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券助跑:mRNA 新冠疫苗研发跑出“上海加速度”

2022-01-05 09:16周许承王文杰俞灵琦
华东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疫苗新冠药物

文/周许承、王文杰、俞灵琦

创新券政策帮助斯微生物降低了创新创业成本,有助于激发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活力,推动高新产业项目的技术创新。

|斯微生物mRNA 平台研究负责人 徐聪聪

步入“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和疫苗研发领域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

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斯微生物”)是国内最早布局mRNA新药研发的企业之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 全产业链技术平台和制剂结构专利LPP 技术,自主开发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抗原分析、预测、序列优化平台,拥有完整的mRNA 疫苗分析及质控技术平台,以及年产亿剂mRNA 疫苗大规模生产的关键技术和设备。

2021 年6 月,斯微生物宣布正式完成12 亿元新一轮融资。资本的青睐,让斯微生物能更加快速地推进新冠疫苗临床研究、GMP 生产车间的建设,以及扩充研发管线。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功臣”,它降低斯微生物科研创新投入成本,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它就是科技创新券。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读懂斯微生物与科技创新券之间的那些故事。

|斯微生物政府事务(行政)高级总监 王琰

“小众”行业的先行者

关于科技券为斯微生物提供了怎样的助力,斯微生物mRNA 平台研究负责人徐聪聪谈道:“首先,我们斯微生物作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在向生物医药企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具备技术创新的动力。在驱动这股技术创新动力的过程中,除了我们本身资金的支持,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来自像科委这样政府的支持。科技创新券便是其中一种有力的支持形式,通过科技创新券,我们做到了技术的不断迭代创新,减轻了我们研发的压力。”

据了解,mRNA 药物的原理是通过体外合成产生mRNA 分子,mRNA 经脂质纳米颗粒包裹并递送到人体中特定的细胞,将细胞变成高效、安全的药物工厂,在细胞内源源不断合成具有药物活性的蛋白或者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进而起到治疗或者刺激免疫的效果。由于突出的效果和制备速度,它有望成为下一代关键疫苗和药物技术,被视为具有革命性的药物技术。

但是mRNA 疫苗发展时间短,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直接大规模用于人体,mRNA 疫苗的技术还远未达到灭活疫苗那样的成熟度,并且还由于外源mRNA 的递送和蛋白翻译效率低、生产稳定性差、冷链运输要求高等难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这个领域始终无法“破圈”进入主流视野。

2011 年,从美国得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美国罗斯维尔癌症中心担任助理教授的李航文对mRNA 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

2016 年5 月,李航文博士回到中国,在张江成立斯微生物,成为中国mRNA 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Moderna 和BioNTech 等国际上的mRNA 巨头企业才刚刚起步,而在国内,mRNA 技术平台几近空白,斯微生物成了国内成立最早的mRNA 药物领域企业。

“雪中送炭”,打通产业上下游“闭环”

“从研发到上市到省行业以及上市,我们斯微生物有大量的上下游产业链,许多问题进行协作加以解决,这方面科技券也给予我们不小的助力。”斯微生物政府事务(行政)高级总监王琰说。

2020 年1 月,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与斯微生物合作的“mRNA 候选疫苗的研发工作技术路线”,从327 个紧急申报的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科技部科技攻关应急专项。2 月7 日,经过紧张的合成和制备,12 个高纯度mRNA 疫苗抗原完成动物实验验证。他们是国内最先完成小样制备的团队之一。该疫苗有别于目前国内上市使用的灭活性疫苗,一旦研发成功将填补国内新冠mRNA疫苗的空白。

“安全、有效、可供是疫苗研发上市的准则。”此后,斯微生物的mRNA 疫苗开始了长达大半年的临床前安全性验证。斯微生物项目负责人说,众所周知,药物研发阶段环节多、周期长、风险高,对于一个创业企业来说,仅凭一己之力推动临床快速进展,难度非常大,必须联合产业上下游的力量共同攻关,需要更多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支持。

为实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目标,上海科技创新券“紧急救援”斯微生物的mRNA 疫苗研发,帮助企业进行关键的DNA 模板(质粒)制备工艺的开发。

在RNA 的体外合成过程中,需要DNA作为起始模板,这也是合成mRNA 的关键物料之一。但用于mRNA 体外合成的DNA 具有特殊的序列结构,表达和纯化有着一定的难度。更大的难题是,这是一个几乎全新的产业,国内之前并没有mRNA 疫苗的生产需求,因此对于如何获取稳定、高质量的GMP 级DNA,斯微生物只能和合作单位一起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尝试。

在研发平台中心的对接下,斯微生物委托药明康德进行质粒研制服务。药明康德是全球领先的新药研发赋能平台,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根据序列特点从载体构建、建库、表达和纯化多个角度对技术进行优化和调整,成功研发出高收率、高质量的DNA 模板。

“作为创新助力的平台,创新券能够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将其上下游不同的服务商和供应商都串联起来。通过创新券,我们能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服务商来获取相应的服务,进一步快速有效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以及创新能力,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徐聪聪说。

徐聪聪表示,药物的前期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确保项目的正常推动进行。如DNA模板研制生产工作所需的环境要求很高,设备耗资巨大,且需要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由创业药企自身搭建这样的技术平台并不现实。

但在创新券平台的对接下,斯微生物可以和药明康德、益诺思这类顶尖的新药研发服务机构合作,一方面可以加快相关技术的开发,缩短整个项目周期;另一方面斯微生物的项目团队可以更加专注于开发mRNA 药物合成和递送技术,减少了相关人员和固定资产的投入,提高了项目推进的效率。

此外,创新券政策还帮助斯微生物极大地降低了创新创业成本,预计将为企业节省研发费用累计上百万元,有助于激发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活力,推动高新产业项目的技术创新。

据了解,目前斯微生物针对野生株的第一代mRNA 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安全性良好。针对变异株的二代新冠mRNA 疫苗即将开启海外临床试验,目前已在东南亚拿到首个海外国家临床批件,后续将在东南亚和南美地区国家落地临床试验。斯微生物还积极为mRNA 新冠疫苗商业化大规模量产做准备,正在上海建设三个产业基地:其中的张江产业基地也是斯微生物的中试车间,年产能2000万至5000 万剂,已开始试运行;一厂将在8 月底投产试运行,年产能1 亿至2 亿剂;二厂于8 月底结束静态施工,年产能在1 亿至2 亿剂。

新冠疫苗的研发,是与病毒的一场赛跑,在创新券的助推下,斯微生物的国产mRNA疫苗研发全力按下加速键。斯微生物政府事务(行政)高级总监王琰谈道:“创新券其实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一个新鲜词,但是它在降低研发成本,激发创新活力方面发挥的优势作用让我们印象深刻。”

猜你喜欢
疫苗新冠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新冠疫苗怎么打?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聚焦新冠肺炎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