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档案建设方法及对高龄孕产妇的影响

2022-01-08 06:34陈少丽罗小华吴雅丽
现代医院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围产期孕产妇高龄

陈少丽 罗小华 吴雅丽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 广东深圳 518110

近年来,我国晚婚晚育的人群数量大幅增加,高龄孕产妇的比例也随之提高[1]。鉴于高龄孕产妇生殖器官功能、身体上的变化,因此,该群体从怀孕到生产的整个过程的保健管理工作都非常关键,科学的孕期保健管理可有效规避分娩风险[2]。妇幼保健档案建设是优化高龄孕产妇分娩结局的有效管理措施,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确保其准确性、系统性,并将其应用于对高龄孕产妇的保健管理工作中,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3-4]。本研究选取82例高龄孕产妇,探讨妇幼保健档案建设方法及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11月82例于本院分娩的高龄孕产妇,根据不同的管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年龄35~42岁,平均(37.28±1.46)岁;孕次1~4次,平均(2.85±0.41)次;孕周31~41周,平均(36.25±2.67)周。研究组年龄35~43岁,平均(37.65±1.52)岁;孕次1~4次,平均(2.79±0.53)次;孕周31~41周,平均(36.38±2.81)周。两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出良好均衡性(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35岁;单胎妊娠;无接触性传染病;身体状况佳;神志清楚,交流无碍;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基础疾病;既往有精神类疾病史;合并严重妇科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常规管理,嘱咐产妇本人携带检查报告、身份证等到本服务站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配合相关检查,将检查结果录入孕产妇保健手册,之后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告知产妇认真阅读学习健康保健手册,按时进行产检。研究组实施妇幼保健档案建设:①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档案建设的参与度首先必须优化管理制度,落实标准化档案采集制度,同时积极开展随访工作,加强健康宣教及分娩方式评估工作,在深入了解孕产妇个人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协助其进行科学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定期实施胎心监测,随访频率结合孕产妇具体情况适时调整。针对高危孕前产妇全面开展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由首诊医疗机构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加强分类管理。其中绿色为孕妇基本状况好,没有妊娠并发症、合并症;黄色为孕妇基本状况存在危险因素,或合并孕产期并发症、合并症,但病情较为稳定;橙色为孕妇年龄或体质量指数偏高,以及患有较为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对母婴安全存在威胁;红色为孕妇伴有较为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继续妊娠有可能对孕妇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紫色为孕妇有传染病并同时伴有别的颜色风险标识所存在的疾病或风险。紧盯重点人群,严格进行高危专案管理,研究制订个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另外,改善工作环境及服务方式也十分重要,可促使产妇积极主动去建立健康档案,在进行健康档案建档时,要转换以往死板的服务方式,由资料提供者向信息服务者转换,提升服务质量。②提高建档便捷性并积极宣传。提升高龄孕产妇保健档案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是保证建档工作程序的便利性,站在产妇的角度最大限度地优化操作流程。大部分的高龄产妇体检或就诊的过程中,如果有工作人员积极介绍建立保健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大幅提升其对保健档案的重视程度,更愿意和更积极地参与到档案信息的采集中。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向产妇积极发放随访卡,完成随访后在卡中详细记录随访内容,并确定好后面的随访时间。而针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高龄产妇,在保证经济、便捷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到家随访。③推动信息化建档进程。现阶段,高龄孕产妇保健档案建设智能化及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很难全面实现全国网点的信息共享。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适当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优化工作质量,提高保健档案建设效率及安全性,为医疗机构评估孕产妇身体状况提供详实的信息数据,并能够据此制定针对性的策略指导孕产妇孕期保健。

1.3 观察指标

①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产妇对保健服务管理方式的满意度情况,满分为100分,其中得分>90分为十分满意,90分≥得分>80分为满意,80分≥得分≥60分为基本满意,得分<60分为不满意,对管理方式的满意度=(总人数-不满意人数)/总数×100%[5];②记录两组围产期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围产期感染、妊娠期糖尿病等;③观察两组产后恢复情况,包括子宫复旧时间、初乳分泌时间、阴道流血量等内容;④记录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对保健服务管理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对保健服务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对保健服务管理的满意度比较 [n=41,n(%)]

2.2 两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41,n(%)]

2.3 两组产后恢复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研究组产后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产后恢复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3 讨论

针对高龄孕产妇通过建设妇幼保健档案进行围产期管理,其出发点是保障母婴健康,优化人口素质,尤其是针对高产孕龄产妇积极开展保健建档建设,是各对口医疗机构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之一[6]。分析妇幼保健管理事业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可知,保健档案的建设管理是必由之路,可有效保障高龄孕产妇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进程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信息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和参考,而对档案建设管理工作的优化可为产妇围产期护理、分娩方式的选择及产后恢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全方位、细致化的参考数据和内容,真正发挥医疗信息资源的真实价值[7-8]。

本研究中,研究组对保健服务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恢复效果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高龄孕产妇介入妇幼保健档案建设管理取得了十分理想的实施效果,有助于优化母婴结局。作为信息资源的一种,档案在当前信息产业日益发展背景下的作用不言而喻,强化档案建设工作可进一步保障高龄孕产妇身体健康[9-10]。妇幼卫生机构通过全面收集高龄孕产妇相关卫生信息,并凭借准确、详尽的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化分析,可为其快速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为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卫生保健策略,减少工作错漏,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进而保障母婴健康[11-12]。国内相关统计资料显示,90%以上高龄产妇在体检或就诊时听从护理人员指导或相关介绍后,更加愿意主动参加到保健档案的采集和建设中[13]。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将随访卡主动发放给每一个产妇,在随访完成后,把随访内容逐一记录到随访卡中,并与之确定以后的随访时间,而对于生活难以自理的高龄孕产妇要积极开展家访工作,按照经济性、便捷性对产妇加以随访[14-15]。另外,保健档案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统一储存在数据库中,电子数据相较于纸质档案具有存储容量大、易保存、效能高等诸多优势,在病案室中所占用的空间更小,更易于规范化管理,电子档案可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方式增加保存安全性,提高保健档案的安全等级。此外,通过提升档案建设管理水平,可逐渐整合信息资源,保证相关数据的合理化配置,为向产妇普及疾病知识和保健知识提供便利,优化产妇保健服务管理质量及效率[16]。

综上,针对高龄孕产妇介入妇幼保健档案建设管理,有助于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其更快恢复,保证母婴安全,进而提升其对保健服务管理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围产期孕产妇高龄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围产期时间定义
围产期胎膜早破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的分析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