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科技金融服务中的应用与挑战

2022-01-15 00:50魏帅王颖田世华
中国商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技金融区块链应用

魏帅 王颖 田世华

摘 要:科技金融的核心任务是促进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有机融合,让金融资本发挥对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撑作用,重点是解决科技创新主体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区块链在科技金融服务中的合理应用,能够重新定义科技创新资源的身份信息、信任机制、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有效管控风险、降低信贷成本,更有效地让金融赋能于科技。

关键词:区块链;科技金融;应用

本文索引:魏帅, 王颖,田世华.区块链在科技金融服务中的应用与挑战[J].中国商论,2022(01):-109.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1(a)--04

科技型中小企业因“轻资产、低质押、高投入、高风险、技术评估难、收益周期长”的特点,一直以来饱受融资渠道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困扰。据统计,我国有36.01%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稳定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资金需求;仅有6.19%的企业认为自己的现行融资方式基本满足发展需求[1]。为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国提出科技金融的概念,房汉廷(2010)将科技金融的本质概括为科学技术被金融资本孵化为一种财富创造工具的过程[2]。如何促进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有机融合,让金融资本发挥对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撑作用,是科技金融的核心任务,重点是解决科技创新主体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发展迅速且日益受到各行业的重视。它的出现,在麦肯锡报告中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之后的一种颠覆性技术,也被认为是在金融信用发展史上继实物信用、贵金属信用、央行纸币信用后的第四个里程碑[3]。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点和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探讨区块链在科技金融服务中的场景应用,并就区块链在科技金融领域应用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挑战提出看法和意见。

1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点分析

根据原银监会的贷款统计,中小企业授信额度在全国新增贷款额中占10%~16%,科技型中小企業授信额只占贷款总额的1%~3%,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供应超过98%来自贷款,证券市场融资所占比例不足2%[4],银行仍然是科技企业融资的首选目标,但银行贷款业务规范严格的风险管控流程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技术层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1 贷前调查难评估

银行在收到企业的贷款申请后首先按照客户的基本情况和贷款需求初步匹配银行的金融产品,其次按照5C原则——借款人品德、经营能力、资本、资产抵押、经营环境,以资料审核、现场调研和品行调查及央行征信系统查询等形式,核查、评估企业的信用等级、还款能力、资金用途、抵质押物情况、担保人能力等信息,最后形成贷前信用评价报告。但科技型企业大多涉及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种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信用评价体系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估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应用前景,从而产生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科技型企业往往因缺乏信用而产生“麦克米伦缺口”,出于风险控制和收益回报的考虑,金融机构不愿意对此类企业进行贷款授信。

1.2 贷中审查难通过

根据前期的尽调报告,银行风控部门会进行业务审查,给予企业授信额度。由于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无担保、无抵押”的特点,传统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收益方式难以覆盖成本,加上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不严,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从收益角度出发,银行只能采取提高利率和抵质押物等措施应对科技类信贷的较高风险。很多银行对科技类信贷没有施行单独的准入条件、产品体系、评审机制、信贷规模和定价模式,专职面向科技信贷的不良容忍制度和考核激励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客户经理不能享受“尽职免责”,一旦形成不良贷款,客户经理就将被内部停职清收,客户经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惜贷”心理,最终出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想贷、不敢贷、不能贷”的尴尬局面,信贷资金更易流向具有良好信用记录或丰厚有形资产的企业。

1.3 贷后管理不及时

银行对贷款资金的跟踪监测能够有效识别和控制信贷风险。但是,传统的贷后管理只侧重于放贷前的首期监测,辅以贷款期内不定期抽查,贷款逾期或发生重大变故再进行特别检查。一方面不能动态跟踪贷款企业的诸多经营数据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财务行为不规范,报表账册不全面或失真,银行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对企业提交的合同文本、支付凭证、审查审批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核对验证,此过程还可能出现人为篡改相关信息或者登记失误等现象,出错率高、效率低,增加了贷后管理服务的难度。

2 区块链的技术特点

区块链2009年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区块链技术革命性地解决了“拜占庭将军”问题,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等安全特性,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信用创造机制[5]。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包括P2P网络、共识算法、非对称加密及智能合约等。

2.1 去中心化网络结构

区块链采用基于互联网的P2P(peer-to-peer)网络架构,网络的每一个用户都是系统中的一个网络节点,各节点通过扁平拓扑结构实现互联互通,组成了基于P2P网络的分布式区块链系统,全网各节点共同承担着对区块链数据进行验证和传播、维持区块链数据更新、存储数据记录等功能。网络中的数据信息要经过各节点的验证和批准,再记录链接到区块链中,所有的节点都能同步复制完整的数据库副本。因此,区块链没有所谓的中央服务器或中心机构来存储、维护和控制,取而代之的是去中心化分布式网络结构,网络上的所有节点都能查询、共享、复制和同步相关数据,有效避免了传统中心化网络系统中的服务器超载、单点故障与攻击、数据丢失等风险。

2.2 数据的不可篡改、可追溯

区块链各节点发生的合同或交易数据信息,都会在整个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记载,生成一个新的数据区块,区块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体两部分。区块头由一系列摘要性技术构成,如本区块的哈希值、版本号、前一区块地址、时间戳等数字信息;区块体包含项目、时间和金额等交易数据。然后区块被传播至全网络,各节点对区块的哈希值进行计算验证,新区块如被认定有效,将链接到区块链主链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区块信息都能按照时间顺序彼此链接,形成了可追溯的信息链。由于区块链中相邻區块之间的哈希值一一对应关联,更改其中任一数据都会形成连锁反应,除非控制系统51%以上的算力,才能对单个节点进行数据篡改,现实中发动51%以上的算力成本要远大于收益,因此区块链中的数据几乎不可篡改。

2.3 智能合约

区块链系统中,参与方共同制定合同约定,明确各角色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合约经过数字化转化为可触发合约自动执行的条件,并写入区块链。当合约的条件被触发,如交易密钥正确、时间到期、价格合适等,系统将合约的任务自动推送到待验证的队列中,各网络节点对该合约信息进行计算验证,当大多数节点对该事件达成共识后,智能合约将自动执行并通知用户。智能化和可编程的特性极大地拓展了区块链的应用范围,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中的业务需求。

2.4 非对称加密和匿名性

传统的对称加密技术在加密和解密时使用的是同一把密钥,而区块链采用的非对称加密技术使用的是公钥和私钥,公钥和私钥成对出现,无法通过公钥推算出相应的私钥,用户掌握唯一的私钥。交易时,信息发送方使用公钥进行加密,接收方通过私钥进行解密和数字签名,双方无需公开身份来获取对方的信任,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透明的,区块信息只包含某个节点的地址与另一地址的交易记录和交易时间,区块链地址和用户信息没有关联,只凭借区块链地址不能查到用户的身份信息(用户姓名、用户单位),实现了用户的匿名性。

3 区块链在科技金融服务中的场景应用

区块链可以在有效保护数据隐私的基础上实现可管控的信用数据共享和验证,而金融的本质是基于信任的合作,因此,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技术,对于消除传统银行贷款中存在的弊端具有独特的优势[6]。科技金融中的区块链场景应用主要是利用区块链信任提高的特性来缓解信息不对称、简化业务流程、有效风险管控、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对科技金融业务工作进行赋能与增效。

3.1 缓解信息不对称

在传统融资模式中,科技型企业必须提供可靠有效的材料向银行证明自身的信用水平及还款能力,银行通过征信查询和财务数据来识别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但是多数银行的数据来源主要为行内存量客户信息和部分政府部门的公开信息,数据渠道和结构相对单一,银行普遍反映无法掌握企业在他行的账户开立和资金变动等信息,也不能直接取得企业用电、用水、产品进出口等数据[7]。通过建立以区块链为底层架构的去中心化网络,连接整合政府、行业协会、征信机构等部门数据库节点,实现数据资源的流通共享,贷款企业的经营活动、社会行为、信贷记录都可以如实记录在区块链上,银行可通过区块链自由查询其他数据库拥有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如企业主个人信用、企业知识产权评估、行业发展前景、上下游产业链等),更多维度地获取科技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前景、财务状况、运营能力、信用风险等关键信息,以缓解贷款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3.2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在区块链上,企业的合同交易被数字化,交易或记录经所有节点验证为真实有效后添加到区块链永久储存,区块信息中均包含上一区块的地址,可沿区块链进行追溯,链上的企业和银行有效避免了对纸质文件的反复核对与记录,可以实现资产的快速电子验证、资金交易和清算结算。区块链通过非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加密使用的公钥和私钥成对出现,公钥面向全网公开,私钥只有用户自身持有,是用户唯一的身份凭证,由于无法通过公钥推算出相应的私钥,对相关信息的查询或使用必须得到数据信息所有者的私钥授权,区块信息中也不显示关联用户姓名、用户单位等身份信息,有效保护了客户的隐私。

3.3 有效风险管控

以往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企业的风险评估时,只能参考包括企业的财务指标、外部环境、经营历史数十项指标,依照历史经验由人工做出评价。区块链系统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交易凭证、合同的签立情况都被即时记录,存储在区块链上并向所有节点进行公示,银行能够获取全部公开透明的数据,通过企业数据监测系统和贷后催收评分模型,动态跟踪和实时监管贷款企业的风险评估指标项可增至6000项以上,贷款企业任何异常的资金交易都能按照区块链上的时间戳追踪溯源、分析验证。如果企业出现订单下降、库存上升、结账期延展、结账率下降等特殊现象,智能合约系统将根据预设的条件主动预警,视情况停止贷款的发放或者提前清收,有效提升了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效率。

3.4 降低信贷成本

有统计显示,银行中一笔信贷贷款业务的完成需要经过申请、受理与审核等步骤,由于业务倚仗人力且流程复杂,完成一笔贷款的成本约2000元[8]。使用区块链后,一方面,贷前调查、贷中审查的数据采集、验证、分析大多使用区块链上的即时有效数据,金融机构免去了委派专门人员对企业的资质进行尽职调查、评估贷款风险的环节,减少了大量重复繁琐的调查、记录、审核等操作,不仅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还压缩了信息分析处理成本,缩短了放贷和审贷的时间。另一方面,贷后管理从之前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审核,变成对区块链上企业信息流的实时监督,由计算机自动实施风险监测预警,只有在数据达到预设阈值并触发预警信号后,客户经理才能到现场核查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了人工介入的频次,节省了履约成本和贷后监管成本,有效平衡了风险、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4 面临的挑战

区块链在科技金融服务中的使用意义是依托新的技术来重新定义科技创新资源的身份信息、信任机制、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金融机构通过对区块链上产生、存储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风险评估,用信息和数据寻找合适的科技企业,提供相应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科技金融和场景融合得更为紧密,科技金融服务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和场景化。由于目前区块链技术和生态系统还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社会级别的大规模应用实践仍然不足,应用过程中将面临诸多挑战:一部分来自技术层面,包括软件、协议、程序、算法、配套硬件设施等技术要素,另一部分是法律层面,包括配套支持政策、监管措施、行业规则约束等。

4.1 技术方面尚有短板

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51%攻击问题、硬分叉问题、交易成本偏高、确认速度较慢、交易区块具有选择性、POW(工作量证明)的共识机制能耗过高、数据隐私较难保护等[9]。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块链系统的数据越来越庞大,对于普通电脑的存储运算能力来说,可能会出现性能和扩展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还有区块链的网络节点在不知道智能合约具体内容的情况下如何执行合同,业内尚未有成熟的方案,跨业务平台的多链互联、不同区块链之间的数据交换、资产流转和应用协同仍存在大量问题有待解决。

4.2 统筹处理“不可能三角”

所谓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也称为“三元悖论”,是指区块链网络无论采用哪种共识机制来决定新区块的生成方式,皆无法同时兼顾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三项要求,至多只能三者取其二[10]。目前,金融机构拥有大量客户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存贷数据,施行的是中心化数据记录和存储,统一进行信用背书,专业化金融软件要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对性能和安全有着很高的要求。但在区块链分布式网络系统中,如果追求去中心化,又要有安全性,那么数据的处理能力就一定非常简单,不会具有功能扩展性;追求功能扩展性,还要有安全性,系统必须设计更多的接口,还要有严格的控制,就无法做到去中心化;追求去中心化,又要保证系统的运算性能,那么系统必然庞大臃肿,漏洞多多,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全。要通过科学、一致、高效的方法,统筹处理“不可能三角”之间的平衡。

4.3 确立并推行金融领域安全规范标准

在金融基础运行环境下,信息和网络的安全理应受到严格的保护。区块链是依托并运行于互联网的新技术,虽然区块链比常用的系统(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具有更强的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和行为不可抵赖性及更好的数据完整性,但具有更差的数据保密性和对数据的可控制性。因此,无论是出于技术应用考虑,还是业务管理需要,都需要监管部门对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做出进一步引导和规范。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金融行业标准,由于分布式账本应用的是区块链技术,所以《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被业内认为是“国内金融行业首个区块链标准”。标准规定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安全体系,包括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密码算法、节点通信、账本数据、共识协议、智能合约、身份管理、隐私保护、监管支撑、运维要求和治理机制12个方面。安全规范标准的发布,有助于金融机构按照规范进行系统部署和维护,实现更多的共识和协作基础,在金融服务、企业融资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区块链的作用。

4.4 创新政策引导支持

崔兵(2013)认为,建立一个良好的科技金融环境,要消除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结合的制度性障碍,降低企业融资的风险和成本,增强科技人员的主动创新意识,激励包括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所有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实现科技与金融的融合[11]。以往的科技金融政策,金融供给方和需求方角色明晰,参与主体相对较少,而区块链分布式网络和去中心化的特点,是自组织分布式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整个系统没有明确的管理运营方,出现了数据提供商、信息平台运营商、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型市场主体,各类主体和机构按照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自发运行。在此背景下,通过创新政策的引导支持,加快构建政府、金融机构、科技企业间的合作对接机制,实现区块链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显得非常重要。

4.5 提升监管科技水平

区块链发展普及后,金融监管成了一个大问题。区块链和科技金融服务的彼此渗透融合,易造成法律定义偏差甚至缺位。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区块链的匿名化特征,发展线上交易以逃避法律的监管。我国现行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对新技术特征市场行为存在监管盲区。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监管应由原来的宏观监管、风险监管、宏观审慎监管、技术与行为监管向数据监管、技术监管转变,强调“全覆盖”“穿透性”监管。区块链的高透明性有助于实施穿透式监管[12],监管部门要在区块链的技术应用、责任认定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部署,利用区块链技术识别、挖掘、判断市场上被刻意隐藏的信息,用科技监管科技,真正实现对区块链应用的有效评估和穿透式监管,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陈丽娟.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J].商业会计,2016(3):103-104.

[2]房汉廷. 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 [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5-10.

[3]冯文芳,申风平. 区块链:对传统金融的颠覆 [J].甘肃社会科学,2017(5):239-244.

[4]李冬霞. 依托资本市场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5]巴曙松,朱元倩,喬若羽,等. 区块链新时代:赋能金融场景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2.

[6]宋湘燕,黄珊. 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前景 [N].金融时报,2015-12-21(012).

[7]宋军. 大数据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J].中国金融,2018(16):55-56.

[8]胡月.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9]任忠文. 区块链领导干部读本 [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191.

[10]64岁图灵奖得主破解区块链“不可能三角”[EB/OL].(2018-09-23)[2020-3-4].https://www.sohu.com/a/255668058_354973.

[11]崔兵. 政府在科技金融發展中的作用:理论与中国经验 [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17(2):87-90.

[12]中国信通院,腾讯研究院. 金融区块链研究报告 [R].2018.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12400410267)。

作者简介:魏帅(1979-),男,汉族,河南许昌人,高级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科技金融;

王颖(1974-),女,汉族,天津人,高级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田世华(1979-),汉族,河南永城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Application and Challenge of Blockchain in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Services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of Hena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Test Base

Zhengzhou, Henan  450008

WEI Shuai  WANG Ying  TIAN Shihua

Abstract: The core tas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is to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financial capital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financial capital to play an effective supporting role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bjects, especiall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hould be solved.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services can redefine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trust mechanism, business model and scenario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ources, so as to alleviate information asymmetry, effectively control risks, reduce credit costs, and more effectively empower finance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words: blockchain; technology finance; application

猜你喜欢
科技金融区块链应用
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的经验、误区与路径导向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科技金融内含机理与体系界定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