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刺激联合前列地尔对脑卒中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的影响

2022-01-09 10:55赵建彬
药品评价 2021年22期
关键词:脊髓肢体神经

赵建彬

长垣市人民医院,河南 长垣 453400

脑卒中具有较高发病率与致残率,患者一旦患病,常表现出单侧面部麻木、单侧肢体无力等临床症状[1-2]。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的病死率已得到极大控制,但其致残率仍居较高水平,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常遗留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表现为肌张力上升、下肢伸直与上肢屈曲等,重者甚至出现畸形,增加治疗难度[3]。神经电生理刺激作为物理疗法,可通过刺激神经反射治疗所支配的器官与部位,有利于纠正肌张力异常。相关研究表明,前列地尔可有效保护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引起的后遗症[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神经电生理刺激联合前列地尔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 月至2020年11 月长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研究经长垣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61.38±1.49)岁,年龄范围46~72岁;合并症:21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1.42±1.53)岁,年龄范围48~75 岁;合并症:20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原则要求。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第三版《神经病学》[5]中脑卒中有关标准;均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伴有短暂的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上下肢偏瘫;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病历资料缺失者;存有全身性感染者;依从性较差者;有脑血管或颅内外伤史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先对其施以调控血脂、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对症处理。待患者病情稳定24 h,且症状不再加重后对照组给予患者神经电生理刺激:对患者的偏瘫患肢行酒精消毒与脱脂处理,之后选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北京瑞众商贸有限公司,型号KT-90B)进行治疗;采用29 号0.5 寸不锈钢毫针平行刺至帽状腱膜下1.5 寸,各区刺入3~5 针;将其与电刺激仪相连,调节仪器参数为直流电强度1 mA,0 min/次,两侧相互交替,间隔30 min,1 次/d。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本溪恒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75,规格:2 mL:10 μg),将10 μg 本品与10 mL 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滴注,1 次/d。两组连续治疗30 d,于治疗30 d 后即刻评估患者的各项指标。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于治疗30 d 结束后即刻评估疗效,显效:症状消失,可独立生活;有效:症状减轻,生活基本可自理;无效:症状未转变,需他人照顾。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相关指标:于治疗前、治疗30 d 结束后即刻行肌电图检测,患者取仰卧位,垫高踝部,维持膝关节屈曲120°;在患者比目鱼肌肌腹部放置2 个直径为1 cm 电极圆盘,二者间隔2.5 cm;详细记录电位幅度,肌电型号导出时间高频阻断为1 kHz,滤波宽度为5 kHz;将电极的阴极放在腘窝褶线中间处,阳极放在小腿三头肌肌腱处,以直流方波;待肌电信号导出后采用生物电放大器进行增幅,并输入A/D转化器行信号转变,记录H 波最大波幅(Hmax)、M 波最大波幅(Mmax),并计算H/Mmax 比值。(3)运动功能:以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6]对患者治疗前、治疗30 d 结束即刻的上下肢体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量表共100 分,分数高低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4)日常生活能力:于治疗前、治疗30 d 结束后即刻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7]评估,量表10 个条目,共计100 分,分数高,则日常生活能力越好。(5)不良反应:记录恶心、呕吐等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0.0 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达,χ2检验;计量资料表达,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相关指标

治疗前,两组Hmax、Mmax、H/Mmax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 后,观察组Hmax、Mmax、H/Mmax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相关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相关指标对比()

注:Hmax为H波最大波幅、Mmax为M波最大波幅。

2.3 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两组治疗前Fugl-Meyer、ADL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 后,观察组Fugl-Meyer、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分,)

表3 两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分,)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无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2/48)。两组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P=0.475)。

3 讨论

脑卒中以起病急、进展快为主要特征,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众多威胁,需施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8]。王伟吏等[9]研究表明,多数脑卒中患者病后会出现关键肌肉运动功能的降低,若随着病情进行性发展最终造成运动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强化肌肉训练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临床主要通过神经电生理刺激行肌肉刺激治疗,该措施的肌电信号经过反馈可对患者大脑皮质产生条件性的重复刺激,从而调节神经传导通路上的多个神经元兴奋度,以此实现大脑皮质功能重新整合与功能代偿,最终刺激神经反射环路内各神经元新封堵,以此重建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功能[10-11]。神经电生理刺激还通过深感觉传入神经通路对大脑皮质进行再刺激,促使脑血管扩张,调节脑血流量,并激活受损的神经细胞与神经纤维,使得病灶侧支循环及早建立,从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此方式虽具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未得到缓解,甚至出现病情进展状况,故临床常辅以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Fugl-Meyer、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Hmax、Mmax、H/Mmax 低于对照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提示神经电生理刺激联合前列地尔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效果确切,能够抑制其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从而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前列地尔作为前列腺素E1 一种,通过增加脊髓氧供与血流,可有效抑制脊髓运动神经纤维变性,减弱其对骨骼肌兴奋性,从而有效降低肌张力,改善肢体痉挛状况,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12-13]。同时,前列地尔通过激活患者机体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从而有效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有效营养神经、肌肉,有利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此外,前列地尔可结合脂微球载体,促使药效直达病变部位,达到靶点治疗效果,具有高效、持续、安全等特点[14-15]。前列地尔与神经电生理刺激联用协同增效,最大程度强化神经网络联系相关性,促进患者恢复。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无需治疗即可自行缓解,提示前列地尔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神经电生理刺激联合前列地尔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兴奋,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安全可行。

猜你喜欢
脊髓肢体神经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肢体语言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
肢体写作漫谈
“神经”病友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