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嘉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研究

2022-01-13 09:13赵芸芸
山西青年 2022年1期
关键词:曾子石雕技艺

赵芸芸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西部,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处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该县境内的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十分丰富。

据《左传》记载:鲁哀公14年,即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在大野(现巨野东北一带)狩猎,猎获“麒麟”一只。[1]麒麟在当时代表着太平,属吉祥之兆。后人为了纪念,在鲁哀公捕获麒麟的地方,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嘉祥”之名,并沿用至今。

一、嘉祥县现存非遗项目的综合分析

嘉祥是获麟之乡、曾子故里,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曾子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其所倡导的是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深刻影响着历代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民众们。见表1。

表1 嘉祥县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表

(一)民间文学

在传说故事类项目中,秋胡戏妻颂扬了古代劳动妇女贞洁观;岳秀峰收茅根,营造了勤政爱民的形象;张福乐善好施,接济灾民万石粮食而自己无粮可吃,多年后张姓后代因此得中举子,体现善有善报,鼓励人们多做善事;县官叶大可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桑棵寄子、舍己为人;范张二人鸡黍死生交,歌颂古人重承诺,尊友谊的高尚品德;讼师杨翘,伶牙俐齿,惩强扶弱;澹台斩蛟,智勇双全;曾子烹彘,告诫人们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曾子的登云靴,告诫人们学习要脚踏实地。

上述的传说和故事充分体现了儒家学说中“忠孝节义”的思想,是在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嘉祥人民在乡土生活中产出的思想结晶。另外,受传统儒家思想和本县文化名人“曾子”的影响,该县非遗的重点关注对象为展现曾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民间文学,所以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民间文学的项目居多。

(二)传统美术

嘉祥被誉为中国石雕之乡。早在西汉时期,石雕艺术就已趋于成熟,石雕艺人能够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雕刻出人物、动物、石阙、石碑、墓茔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品。该县境内的纸纺镇武宅山村北,有东汉桓、灵时期建造的中国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武氏墓群石刻。受传统石雕艺术的熏陶和影响,嘉祥境内出现了一代又一代心灵手巧的手艺人。此外,境内丰富的石材资源和植物资源使得手艺人们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发挥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嘉祥石雕、木雕壁画等工艺美术。

(三)传统技艺

嘉祥县地处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物产丰富,高粱、芝麻等作物较适宜生长。民以食为天,在传统农耕文化发展的进程当中,嘉祥人民在“食”上不断创新和发现,创造出诸如酿酒、香油等各种传统技艺。该县早在春秋时代便产桑蚕,纺织业十分发达。元代以后,棉花在山东大面积种植,嘉祥人民将传统的丝织技艺应用于棉纺织技艺,形成民间棉布织锦。嘉祥武氏祠汉画像中,《曾母投杼图》所画斜织机就是当今立式织机的先祖。农耕文化中男耕女织的理念千百年来植根在人们的脑海中,生长在鲁西南土地上的妇女们技艺精巧,别出心裁,在纺织中不断创新,形成并发展出了诸如鲁锦织造技艺、彩印花布印染等精湛的技艺。

斯图尔德指出文化生态学要研究生态环境、生物有机体与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2]上述各项传统技艺,都是在鲁西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下,经由劳动人民的不断探索与创造发展出来的极具智慧的文化结晶。

(四)民俗

在嘉祥县现存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保护的同时,仍有相当多诸如过年祭祖习俗、人生节点之类的习俗都没有被重视起来。这些习俗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几经辗转,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困境和挑战。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很多活跃在过去的文化要素正在离我们远去,亟待有关人士的重视与保护。近年来,在政府移风易俗的影响下,许多仪式正在被简化和省略。现代并不等于文明,传统并不代表落后,存在即为合理,我们理应在人民群众的实践当中去找寻最应该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最佳的保护方式。

(五)传统戏剧

直观来看,戏剧类的项目确实较少,但除传统戏剧4项之外,嘉祥县还有曲艺项目6项(山东琴书、山东快书、坠子书、落子、渔鼓)。个人认为传统戏剧与曲艺可以放在一起作为戏曲类来分析,此类项目在本县共有10项,并不算少。戏曲在嘉祥人民的生活中应用场景较多,诸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甚至赶大集时都有活动。

(六)传统舞蹈、传统音乐

之所以将这两项放在一起分析,是因为唱与跳在大部分的应用场景中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农耕文化中,唱与跳的应用场景并不多,本县的“鼓吹乐”已经能够贯穿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加之该县处在儒家思想的中心辐射区,鲁西南地区的民风较为内敛,因而少有能歌善舞这一特质。

二、针对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的具体分析

嘉祥县传统美术类项目共有15项。其中,嘉祥石雕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国家和县政府的重视与保护。此外,嘉祥县还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进行保护和支持,为其提供活动场所和经费,对传统美术项目的活态保护大有裨益。在政府的扶持和社会资本的投入下,以嘉祥石雕为代表的传统美术项目大放异彩,收获了社会的大量关注。其中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嘉祥石雕更是成为县域的经济支柱性产业,形成了石雕文化产业的集群化经营,产品销售遍及各省,经济效益的保障也为石雕等传统美术类项目的活态创新提供了可能。

嘉祥县非遗项目获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乐乡志指出,山东嘉祥县发展石雕文化产业面临着资源浪费严重,开采缺乏规划问题。[3]这一问题关乎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以取材于自然的嘉祥石雕为例:长期以来,雕刻用灰岩的开采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浪费严重。随着近年来石材资源的不断开发,山体裸露,草木不生。雕刻用灰岩是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总会有枯竭的一天。对自然资源有效利用,实现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当前最大的挑战。此外,嘉祥大席、草编、竹编等工艺也面临着传承人缺失的现实困境,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极为不利,之前自发兴起的柳编竹编特色产业村也因为经济收益甚微而逐渐没落。

三、结语

作为人类文化多样性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有些民俗文化被当成糟粕在渐趋简化,有些传统技艺因为不能糊口而正在被人们抛弃,有些民间文学只能活跃在研究者的笔下。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仍有一群人站在温饱线上在渴望幸福,他们为追逐收入增加背井离乡,而忘记看看身后曾经养活过他们的技艺。

非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区域的共同历史记忆,在现代化飞速入侵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其带来的便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抑或是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安居才能乐业,人们收入增加生计不愁,才能转身拥抱历史记忆,重拾智慧结晶。

非遗保护,仍旧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曾子石雕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哪吒失手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曾子杀猪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曾子杀人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