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苇茎汤证治病机和肺系疾病临床应用进展※

2022-01-01 22:47王琳君呼兴华刘砺寒李耀辉
河北中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千金肺气重症

王琳君 呼兴华 钟 珍 刘砺寒 李耀辉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00;2.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00;3.陕西省中医医院肺病科,陕西 西安 710000)

《千金》苇茎汤是“逐瘀排脓”治疗肺痈代表方剂[1],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并一直流传至今。随着临床实践活动及各科经验的不断总结积累,《千金》苇茎汤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国内医家将其应用于耳鼻喉科、眼科、儿科、妇科、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科疾病的治疗,且均取得显著疗效[2]。由于准确辨证和合理用方是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因此方与证达到某种统一和契合是临床辨证的关键。鉴于经典名方中医理论阐述的多义性、模糊性,以及肺系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和对抗生素的不断耐药,我们从“痰湿瘀阻”角度总结出《千金》苇茎汤证治病机,并梳理研究本方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为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与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1 方剂源流简析

苇茎汤并非唐代孙思邈所创,最早见于唐·甄权《古今录验方》,后被《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收载,至北宋林亿等人等校定《金匮要略方论》时将本方录入《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始称《千金》苇茎汤。至此开始,此方被用作感受外邪后热壅血瘀,血败肉腐而化脓之肺痈,并被伤寒学家不断转载。至明清时期,温病医家不再将肺痈作为《千金》苇茎汤治疗的唯一病证,而是通过加减变化将其广泛用于痰湿、痰热咳喘疾患。如清·吴鞠通《温病条辨》记载“太阴湿温喘促者,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主之”,另有清·陆子贤《六因条辨·秋燥条辨》治疗秋燥肺痿就用《千金》苇茎汤进行加减,是将《千金》苇茎汤通肺气、散邪气[3]的作用活用。时至今日,随着临床疾病种类繁多及临床耐药性增加,《千金》苇茎汤被广泛用于大叶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鼻窦炎、阑尾周围脓肿等多种证属痰湿瘀阻所致的疾病[4],故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时机适宜,使用得当,均可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 证治病机

2.1 湿热内蕴 肺为上焦,主气司呼吸,肺的呼吸之气与脾上传的精微清气相合,如雾露之灌溉布散全身,故“肺为水之上源”。湿为重浊有形之邪,与水同类,易伤阳气,阻遏气机,故属阴邪。若外感湿热,湿蔽上焦,肺被湿蒙,阻遏肺气不能输布津液,肺不主气布津因而湿热闭阻于肺,热炼津液为湿为痰,病久则形成湿热痰浊闭阻于肺[5],致肺失宣降,从而引发咳嗽、气喘等症状[6]。临床表现为胸脘痞闷、身热不扬、小便色黄、大便黏腻不爽、舌苔黄腻等[7]。或因痰热素盛,加之感受外邪,外邪与痰热相合,郁遏肺气,故见发热而不恶寒,气急咳喘;痰热壅肺,气滞不通,故胸闷胀满,痰热内盛,故舌苔黄腻,因兼感外邪,故脉现浮数[8]。因“热兼湿者,必有浊苔而多痰”(《温热经纬·卷三·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故舌象亦是湿热蕴肺证的重要依据。此外,清·叶天士将《千金》苇茎汤应用于治疗“肺气壅遏,身热喘咳,溺少”(《临证指南医案·暑》)、“幼科火毒归肺”(《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惊》)等,而吴鞠通则化裁出《千金》苇茎汤加滑石杏仁汤等,扩大了本方临床应用范围。近代名医蒲辅周将此方应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麻疹的治疗,已经完全打破此方“逐瘀排脓”的常规,成为治疗湿热内蕴的选方之一。

2.2 痰瘀互结 痰邪为患,多病日久,加之素体亏虚,反复感邪,最易阻遏肺之气机[9]。何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金匮要略》三书将《千金》苇茎汤归入治疗痰热壅盛、肺气郁闭、肉腐脓成之肺痈专方?依据《灵枢·刺节真邪》所谓“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不难理解,《备急千金要方·肺痈》所云:“(苇茎汤)服一升,当有所见吐脓血。”我们认为《千金》苇茎汤对于痰瘀阻滞气机的疏导最为关键,并非“逐瘀排脓”救急之方。清·王孟英《回春录·咳嗽》记载《千金》苇茎汤应用于“患嗽,卧难偏左。(切其脉)右寸软滑”,佐证该方更适用于痰瘀互结引起肺气壅遏之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心胸憋闷、口唇青紫、呼吸困难、喘息等。

3 治法方药分析

《千金》苇茎汤方中以苇茎为君药,是治疗肺痈之要药。清·张璐《本草逢原·隰草部》言:“苇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千金》苇茎汤以之为君,服之热毒从小便泄去最捷;芦花煮汁治干霍乱心腹胀痛,若烧存性治吐衄诸血。”冬瓜仁,《圣惠》作甜瓜子,《古方选注》作丝瓜瓣,《温热经纬》作冬瓜子,其性凉微寒,清上彻下,肃降肺气,多用于肺痈、肺热咳嗽;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入脾、胃、肺经,上可清肺热而排脓,下可利肠胃而渗湿,多用于肺痈、肠痈、湿痹拘挛等疾病,《本草纲目》曰“薏苡仁属土,阳明药也……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与冬瓜仁同为臣药。桃仁为佐药,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肠经,活血逐瘀,可助消痈,多用于癥瘕痞块,肺痈肠痈。四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10]。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苇茎具有镇咳、化痰功效,苇茎、冬瓜仁能够促进机体免疫力提升;薏苡仁能够解热,镇痛,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桃仁可有效抗感染,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11]。

4 肺系疾病临床应用

4.1 肺癌 肺癌可归属于中医学“肺积”“肺痿”“肺癌”范畴[12]。明·李梴《医学入门·积聚》指出:“气痞能作块成聚,块乃痰与食积、死血有形之物而成,积聚癥瘕一也。”孙娜等[13]临床研究发现,《千金》苇茎汤虽专为肺痈而设,但其主要功用为清热化痰,排脓祛瘀,主要针对病机为湿热蕴结,痰瘀阻滞者,可用于肺痈,亦可用于肺系病证中痰瘀互阻之证。如蒋士卿教授认为,肺癌的基本病机为正虚痰瘀,病理因素以痰瘀为多,主张扶正培本、适时祛邪为基本治则,临床常以《千金》苇茎汤加减,力求将益气养血、温肾健脾、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法合为一处[14]。刘华为亦指出痰、湿、瘀、毒互结于肺,肺脏气机不畅,气化失司是肺癌发病的关键,临床应用《千金》苇茎汤化痰祛湿,化瘀解毒,以恢复肺脏正常气机功能[15]。刘伟胜指出,《千金》苇茎汤自古以来治疗肺痈疗效尤佳,但用于肺癌患者主要取其“清热不伤正,祛痰不伤阴”之意[16]。徐基平认为,癌瘤耗伤人体气血津液及正气,使患者气血阴阳亏损加重,长此以往,形成虚实夹杂证,治疗此型应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常用《千金》苇茎汤加减[17]。临床上存在诸多运用《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肺癌的报道,发现中医药治疗肺癌可减毒增效,增强免疫力,减少转移复发[18]。

4.2 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属中医学“风温肺热”范畴,临床症状表现严重,病情进展快,且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属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危急重症[19]。詹晓芳[20]经临床实践后总结重症肺炎患者的病因为外邪、正虚、痰瘀、热毒,并指出《千金》苇茎汤在治疗重症肺炎中具有明显的清热化痰、清脏腑热、逐瘀排脓效果。奚肇庆等[21]根据长期对重症肺炎的临床诊疗经验,同时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出重症肺炎临床多见发热、咳嗽、气喘、咯吐黄脓痰等症,总以正虚邪实,气机逆乱而发病,正虚为本,感受外邪,引动痰、热、瘀等,胶固日甚,故以《千金》苇茎汤益气泻热,涤痰逐瘀。现代医学研究提示,重症肺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一方面影响气体交换和全身各组织供氧,一方面影响抗生素疗效,故治疗应痰瘀同治[22]。同时有研究证实,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具有消炎、抑菌、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23]。付强恒等[24]报道,应用《千金》苇茎汤加减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免疫状态,降低炎性反应,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及临床疗效。张楚明等[25]指出,临床上多数重症肺炎感染都是由革兰阴性菌(G-菌)引起的,患者一旦出现感染的情况,病情会快速加重,并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千金》苇茎汤加减辅助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肺炎合并G-菌感染的疗效确切。

4.3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属中医学“肺痈”范畴。张婷[26]指出正气虚弱,外邪易侵,导致痰热郁蒸,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成瘀,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许建中指出支气管扩张症主要病理因素是痰浊阻肺,郁而化热,日久易伤及气阴,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肺气阴两虚为本,痰、瘀、热为标,尤其肺痈患者后期痰热瘀滞,出现邪去正虚,病情迁延不愈,临床表现除咳嗽、咯痰、咯血症状外,还出现盗汗、气短等阴虚症状,故临床上常在《千金》苇茎汤基础上加减以清热化痰,解毒清痈[27]。刘建秋教授认为,痰、热贯穿于支气管扩张症始终,患者咳嗽、脓痰伴咯血为本虚标实之症,应用《千金》苇茎汤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逐瘀攻下[28]。张燕萍教授指出,支气管扩张症病机为邪盛正伤,肺气壅盛,宣降失常而致痰、热、瘀停留,治疗主张因势利导,注重“火郁发之”,扶正与祛邪并用,止血与活血同用,用药上常以《千金》苇茎汤化裁[29]。薛娇[30]研究发现,《千金》苇茎汤可有效降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降钙素原(PCT),提高免疫力,并可以提高患者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改善愈后。

4.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属中医学“肺胀”范畴,临床以咳、痰、喘为主要表现[31]。其发病机制如《丹溪心法·咳嗽》云:“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刘小虹总结认为,COPD以肺脾亏虚为本,痰瘀为标[32]。黄河[33]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加用《千金》苇茎汤后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CT水平、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X线胸片、体征、血象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沈枭等[34]在COPD的现代病理学研究中发现,机体为代偿长期气流受限伴随的慢性缺氧,会出现血管重塑、血黏度增加、机体高凝状态、黏液高分泌状态。同时有研究指出《千金》苇茎汤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可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35]。刘锡梅[36]将COPD患者分为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和加用《千金》苇茎汤治疗的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肺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4.5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咳嗽”范畴,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袭肺卫,蕴而化热,加之病程迁延,久病体虚,肺阴津不足易生燥痰、瘀血,痰瘀互结阻于肺,则引发气机不畅而咳嗽不止[37],应用《千金》苇茎汤加味以奏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之效[38]。翁舸等[39]研究显示,《千金》苇茎汤具有解热、促进免疫,抑制呼吸道细菌生长,使咳嗽减轻,痰易咯出,可改善肺功能和稀释气道黏液,抑制呼吸中枢而起到镇咳平喘作用。肖光志[40]临床研究发现,加用《千金》苇茎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有效缩短患者咳嗽、咯痰、气喘等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通气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5 总结与体会

《千金》苇茎汤是一个清肺化热痰、活血利水湿的经方,专为肺痈而设。然思路狭窄势必影响到方药的扩展与应用。经过研究文献发现,其可广泛用于各种属痰湿瘀阻肺系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千金》苇茎汤时,首先应理解湿热内蕴、痰瘀互结的理论内涵,同时还需注重辨证施治,重视鉴别其他疾病或证候。抓住咳嗽痰多、舌苔黄、脉滑数等几个主要证候,临床实际常伴有血瘀、气滞、痰湿等证候,可根据具体兼夹证候的不同,重视现在疾病或证候的复杂性、多变性,配合相应的治法,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者将《千金》苇茎汤与其他方剂合用于临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组方考虑辨证论治,功效各有侧重,在合用中《千金》苇茎汤所起到的作用也随之改变,功效范围也随之扩大[41]。然而,现今对《千金》苇茎汤的研究乃存在不少问题,如主治病证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其临证运用技巧和规律性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与完善;原方的加减主观性太强,不利于处方的进一步优化。在以后研究中,应加强临床主治病证的规范化的研究,制定统一标准。湿热痰瘀互结作为一种证候,见于许多疾病的某一阶段,其临床表现众多,若非细心体验,极易忽视或误诊,多与忽视痰湿瘀阻存在相关,这也是今后研究《千金》苇茎汤应用的重点领域。

《千金》苇茎汤作为古代治疗肺痈的良方出现至今已有1400余年,其“方虽平淡,其散结通瘀、化痰除热之力,实无所遗”(《成方便读·外科之剂》)。追溯以往,中医药治疗肺系疾病多从肺、肾等脏入手,对痰湿瘀阻理论研究较少,故多有疗效不佳。且因痰、湿、瘀属阴,其性重浊黏腻,难以祛除,正如《张氏医通》解释“囊窠之痰”曰:“如蜂子之穴于房中,如莲实之嵌于蓬内,生长则易,剥落则难。”给临床治疗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我们认为,只要把握住运用本方的核心证治病机,就能化繁为简,回归医道。观之近代,呼吸系统疾病虽种类繁多,但究其治法,大多可回归到清肺、化痰、理气、逐瘀等范围。本研究虽主要观察探讨了肺系方面的个别疾病,但万变不离其宗,凡临床病症符合痰湿瘀阻病机特点,皆可选用《千金》苇茎汤作为主方,临证时秉承“遵其义而不守其方,宗其法而不泥于药”的原则,随证加减,方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故我们认为痰湿瘀阻与肺系疾病紧密相关,采用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法在治疗肺系疾病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为中医药治疗肺系疾病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千金肺气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虎家“四千金”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人到中年补肺气
人到中年补肺气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
千金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