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裁缝学写作

2022-01-01 09:28江西省万安县实验小学李晓云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部编西沙群岛英雄

江西省万安县实验小学 李晓云

裁缝做衣服,要挑选布料,量体裁衣,然后把裁剪下来的布料一块一块缝制起来,做成合身的衣服。写文章就像做衣服,也要选择材料,把材料有序地“拼接”起来,成为完整的文章。这期间要经历挑选、取舍、提炼、改造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小英雄雨来》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成功脱险的故事。围绕这个故事,课文选择了6件事:①雨来游泳本领高;②雨来上夜校读书;③雨来掩护李大叔;④雨来和鬼子斗争;⑤雨来宁死不屈;⑥雨来机智脱险。这6件事集中表现了雨来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献身精神。

小说是作者根据家乡儿童团员的故事提炼而成的,最初发表在《晋察冀日报》副刊上,题目叫“雨来没有死”,后经修改,更名为《小英雄雨来》。雨来这个人物形象,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缩影。

有同学写了篇文章《制“弹”专家》,写了两件事,一件事是他摔笔头、扔橡皮、弹钢珠,“枪法”好,一“枪”一个准;第二件事是,他用矿泉水瓶做水枪,目标是英语老师,结果引来“杀身之祸”。两件事情,突出表现了他顽劣的性格特点。文章选材典型,描写突出,语言风趣幽默,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同学们写文章就应该像作家选材那样精挑细选,创作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表现中心呢?一般来说,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就选,否则就舍。

什么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呢?

1.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材料。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斗智斗勇这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品质,所以作家把它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的材料。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游泳本领高”和“雨来上夜校读书”这部分内容,虽然不是主要内容,但它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这样的材料不可不选,也不可不写。

3.有助于制造矛盾,渲染气氛的材料。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和鬼子斗争,鬼子对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雨来宁死不屈,坚守信念,鬼子从他嘴里得不到有用的信息,气得暴跳如雷,只好把他拉出去枪毙。河沿上响起凄厉的枪声,乡亲们以为雨来死了,都为他难过……这样的材料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所以作者把它作为重要材料。

4.暗示人物命运的材料。如《小英雄雨来》中有几处环境描写:

(1)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这段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暗示这样美丽的村子,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和践踏,为后面描写雨来的英勇和脱险埋下了伏笔。

(2)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还乡河的晚景是美好的,又是凄凉的。人们想到雨来的死,心里十分难过。它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对小英雄雨来的英雄形象起到了烘托、映衬、升华的作用。

(3)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这个材料看似写景,实则写人们悲伤、愤怒、惋惜的心情。乡亲们盼望雨来没有死,希望他能够奇迹般地出现在人们面前。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丛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选择好了材料,接下来就应该考虑如何安排,是按人物出场顺序,还是按事情前因后果,一般说来,有下面几种方式:

1.顺连式。按照时空的变化、事情的发展、事理的联系安排文章的结构。如《狼牙山五壮士》(部编教材六年级上),按“接受任务—痛击敌人—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事情发展顺序安排层次结构。

2.平列式。把和表达中心有关的事物、思想观点等平列起来,共同表现中心。如《富饶的西沙群岛》(部编三年级上)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3.交错式。是将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事件非顺序地并列、穿插、交错组接,以表现同一中心。如《卖火柴的小女孩》(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就是采用明暗双线的方式把文章的内容焊接在一起。明线:“卖火柴-擦火柴-捏着火柴梗死了”;暗线:小女孩“悲惨的现实-美好的追求-冷酷的结局”。两条线索,实写和虚写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有力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儿童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文章层次井然,结构有序。

在一篇文章里,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安排材料。对于一段话,同样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构句成段。

1.顺承式。如《少年闰土》中的一段话:

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这段话写闰土和“我”捕鸟的事。其中“扫”“支”“撒”“拉”“罩”等词语,写出了捕鸟的过程,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表现闰土的生活阅历和丰富的知识。

2.层递式。如《少年中国说》(部编教材五年级上)第一段: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段话写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于中国少年。作者通过层递的逻辑关系,和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这一中心,从小到大,步步发展,层层推进,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理想和追求。

3.转折式。如《猫》(部编教材四年级下)第一段: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这段写猫的性格,从“老实”到“贪玩”,到“尽职”,中间用了“可是”这个转折词,将矛盾的多个方面联系在一起,突出表现了猫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特点,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4.并列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部编教材三年级上)第三自然段: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这段话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4句话分别写了“树木”“晨雾”“太阳”“野花”,都是围绕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写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5.因果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色彩?原因是“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前面写结果,后面写原因,中间用“因为”过渡,前后衔接自然,紧凑,顺畅。

猜你喜欢
部编西沙群岛英雄
英雄犬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第一课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例谈部编高中教材基于价值观立意的确定方法
部编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大还是小?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一株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内生细菌CICC 10707的分离与多相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