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职学生课后体育锻炼行为研究
——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1-12 04:44周姣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朱冬华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梁丽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何川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11期

周姣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朱冬华 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 梁丽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何川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南省高职学生课后体育锻炼行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湖南省高职学生、课后、体育锻炼行为”等关键词,搜索有关文献20余篇,对有关资料进梳理和总结,为本文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调查单位,选取了2020级300名瑜伽选修班的学生,调查时间共计20周,对学生参与课后学校体育俱乐部打卡和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打卡的锻炼行为进行调查[1]。

3.数理统计法

收集2020级300名瑜伽选修班学生的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并通过阳光服务平台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有效数据和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课后进行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步公里数和人数情况分析

从表1中得出,通过一个学期为期20周运动世界校园APP的情况来看,瑜伽选修课共计300个学生的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步数据显示:其中能够完成120~110公里之间的跑步的男生有10人,占男生总人数的37%;完成110~100公里之间跑步的男生有7人,占男生总人数的25.9%;完成100~90公里之间跑步的男生有3人,占男生总人数的11.1%;完成90~80公里之间跑步的男生有5人,占男生总人数的18.5%;跑步30公里以下的男生仅有1人,占男生总人数的3.7%。说明我校男生基本参与运动世界校园跑步的积极性高,有37%的男同学在课后时间基本能够完成120-110公里的跑步数量,有25.9%以上的男生能够在课后时间完成100至110公里之间的跑步数量,多数男生能在20周时间内完成100-120公里之间的跑步运动,并通过运动世界APP打卡。

表1 高职学生课后进行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步公里数和人数情况分析

通过为期20周的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步数据可得出:其中女生完成90~80公里的人数为254人,占女生总人数的93%;其中完成80~70公里之间的女生人数为5人,占女生总人数的1.8%;完成70~60公里之间的女生人数为6人,占女生总人数的2.1%;完成60~50公里的之间的女生人数为4人,占总人数的1.4%;完成50~40公里之间的人数为2人,占女生总人数的0.73%;完成30~20公里跑步人数和20~10公里之间的女生人数为1人,占女生总人数的0.36%;完成10公里以下的女生为0,从瑜伽选修课班上总体人数来看,女生占总人数的91%,而男生的选课人数只占总人数的9%,所以女生完成跑步的人数比男生多,但是由于男女生体质和生理上的差异,男生的考核公里数相比女生较高,男生120公里,女生80公里。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女生参与跑步的人数更多,积极性和主动性相比男生较强,有93%以上的女生同学打卡效果明显,完成了80公里以上的跑步目标。

(二)高职学生课后进行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步公里数和测试分值情况分析

达到B+等级的男生有3人,占总人数的0.1%,达到B等级的男生有5人,占总人数的1.7%;达到C等级的男生有1人,占总人数的0.3%;F不及格男生仅有1人,占总人数的0.3%。从总体测试分数值来看,男生的A等级和B等级人数较多,符合体育考核标准,D以及F的男生较少,男生学生达A率较高。

女生体育成绩考核五个等级标准为:在90~80公里数之间测试分值为20分,等级为A+;在80~7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18分,等级为A;在70~6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16分,等级为B+;在60~5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14分,等级为B;在50~4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12分,等级为C+;在40~3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10分,等级为C;在30~2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8分,体育等级为D+,在20~1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6分,等级为D,在1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4分,等级为F不合格。相比男生而言,女生的考核标准相对容易,跑步的公里数要求也比男生少。根据以上数据显示,在女生的考核标准中,达到A+等级的女生有254人,占男女生总人数的84.7%;达到A等级的女生有5人,占男女生总人数的1.7%;达到B+等级的女生有6人,占男女生总人数的2%,达到B等级的有4人,占男

表2 高职学生课后进行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步公里数和测试分值情况分析

由于我校将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步公里数也纳入体育成绩考核标准当中,每学期跑步数量计将入期末总分,占期末考核总成绩的20%,所以学生对跑步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我校将测试分值定为五个考核等级标准,在120~110公里数之间测试分值为20分,等级为A+;在110~10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18分,等级为A;在100~9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16分,等级为B+;在90~8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14分,等级为B;在80~7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12分,等级为C+;在70~6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10分,等级为C;60~5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8分,等级为D+,在50~4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6分,等级为D,在40~30公里数之间的测试分值为4分,等级为F,也就是指不合格。根据以上数据显示,达到A+等级的男生有10人,占男女生总人数的3%;达到A等级的男生有7人,占总人数的2.3%;女生总人数的1.3%;F等级和不及格的女生为0。从总体测试分数值来看,女生的A+与A等级比男生多,占到男女生总人数的86.3%,B+与B等级女生的人数相比男生也较多,男生有1人打卡数据不合格,女生则无不合格。总之,从男女生公里数、测试分值来看,女生总体完成分数比男生高,达A率比男生高。

为进一步推动和提高了学生课后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并引导学生跑步打卡时在学校规定场地和区域进行,要求每次不低于2公里的跑步距离,多数学生在下晚自习大约9:00-10:00时间段去操场跑步,因为长沙气温炎热,持续高温时间长,晚上进行跑步活动对比白天凉快。通过晚自习后的短暂跑步,能缓解学生们在一天的课程后的大脑疲惫,同时改善睡眠质量[2]。有个别体能较好的同学夜跑中运动强度较大,多数同学都是进行慢跑、快步走等。除了以上两种常用的运动方式进行课后打卡以外,学生在课后还会使用其他运动方式,比如练习开合跳、平板支撑、帕梅拉减肥瘦身操等,同时借助悦动圈、Keep等APP软件来记录和监督自身的运动情况,提高练习效率的同时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满足感[3]。

(三)高职学生课后参与体育俱乐部种类和人数调查分析

从表3数据得出,课后参与跑步打卡的学生共计115人,占总人数的38.3%,课后参加健身走打卡的学生共计36人,占总人数的12%,原因在于跑步是和健身走是最基础、最广泛的体育锻炼方式,所以参与这两个项目的人数较多[2];进行广场沙龙俱乐部打卡的学生有4人,占总人数的1.33%,由于广场沙龙是融合多种舞蹈元素相结合的一种难美类的锻炼方式,在户外并配合音乐一起进行的运动,需要学生协调性强,所以人数较少;其中参加瑜伽俱乐部的学生有23人,打卡总人数排名第四位,课后除跑步以外瑜伽是受女生最欢迎的俱乐部项目打卡总人数占7.66%,其原因在于瑜伽动作优美,舒展性强,塑造良好的气质、释放学习的压力,改善浮躁焦灼的心态[4]。篮球俱乐部运动是选修课中男生最喜爱的一项团队运动项目,打卡人数总排名在第三,总人数占8.33%,篮球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校内院级篮球比赛,因此,学校的对篮球项目重视程度高、篮球场能够基本满足学生课后练习的基本需求,篮球俱乐部是一种团队运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团结能力。另外器械健身也是热门选择之一,特别是如今人们对身体塑形有更高要求,而器械健身能够进行针对性练习,身体不同部位、肌肉都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动作或专业的器械才能达到健体塑形的效果[5]。极限运动轮滑、滑板的人数相对总人数较少,其中轮滑9人,滑板5人,其原因是学生课余喜欢寻找刺激,敢于挑战不同的难度动作,人数相对来说偏少,因为学校不提供轮滑鞋以及滑板,学生自行购买才能使用,质感好又舒适的轮滑鞋价格比较贵,经济基础有限,所以参加人数有限。花样跳绳俱乐部打卡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3.6%,由于花样跳绳动作复杂性和灵活性较强,对力量、节奏和连贯性都有要求,所以参加的人数较相对少。

表3 高职学生课后参与体育俱乐部种类和人数调查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在课后完成100公里以上跑步打卡人数较多,学生喜欢在课后跑步和健身走放松身心、同时健身走跑也是最基础、最常见的锻炼方式,适合大多数学生,也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的课后身体锻炼,因此,在我校俱乐部课程当中跑步和健身走两种运动方式最为常见。

(2)由于我校大一学生课程安排较满,学习任务较重,课后锻炼次数和时间有限,所以,大部分学生喜欢利用课间或课后休息的时间进行。

(3)运动世界校园APP和学校体育俱乐部都是一种值得推广和践行课后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之一,对学生课后体育锻炼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议

(1)教师将挖掘更多有效的体育教学资源、开发新的体育俱乐部课程,如利用运动APP、职教云等软件,帮助学生课后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丰富资源。

(2)通过一定的练习量、合理的时间和运动强度并结合科学的运动方法才是持续长期发展体育锻炼的有效方式。

(3)鼓励男生参与不同种类的运动,瑜伽俱乐部等、鼓励女生参与球类运动,篮球、网球等。

(4)学生课后进行体育锻炼可能会因为缺少专业指导而出现动作误差,动作不规范等对身体造成影响和伤害,特殊情况需在专业体育老师或教练指导下进行练习。

(5)课后积极学习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方面的内容,并将课程思政教育贯彻到体育课堂中来,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与体育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