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下推进国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建议

2022-01-01 17:27苑光临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6期
关键词:国资企业发展

苑光临 苑 艺

(1.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辽宁 沈阳 110006;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管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3)

一、国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概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提高国资国企深改内生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重大突破,国企市场化运行机制完善,国企经济结构调整合理,深改成效凸现端倪,基本实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十四五”期间国内外金融环境变化,国际产业链变动,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催生新产业变局,国企改革应对金融环境变化要以时间换空间,疏解因外部环境突变给国企带来难题。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国企运营投融资信息基础工作。从产业链完善供应链安全入手,继续加强国企结构优化和改革发展创新。国企处在新阶段、新理念、新发展格局下,面对国内外环境严峻复杂变化,克服深改道路艰难险阻,把国企打造成我国现代企业建设中坚力量,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

二、国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意义

1.国企深改是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深化改革进入高质量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世界步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变革期;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国企深改发展带来挑战。(1)从国企使命定位看。国企作为现代化经济市场主体,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坚持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从国企改革发展看。国企把握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变革方向,抓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引领经济全球化趋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国企治理能力。

2.国企深改重点突出体制机制创新

国企深改对制度创新越来越重要。在微观制度方面,坚持党对国企领导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宏观监管体制方面,强调政企政资分离,公共管理部门不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监管部门不行使管理职能,需监管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企独立市场主体运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体制创新。把监管重点放在规划投放资本、合理运作资本,获取收益资本,规避风险资本。确保国投运营公司在市场规制下筹措资本、受托经营、优化结构、修补弱项和服务实体企业的职能。

3.国企深改要求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国有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国企国际竞争力。要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共享新发展理念,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决策推进,促进国有资本向平安健康中国集中、向美丽乡村振兴集中、向提高民生福祉集中、向高科技战略产业集中。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企在国内外双循环作用下,国资国企要把做大做强做优融入世界发展格局。发挥国企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智力支撑,继续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4.国企深改是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国企改革中心是继续完善国企市场经济体制创新。一是企业产权改革。从国有独资企业转向股权多元化混改企业,是公有制转向混合制制度转换的主要渠道。二是经营体制转变。国企由政府干预体制转向市场竞争机制,继续完善劳动人事、机构体制、公平分配制度,国企按市场规律有序运行。三是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国企深改就是政企政资分离。自身改革与完善公平竞争机制改革协同推进,强化国企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市场持续发展活力。

三、国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面临的困境

1.国企深改面临全新理念转变

在国企深改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是产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改变。国企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重新整合。国企在发展中曾经受到国家经济、政策上扶持,在经营理念上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国企深改将私有股份引入到国企中来,理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相互关系,重新进行股权组合、资产分配、收益分配、债权分配,国家和政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妥善处理私有化和股份化产权关系,合理优化国有出资比例与民营资本份额,强化国企深改融合经营理念。

2.国企深改面临金融环境潜在危机

国企改革面临金融环境变化。金融总量结构变化对国内外资本金融市场带来动荡。过去国企改革适用宽松金融环境,2020年国企改革受国内外资本金融市场影响,国际金融体系发生深刻变化,金融风险加大。一是为应对疫情带来冲击,发达国家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金融体系扩张产生资产泡沫,积累潜在危机。二是我国国企深改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股权债权融资,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国企加剧海外投资扩张,形式为资产负债表式扩张,国企负债率在下降,总体负债规模值得关注。

3.国企深改面临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冲击

国际产业链布局与商品供应链变化给国企深改带来挑战。(1)国际贸易规则人为践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操纵国际贸易组织采用单边保护主义政策。(2)借疫情蔓延之机,采用经济行政手段拉动产业回流。外资独资企业由于得到本国政府补贴,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出,产品包括航空零部件、汽车零配件、生物制药和纸制品生产企业。(3)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低端部分发生转移,低端生产企业移居成本较低国家,对国企出口贸易产生压力。国际资源能源价格不稳定,对依靠国外进口涉及供应链安全的企业产生影响。

4.国企深改面临后疫情时代数字实体经济融合

企业面临产业变革、组织变革、管理变革和技术变革新趋势,“十四五”新格局提出国企改革内部组织与创新发展路径清晰可见。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给国企提质增效带来机遇。面对疫情全球大流行,数字经济融入实体经济,数字产业融入实体产业,必将推动国企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革命促进管理模式改变,去中心化企业模式将代替传统集权式集团企业。数字技术产业与实体技术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发展,带动农业、工业、科技、环保领域新格局。

四、推进国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1.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中国特色体现把党的领导融入国企治理中,把党组织嵌入国企治理结构。完善国企独立市场治理。(1)央企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97%地方国资委出资企业完成改制。依据责权利集约经营与民主集中制原则成立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新型管理机制,实现党组织设置与企业治理结构有机结合。国企章程议事规则清晰,产权分离制衡机制成熟。(2)在党的领导与国企治理结构融合中,探索党组织在国企治理中定位,建立大党组复议机制,确保党组织意图在企业重大决策中得到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经营机制。

2.稳步推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新征程

国企深改需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引进战略股东建言献策,引入企业治理机制,提高国资配置运行效率,放大国资有效功能。(1)重点领域要拓宽。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融合,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依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高端人才。给予合法席位、提供发展空间,倾听重大决策建议。发挥重大项目深改合作创新发展战略支撑。(3)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循序推进国企整合资源配置,加大钢铁、煤炭、化工和交通业重组,化解民营企业,民营上市公司高杠杆和股权高比例质押风险。

3.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体制机制

国企深改是深度转化经营机制,从深化资本改革向深化机制改革转变,从单一改革向多元综改转变,探索新型国企治理监管模式。要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行经理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用好国企激励“工具箱”和中长期激励政策,健全差异化薪酬业绩考核机制。对于管理、技术和资本要素,精准化战略指导和企业价值化选择。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激发研发动力和营造创新环境,对创新表现突出贡献者享有研发成果投向市场带来收益。同时,要完善市场化选聘和员工市场化退出机制。

4.推进构建国企国资监管“大格局”改革

健全国有资本资产监管体制,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深化国有资本投融资改革,制定科学、量化、高效国资系统指标监控体系。(1)实施国资国企动态监控风险预判机制。推进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加大试点管控模式,推动国资多维形态转化功能创新。(2)以国企大型龙头企业产业为主体,加强大中小企业协同监管。重点建设和重大投资项目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投资与引入民营资本和吸纳个人资金。疏通节点、修复连点,贯通大流程、畅通产业链、打通连节点,形成全方位盘点监管新格局。

五、结语

新格局下,面对开放的市场环境,深化国企制度改革,需要推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组织、模式变革与技术路径调整。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国企历经深化改革,国内大循环动能增强,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存在质量效率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要构建国内市场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争取实现国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

猜你喜欢
国资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超218万亿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动人”又“动产” 山西国资改革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