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表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2022-01-01 23:49李天昀
参花(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轮廓线轮廓线条

◎李天昀

一、线条的基本分类

(一)直线

水平线:水平线可以促使观者视线左右移动,更容易给人带来一种向两侧无限延伸的力量感,继而会带来稳定、广阔、宁静的感受。在风景画中,它一般象征地平线,继而有促使画面稳定的作用。小学生在早期尝试区分空间时就很喜欢画水平线来象征地平线。

垂直线:垂直线会引导人的视线上下移动,使人联想到电线杆、旗杆、柱子的形象。因为能显示高度,具有一种上升的动力,会给人带来高大、挺拔、庄严、敬慕的心理感受。垂直线给人带来的这种心理反应,可能与人类喜爱稳定的天性有关。

斜线:斜线会引导视线从一端向另一端扩展,有不确定的运动感、坠入感、危险感。学生掌握了斜线,也就掌握了静止与运动的区别,当一个画面有了地平线、垂直线和斜线,画面就会给人带来动与静相结合的效果。

(二)曲线

圆形线:圆形线因为没有方向性,而给人以完整、饱满的视觉感受,很容易吸引人的目光。圆形线条,是学生最早掌握的、能代表形象的线条。

螺旋线:可让视线随之旋转,具有更强烈的动感。对学生来说,螺旋线是较早掌握的能代表形象的线条,画起来与身体动觉联系最为紧密,是使人身心最放松、最自由的线条。

自由曲线:如果抛开具体的形象轮廓,自由曲线可以说是人们心灵的写照,它给人们带来力量、流畅、方向、速度、自由、奔放等多方面的心理感受。

二、线条之于小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基本功能

英国艺术批评家弗莱在《视觉与设计》中对线条的性质做了分类,主要分为装饰性、再现性、表现性三个方面。概括来说,线条之于学生绘画的功能,可分为分界、装饰和表达感受三个部分。

(一)分界

运用线条来表现对象的轮廓,对画面进行分割。轮廓线对学生绘画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阿恩海姆曾提过这样一个观点:正是由于人经常用手势比画出一个轮廓线来描述事物的形状,才使得用手创造的艺术形象,大部分都是以轮廓线的形式出现;也正是上述原因,才使得用轮廓线表现事物成了适合人类心理状态的最简单和最习惯的表现形式。这个分析依据是否完全合理,我们暂且不论,但是小学生在进行涂鸦创作时,动觉与视觉确实就已经产生了天然的联系。当学生开始用线条创造形象时,绘画即是对客观形象的模仿,而模仿的首要方式就是勾画轮廓。古今中外,数不清的艺术家创造出了用大量线条表现物象的经典艺术作品,而其首要的要求,就是通过轮廓线呈现形象。

对于小学生而言,轮廓线是一种特殊的线条,其有两方面的价值:既是形象得以呈现的边缘线,又是画面空间的分割线。轮廓线能把形象与背景、形象与形象区分出来。线条经过规划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形成了形状,这是天然的用来表现形象的方法。从简化的、概念化的、缺乏变化的线,发展到有目的的、倾斜的、流畅的线,我们会发现小学生对形象的表现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这说明他们的理解能力在增强,具有了能够辨别形状细节变化的敏锐感受力。当小学生对形象的轮廓和细节变化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时,画面的形象也就更为贴切了。对于小学生而言,即开始练习更为复杂的轮廓线,他们也往往用拼装的方式来表现形象——将形象分解为不同部分,用基本型来表现,然后再组合成一个整体。此后,会逐步向具备有机统一结构的整体轮廓转变。有时候,他们会运用线条描绘轮廓,但时常会出现对自己画的形象不满意,用橡皮擦掉,再反复修改的情况。即使是涂色,也会小心翼翼,害怕超过形象轮廓线的边线而破坏画面效果。也许均匀、清晰的轮廓线,会给他们带来稳定的感觉,就像手指可以沿着形象的轮廓线滑动一样。

线条与空间的关系。从地平线开始,学生就开始用线条对话,再进行分割,区分出层次空间。在进入写实期,他们通过对线条进行不同形式的交织、排列,以不同的疏密关系和明度变化,营造出画面空间。

(二)装饰

将不同的线以某种审美规律组织起来,表现美感、质感,使画面丰富。装饰的视觉审美效应,往往来源于图形与图案的结合,可以引导小学生运用线条的粗细、疏密、深浅、重复、排列、变化来进行装饰。通过思考如何将线条装饰用于形象和画面,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提升审美能力,并对画面的组织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表达感受

当小学生理解了线条与感受,以及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密切关系后,他们就会用不同的线条来表达不同的情绪,例如悲伤与高兴、柔软与坚硬、摇曳与稳定等。

三、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线条表现作品的设计与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熟悉小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还要研究如何通过线条来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多元化理解,增强小学生对绘画的表现能力,使小学生发挥创造力、宣泄情感等。如果教师希望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效且持久的教学计划,那么,首先应该通过设计线条基础课程,来切实提升小学生的动手描绘能力。

(一)认识线条规律

用适合不同年龄学生鉴赏的艺术作品来引导他们观察、认识和体验线条的运用规律。同样是用线条表现田野,一二年级的学生并不认为要从梵高的线描作品中得到想法和创意。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和兴趣自由大胆地表现。三四年级的学生想表现更真实的麦田,就可以分析梵高的线描风景作品,运用长弧线结合短线条来表现田野。只有当难度逐渐增加时,不同年龄的学生才能恰当地理解和运用线条的规律。

(二)从大自然中观察运用线条

通过对线条的理解与运用,观察、分析、理解大自然和艺术作品中的各种线条,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坚持安排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线条。例如地平线、管道、彩虹、裂缝、太阳的光芒、铁丝网、栅栏网、食物、建筑物的轮廓线、鱼和蝴蝶身上的花纹等。可以先认识自然界中的线条,发现自然界中线条的不同特点,思考如何用这些线条表达创作意图,在分析、鉴赏、学习艺术家作品中的线条后,用轮廓线来表现形象和体积,用不同的笔,画出不一样触感和质感的线条,不仅可以表现客观对象,还可以表现自然现象、主观情绪等。我们发现,只要给线条前面加上形容词,如流畅的、粗的、断断续续的等,小学生就会发现线条可以有无穷的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在作品中使用不同的线条,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感受,还能调动观者视觉观察时的先后次序。例如他们会先看到粗厚的线条,明确主体形象的线条,而那些模糊的、细小的线条会被放到次要的位置。在小学生进行线描装饰时,应该对如何将线条和形状组织起来进行思考,而不仅仅是对各种线条进行机械填充与类比。

克利在《学习自然的方法》一文中提道:“让学生来感受果实的构造、树木的生长、蝴蝶的飞舞,他们将会像大自然般丰富、顽强。这样的练习将会对学生观察事物的方式有一定的改变。在他们好奇心最旺盛的年龄,我们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细节,通过绘画再一次来感知和完成细节表现。当画出那些丰富且复杂的线条后,学生的审美会发生变化,能感受到生活及画面的丰富,看到大自然万物蕴含千变万化的美,而这些有益的经验能让学生领会到细节的魅力所在,使他们绘画的细节会更丰富。”

(三)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对不同的线条主题进行体验,不仅能让学生保持对美术表现的兴趣,还能让他们看到他们美术表现能力的稳步提升。他们可以大胆运用各种线条表现情绪,用真实的线条描绘真实的对象,或者用表现性的线条去扭曲夸大形象。但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绘画之前引导学生先用手去触摸对象、感受对象的质感。

(2)在表现对象时我们不仅会感受到对象的轮廓线变化,也能感受到轮廓与结构的紧密联系。所以,也应该引导学生画出许多转折线来共同组成轮廓。

(3)注意用线表现出形象的前后、连接和穿插关系。

(4)改变用笔的力量,线条就会发生深浅变化。对于主体的部分,可以通过重复画线来改变线条的粗细。对于不重要的部分,可以选择少画,甚至不画,以此形成粗细、浓淡等对比关系。

点是最基本的视觉单位,线是点的延伸,而面是线移动的结果。但是,线条是一切学生绘画活动的基础。学生为了表现他们眼中的奇幻世界,需要将感受到的视觉转变成绘画知觉,通过手部表现与眼部观察相结合,表现在画纸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本能地依赖线条。这是最原始、最易于掌握、变化也最为丰富的视觉化表现手段。众所周知,生活中并不存在纯粹的线条。它是人们对形象高度概括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样式。这种样式与人的知觉方式相关。艺术的特点是视觉呈现,对象必须通过某种形式语言表现出来,但这又不是机械的视觉复制可以解决的,形象的产生不可能摆脱思维的参与。所以,当学生观察和刻画一根线条,以描绘物体上的轮廓来表现形体或者物体的体积时,他们的大脑处于高度的分析和思考状态。他们不需要寻找和选择形式,而是觉得直接感受是一种实际形式。只有把实际形式转变为对视觉有效的知觉形式,艺术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才能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轮廓线轮廓线条
立体图像任意剖面轮廓线提取方法仿真研究
线条之美
跟踪导练(三)
一种有效的秦俑碎块匹配算法①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
儿童筒笔画
创造早秋新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