高屋建瓴之势,北经下坎,以至江沿,马家沟,以达香坊,均依次渐低。”⑦“新哈尔滨者城之中心精华所萃,铁路总局、电报邮政局、医院、男女学堂、公所、客栈、商务学堂以及各项人等住房悉集于此。”⑧

由此看来,哈尔滨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城市,这两个面都是以活跃的形式存在于城市之间。“以哈尔滨全埠论,各区中比较建筑宏壮、市街整齐者,当推埠头区与秦家岗。若以繁华浮嚣论,则以傅家甸、四家子尚焉。以哈埠全部街市中之著名者论,当以道里之中央大街、道外之正阳大街为最,二街为全埠精华荟萃之地,犹沪江之南京路、北平之正阳门大街焉,车马络绎、行人塞途。哈埠之盛欢观止矣。秦家岗之街市亦颇壮丽,但以肃雅称。而傅家甸、四家子则以奢靡喧嚣胜,所称花花世界者此之谓也。至其余各区,除八站外殆无甚可观。”⑨城市近代化的形成是城市空间质的变革和发展,并取决于城市空间的拓展和重新组合,两者相加共同形成了城市的发展。

综上,公共交通是其城市发展的“血脉”,中东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近代哈尔滨公共交通的发展,从而加速了哈尔滨城市化的进程。可以说公共交通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市民生活及城市空间结构等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内部的商业往来和物资集散更加便捷,为经济贸易的繁荣提供了基础条件,并相互促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吸引更多的移民加入到城市建设中来,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起到了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催化剂作用。便利了市民生活,近代交通工具因速度快、载客量多、票价低等特点,一经出现便很受欢迎,人们出行乐于乘之,极大方便了市民生活,促进了公众流动性。形成了双核心、多空间的城市空间结构,增加了分散的城市区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展。

注释

①东三省通讯·东省特别管理区市政局之前因后果.申报,1921-2-28.

②葛文烈.东北一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1932年,第7页.

③大新街通车后收入成绩.滨江时报,1930-12-12.

④电车道正式开通后每日午后乘车甚拥挤.滨江时报,1930-12-02.

⑤张忠.哈尔滨早期市政近代化研究(1898-1931)[D].长春:吉林大学,2011.

⑥财政大臣维特奏折.殷仙峰.哈尔滨指南.东陲商报馆,1922.

⑦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24).滨江日报,1938-10-1.

⑧财政大臣维特奏折.殷仙峰.哈尔滨指南.东陲商报馆,1922.

⑨辽左散人编著.滨江尘嚣录.新华印书局,1928:18.

猜你喜欢
滨江公共交通海关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丹麦DALI 5.1.2全景声,家里的角落处处有影音 滨江一号多功能影院
释疑解惑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滨江新区日雕感怀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