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阅读引领下的初中文学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2-01-01 23:49许凌
参花(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语文

◎许凌

开展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学生通过阅读名著,了解到某一时期的社会发展,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开阔自己的思维,增加语文知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语文课本中,阅读名著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学习到语文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发散学习思维,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阶段名著导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教学过程中,名著导读的教学实际效果是不明显的。语文教师面临升学压力,开展文学名著阅读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学生的成绩,导致开展名著阅读“有地位,无课时”的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阅读功利性的影响,使名著阅读成为“虚假阅读”,学生仅仅呈现阅读学习的“架子”而已。

(一)教师导读和学生阅读的功利性

名著是人类文明发展所形成的精华,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仅仅是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让学生熟记考点,使学生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然而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自己学习能力的发展。[1]

(二)教师指导的过场化

学生进行阅读时,是很难自行开展阅读的,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而教师普遍认为名著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自己,教师没有时间进行指导。即使是在名著导读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也是不同步的,教师仅仅围绕教学内容教授,学生仅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有的教师仅仅关注应对考试,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有的教师根据考试重点进行讲解分析,便于学生进行自学,这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名著教学本身的意义。

如此“过场化”的导读,很容易使学生的阅读进入困境之中,也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对名著阅读产生反感,进而反感语文课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名著阅读指导工作对学生的重要性。

(三)学生阅读能力低

在一切快节奏的今天,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大多倾向于“短、小、精”,图文并茂、文字简短的文章。然而许多名著篇幅都很长,离我们现实生活也比较远,学生并不喜欢阅读,他们更倾向于漫画形式或者可以通过影视作品的形式来了解名著。大多数初中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相对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难于理解的名著,他们更加喜欢情节比较有趣、插图多样以及思想比较简单的网络文学作品。[1]

名著阅读可以启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开阔自己的思维,并且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大多数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低,在语文阅读的选择时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代替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思考,这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低,学生感觉自己在进行语文阅读时无从下手。如此错误的教学指导,使学生很难形成独立阅读思考的习惯,更无法提升阅读能力。

二、名著导读教学的策略

针对初中学生不能独立阅读语文名著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真正让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的习惯,那么就很容易使得学生走向“儿童中心主义”的极端现象。名著阅读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自己的“导”与学生的“读”有机结合,这是名著阅读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名著的“导学”进行阐述。

(一)制订阅读计划,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生在学习名著时会感觉到无从下手,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指导的话,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对阅读产生负面情绪,这会对学生的语文阅读产生不好的影响。名著导读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初中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制订与之配套的、合理的教学计划来进行名著阅读。第一,确定阅读目标,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且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第二,关注书本导读部分的专题,让学生的阅读有支架,由专题指向进行阅读;第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法:略读法,先认识到文章的大概意思;速读法,筛选重点,把握重点语段,纵观整篇文章要旨,采用直接阅读法和整体认知法,不断提高阅读速度;精读法,针对不同的文本,有“轻重主次”地进行选择性、重组性阅读。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将文章中重要的并且有意义的部分进行批注,方便后期学习和研究。如此学习就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吸收。比如,在针对《水浒传》设计阅读计划时,可以以精读法为主,以写读书笔记为辅,让学生把十几个重要的人物从108将中“拎”出来,整合梳理相关联的回目,厘清主要人物相关经历的前因后果,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写读书笔记。这样有章法地进行阅读,学生才会有大的收获。

(二)赏析名著经典片段,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学生在进行名著阅读时最缺乏的是什么?不是在教学中进行阅读指导,也不是让学生写文章的大概内容,而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所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进行阅读教学中,通过“读前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引导学生组成读书小组,选定探究题目,做好读书计划;通过“读中研读课”,指导学生交流读书体会,研讨焦点话题,进行质疑问难,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层次;通过“读后分享课”,运用口头报告、现场表演、多媒体融合等形式指导学生分享、展示、汇报读书成果,并进行评价反思。教师在指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时,还可以将这种方式运用到名著阅读中去,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开发自己的大脑,在进行经典片段的阅读和理解时,教师可以发挥中介的作用。[2]

(三)开展师生互动,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文学作品不仅有精华,还有糟粕,因此,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很好地阅读名著,还要帮助学生选择好的作品进行阅读,去荒存精。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传承古典文化之美,感受到时代文化的脉搏和气息,在书海中找寻真正的自我。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互动的形式,在课堂内外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舞台,比如在阅读《昆虫记》时,教师可以开展开卷游戏,跳读文本。通过“抢答”“寻宝” 等游戏活动,把书本里的一些典型的昆虫描写细节做成抢答题,让学生体验经典作品之趣。或者开展专题探究阅读方式,通过设计“虫性和人性连连看”以及“昆虫斗争法庭审判小品”两个开放性的竞赛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阅读全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告别低俗化阅读,提升阅读品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充斥在信息世界里,其中许多网络小说,由于其情节紧凑、内容丰富,给学生带来了阅读享受。低俗化的阅读仅仅是让学生记得故事缘由,而抛弃了文章的精华所在,这些“快餐式”的阅读是没有营养的,不仅拉低了阅读质量,也会使学生的阅读观念出现偏差,模糊了名著和通俗小说之间的界限。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达到“不需要教”,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让学生拥有识别文章的“慧眼”,正确地采用“鉴赏者取向”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总而言之,新课标强调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从此告别低俗化的阅读。[3]

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成绩成为对学生能力判断的第一标准,然而名著阅读是没有捷径的,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名著,教师和学生都要摈弃功利化和过场化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认识态度以及对文章的评价能力,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不断收获。学生在进行深入阅读时,其不仅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还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含量,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的益处。

三、结语

初中名著导读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形成一种独立的阅读方式和能力。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