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博览

2022-01-10 11:33
青海国土经略 2021年5期
关键词:航次储量普查

自然资源部挂牌督办四省七起土地违法违规问题

● 8月30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对辽宁、河北、山东、山西4省存在的7起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挂牌督办,由自然资源部执法局、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以及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沈阳局、北京局、济南局负责监督指导。

这7起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均为自然资源部对2020年土地卫片执法数据异常地区进行实地核查发现的,分别是:辽宁省瓦房店市、长兴岛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河北省迁安市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山东省荣成市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山西省高平市、河曲县、宁武县、右玉县土地违法违规问题。

通知指出,上述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存在执法履职不力,卫片图斑判定不实,违规审批临时用地,对违法用地整改不力,在配合检查过程中伪造会议记录、篡改材料弄虚作假,有组织、成规模地伪造临时用地批文等问题。

通知要求,辽宁省自然资源厅、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要按照有关规定,抓紧组织调查、核实,研究提出整改意见,于9月25日前报部执法局;整改落实情况于11月25日前报部执法局。

全国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取得阶段性进展

●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国务院部署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目前正在各地有序开展。作为调查内容之一,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部署的1067个县(市)中,110个试点县(市)已完成地灾风险普查,658个县(市)的地灾风险普查陆续启动。

据介绍,此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掌握我国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为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此次调查重点聚焦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进一步划定重点防治区,并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全面完成本次普查、完成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动态更新的地质灾害数据库,为各级政府开展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与以往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相比,此次风险普查在工作理念上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调查措施上也更加聚焦关注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风险调查和评估。此次普查强化了对航测遥感、无人机等多种新技术新方法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地质灾害调查的科技能力,特别是对山高坡陡、人员难以到达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点加大了综合遥感调查力度,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遥感调查解译复核,为开展野外调查提供了靶区方向,有利于较为快速、全面、准确地发现新隐患点,提高调查精度和效率。

2021年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结果揭晓

● 9月24日,2021年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四川成都举行。此次大赛旨在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科普传播能力,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领域各类科普基地作用。来自全国的35名自然资源科普达人讲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故事,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大赛分预赛、半决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预赛阶段于今年4月启动,经过层层选拔,来自20个单位的78位选手中有35位选手晋级决赛。决赛分为自主命题讲解和随机命题讲解两个环节,邀请10位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新闻媒体等领域的专家担任评委,从内容陈述、表达效果、随机答题能力等方面对参赛选手进行了综合评分,并同步进行了网络直播。

经过激烈角逐,山西地质博物馆胡峰瑞、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严一诺、自贡恐龙博物馆陈慧然获得一等奖;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董艳、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刘昭君、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陈倩等7人获得二等奖;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袁瑶等25人获得三等奖。铜川市自然资源局耀州分局何子航获最佳口才奖,开封市规划展示馆董梦梦获最具人气奖,中国地质博物馆饶志雄获最佳形象奖。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等16家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

中国大洋六十九航次科考起航

● 9月29日,我国第三个国际海底矿区承包者——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公司组织的西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矿区资源环境调查首个航次,即中国大洋69航次科考,从福建厦门起航。该航次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实施,何雪宝博士担任航次首席科学家,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13家单位的近80名科考队员乘坐“向阳红03”船执行航次任务。

本航次的主要任务是在矿区首选区块内开展多金属结核资源加密地质取样和光学测线调查,以进一步了解矿床边界,估算调查区控制资源量;综合利用多种调查技术手段,初步获取调查区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基线特征,并将特别关注长时间序列全水柱空间的物理海洋观测及海洋颗粒物沉降通量时空变异特征。

据悉,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公司于2019年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为期15年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获得了位于西太平洋的7.4052万平方公里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矿区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该公司致力于成为负责任的国际海底矿区承包者、深海环境保护的先行者,将持续提高对环境基线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认知水平,研发更加环保的深海勘探和采矿技术装备,实现深海矿产资源绿色开采。

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

● 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有别于传统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由国家批准设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其保护范围更大、生态过程更完整、管理层级更高。

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迈出了体制改革的第一步。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中国首次发布全球锂、钴、镍、锡、钾盐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

● 10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发布了《全球锂、钴、镍、锡、钾盐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2021)》。这是我国研究机构首次基于自主建立的全球矿产储量数据体系形成的专业报告,也是我国研究机构为国际矿业企业投资经营、全球资源供需对接、“一带一路”矿业合作与繁荣发展提供的重要基础信息产品与服务。

评估报告系统采集了全球3168个矿山项目“第一手”数据,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全球锂、钴、镍、锡、钾盐5种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特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锂矿(碳酸锂)储量1.28亿吨,资源量3.49亿吨,主要分布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钴矿储量668万吨,资源量2344万吨,刚果(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最为富集。镍矿储量9063万吨,资源量2.6亿吨,印度尼西亚位居全球储量第一,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资源丰富。锡矿储量327万吨,资源量807万吨,中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锡矿主要产地。全球钾盐(氯化钾)储量129亿吨,资源量430亿吨,俄罗斯、加拿大、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四国储量占全球80%,俄罗斯超越加拿大成为钾盐第一储量大国。从消费端来看,2020年全球锂(碳酸锂)消费量约40万吨、钴约17万吨、镍约240万吨、锡约38万吨、钾盐(氯化钾)约5400万吨。相对于现有储量,全球锂、镍、钾盐资源保障程度较高,钴、锡保障程度相对较低。

猜你喜欢
航次储量普查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GRACE下的青海省水储量时空变化与降水相关性
俄标储量与SPE-PRMS储量对标分析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13.22亿吨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量储量转换规律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我国集装箱航运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