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象理论”探讨蜣螂“通”之功效*

2022-01-01 10:16河北省平山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蜣螂本草功效

河北省平山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康慧君 王泽超△ 李万涛△△ 刘 虹△ 张灵敏△ 张拴成△ 旷湘楠△ 张 怡△ 侯仙明△(石家庄 050400)

提要 蜣螂为《神农本草经》下品之药,又名“弄丸、转丸”,俗称“屎壳郎”,属金龟子昆虫类,品种繁多,内服外用功效显著。其功效主要是通便、通经络、破癥瘕、消疔疮散结等,可用法象理论以“通”概之。法象理论是历代医家通过观察、思考、关联、实践将物象维度升级到意象维度,用来探讨药物相关功效的一种理论模式。本文从“法象理论”着手,结合散在历代中的中医古籍条文,将蜣螂气、味、归经、生活习性等与其“通”的功效有机结合,宏观的反映其独特的性能和功效,以求指导临床用药。

1 法象理论起源及其进展

“象思维”源于《周易》一书,曰:“易者,象也。”[1]《周易》记载的象主要有3种:法象、意象和现象[2]。“法象”是古代哲学术语,“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周易·系辞上》),即取法于自然之意。“法象理论”最早载于《黄帝内经·素问》,曰:“援物比类,化之冥冥。”法象理论是古人秉持阴阳、五行学说, 由物象到意象, 贯彻天人相应的理念, 通过事物的自然属性推衍其功效的本草理论[3],其自然属性包括气味厚薄、生长习性等,正如《圣济经·药理》所载“形色自然, 皆有法象”。古代诸多医家运用法象理论,将药物之“象”与天地自然、人之象联系,通过比较、归纳、类推、联想等方法,并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总结,逐步形成了现代的中药药性理论,同时也完善了法象理论体系[4-5],如《医学启源》提出临床用药当以“四时之变, 五行化生, 各顺其道, 违则病生”为原则。从法象理论着手,用其自然属性解读中药机制及功效,不仅能整体、宏观的了解中草药,还提高临床治病疗效[6]。

法象理论的产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受特殊医学环境熏陶,此理论虽首见于《黄帝内经》,但散在历代本草集注中。因条件受限,古代医家无法通过药物临床研究明确中草药的功效,只能通过取类比象思维推断药物的效用,因此涌现出一批善于仰观天象,俯察地势,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医家。例如古人视芦根生长在湖泽江河、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带,呈长圆柱形,解剖其可见中间管空,推断管内受压力影响上能清热解渴,亦能下趋利尿,故推论“芦根主消渴,止小便利”(《证类本草》);见百合朝开暮合,朝仰暮垂,推论其宁心安神(《本草纲目》);见杜仲坚韧多筋,故推论 “杜仲,坚筋骨,强志”(《证类本草》);见牛膝直下长细,酷似人筋,节如膝,故推论其可治膝胫之疾,而《滇南本草》《本草经解》《本草新编》等均对其有“走经络,止筋骨疼痛,止腰膝酸麻”的描述。然而上述关于法象的理论的记载均以药物外在形态为切入点。医学发展至宋金元时期,流派百家争鸣,创新之风鼎盛,以归经理论为切入点的法象理论崭露头角,如李东垣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所载“栀子轻飘而象肺,色赤而象火,又能泻肺中之火”,通过观察栀子的形态及色泽,推论其归属肺经,可泻肺火,由此可见法象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化均不能脱离特殊的医学背景及古代医家的创新探索精神。

2 从法象理论探讨蜣螂“通”之效

蜣螂为《神农本草经》下品之药,又名“弄丸、转丸”,俗称“屎克郎”,属金龟子昆虫类,品种繁多,内服外用功较显著,具有定惊、破瘀、通便、攻毒之功,主要用于治疗惊痫、癫狂、癥瘕、噎膈反胃、腹胀便结、淋病、疳积、血痢、痔漏、疔肿、恶疮等疾病。笔者主要以“法象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历代文献相关论述,从通便、通经破癥、消疔散结等角度探讨蜣螂的“通”之功效。

2.1 蜣螂通二便,尤善通大便 中医认为, 便秘系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表现为大便排出困难或排便时间延长或粪质干燥难下。《伤寒大白·大便秘结》和《古今名医汇粹·二便门》均指出:“便秘,有冷秘、热秘、气秘、血枯秘之分”。便秘治则遵循六腑以通为用之法,以“通下”为主,并根据不同证型采用润肠通下、温阳通下、行气通下、散寒通下等。

从法象理论言,笔者认为蜣螂善通便之效为历代医家依据其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推论及实践印证得来。第一,据其生长环境的推导与印证。《本草乘雅半偈》云:“蜣螂生长沙池泽。”池泽水源充足,水曰润下,故推断其具有润肠通便之效,而《本草便读》所载“蜣螂咸能软坚润下,善于攻屎……便而出”也进一步印证了此推测的正确性。第二,据其生活习性推导与印证。《尔雅》曰:“蛣蜣,蜣螂,啖粪土。”《庄子》云:“蜣螂之智,在于转丸。”明确蜣螂常年主以动物粪便为食,其将粪便滚成一个球并加以推送的过程正应象为疏通推导之功。在临床应用中,证实此种药象反映了其通导二便之功。正如《得配本草》云:“蜣螂,通二便。”《本草撮要》云:“得蜣螂治大小便闭。”《太平圣惠方》云:“其治大肠闭塞。”第三,据其强壮的外形进行的推导与印证。《本草便读》载有“蜣螂名推车虫、攻屎虫,以屎推成丸”,用推与攻二字强调了蜣螂通便功效强劲。《本草易读》云:“大小便秘,欲死者,烘一个,烘干,当中断,大便不通用上半,小便不通用下半,细末井水下,二便俱不通,全用即愈。”《本草纲目》 云:“蜣螂一个,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当腰切断,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两部本草著作,不但记录了蜣螂有力的通便功效,还详细描述了蜣螂的用药方法与不同部位功效差异。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用蜣螂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而致的腹痛便秘,疗效显著[7]。从现代应用实例的角度对其强大的功效进行了佐证。

2.2 蜣螂善破癥瘕积聚 中医认为癥瘕积聚多因情志郁挫,饮食内伤等致使脏腑失调,气机阻滞,瘀血内停而成。正如《金匮翼·积聚统论》所载“积聚……痰、食、气、血成之”,《纲目》云:“瘕积聚,并起于气,以瘕属血病者,气聚而后血凝也。”其总体治则当以活血化瘀为主。

从法象理论言,笔者认为蜣螂善破癥瘕积聚为历代医家通过观察其生长过程与日常行为能力推论及实践印证而来。第一,据其生长过程的推导与印证。《本草崇原》云:“雄曳雌推,置于坝中覆之而去,数日有小蜣螂出,盖孚乳于中也。”蜣螂的幼虫孵成年时,便会破土而出,其“破土”动作为向上向外钻窜,需要用力撕开表面物质,其破结攻窜动作可理解为中药功效上的行气活血,破癥瘕。第二,据其日常行为能力的推导与印证。成年的蜣螂可以推动起超过它们体质量10倍的物质,据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报道,某些雄性蜣螂甚至可以推动超过自身体质量的1 141倍的物质,力量巨大。古籍中关于蜣螂破癥瘕积聚的记述甚多,如《长沙药解》云:“蜣螂,善破癥瘕。”《本草逢源》云:“蜣螂破宿血,消癥瘕。”现代医家单教授[8]擅长巧用蜣螂,取其逐瘀通降之效。钱伯文认为常见的血瘀是肿胀或有肿瘤痞块常见病因,他多次运用蜣螂虫疗效显著。刘嘉湘在临床治疗肿瘤疾病时常用白花蛇舌草、蜣螂虫等解毒化瘀。

2.3 蜣螂外用可治疔疖疮疡 中医认为疔疖疮疡多由火热毒邪内侵,停聚于皮肉之间,日久阻滞经络,热壅血瘀,肉腐成脓而成。正如《外科精义》[9]所言:“夫疮疽既作,毒热聚攻,蚀其膏膜,肌肉腐烂……”其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拔毒排脓、消肿定痛、凉血活血等为主。

从法象理论言,上文已提及,蜣螂于沙池沼泽附近生长,故其可禀水之寒凉之性,又因蜣螂日常喜滚动、破土等运动,推其功效可有为通经络、活血、消肿止痛之能。结合寒凉之性与通活之功,推论其治疗疔疮在于凉通之力。诸多古籍文献均有其相关记载,且多以外用为主,疗效显著。古籍中蜣螂治疗疔疮可分单用和配伍应用。(1)单味外用,如:《本草撮要》云:“味咸寒,入足厥阴经……治疔疮垂毙。”《本草分经》云:“蜣螂,疗疮堕胎。”《得配本草》云:“蜣螂,破畜血,敷疔毒。”(2)配伍其他药物外用:①配伍干姜,《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引日华子云:“和干姜敷恶疮。”[9];②配伍巴豆,《仁术便览》云:“取巴豆,与蜣螂同研,涂伤处……敛口生肌,神效。”从药物配伍来看,在治疗恶疮外伤等病变时根据实际需要可加入热性药物制约其寒性,重点发挥其通达之力。

2.4 蜣螂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麻木、疼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且病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格意义上讲,中医学并没有与此病相对应的病名,根据其肢体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并结合相关文献论述,多将其归属于“痹证”“消渴痹证”“痿证”等范畴。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其病机为瘀血阻滞,致气血、阳气等未能通达于四肢末端,筋脉失于濡养而致。

从法象理论言,笔者认为蜣螂治疗归属于痹症、痿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根据其外貌特征与日常行为来推论。蜣螂头体宽大,长一排扁齿,且前翅角质,坚硬,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力大无比,加之蜣螂平常喜推粪丸,可推论其具有通经络之效。验之临床,《名医别录》云:“蜣螂主治手足端寒,肢满贲豚。”《医学妙谛》云:“蜣螂治血络凝痹。”《吴鞠通医案》有“服蜣螂丸起两月而止可治痹”记载,《叶天士医案精华》有“蜣螂虫可治流走而痛之周痹”记载。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及国家名老中医邵祖燕教授[10]善将蜣螂配伍水蛭、地鳖虫等治疗痹症。

2.5 蜣螂“通”之功效可用于抗肿瘤、抑制前列腺增生 肿瘤属于中医“癥瘕积聚”的范畴,前列腺增生属于中医“癃闭”的范畴,其共同病机均为邪气阻滞不通。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蜣螂具有抗肿瘤、抑制前列腺增生作用。常德贵教授[11]、曹广超[12]、张旭[13]等都通过实验证实蜣螂提取物确实可以有效抗肿瘤,且疗效显著,但其抗肿瘤机制尚未明确。蜣螂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较为明确,研究已证明不同浓度醇提物具有明确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14]。其机理可能为抑制睾酮向双氢睾酮转化, 阻断其刺激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同时可调节大鼠血清雌激素含量和雌/雄激素比例[15]。

蜣螂内服外用疗效显著,药用价值高,药源丰富,价格低廉。笔者认为其临床以“通”为用,“通”为其主要功效,可表现在通二便、破癥瘕、治疔疮,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疼痛与麻木等方面。法象理论是古人运用哲学智慧由物象升级到意象, 通过药物的自然属性解读其机制与功效的独特理论。笔者以法象理论为切入点,通过观察蜣螂外貌特征、生长环境、生存习性等,将其与通之功效有机结合,从而更形象、更精准的把握蜣螂临床用药规律。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对古人未记载的疾病进行用药理论推导,并验之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扩大了本药的临床应用范围和应用思路,也从一个侧面证实法象理论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3 蜣螂的临床应用举隅

病例1 吐粪症[16]张某,男,41岁,农民。前日因饱食后负重急行,腹部突然剧痛,自服止痛片及十滴水无效,入暮益甚,腹部按之有条块状隆起,呕吐酸苦水,今则吐粪,大便不通,矢气全无,脉沉弦,苔浊腻。以食滞蕴结,宿垢不下,气机闭阻,升降失司,而致有形之垢不去,无形之气难通,此吐粪、腹痛之所由来也。症势已急,久延非宜,亟予苦辛通降,导滞泄浊,冀能应手则吉。炙蜣螂虫、旋覆花、枳实、桔荔核各9 g,生赭石30 g,川黄连、干姜各1.5 g,青皮6 g,水煎。连服2剂,吐粪已止,腹痛亦缓,但大便仍未通,乃于上方中加广木香4.5 g,槟榔9 g(磨汁冲服)。服后大便畅行,腹痛悉释,遂告痊愈。

病例2 术后肠黏连[16]李某,女,24岁,化验员。因急性阑尾炎施行手术,术中发现合并有肠结核,术后经过长期治疗,创口虽然愈合,但继发肠黏连、肠梗阻;腹痛呕吐,经常发作,发则大便不通,亦不矢气,啼哭呼叫,寝食不安;因之形体羸弱,精神萎靡,迁延3载,叠治无效。脉沉弦而涩,苔薄腻少津。当予旋覆代赭、四磨饮加蜣螂虫9 g,服后即转矢气;3剂后,痛吐渐缓,大便亦逐趋通畅,知饥思食,精神渐振,乃改用补气养血、润肠和胃之剂以善其后。此后间有发作,仍服上药而平。

按:吐粪症与术后肠黏连均属于腑气不降,区别点在于吐粪症腑气不降过甚,反现上逆之势。对此类病证的主要治疗思路在于通降腑气。蜣螂由于攻通推导之功具足,故对于肠梗阻引起的吐粪或腹腔手术后引起的肠黏连症最为合宜。因此2案均以蜣螂为主药,辅以其他理气降下之品,通降腑气而获捷效。

对于麻痹性肠梗阻,可用蜣螂7只,黑白丑、石菖蒲各9 g,水煎,日1剂,服至大便通畅为止,效可。对于肠套叠或梗阻时间已长,形成肠道局部坏死者,必须立即施行手术,不宜因循拖延。

部分古籍文献记载蜣螂有毒性(如《本草乘雅半偈》《本草崇原》《证类本草》《本草经集注》《本草便读》),加之许多患者见其常年与粪便为伴,生存环境不洁,不愿服用,致使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无法完全发挥其应有功效。对于其毒性的有无或大小,实际古今医家多有争议。因此需要更多的药理学验证给予更加合理的解读。为了使本药能更好的被患者接受,可以利用现代加工手段进行剂型改革,以求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猜你喜欢
蜣螂本草功效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探寻中华本草的足迹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和蜣螂一起玩
和蜣螂一起玩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鹰与蜣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