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2022-01-12 02:38宋静董毅沈美芬熊孟韬张云王丽芳陈春琼孙佳昱杜春红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血吸虫病云南省评估

宋静,董毅,沈美芬,熊孟韬,张云,王丽芳,陈春琼,孙佳昱,杜春红

1.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2.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截至2020年底,云南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有11个达到了血吸虫病消除标准,7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省为单位通过了国家级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技术评估。但云南省气候温和、水系复杂、植被茂密,特别适宜钉螺孳生,加之农牧业发达,血吸虫病传播的自然及社会因素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血吸虫病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生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为及时掌握云南省血吸虫病的流行态势和风险因素, 2020年6—11月,云南省选取已达到传播阻断的巍山县、弥渡县、大理市,以及已达到消除标准的宁蒗县为评估对象,开展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和方法

1.1评估对象的选择 根据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县(市)的达标情况,结合近年传播风险评估的选点,2020年选取巍山县、弥渡县、大理市和宁蒗县为评估对象。根据流行区分布特点及历史疫情资料,每县(市)选取既往血吸虫病流行相对较重的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1个行政村开展评估工作。因宁蒗县仅有一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共选取7个行政村,分别是巍山县大仓镇甸中村和庙街镇北桥村、弥渡县红岩镇竹园村和新街镇新胜村、大理市湾桥镇永兴村和甸中村、宁蒗县西布河镇碧源村。

1.2评估内容和方法

1.2.1资料收集 查阅被评估村2018—2020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收集当地人群、家畜、钉螺调查的疫情资料及相关防治资料进行分析评估。

1.2.2现场调查

1.2.2.1螺情调查 对被评估村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的环境,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每个行政村查螺不少于5个有螺环境并且不少于200框。捡获的钉螺用压碎法鉴别死活,并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s,LAMP)检测血吸虫核酸[1]。

1.2.2.2野粪调查 在调查钉螺的环境进行野粪调查,捡获调查范围内的全部野粪。如不足100份,则扩大范围调查,每个粪堆采集约150 g样本,标记装袋。采用顶管孵化法(一粪三检)对野粪进行检测[2]。

1.3质量控制 钉螺LAMP检测结果需经2名检测人员确认, 全部阳性DNA样本和随机抽取的10%阴性样本带至云南省血吸虫病诊断参比实验室进行复核验证。野粪孵化结果由2名专业人员进行确认,若发现阳性结果需由3名专业人员确认。

1.4风险等级判定 采用专家会商方式对血吸虫病传播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风险指标并判定其传播风险等级。Ⅰ级风险指标:查出感染性钉螺或阳性野粪的环境。Ⅱ级风险指标:活螺平均密度≥1只/0.11 m2,或有螺框出现率≥20%,无感染性钉螺或阳性野粪环境。Ⅲ级风险指标:活螺平均密度<1只/0.11 m2,有螺框出现率<20%,无感染性钉螺或阳性野粪环境。根据风险指标将传播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3]。

1.5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2018—2020年疫情资料

2.1.1人群与家畜查病情况 近3年被评估村人群血检查病共17 027人·次,血检阳性657人·次,血检阳性率在0~8.61%;粪检查病共1 908人·次,未发现阳性;开展家畜粪检3 375头·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家畜。近3年被评估村家畜存栏数合计为22 006头·次,除大理市呈下降趋势外,其他3县存栏数基本平稳,目前宁蒗县存栏数最高。见表1。

表1 2018—2020年云南省被评估村人群与家畜病情情况

2.1.2钉螺分布情况 近3年被评估村查螺面积3 406.02 hm2,查出钉螺面积为192.28 hm2,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巍山县和弥渡县的查出钉螺面积近3年变化不大,大理市和宁蒗县近3年逐年下降。

2.2现场调查

2.2.1钉螺分布 现场调查历史有螺环境8.52 hm2,系统抽样46框,捕获活螺10只(捕获活螺均分布在弥渡县),有螺框出现率为6.52%(3/46),活螺平均密度为0.22只/0.11 m2;环境抽查3 248框,有螺框1框,捕获活螺2只。调查现有螺环境20.74 hm2,系统抽样7 413框,捕获活螺1 082只,被调查村均有分布,有螺框出现率为4.01%(297/7 413),活螺平均密度为0.15只/0.11 m2(1 082/7 413);环境抽查2 627框,有螺框24框,捕获活螺31只。见表2。现场共捕获钉螺1 162只,其中活螺1 125只,所有活螺经LAMP检测,结果为阴性。

表2 2020年云南省省级风险评估4个县(市)钉螺调查结果

2.2.2野粪情况 在钉螺调查环境及其周边区域,共捡获野粪261份,其中牛粪54份(20.69%)、狗粪129份(49.43%)、马属动物粪33份(12.64%)、猪粪7份(2.68%)、羊粪21份(8.05%)、人粪17份(6.51%)。捡获野粪的部分地点位于或靠近有螺地带,均为人、畜活动频繁地带。所有样本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2.3风险等级 被评估县(市)2018—2020年3年均未查到病人、病畜、感染性钉螺。被评估村2020年现场调查活螺平均密度均<1只/0.11 m2,无感染性钉螺和阳性野粪环境,为Ⅲ级风险。综合以上评估结果分析,2020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低风险。

3 讨 论

云南省通过实施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开展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成效,但由于流行区自然环境复杂,残存的钉螺面积难以进一步压缩,加之传染源多样,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疫情反复的风险依然存在[4-5]。在山丘型流行区迈向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乃至消除的新形势下,常规措施难以满足精准防治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防控手段[6-7],重点开展风险监测及评估,做到对潜在传染源传播区域、传播水平和传播能量等动态信息的实时掌握、实时评价、及时预警,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8]。结合近年开展省级风险评估的选点情况,2020年选取了不同疫情水平的4个县(市)开展本年度的风险评估工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风险评估表明,被评估县(市)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防治成效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一是人群血检阳性率较高。虽然人群粪检未检出阳性,但血检阳性率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还需引起高度重视。二是传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云南省农牧业发达,家畜养殖、交易现象频繁,2020年除大理市由于洱海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管控,禁牧成效明显、家畜存栏数有较大降幅外,其余3个县3年内存栏数均波动较小,甚至出现回升;另外从野粪调查情况分析,家畜散养问题依然存在,野粪散在地点位于或靠近有螺环境,有形成传播链的风险[10-12]。野粪中狗粪占比较高,也提示当前不同动物传染源的地位还需要更精准地评价和管理[13]。三是钉螺控制面临挑战。鱼塘上游等难以实施药物灭螺的环境未能采取其他适合的方法控制钉螺的孳生;宁蒗县等消除地区的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较高;大理市由于土地流转导致流转地杂草茂盛,严重影响钉螺查灭工作的开展[6];弥渡县历史有螺环境出现螺情回升。四是监测能力的弱化制约了防控工作。此次省级现场评估发现了钉螺复现环境,但基层在常规查螺工作中,因当前钉螺调查方法和技术没有新突破,而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机构和人员数量却在大幅减少[14-15],钉螺监测效率低下,诸多残存钉螺复现或扩散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置[16-17]。

风险评估及监测预警是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及其达标后的重要防控措施[18-20],针对当前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低度流行的状况,应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及监测预警机制。同时,坚持落实血吸虫病防治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大政府对血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落实保障措施,坚持血防队伍不散、防控工作不断,为迈向消除血吸虫病提供坚实保障[21]。

猜你喜欢
血吸虫病云南省评估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送瘟神记》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