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
——基于桂林三所高校的调查

2022-01-11 08:53宋明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韧性总分

■宋明霞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发展面临着与以往相比更多的机遇挑战和更大的竞争态势,他们的优势从何而来?他们如何有效提升自身全面素质?他们如何获得成功?他们如何累积“资本”让自己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历史?继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之后,心理资本正在成为第四大资本,它是包含乐观、自我效能感、坚韧、希望等品质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主要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发展和表现出来的,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心理资本作为可持续发展,是人生发展的原动力,是人生实现的核心竞争力,是保持心理健康状态的强有助力,它甚至决定着大学生未来几年甚至整个人生的发展路线和高度,心理资本的增益性,让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研究和开发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在广西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心理资本现状调查,旨在为广西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评估和调节工作提供依据。

一、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从广西桂林市抽取3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共有1703名学生参与了调查。其中男生1196人,女生507人;大一807人,大二288人,大三312人,大四296人;文科182人,理科314人,工科1207人;来自城市城镇736人,来自农村967人;独生子女527人,非独生子女1176人。

(二)调查工具

借助2008年由张阔等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开展调查研究,问卷总共26个项目,包括乐观(6项)、希望(6项)、韧性(7项)、自我效能(7项)四个维度,心理资本的评定标准主要看总分,个体总分得分低,其心理资本水平就低,反之总分高,其心理资本水平就高。较多的研究显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较好的效度。对数据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

二、调查结果

(一)总体分析

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每一题目的评价按Liken式七点量表进行计分(1=完全不符合,7=完全符合),因此对于每个维度项目上的内容来说,4分可以认为是理论意义上的平均水平。

表1 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N=1703)

检验方法是平均数差异检验,即将中数4分别与总分得分及心理资本中各维度的得分进行比较。经过分析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理论中值4,不论是总分,还是各维度得分比较后,均高于理论平均值4(P<0.001)。广西高校学生的心理资本基本情况良好。心理资本总均分为4.771,各个维度的均分都在4分以上。

(二)差异分析

1.年级特点

对大一至大四学生采用差异检验,结果详见表2所示。从分析的结果来看,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的心理资本总分上,通过事后检验发现,大三和大四心理资本总分低于大一。从各维度分析发现,除自我效能在年级上差异性不显著外,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在韧性、希望、乐观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学生。

表2 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的年级差异

2.性别特点

在性别上心理资本总分存在差异,即男生总分高于女生(t=2.26,P<0.05)。从各维度分析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的是在韧性、自我效能的维度上,自我效能得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3.77,P<0.01),韧性得分上,男生也显著高于女生(t=4.05,P<0.01)。

3.专业特点

除在自我效能上专业差异不显著外,在心理资本总分和乐观、希望、韧性的维度上,都存在专业的差异,即在总分和韧性上工科学生的得分高于文科学生,在总分、希望和乐观上工科学生的得分高于理科学生。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的专业上差异

(4)独生与否、家庭来源的特点。独生与否上,显著差异仅在自我效能维度上存在,即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04,P<0.05),心理资本总分与其他维度在独生与否上不存在差异。不存在显著差异体现在家庭来源上即城市与农村的学生在总分及心理资本各维度无差异。

三、调查讨论

(一)总体分析大学生心理资本

从理论平均值来看,本次调查的心理资本平均值为4.771,明显高于理论平均值,这一结果与李林英等[1]和朱晓航等[2]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发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相对其他人群而言,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大学生群体经过中考、高考等层层的选拔考试,不论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都会相对较好,再得益于长期接受前沿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也通过多种方式接受着大量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加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出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资本各维度上的得分乐观(4.891)、希望(4.888)、韧性(4.679)、自我效能感(4.658),从高到低的情况,反映现在的大学生在困难挫折等逆境下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到希望,具有坚持不懈努力实现目标的能力。相对而言,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的得分最低,可能是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对自我要求过高,缺乏自信所致。

(二)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分析

1.从年级特点来看,在心理资本的总分及韧性、希望、乐观上,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大一学生刚考入大学,享受到升学喜悦,不论是自信心、对未来期待、遇到困境时的恢复能力等都较高。心理资本总体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却出现明显下降的特点,这一结果与李林英等[1]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可能与大学生青春期晚期发展阶段的特点,自我同一性正在不断发展整合,因此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不是特别明确,导致心理资本有所降低。

2.从性别特点来看,存在显著差异的是韧性、自我效能的维度上,得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和理念、社会舆论差异等影响,如孩子在小的时候,人们倾向于接受女性“乖乖女”的形象,而男性则被允许是“小淘气”,由于男孩调皮,常常惹事,从小接受了更多的批评,也使得他们更为习惯和坦然地面对错误、失败,这也使他们日后更容易跌倒后再站起来,而女性成功易被非议,如个性是否太强势、是否真的靠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男生和女生对自我的认知观念,导致男生与女生相比,会更加理性自信,更能够面对和承受挫折。

3.从专业特点来看,文科生在心理资本总分和韧性的得分均低于工科学生,文科生和工科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文科生感性,想象力丰富,做事灵活;工科生理性,逻辑性强,做事严谨。但可能是由于专业方面的训练,在面对挑战甚至经受挫折之后,文科生可能情感波动大、相对情绪化,而工科学生较文科生能以更客观、更现实的态度面对自己的问题,更倾向于客观理性思维。理科学生在心理资本总分和希望、乐观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工科学生,从当前社会发展来看,不论是将来就业、工资待遇等,工科学生要好于理科学生,这也会让工科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更加充满希望,相对以更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4.从独生与否来看,在自我效能维度上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相较与非独生子女所获得的不仅是物质资源更丰富,而且心理上的关注和支持也会较多,拥有的教育条件和资源也会较好,让独生子女变得更加的自信和相信自身的能力。心理资本总分与其他维度在独生与否上不存在差异。也许是因为当代家庭中,每个家庭一般为1—2个孩子的数量,核心化的家庭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家庭中经济状况好转,父母不论是时间或金钱上更有可能关注到家中每个孩子的教育和发展。

5.从家庭来源来看,城市与农村的学生在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李林英等[1]的研究结果一致。虽然已有研究发现积极心理资本不会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的影响,但国家对农村建设的加强,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农村不论是从交通设施、居住环境、医疗条件等方面的改善,“互联网+”更是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拐点,城乡之间的差距的缩小,会更有助于农村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更好的发展。

四、提升建议

作为国家发展和建设生力军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资本水平从某些方面不仅反应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状况,而且对国家的进步和未来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大学生一般都处于18—24周岁之间,是心理健康问题最容易出现的时期,任悦[3]研究就发现心理资本在预测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存在着一定相关性,如心理资本中乐观和韧性能负向预测心理健康水平,在个人成长中积极的心理资本具有绝对优势,甚至在个人奋斗历程的某些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调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生层面

1.设置弹性的生活目标,增强自我效能感。大学生考上大学后,往往会出现目标的缺失和自信心不够。设置弹性生活目标,具有激发个体的热情,富有挑战性,需合理的规划,勤奋努力可实现的特性。弹性生活目标被引导设置后,既可以为大学生指明前进和努力的方向,又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形成良好的循环和自我激励机制,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实现可以达到的目标,成功体验会不断产生,进而实现心理资本的提升。

2.挖掘潜在的自我兴趣,点燃人生希望。许多同学上大学前以学业为主,并没有过多关注自我其他兴趣的内容。而兴趣是引发学习的重要提前,这种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并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的学习之中。之所以会产生兴趣,是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观察到的客观事物发生联系和思考,即大学生对事物进行不同程度的认知加工过程中,伴有强烈的情感工作,让自己能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抱有快乐健康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正是因为感兴趣,大学生在不断面对求知的各种困难时,兴趣便成为大学生面对这一切的动力,特别是大学生经过努力,各种成就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获得,就会滋养着人生,点燃希望,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促进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提升。

3.强化创新的思维方式,培养乐观心态。灵活、创新的思维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乐观积极心态,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灵活创新的思维的强化和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方法、知识、观念、习惯四个部分组成思维方式,要想达到培养大学生灵活、创新的思维需要重视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大学生在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艰辛和快乐有利于挖掘大学生积极的心理能力,从而实现心理资本的提高。

4.磨练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当大学生面临的困境、压力,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十分必要。坚韧是一种精神胜利的法宝,顽强的意志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为实现自己的信念和目标而努力、拼搏,就是意志力的体现,大学生树立目标后,竭尽全力,虽然遇到困境,仍能全力以赴去实现和达成,就是顽强的意志品质的体现。大学生的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等心理品质就会在克服困难、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形成,并逐渐提高。

5.培养积极的反思意识,懂得感恩反馈。大学生虽然身处高校校园之中,但每个人又身处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在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机遇和挑战,会面对各种困惑、挫折,大学生需要通过客观地发现自我问题和自我成就,以此来自我审视,达到能够自信心,乐观地面对生活,故大学生除了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内部资源,如自身的能力、技能、经验、认知,也要意识到一部分来自外部支持,如父母、教师、同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支持,懂得感恩反馈。当大学生开始学会在遇到问题,首先合理的自我反思和批判,然后能够不断循序斩进地运用自我暗示修正自我,最终达到主动适应环境,完善自己,提高大学生乐观、自信、韧性等心理资本的水平,让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二)学校层面

高校需要重点关注调查中比较分析发现的心理资本差异性较大的学生群体,如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独生与否的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存在显著性差异,即高校应对女大学生、文科专业、大三和大四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资本培育多予以重点关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做到精准提升高校不同群体开展心理资本提升。不同群体要提升与积累心理资本的方式和方法要做到有的放矢。比如,高校要注意加强学校与家庭、学生与家人的多维互动沟通,通过实地走访或互联网平台等方式,发挥家庭这一重要场域功能,来提升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各维度得分中,自我效能得分相对较低,要重点针对大学生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自我效能不足的问题,解决他们眼高手低、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实干精神。工作方法上需要不断创新,不仅要加强人文关怀,同时要加强心理疏导,防患于未然,在此基础上注意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三)家庭和社会层面

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建立家庭和社会的联防机制。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心理资本的培养要慢慢被父母重视起来,积极的生活态度需要在父母重视下,引导孩子建立。社会则为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提供充分的支持,如政府不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加大各项设施资助力度,加大服务人才,特别是心理健康人员的培养,实现能力培育、心理扶持与经济资助的三者统筹兼顾。实现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不仅提供物质等方面的实际帮助,同时给予精神上的尊重、支持和理解。

新时代下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和途径,心理资本正在成为新时代高校育人的新内容和新手段,提倡全社会全员育人,在立德树人这个大的导向下,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的时代新人,实现他们全面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韧性总分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