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绿色赏石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谈观赏石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022-01-15 04:20贺林byHeLin
宝藏 2021年12期
关键词:观赏石赏石石种

文/贺林 by He Lin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经济”。什么是“绿色经济”呢?简单地说,绿色经济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赏石文化活动也是人类活动之一,因此提出“绿色赏石”也就顺理成章。

那么什么是“绿色赏石”呢?所谓“绿色赏石”,就是要在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对观赏石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同时实现观赏石资源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体现其文化价值,使观赏石资源为最广大的人们服务,达到观赏石文化和观赏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绿色赏石,需要我们建立绿色赏石文化,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赏石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而要实现绿色赏石的目标,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付出辛勤的劳动。

一、当今观赏石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的现状,离“绿色赏石”有很大距离,建立绿色赏石文化任重道远

观赏石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在当今遭遇无序开采、保护不力以及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等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观赏石资源保护与开发上的问题,二是已开采的观赏石如何合理利用地问题。

先说观赏石资源保护与开发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破坏性开发观赏石资源。这里所说的破坏,一是指破坏自然环境。如山东省蒙阴县联城乡王家村西南的大王山发现金钱石,曾有人将挖掘机开进了大山挖取金钱石,山体被挖得千疮百孔,山林被毁坏。二是指破坏自然景观。如溶洞景观或大型晶洞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但有人盗取钟乳石或矿物晶体,使这些千万年才能形成的自名奇迹毁于一旦。如湖南冷水江市的波月洞,在上世纪没有得到好的保护,很多钟乳石都被人采走了,导致它丧失了作为国家洞穴地质公园的重大价值。桂林钟乳石资源很丰富,但只要是还没有成为旅游开发保护区的溶洞,很多里面都已经是光秃秃的了。2010年,云南昭通市一个砂料厂在放炮采石时,突然发现了一个蔚为壮观的溶洞群,洞内钟乳石奇形怪状、色彩斑斓。可是这个溶洞群刚一现身,就惨遭人为破坏,铁锤猛砸、电锯切割、吊葫芦摘头。三是指破坏珍贵的观赏石,或为获取钟乳石而破坏溶洞,或为获取一部分矿物晶体而毁坏另一部分矿物晶体等等。如产于湖南的我国独有的矿物晶体香花石经群众一哄而起的采集,破坏严重,并且也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黑龙江五大连池的浮石资源也遭到破坏,使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火山熔岩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尤其是世界上少见的“火山喷气锥”也部分被破坏。

谢礼波先生在其咏石诗词集《醉石吟——咏石诗词又五百首》中,有一首《知者生悲》,就是看到有人盗取钟乳石作为观赏石,复杂心情难以诉说,因而赋诗讽刺这种现象:“滴水积毫微,亿年成巨瑰。据作私家物,知者不生悲?”

题名:【化而为龙】 石种:葡萄玛瑙

题名:【烈火丹心】 石种:葡萄玛瑙

第二是在从事其他经济活动中无视观赏石的存在,对观赏石资源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致使大量观赏石资源被永久毁坏,或不能被开发利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国是优质矿物晶体大国,但一直不重视矿物晶体的收藏,采用炸药开采矿山,许多珍贵的矿物晶体被炸碎毁坏,仅仅作为普通矿石利用,而普通矿石的价值则远远低于作为观赏石的价值。近年来,我国大搞经济建设,在修建道路、整治河道、建砂石厂等中毁坏、掩埋大量观赏石,同时水利建设也让大量珍贵观赏石资源沉睡水底。如青海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修建水电站时,曾出露了大量形体硕大、造型奇特的观赏石,现在大多依然沉睡河底。这些是建设性破坏。

题名:【听瀑】 石种:乌江石

第三是缺乏保护观赏石资源的意识,缺少保护、开发观赏石资源的法律法规。无论是破坏性开采观赏石资源,还是建设性破坏观赏石资源,都是缺少保护观赏石资源意识的具体表现,他们对观赏石资源的开发完全听之任之,甚至可以看作地方政府的“不作为”。而这种“不作为”所造成的严重损伤可能是永久性的。

有关观赏石资源的归属问题也需要用法律来规范。许多观赏石存在于河道,并不属于个人所有,或蕴藏于地下,它们归谁来保护和开采?如果法律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则滥采的现象难以制止。

第四是部分观赏石资源趋于枯竭。观赏石是大自然在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和其他自然作用下形成的,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再生,观赏石资源和当今人们的开发利用力度是不相称的。无论是水冲石还是戈壁石,都需要经过千万年时光的洗礼,才能形成它们艳丽的纹理、奇特的形状、温润的肌肤,矿物晶体同样需要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晶体硕大、晶莹剔透、璀璨夺目的珍品。而一个爱好观赏石的人,在短时间内即可扫荡一段河滩表面的观赏石、一片地面的戈壁石,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拥有……

观赏石资源趋于枯竭的表现之一是发现新石种的步伐在放缓乃至停滞。在古代,人们赏玩的主要是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四大观赏石,宋代的《云林石谱》广为搜罗各地石种,记录了116种观赏石。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了大量的过去不为人知的石种,而且发现的速度惊人。而在近几年,则鲜有新的观赏石品种出现了。以青海为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过去的仅赏玩松多石,到陆续开发出河湟画面石、星辰石、乌金石、旋纹石、风砺石、丹麻石、雪浪石等,后来又陆续出现了贵南姜石、七彩石、藏瓷、藏玉等石种,现在则见不到新石种了。也就是说,时至今日,国内能开发的石种差不多已经开发殆尽了。

观赏石资源趋于枯竭的表现之二是在观赏石原产地发现观赏石尤其是精品石的可能性在迅速减少。赏石文化是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交通便利地区向交通不便地区辐射的,觅石也遵循着同样的路径。当今信息发达,交通便利,人们寻找观赏石的热情高涨,几乎没有一处土地没被人们搜寻过。当今在全国各地产石江河段,要发现观赏石尤其是精品观赏石的概率很小。

观赏石资源趋于枯竭的表现之三是部分观赏石种资源趋于枯竭。如青海的风砺石、贵南姜石,在被发现的短短数年间,资源即告枯竭。许多产量小、分布地域窄的观赏石品种,基本都是惊鸿一现。

再说观赏石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观赏石资源的利用是指对那些已经开采的观赏石进行利用,使其经济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当今观赏石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精品流失。观赏石的流通是必要的,但作为观赏石资源的主产地,应该要保留一部分顶级精品,作为树立地方石种品牌的标志,同时也是为了见证当地地质历史,具有一定文化价值与研究价值。在这方面,地方政府、观赏石社团、赏石家均不同程度负有责任。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目前许多精品观赏石从原产地大量流失,致使原产地居民的后代要想再看到曾经在这块土地存在过的精品观赏石,则要到外地去观赏。

二是文化缺失。对个别观赏石品种的文化价值认识不足,或不重视观赏石内涵的挖掘。部分石种如摩尔石、藏瓷、七彩石,刚刚被开发出来的时候,部分人在固定赏石思维的作用下,对它们的价值缺乏认识,因而不予重视,至今部分珍贵的石种还像是“后娘养的”。宣传不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部分观赏石的文化内涵没有充分得到发掘,缺少精到的赏读、命名,合适的配座,其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一些地方政府在观赏石上的不作为外,主要还是人们没有树立绿色赏石观,虽然重视观赏石的天然性,名义上崇尚自然,追求所谓“天人合一”,实际上却并不尊重自然,没有宽厚、仁爱的情怀,贪得无厌,唯利是图,与绿色赏石的精神相去甚远。

二、多方采取措施,引导绿色赏石,树立绿色赏石观

树立绿色赏石观,引导广大石友进行“绿色赏石”,需要地方政府和观赏石协会、赏石家齐心协力采取行动,由政府出台有关政策,提供启动资金,由观赏石协会提出建设性建议,制订绿色赏石文件,引导绿色赏石,赏石理论家研究绿色赏石文化,从赏石文化和藏石实践两方面引领广大石友进行绿色赏石。当前,“绿色赏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赏石观,也就是要树立“绿色赏石观”,建立绿色赏石文化。要敬畏自然、崇尚自然,这是赏石文化一部分。观赏石诞生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体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伟大;同时它寄托了人类的情怀,体现了人们的审美理想,因此它们又是“天人合一”的产物。我们尊重观赏石,实际上也是对人类精神的尊重。

题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石种:乌江石

题名:【壮鼓】 石种:大化石

题名:【云龙探海】 石种:太湖水石

提倡理性赏石,注重观赏石品味,不贪多求全。马艺军先生在《嘉陵江园林观赏石资源的成因、分布及保护》中说:“应入滩不进山,捡上不挖下,拾精不求多,揣怀不车载,要知道古人供石并不占石,爱石不贪石,真正有灵气的观赏石总是钟情于和真正的懂石、爱石的人随缘相伴,这才是玩石、赏石的最高境界。”这是值得提倡的。

各级观赏石协会要重视绿色赏石文化的建立,将其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要对什么是绿色赏石文化、绿色赏石文化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建立绿色赏石文化需要开展哪些工作进行研究,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赏石环境。

二是对于有一定规模和储量的观赏石品种,或有特定价值的观赏石品种,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采取保护措施,使之可持续开发利用。之所以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第一是因为部分观赏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保留在原地或由有关机构进行整体保护更为适宜。如新疆2001年制定了国内第一部保护硅化木的地方法规《硅化木保护条例》,就是为了保护当地珍贵的硅化木资源。其次是为了制止滥采乱挖,破坏农田与山林。如在利益的驱动下,开采灵璧石而破坏了农田。宿州市政府于2004年9月11日实施了《灵璧石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对管理体制、开采经营、保护利用、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做出具体规定,灵璧县依据这一地方法规规范开采行为。再次是为了保护地方观赏石资源不出现大量盲目流失,《灵璧石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就包含了这方面的因素。此外,部分观赏石资源本身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或可作为自然奇观开发利用,如钟乳石、大型晶洞,也要建立相关地方性法规进行保护。可喜的是,一部分地方政府重视观赏石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出台了有关政策。2012年,江西省上犹县即颁布了《上犹县观赏石资源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合理开发观赏石资源,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等文件,使上犹石的开发利用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经济建设要和观赏石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不能因为其他经济活动而大量破坏或淹灭、掩埋观赏石资源。近年,河道边的砂石场让大量观赏石在未被人们发现之前即粉身碎骨;修筑道路将大量观赏石掩埋,珍贵的矿物晶体作为普通矿石而炸碎;兴修水利将大量珍贵水冲石淹在水底,都使不少观赏石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其损失甚至是难以估量的。就像经济建设可以与文物挖掘、保护同时进行一样,如果能在行经济建设时有观赏石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意识,将两者结合起来,将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如在兴修水利大江截流时,可由有关部门组织,事先通告截流的日期,由观赏石协会组织开采大型水冲石,开采出来的观赏石可进行拍卖,收入由观赏石协会、水利建设单位等有关机构和个人按比例分成,也可以赠送水利建设单位部分观赏石的方法取得其支持。这样,既可以使观赏石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又能得到经济建设单位的支持与理解,不至于与经济建设产生太大的矛盾。

四是提倡合理、理性开采观赏石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限量开采(可列入法规之中),观赏石资源是有限的,具体到某种观赏石资源更是如此,滥采的结果是资源将很快枯竭。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石多才在阿拉善神山天然葡萄玛瑙矿的经营中,为了保护资源,提出了“限量开采、持续生产”的方针,进行“限人、限时、限量”的“三限政策”,并提出了“在保护中开采,在开采中保护”的口号,使葡萄玛瑙矿石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中国观赏石协会可通过舆论、评展等方式引导观赏石开采与收藏。如:不鼓励收藏钟乳石外,应规定钟乳石不能参加观赏石展览、销售、拍卖,更不能评奖,各类观赏石书刊不得刊登钟乳石收藏品的照片;鼓励矿物晶体的研究与收藏,同时要求每块矿物晶体标明产地;鼓励收藏标准石,不鼓励个人收藏大型园林石等等。

五是可对单一石种采取集中控制——分量出售的方式。这个模式是由石多才建立的。石多才在阿拉善神山天然葡萄玛瑙矿的经营中发现,因存在互相压价的现象,矿井承包者收入并不高。为此他和几名矿山管理者,以分散开采、集中保管、三方议价、公平销售的原则,各洞点采出的葡萄玛瑙送管理站集中保管,由开采者、管理站和购买者三方议价,成交后分成,2/3归开采者,1/3归管理站,并且控制葡萄玛瑙的销量。这样一来,不仅大幅提高了葡萄玛瑙的价格,使葡萄玛瑙矿上所有的人得到了实惠,也控制了资源。这种模式值得借鉴学习。如青海的桃花石、七彩石、丹麻石,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六是要将建立观赏石博物馆、建设高档次个人观赏石馆和建立观赏石市场进行有机联动。观赏石博物馆和个人观赏石馆在打造观赏石品牌、树立形象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可以将一批精品观赏石永久保留在资源产地。同时,也要建立具有影响力的观赏石市场。广西柳州即既有政府投资建设的“柳州奇石馆”,也有众多赏石家的家庭石馆,更有好几个观赏石市场,三者互相作用,是柳州成为“石都”的重要因素。

题名:【含苞待放】 石种:云南蜡石

题名:【苗乡翠岩】 石种:彩陶石

此外还应加强观赏石文化建设,提高观赏石的文化价值;要在观赏上下功夫,充分挖掘已开发的观赏石的审美价值,提高其经济价值。

在以上工作中,树立绿色赏石观和建立绿色赏石文化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转变了观念,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文化的力量就在潜移默化之中。赏石文化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精神更充实,生命更圆满,相信绿色赏石文化将又一次改变我们的观念,使我们的生命更充盈,并将改变赏石文化的发展轨迹。这是时代赋予当代赏石界的历史使命,虽然艰巨,但我们义不容辞。

猜你喜欢
观赏石赏石石种
飞龙在天
寿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争霸
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鉴评师业务评价办法
不期而遇
闭月羞花
千里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