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实证研究

2022-01-04 05:26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际学业维度

刘 霄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济南 250014)

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上的投入度,包括时间方面的投入、精力方面的投入、努力程度等等。目前针对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比较多。比如基于教师行为角度,教师即时性和临场感的线性组合[1]、教师教学行为[2]、开展的任务类型等对学习投入的影响[3]。基于学生角度,同伴评价(“认可作业”“同伴推荐”“提出问题”)[4]、学术激情[5]、大学生成就目标导向等对学习投入的影响[6]。还有网络学习环境等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7]。

疏离感是一个外来词,在哲学上一般翻译为异化,心理学意义上的“疏离”最早是由马克思提出来的,意为“Alienation”,这是一个包含主观成分和客观成分的复杂概念。随着经济、科技、生活的快速变化发展,有的人无法正确处理自身与网络、学习、生活等的正常关系,会产生抵触、孤独等消极心理,这种消极心理就是疏离感。目前关于学生心理状态与学习投入之间关联性的研究不多,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学习投入之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业情绪[7]、学生良心[8]、基本心理需求[9]、学习价值观对学习投入的作用[10],以及学习投入水平与心理健康自杀意念的关系方面[11]。关于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之间的研究比较缺乏。

目前,在线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大学生开始居家上网课。大学生居家上网课是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在线学习方式,既不同于学校的课堂学习,又与混合学习有所差异,是特殊时期下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有序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减轻疫情产生的影响;但是也有其不利的一面,部分学生对网络和手机产生依赖,被网络“控制”,远离人际交往,造成孤僻心理;部分同学喜欢线下课堂学习方式,不适应这种在线学习,产生厌倦等各种心理问题,从而产生疏离感。这种疏离感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投入,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在线学习背景下,大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探究大学生疏离感 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

一、相关研究概述

本研究旨在编制调查问卷,探究大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对疏离感和学习投入的文献梳理,明确大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的构成维度。

(一)大学生疏离感

关于大学生疏离感方面的研究,代黎明分析得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使用行为、网络人际交往状况、网络人际信任程度都会影响大学生疏离感的产生[12]。周岭编制的大学生疏离感量表中包含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三个维度[13]。 杨冬等 认为疏离感包含社会孤立感、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自我分离感四个维度;孤独感、无助感、空虚无聊感、消极感、无幸福感、无为感、自卑感、盲从感、欲求不满足感、对立感十个层次[14]。李国毅认为疏离感存在两个层次:直接疏离感和间接疏离感;表现为五种特征:与社会的疏离、无意义感、无规范感、无力感和自我感丧失[15]。姜永志和白晓丽认为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正向影响疏离感,网络社会支持和现实社会支持负向影响疏离感,社会支持在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和疏离感之间呈部分中介作用[16,17]。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所有大中小学居家在线学习,使得学生与学校生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疏远、被支配或被控制,使学生产生学习生活环境方面、与教师同学交往方面、学习学业方面、社会支持方面的孤立感和疏远感。本研究认为完全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疏离感包含网络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学业疏离感、社会环境疏离感四个维度。网络疏离感是指每天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与网络正常关系异化,感到学习生活被网络支配和控制,例如无规范感、被控制感、恐慌感。人际疏离感是指大学生与老师同学交往次数少,交往面狭窄,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和焦虑,如孤独感、无幸福感、自我疏离感。学业疏离感是指依赖课堂面授课,不适应在线网络课堂,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等学业情绪并表现出相应不良行为,如消极感、对立感。社会环境疏离感是指大学生与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疏远和孤立,例如网络社会疏离感、现实社会疏离感、自然环境疏离感等。综上,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网络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学业疏离感、社会环境疏离感四个维度的大学生疏离感模型。

(二)大学生学习投入要素研究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的研究比较丰富。学习投入维度经常会使用詹妮弗·弗雷德里克斯(Jennifer A Fredricks)等学者提出的学习投入三维度理论框架: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王伟宜等和施涛等在研究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时,将大学生学习投入分为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三部分[18,19]。陆根书和刘秀英认为常规和在线学习情境下学生学习投入行为不同,互相替代性低,根据常规情景和在线学习情景下学生学习投入,可将学生分为“被动型”、“传统型”、“网络型”和“积极型”四种类型[20]。马婧在混合学习环境下将学习投入分为六个维度:主动学习、师生交互、小组协作、策略运用、自我管理、情感投入[21]。周媛,韩彦凤研究混合学习活动背景下,确定了基于学习平台的学习行为投入测量、基于内容分析得到认知投入测量、基于自我报告的学习情感投入测量三个维度[22]。李艳燕等面向在线协作学习背景,将小组学习投入划分为行为投入、社交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四个维度。社交投入主要包括广泛度、凝聚度、互惠度和参与均度[23]。

通过文献梳理和研究发现,无论是课堂学习、混合学习还是在线学习,一般都以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这三个维度为主,具体的测量指标会视情况有不同选择和侧重。本研究中大学生学习投入也划分为这三个维度。在线学习不同于课堂学习、不同于混合学习,教师和学生必须重新思考和设计教与学的关系,改革教学模式,调整角色定位,重构学习方法。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在完全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普遍感觉自身学习主体性地位更强、课堂互动更加频繁,所以,完全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投入各维度测量指标也会发生变化。

1.行为投入

行为投入是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构成维度,也是学习投入中关键重要部分,是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的载体,是大学生的实际表现。Lipponen等认为在线学习背景下,行为投入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讨论中的回帖数、发帖数、高等级和孤立帖子数量。李银玲等认为学生行为投入主要体现在点击查看、回复创建、完成提交、贡献分享这些在线操作方面。彭银军等也认为学生行为投入主要体现在帖子数量方面。碍于当时在线学习技术和平台有限,关注行为投入的研究较早且测量指标较单一。目前,大学生在线学习平台多,智能化水平高,形成多种学习渠道,行为投入测量指标也更加丰富。李爽等将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投入归为参与、坚持、专注、交互、学术挑战和自我监控六类[24]。张琪和武法提建立了包含持续性、反思性、主动性和专注性的学习行为投入评测维度模型[25]。

通过调研,本文认为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行为投入主要包含主动学习、坚持、交互和专注。其中,交互包括在线环境下的生生交互和师生交互。

2.情感投入

良好学习效果、愉快的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支持,更离不开学生的情感投入。学生情感投入不同于心理学意义上的情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不是一个结果意义上的投入,更多是学习中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对有关学习过程中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学习状态的投入[26]。Harris等将在线学习情境下情感投入分为积极、消极、中立、有深刻见解的、困惑和开玩笑。

情感投入单独研究的情况较少,一般作为学习投入的一个维度来研究,且目前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课堂面对面情感交流方面,在线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研究还有待完善。本研究中情感投入主要指学生在线学习中的积极情感反应,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两个层次。学习兴趣指学生对在线学习课程的状态。学习兴趣高,学习投入水平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投入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居家在线学习中对学习行为能力、完成学业挑战、解决学业困境的自信程度,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心理因素。

3.认知投入

认知投入是学生学习时使用的认知策略和心理资源的高度卷入程度[27]。认知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如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等。在线学习环境下的认知投入可分为策略运用和自我管理两层次。认知投入水平高的学生,对自身在线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调节控制能力就高,就会运用多种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否则就只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另外,在线学习环境,缺少老师同学监督,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格外重要,指学生情绪、状态的控制和管理等。

综上,本研究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投入包含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三个维度。行为投入包含主动学习、坚持、交互和专注四层次,情感投入包含学习兴趣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两个层次,认知投入包含策略运用和自我管理两个层次。

(三)疏离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

关于疏离感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已有文献进行了研究。钟君瑜分析出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呈负相关关系[28]。 张玲认为学生能力不足、公众焦虑感、社会心理原因(亲社会心理、漠视心理、防御心理)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课堂上学生的沉默度,影响学生学习投入[29]。但是目前这方面研究较少,而且缺乏特定学生学习背景的研究(没有聚焦在线学习背景还是混合学习背景),更不用说研究疏离感各维度对学习投入各维度的具体影响了。本研究计划有三,一是探究大学生疏离感水平;二是探究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三是探究大学生疏离感各维度对学习投入各维度的具体影响,为调节学生心理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投入提供依据和指导。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四所高校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学习的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本研究采用问卷星调研工具,共收集有效问卷822份。

2.研究工具

本研究决定采用大学生疏离感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开展问卷调研,此问卷共包含三部分共63题项,调研结果将采用SPSS22.0和Amos22.0进行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建构。

第一部分是学生个人信息,包括“您的性别”等问题在内的12个题项。

第二部分是学习投入量表。通过参考伍艳构建的学习投入量表,并结合学习投入维度构成进行修改,最终形成32道题项的学习投入量表,每道题目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评分法,分别是“完全不符合”=1分、“比较不符合”=2分、“有点不符合”=3分、“不确定”=4分、“有点符合”=5分、“比较符合”=6分、“非常符合”=7分,分数越高说明学生学习投入度高,分数越低说明学习投入度越低。 该学习投入量表具体结构如下表1所示[30]。

表1 学习投入量表结构

第三部分是大学生疏离感量表。以杨东构建的青少年疏离感量表为基础进行修改,添加了网络疏离感维度,最终形成22道题项的疏离感量表。此量表同样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评分法,分数设置与学习投入量表相同。量表具体结构如下表2所示[31]。

表2 疏离感量表结构

3.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利用SPSS对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和疏离感量表进行信度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和疏离感量表信度分析

表4 大学生学习投入和疏离感量表各维度信度分析

(2)效度分析

本次量表效度分析利用Amos软件中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经过分析,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中32个题项和疏离感量表22个题项的因素负荷量全部高于0.5,由此说明这54个题项都是有效度的。且学习投入量表中8个维度的组合信度和疏离感量表中4个维度的组合信度全部高于0.7,平均方差抽取量全部高于0.5,意味着这些维度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因此,学习投入量表和疏离感量表均具有较好的效度,可进一步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现状基本分析

1.大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现状分析

由表5可得,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均值处于4.62-5.89之间,其中最低的是行为投入中的“专注”,均值4.62,最高的是“坚持”,均值5.89。学习投入

表5 大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现状分析

各因子均大于4,说明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较高,行为投入水平略高于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水平。

大学生疏离感各因子均值范围2.96-3.99,其中疏离感水平最高的是网络疏离感3.99,最低的为人际疏离感2.96,各因子均小于4,说明大学生疏离感水平较低。

2.大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水平的群体差异分析

为探究大学生疏离感各维度与学习投入各维度在性别、民族、年级、专业等变量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6。

表6 大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各维度在各变量的群体差异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在“主动学习”“坚持”“自我管理”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同学在主动学习、坚持学习、自我管理程度方面均弱于女同学,所以在大学生学习投入方面,应着重加强男学生的主动学习力度,鼓励坚持学习不放弃,加强自我管理。

“是否为独生子女”仅仅在“专注”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学习专注度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学习专注度。

不同生源地在“专注”“策略运用”“自我管理”“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感”“网络疏离感”“学业疏离感”“社会疏离感”这8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来看,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学习投入水平比生源地为城镇或农村的学生更高,疏离感水平更低。

不同的年级在“学业疏离感”“社会疏离感”这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业疏离感水平上升,而社会疏离感水平在大一至大三年级随着年级上升而上升,但是到大四年级,社会疏离感水平下降。

不同的专业在“主动学习”“坚持”“交互”“策略运用”“自我管理”“人际疏离感”这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文史类学生在“主动学习”“坚持”“交互”“策略运用”“自我管理”这些学习投入维度显著高于理工类和艺术类学生,人际疏离感显著低于其他专业学生。

“是否为学生干部”在“交互”“策略运用”“自我管理”“人际疏离感”“社会疏离感”这5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干部在“交互”“策略运用”“自我管理”这三方面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而“人际疏离感”“社会疏离感”显著低于非学生干部。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模范带头作用,提高非学生干部的学习投入水平,降低疏离感。

(二)大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关系研究

1.大学疏离感与学习投入各维度相关性研究

由表7可知大学生学习投入各维度与大学生疏离感各维度呈现显著相关关系。

表7 大学生学习投入与疏离感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2.结构方程模型

本研究使用Amos22.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及检验,拟合模型和结果如表8和图1 所示。

表8 大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部分拟合指数汇总表

图1 大学生学习投入与疏离感结构方程模型

该模型整体适配度的卡方值 (CMIN) 为115.864,自由度为43,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为2.695,小于3。其他绝对适配度指标 GFI、AGFI等均大于0.9;RMR 值为 0.04,小于0.05;RMSEA值为0.045,小于0.08;增值适配度指标 NFI、RFI、CFI均大于0.9。各项指标均达到模型适配标准,表明假设模型与实际观察数据的拟合情况良好。

根据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可知,大学生疏离感对学习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β=-0.54),说明大学生疏离感水平越低,学习投入越高,疏离感水平越高,学习投入水平越低。在大学生疏离感四个因子中,“学业疏离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贡献最多为0.94,“社会疏离感”影响贡献为0.77,“人际疏离感”影响贡献为0.69,“网络疏离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贡献最少为0.65。所以要着重减少大学生的学业疏离感和社会疏离感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投入。

3.大学生疏离感各维度对学习投入各维度影响分析

大学生疏离感分为网络疏离感、社会疏离感、学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四个维度,是自变量。大学生学习投入分为主动学习、专注、交互、坚持、策略运用、自我管理、学习兴趣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八个维度,是因变量。本文探究上述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具体影响,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结果如表9。

表9 大学生疏离感对学习投入回归分析表

由回归分析可看出,对学习投入影响最大最多的因素是学业疏离感。大学生疏离感各维度对学习投入各维度的影响分析如下:对“主动学习”维度有显著影响是学业疏离感(t=-6.27,p<0.05)和人际疏离感(t=-2.22,p<0.001),这两个自变量可以解释“主动学习”维度16%的变化量。说明降低学生人际疏离感和学业疏离感,加强人际交往,提高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对“坚持”维度存在显著影响的是“学业疏离感”(t=-7.49,p<0.001),学业疏离感可以解释“坚持”维度16%的变化量。对“交互”维度存在显著影响的也是“学业疏离感”(t=-6.47,p<0.001),学业疏离感可以解释“坚持”维度16.8%的变化量。对“策略运用”维度具有显著影响的也是“学业疏离感”(t=-7.51,p<0.001),学业疏离感可以解释“策略运用”维度19.4%的变化量。对“自我管理”维度存在显著影响的也是“学业疏离感”(t=-8.54,p<0.001),学业疏离感可以解释“自我管理”维度22.5%的变化量。对“学习兴趣”维度存在显著影响的也是“学业疏离感”(t=-9.77,p<0.001),学业疏离感可以解释“学习兴趣”维度24%的变化量。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维度存在显著影响的也是“学业疏离感”(t=-9.87,p<0.001),学业疏离感可以解释“学业自我效能感”维度23%的变化量。这表明降低学业疏离感,提高学习兴趣,不仅能够使学生坚持投入学习,促进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互动,同时还能科学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有效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

对“专注”维度有显著影响是网络疏离感(t=-5.03,p<0.001)、人际疏离感(t=1.96,p<0.05)和学业疏离感(t=-8.22,p<0.001)三个变量,这三个自变量可以解释“专注”维度22%的变化量。值得注意的是“人际疏离感”对“专注”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本项分析说明减少学生人际交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督促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专注度。

总结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心理问题之一的疏离感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值得借鉴。

首先,大学生学习投入可分为八个维度:主动学习、坚持、交互、专注、策略运用、自我管理、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感,大学生疏离感可分为四个维度:网络疏离感、学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社会疏离感。各维度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与测量数据契合度较高,适配度良好。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学习性投入和疏离感的理论研究,为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疏离感和学习投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其次,在线学习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较高,疏离感水平较低。大学生学习投入中,水平最高的是坚持,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在线学习都能坚持完成,不会半途而废。疏离感中最高的是网络疏离感,表明在线学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与网络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沉迷网络、网络依赖等负面行为,影响了学习投入。另外,大学生学习投入和疏离感受到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在增加学习投入,减轻疏离感方面可从性别等这些变量的角度考虑。

最后,大学生疏离感显著负向影响学习投入。其中,学生学业疏离感问题最为严重,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主要问题,其次是人际疏离感和网络疏离感。所以应当降低学生学业疏离感,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增强学习投入。

猜你喜欢
人际学业维度
艰苦的学业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