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中药学教学思考与探索

2022-01-01 19:49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程啸竹
区域治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中药学切入点专业课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程啸竹

中药学包含着丰富的本草知识,蕴含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1]。高校的思政课担任着立德树人以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一般为高校前两年的必修课程。

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内容有所更新,但授课内容与方式大同小异,这也就造成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与预期有差别。随着多媒体手段的融入,如线上教育、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加入,也推动了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新时代的学生并不喜欢“满堂灌”模式的课堂教学,客观而言,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兴趣度不高,课堂上“低头族”与“神游族”比比皆是,高校思政课不能完全实现“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因此,应当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融入到教学中,确保全程全方位育人。中药学是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联系各专业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其中中药学蕴含的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汇聚的古代医家的哲学思想、承载着中华民族高尚的医德医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对于当代大学生有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中药学课程思政的现状

在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中药学的学习内容多且繁杂,是一门较为枯燥的专业课程。但是,基于中药学在中医药学习中的桥梁作用,学生必须要认真地学习并记忆相关知识点。多数学生选择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这种短暂的快速的记忆,并不利于后期中药学知识的提取。深究中药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上来讲,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中医思维,专业思想也不够稳固,对中药学课程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自主学习能力差;从客观方面分析,中药学内容繁多且枯燥,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及中医内科学,部分同学没有建立中医思维,对于中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中医药实践不足,对中药学相关功效、主治与应用理解不透彻,只依靠死记硬背,也会导致中药学学习困难。

纵观中药学的教学过程,新的教学模式引入有助于中药学的学习。但是,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对中医中药的热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其建立中医思维,提高对中医药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实践与科研能力,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模式。中医药学的形成经过了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与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具有统一性。中药学的教学过程多会灌输“学以致用”的观念,更注重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忽略了中医药学的文化属性。应当将课程思政与中药学相结合,进行渗透式的教学,以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感染学生,在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同时,助力中药学的学习。

但是,对于将课程思政融入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依然存在现实问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中药学课程思政研究不多,因此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考证。中药学的专业教师也多在本领域研究,对课程思政可能存在认识不足等问题。另外融入的方式是潜移默化还是单刀直入,这些都是需要探索与研究的。值得肯定的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这也有助于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厚德精业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坚定专业自信,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专业人才。思政元素的引入,避免了单纯冷冰冰地讲授专业知识,而是让知识在情感的渲染下更有温度,激发学生探知中医药文化精髓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相结合,让课堂讲解不再枯燥,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加深学生印象,降低学习难度。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中药学课程进行改革,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中药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

中药学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尤其是书本介绍的自然法则、中药炮制、配伍、用药禁忌,都体现了中医药文化、自然哲学以及处世哲学,可以充分挖掘,成为特色思政元素。

(一)以国家政策支持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在中药学课程总论中,介绍了中药学的发展史,以及在中药发展史上重要的古籍,其中有官修本草,也有民间本草。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入国家政策对中药的支持,以及为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的助力,让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热爱中药学,激发同学们坚定从事中医药专业的信心,以及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贡献的决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二)以中药的种植采摘为切入点,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

中药的来源主要为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都取自大自然。尤其是中药中的道地药材,更突出展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馈赠。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引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比现阶段中药资源逐渐匮乏,道地药材减少,中药品质因生态原因有所下降等问题,进一步号召同学们保护自然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以古今医生勇于探索无私奉献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奉献精神

在学习《本草纲目》内容时,引入李时珍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不惧安危、爱岗敬业的精神;引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医生支援湖北疫情,以血肉之躯护卫人民健康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学习青蒿素时,引入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女士为对抗疟疾不畏困难,勇于实践的奉献精神。还可以通过课外实践让同学们感受李时珍探索中药的艰辛,培养同学们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奉献精神。

(四)以中医药的传承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中药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许多名医,他们薪火相传,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无限生机。他们既是中医药的开拓者,也是中医药的传承人,在学习先辈们经验的同时,不断钻研,从不固步自封、僵化不前,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兼收并蓄。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医中药时,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指导思想,在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中医药的创新。

(五)以中药采摘、炮制为切入点,塑造学生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永不满足、精益求精、见微知著、精于辨证”。在讲解中药的采集与炮制方法时,通过“九蒸九晒”的“精”“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诚”“柳木搅拌不停手”的“慧”向同学们展示古代医家在探索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时的工匠精神,赞赏他们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不断激励学生在未来的实践与科研中,秉承工匠精神,做中医药新时代的“上工”。

(六)以疫情期间中医治疗为切入点,树牢中医药文化自信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在无西医特效药的情况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据新闻报道,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中医药参与救治率达92%,临床观察总有效率90%以上,其中轻症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重症患者治愈率提高,病死率降低,恢复期患者复阳率降低。中医药以其临床疗效向世界证明,中医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学习中药学时,应当帮助学生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树牢专业思想,投身祖国卫生健康事业。

(七)以中药的用药安全为切入点,普及法制观念

中药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复杂的炮制工艺,在配伍原则的指导下使用。可以从中药配伍、以及管制中药为切入点,加入对不良商家虚假宣传的讲解等,普及中药使用规范,尤其是对于含有有毒成分的药材,要严格按照规定炮制,并遵循配伍原则。要学习《药品管理法》《中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普及法制观念。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与策略

作为专业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要提前做好课堂内容的设计,教学素材的准备,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充分酝酿一堂精彩的、有深度的课堂。在教学安排上,思政部分内容的安排不要刻意,要以课本内容为依托,在具体历史、药物的基础上,酌情引入,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余音绕梁的方式方法呈现,不要给学生刻意灌输、刻板说教的效果。在素材准备上,在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药中挖掘文化、故事与情感,要将中药背后的精神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要遵循客观规律,并结合学生成长规律;要实现内容创新;要以人为本,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实现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育。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在推进德育综合改革进程中提出的教育理念,主旨在于以专业课教学为突破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立德树人目标[2]。当前,将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的必要手段。目前对中药学课程思政研究不多,但可供挖掘的思政元素较多,值得中药学专业教师深入探索。中药学课程的思政改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帮助培养高素质医药人才,另一方面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具有良好的助力。中药学思政教育的开发也将为中医药类课程思政的探索提供依托材料,为未来培养又红又专的中医药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中药学切入点专业课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浅谈圆锥曲线问题的切入点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以知识产权为切入点创新德育工作
找准工作切入点 在做实上下功夫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
中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学多样化授课模式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