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媒体赋能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研究

2022-01-16 08:41吴卫华
文化与传播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数字发展

吴卫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2]这为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通过技术赋能不断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因此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10.47 亿[3]。数字新媒体所构建的多维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有效的信息传播手段以及庞大的网民规模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共同富裕建设过程中的数字新媒体力量

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它不仅指物质生活的富足,同时也蕴含精神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新媒体凭借其强大的内容再生性、高共享度、高交互性的优势在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数字新媒体推动物质富裕,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这两个方面都需要物质基础提供保障,而数字新媒体已经被视为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减轻贫困的有效方式之一,“新媒体发展的技术逻辑倒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由此带来的新变化对推进我国共同富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数字新媒体推动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数字新媒体能够推动资源要素共享。发展和共享是共同富裕的主要特征,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的具体体现,这与数字新媒体具有天然的价值耦合性。数字新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内容再生和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信息主体系统化整合,将信息资源自动链接和自动化发布,从而激发信息资源要素活力。以电子商务为例,作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结晶,电子商务引发了生产模式、流动模式、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在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二,数字新媒体通过技术赋能激发产业主体内生发展动力。一般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有两种不同模式:一种是外援式发展模式,通过政府或者社会组织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发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良好效果,但这种发展模式忽视了产业主体的内生力量,容易受到政策、市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种是内生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依靠产业主体自身力量,结合产业已有资源和优势,建构起哈耶克所说的“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5],内生发展模式强调作为主体的“人”和“组织”的作用。以农村发展为例,以往的农村发展主要依赖政府部门的资金“输血”,虽然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缺乏可持续性。而乡村振兴战略改变这种单一的“输血”方式,强调农村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农业自立、农民自强。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政府积极指导和扶持农村挖掘特色资源,搭建数字平台,发展农村电商,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其三,拓展社会网络,促进资源要素的有效链接,推动共同富裕。数字新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链接”,它不仅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实现“链接”,还可以在组织、社会、国家之间建立“链接”,从而解决传统社会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时间和空间问题,推动产业主体信息资源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将信息资源内化为“可形成自我发展能力的社会资源”[6]。

(二)数字新媒体推动精神富有,擦亮共同富裕底色

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是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物质富裕是精神富有的前提和基础,精神富有为物质富裕提供动力保障。精神富有体现共同富裕更高的追求,也是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具体体现。从社会层面而言,精神富有主要体现在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等方面。从个体层面而言,精神富有更多地体现为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数字新媒体主要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民众精神富有。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很多传统媒体依然沿袭传统思维,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而数字新媒体运用的则是“互联网+”的新思维,将信息内容和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寻找新的契合点。同时,信息传播形式新颖,网站、“两微一端”、短视频等不同传播形式相互结合,强化受众粘性,形成新媒体传播矩阵,通过新技术、新应用、新手段,创造精神文明建设表达新方式,引领精神文明创建新风尚。

二、数字新媒体赋能共同富裕的难点

共同富裕建设就是要解决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最终达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数字新媒体赋能共同富裕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也是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体现。

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限制了数字新媒体赋能共同富裕的水平。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这一力量也会反噬跟不上时代脚步的社会群体,继而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经济贫困与收入分配不均正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影响了数字新媒体赋能共同富裕的水平。已有研究表明,贫困地区接受新技术速度远远慢于发达地区[6],而对新技术的使用水平将决定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实践证明,科学技术能够突破地区环境资源约束,推动经济发展。特别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新技术使用是摆脱贫困的重要路径。早在1989 年6 月,习近平同志在《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就提出,要推动共同富裕就要“提倡科技扶贫,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能人”[7]。然而当前这种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使得数字新媒体发展处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态。发达地区已经将数字新媒体发展为智慧城市与数字服务综合平台,而部分贫困地区的数字新媒体发展依然停留下Web 1.0 时代下的智慧广电阶段,贫困人群的数字新媒体应用水平较低,无法将新技术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影响共同富裕建设。

另一方面,数字鸿沟限制了数字新媒体赋能共同富裕的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数字新媒体应用水平不一,不均等机会差异明显,数字新媒体应用障碍群体日益扩大。从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实践来看,数字鸿沟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底层的“接入鸿沟”、中间层的“使用鸿沟”以及最高层的“能力鸿沟”。从“接入鸿沟”来看,不同地区的数字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失衡特征,在基站数量、域名数量、数字新媒体企业数量、数字新媒体产业经济规模等方面均呈现出东部高于中西部、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在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上形成高低水平代差,“马太效应”明显。从“使用鸿沟”来看,居民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总体较低,特别是老年人对数字新媒体应用能力较弱,数字新媒体的使用广度和深度不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非网民的以农村地区为主,60 岁及以上的老人是非网民群体的主要人群[3]。从“能力鸿沟”来看,不同群体在数字新媒体资源获取与应用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城乡居民在娱乐、社交、购物等方面数字应用能力差异较小,但在数字经济创新、互联网创业、数字治理、数字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各类智慧应用的乡村应用能力水平较低,而且表现出年龄越小,应用能力水平越高的特征,导致一部分数字新媒体应用水平较低的群体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更难以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发展过程。

三、数字新媒体助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早在1953 年,毛泽东同志就第一次提出“共同富裕”概念[8],此后历届中央领导对此都曾作出论述。历经70 年发展,“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的表述[9],深化和拓展了“共同富裕”概念,赋予“共同富裕”概念新的时代内涵。近年来,数字技术不断为社会发展赋能,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新媒体在共同富裕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赋能数字社会发展,助推共同富裕

数字新媒体主要从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文化和数字服务四个方面赋能数字社会发展。其一,数字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创新扩散效应,有效推动共同富裕建设薄弱地区和薄弱群体的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技术促进新模式、新业态涌现,释放了创新效应[10]。同时,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市场一体化,发挥数字经济统一大市场的规模优势,打破城乡、地区之间的市场壁垒,激活农村环境资源优势,释放市场内需。其二,数字新媒体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群众安全感。数字治理最重要的特征是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问题,打造权责明确且简洁高效的数字政府。2021 年,浙江省率先部署了重大集成改革——数字化改革,聚焦群众所需,以重大需求为突破口,打造重大应用,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大协同,重塑了浙江省域、市域及县域的社会治理方式,取得极佳的社会效果[11]。数字治理不仅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同时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为市场注入新活力,提升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其三,数字新媒体推动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建设,推动精神富有。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建设是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失衡,文化产业市场呈现出东部高于中西部、城市高于农村、青年高于中老年的文化供给失衡现象,供给的文化产品与文化需求脱节,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数量有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需求。数字新媒体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思路。一方面,数字新媒体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提供相同的文化内容。同时,可以按照不同地区、不同群体进行精准化内容生产与靶向内容推送。另一方面,文化供给主体可以借助数字新媒体,通过大数据分析,收集消费者需求,利用数据精细化分析,提升文化供给水平。其四,数字服务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共同富裕背景下,数字新媒体介入数字服务重点在于打造生活服务新基建,将基础生活服务保障功能融入数字新媒体,在数字新媒体中嵌入各类休闲娱乐、电子商务、金融借贷、教育医疗应用,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生活服务的普惠化、均等化发展。

(二)传播共同富裕理念,营造共同富裕氛围

新中国成立70 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实践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有少部分人对“共同富裕”的概念、目标、路径和战略部署存在理解偏差,亟须为促进共同富裕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舆论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12]。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媒介传播形式及用户获取信息渠道变得丰富且多样化,数字新媒体对舆论生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共同富裕舆论引导中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凝聚内部共识。可以通过数字新媒体加强“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传播,对错误观点及时纠偏,加强正面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宣传,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共同富裕”。突出报道共同富裕建设过程中涌现的时代楷模和先进典型,宣传地区经验。另一方面,要加强“共同富裕”的国际传播。“共同富裕”话题长期以来受到东西方关注,但在话语阐述与实践表达上存在巨大差异。中国共产党将“共同富裕”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基本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并且建立起“共同富裕”的中国话语体系,这与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功利主义思想家和社会民主主义者所认为的“共同富裕”有着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构国际传播综合平台,讲好“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将深邃理论转化为通俗化、大众化的国际叙事,活化共同富裕新语境。

(三)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创新共同富裕机制

共同富裕是个系统工程,对于经济发展薄弱地区和薄弱群体而言,单纯的输血式扶持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必须探索出一条共同富裕建设的有效路径,及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数字新媒体作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能够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瓶颈和障碍,有效创新共同富裕薄弱地区和薄弱群体的内生发展,达到普惠效果。一方面,数字新媒体能够为薄弱地区和薄弱群体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通过“互联网+”打通各个环节,降低成本,达到“做大蛋糕”的目的。例如近些年在广大农村地区出现的直播电商,成为许多地区农民致富的新手段。另一方面,技术赋能产生的示范效应能够激发其他经济发展薄弱地区和薄弱群体的经济发展动能。研究表明:薄弱地区和薄弱群体是否采用新技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所处的社会网络[13];薄弱地区和薄弱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使用数字新媒体走上致富道路后,能够产生“头雁效应”,带领周围数字新媒体使用技能不足的弱势群体参与其中,分享数字红利,从而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总之,数字新媒体打破了时空限制,超越了传统经济的运行逻辑和发展逻辑,通过技术赋能为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推动共同富裕的精神富有,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实现机制。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数字发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答数字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数字看G20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