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帅”的“小故事”

2022-01-17 07:20胡遵远
祖国 2021年24期
关键词:徐向前红军部队

文/胡遵远

徐向前元帅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和国家、人民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他长期战斗过、生活过的大别山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敬重和爱戴。

态度坚定,永远跟党走

1925 年8 月,徐向前和几位老乡离别了黄埔军校,去河南国民二军工作。一踏进国民二军军营,徐向前就感觉异常。表面上这支军队打着青天白日旗帜,号称革命军,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北洋军阀部队的习气、作风根本未变。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当时全国形势很乱,让人理不出个头绪来。北方是军阀之间时而混战时而联合的场面,南方是国共两党又联合又斗争的场面,报纸上的消息一天一个样,甚至相互矛盾。有人劝我在北方的军阀部队里干,我婉言谢绝了。经天津到上海后,听说广东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攻占了武汉,使我更加坚定了去找革命队伍的决心。”

1926 年11 月底,徐向前来到武汉,找到了正在筹建中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武汉军校当时有“第二黄埔”之称,一大批共产党员、优秀青年在这里工作或学习。经过在国民二军近一年的风风雨雨,徐向前从苦闷、忧虑忡忡的生活中,回到了革命的大家庭。

究竟是三民主义好还是共产主义好呢?这是徐向前此时日思夜想的中心问题。以前在黄埔时他读过一些共产主义的书报,有点印象,但理解不深。经过几年的颠沛流离,耳闻目睹军阀混战,旧军队腐败等现象,使他不得不想。常来常往的一些共产党员,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和帮助。他们大都是黄埔同学或山西老乡,又是活跃分子,人人都谈理想、谈志向,谈对人生和时局的看法,谈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区别,兴之所至、各抒己见,使他原来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一些模糊认识逐步得到了澄清。

徐向前

从读书、交谈和争论中,徐向前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谁能救中国,谁是真正的革命党?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这需要他作出判断。此前,他不愿做“跨党分子”,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目睹军阀混战、百姓受难、国民党腐败,他认识到国民党不如共产党、三民主义不如共产主义。

徐向前与家人合影

1927 年3 月,正当国民党右派反共活动猖獗,国共合作面临破裂的严重形势,徐向前经共产党员樊炳星、杨德魁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在他加入共产党时,已有种种迹象表明国共两党可能分裂。1927 年4 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工人纠察队被缴械,大批共产党员被逮捕、被屠杀。

前途如何?战事如何?徐向前日思夜虑。不管发生什么事,他决心跟共产党走、革命到底,就像党章上写的那样:“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

5月底的一天,徐向前接到共产党组织的一个通知:速去开会。他怀着新奇的心情,走进武汉蛇山西粮道街一个会场,只见周恩来正端坐在主席台上。两年前在黄埔岛和东征路上,徐向前多次见到这位军校政治部主任。他潇洒的风度、雄辩的口才,给徐向前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然而,今天的周恩来显得十分严肃,他作了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他讲上海发生的四·一二事件,讲湖南长沙发生的马日事件,还讲了武汉当前的形势和夏斗寅叛军的情况,要求同志们要认清大局、坚定信念。

这一天,是徐向前加入共产党后参加的第一次党的会议。在《历史的回顾》中,徐向前这样回忆这段往事:“这是我入党后第一次聆听重要政治报告。我为自己能够成为共产主义队伍中的一名战士,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他豪迈地说:“我坚信,我们的党和人民,必将一如既往、披荆斩棘、阔步前进,胜利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从此,他便一心一意跟党走、千难万险不回头,一直到1990 年6月29 日,病中的徐向前也许是感到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他对前来探望自己的老战友李先念郑重地说:“我的遗言有三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

8 月5 日,病情更加严重,他对围在病床前的子女们吃力地重复了自己的三条遗言,并再次叮嘱子女:“我死后,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靠前指挥、爱兵如子

1933年1月27日,蒋介石委任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并拨给100 万发子弹和202 万元军费。28 日,田颂尧在成都宣誓任职,投入38 个团近6 万兵力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对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三路围攻。

时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立即部署反围攻,并亲自带6 个主力团到空山坝地区向敌左路纵队开刀。徐向前每次部署红军同敌战斗,总是到前线摸清敌情和战地地势,根据红军兵力和部队特点进行部署,战斗期间还亲自到前线去指挥。经昼夜激战,敌人前线崩溃,红军胜利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

10 月,蒋介石又以200 万元军费、万余支枪和500 万发子弹,支援刘湘发动对川陕边红军的围攻。10 月4 日,刘湘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纠集四川大小军阀、集中140个团20余万兵力,另有两队空军、18架飞机助力,对川陕边革命根据地进行六路围攻。

红四方面军粉碎敌人的三期总攻后,刘湘将主力东移万源。总指挥徐向前亲自指挥东线红军与敌进行决战防御。徐向前深知这是一场关系川陕革命根据地生死存亡的一次决战,万源失守,我军就有被压出北川的危险。他不仅根据红军的兵力进行了认真部署,而且多次深入前线指挥。

东线反攻,是徐向前一直关心和研究思考的问题。他在视察了大面山、玄祖殿等前沿阵地后,立即来到罐坝南天门、草房梁红军阵地,选择东线反攻突破口。为选择突破口,保证大反攻的决胜,徐向前亲自到青龙观前线勘察地形、了解敌情。同时深入红31 军等部队召开会议,找干部战士谈话,广泛听取下级指战员的意见,最后将青龙观作为全军大反攻的突破口。徐向前选定突破口后,又制定了夜袭青龙观的计划,并将这一任务交给有“夜袭常胜军”之誉的红31 军92 师274 团。同时召开干部会,进行战斗动员,详细分析敌我态势和奇袭青龙观的有利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指出这是关键的一仗,只能打好、不能打坏。

徐向前在激烈的战斗中,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亲临前线摸敌情、靠前指挥,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敬重,为夺取反围攻和决战防御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

徐向前是帅又是兵、爱兵如爱子,他经常教育大家,部队的一切工作都要从士兵出发、以士兵为基础。

1948 年在临汾战役动员会上,他说:“身为干部,一定要爱兵。每个干部必须懂得,有了士兵才要干部,不是有了干部才要士兵。在战场上真正冲锋陷阵的,要靠士兵。因此,军队干部要明确树立为兵服务的思想。干部首先是士兵的同志、是士兵的师长、是士兵的表率、是士兵的知心朋友。然后,你才能把兵带好,才能使各个出身不同、性格不同的战士,变成一个战斗的集体,部队才能真正有战斗力。”他要求干部在政治上关心战士的进步,生活上关心战士的疾苦;在指挥战斗时,实行战术爱兵,尽量减少伤亡。

每次战斗,他都冒着敌人的炮火,到距前线最近的指挥所观察敌情地形,尽一切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在第一次攻打临汾城时,部队实行炮火轰击,未能打开城墙,还造成一些伤亡。这时,前线指挥员打电话给徐向前,要求搭云梯,实行强攻。

徐向前不同意,用这个办法攻城,会给部队造成很大的伤亡,我们要爱惜每一个战士的生命。他说:“我们要把战士看成我们的亲兄弟,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爱护。你们想想,老百姓在艰难之中,把儿女从小养大成人,送到我们部队来,如果蛮干,不讲战术,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怎么对得起老百姓啊!” 后来,部队改用坑道爆破攻城,取得了成功。

临汾战役期间,因蔬菜奇缺,他常同指战员一起四处挖野菜,同大家一道吃得津津有味。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的住所附近有个部队大院每周都要放一场电影。徐向前发现,每次他去大院看电影,全体指战员都会起立欢迎,他晚到,电影就会推迟播放,影响了指战员们的正常观影。为此,他对部队的干部说:我是来看电影的,和大家一样是观众,你们要是拘礼,我就不来了。

从此以后,他再次步入电影场,就没有“全体起立”和热烈掌声了,只有一双双尊敬的目光投向他。

“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

临汾战役前徐向前检阅部队

1931 年4 月,作为中共中央代表的张国焘被派到鄂豫皖苏区,不久担任鄂豫皖分局书记兼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与徐向前共事的搭档。1935 年6 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合。7 月中旬,中共中央抵达芦花前线,驻守在此的徐向前第一次见到中央领导同志。对于徐向前的军事才能,毛泽东赞赏有加,说他是“孵化”和带大红四方面军的“母鸡”,并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亲自授予徐向前一枚五星金质奖章,充分肯定了他在发展鄂豫皖、川陕根据地和军事上的杰出贡献。

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决定分两路北上。8 月下旬,右路军在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率领下,同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直属纵队一起,向巴西地区开进;左路军在朱德总司令和总政委张国焘率领下,向阿坝地区开进。左路军中的张国焘以“噶曲河涨水过不去,粮食缺乏,部队无法前进”为由,明确反对北上方针,不但命令左路军部队停止北上,甚至“飞令”正在北上的军委纵队移至马尔康待命,如不听从则“将其扣留”。

9 月8 日晚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陈昌浩、王稼祥、徐向前出席。当晚,上述7人联名致电张国焘,指出:左路军如果向南行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要立下决心,在阿坝、卓克基补充粮食后,改道北进。9日,张国焘复电中央,仍坚持南下。这时,陈昌浩也改变了态度,同意南下。徐向前出于不愿把红四方面军的部队分开的想法,也只好表示南下。当晚和毛泽东会晤时,他表示:“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

第二天,当得知红一、三军团北上后,右路军中的其他部队发生了骚动。有些不明真相的官兵,听说中央红军独自“悄悄”北上,愤愤地吵闹。有人打电话给前敌总指挥部请示:“中央红军走了,甚至还对我们警戒,打不打?”紧急关头,徐向前果断而明确下令:“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你们要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

这一道掷地有声的命令,凸显了徐向前在大是大非前面、在决定两支主力红军命运的十字路口,对维护红军团结的勇敢担当!也正是他的这一坚持,有力制止了关键时刻红军将士间的“同室操戈”,使长征途中历经艰辛留下的革命火种得以延存。

“谁能硬着头皮打谁就能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在指挥运城、晋中、太原战役等城市攻坚作战中,徐向前尤其注意教育引导官兵培养顽强的战斗作风,为我军战略反攻阶段大城市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经验。他强调:“打歼灭战对敌人要狠!对自己指挥的部队,在歼灭敌人的行动上,也要狠!不怕疲劳、伤亡和消耗。”“你觉得自己最艰苦、上不去、顶不住的时候,往往也是敌人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当你因困难决心发生动摇的时候,也恰恰正是敌人对胜利感到绝望的时候,谁能硬着头皮打,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胜利。”

1948 年3 月至5 月,徐向前率领第8 和第13 纵队、太岳和吕梁军区部队共约5 万人,攻克设防坚固的临汾城。攻坚战第一阶段,敌人凭借坚固工事和强大火力,使攻城部队遭受很大伤亡。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写道:第一阶段攻城受阻,伤亡又大,士气颇受影响,有人甚至建议撤兵。在这胜负于一念之差的关键时刻,“我们冷静分析,权衡利弊,认为取胜的把握甚大,绝不能被暂时的困难和失利吓破了胆。横下一条心:不拿下临汾,誓不收兵!”

当战斗进入关键时刻,中央又要他抽出3 个旅北上晋中。徐向前二话没说,坚决执行中央决定。他调整部署,发出紧急动员令,号召全体指战员“坚决、勇猛、顽强坚持最后五分钟!”在徐向前果断指挥下,攻城部队总结创造了坑道爆破的“土行孙”战法,连续作业27 昼夜,形成两条长约1000 多米直抵城下的坑道,并在坑道尽头装填了18000 斤炸药,顷刻间两个50 多米宽的城墙缺口被炸开,8 纵23 旅首先突入城内,战后该旅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光荣的临汾旅”。

历时72 天的临汾攻坚战最终取得胜利,除了正确的作战指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外,也与攻城官兵敢打敢拼、勇往直前的顽强战斗作风密不可分,从而再次证明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场法则。

“不近人情”、“六亲不认”

1949 年,徐向前率领解放军解放了太原城。家乡一些亲戚朋友就来找他,希望徐向前帮忙谋个官当。徐向前对这些亲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说服教育他们安心在家务农。但是,还有人不理解,认为没能沾上他的光,说徐向前这个五台人“不近人情”、“六亲不认”。

有一天,徐向前的两个姐姐来找他,希望他能在生活上给点帮助,这让徐向前有些犯难。原来,早在抗战初期,他的两个姐姐就都把儿子交给徐向前参加了八路军。之后,两个外甥都牺牲在了战场上。

徐向前与妻子黄杰

徐向前对姐姐说:“我是个空有虚名的穷司令!我们共产党都是为老百姓办事的,不能为自己。你们来了,只能住几天,我也没什么好吃的,我吃什么你们就吃什么。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们,东西都是公家的!”

生活中的徐向前十分简朴,在他家里,有一只小小的白木箱,由几块木板钉成,没上漆,做工也很粗糙。在战争年代,这是他的随身物品,跟着他“南征北战”,显得异常陈旧,新来的公务人员总想把它当成垃圾处理掉,但几次都被徐向前阻止了。

1950 年,徐向前从青岛赴北京参加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秘书想,总不能再带着这只破箱子参加会议吧,便对徐向前说:“首长,我想去北京开会前,到街上买只皮箱。我打听过,买只小皮箱,用不了多少钱。”徐向前说:“还是不买吧,我看小木箱挺好的,它跟着我走了那么多地方,去北京为什么不能带上?去年好多地方闹了灾荒,我们能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嘛!”

50 年代初期,徐向前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率领一个军事代表团访问前苏联。去的时候,正值初夏,他们身着薄军服,随身仅带了一套普通料子便衣。到了莫斯科,由于购买武器装备的谈判进展缓慢,代表团在前苏联一住就是四个多月。莫斯科的气温比北京低好几度,刚进入9 月,天气就已经很冷了。徐向前和同去的代表团成员把带去的衣服全穿上了,也不能抵御寒冷。

负责管理生活的同志向徐向前请示,计划在莫斯科给大家每人做一套冬衣。徐向前考虑到这要花去许多国家外汇,决定让使馆的同志告诉跑莫斯科的信使,请他把军事代表团成员家里的冬衣捎来。并特别嘱咐那位同志:“我家里有一件大衣,你帮忙取来。”

有的同志认为,买一件大衣也不值几个钱,就对徐向前说:“徐总,还是给你在莫斯科买一件吧!”徐向前说:“我家里有大衣嘛,为什么要在这里买?呢料贵,做工也贵。如今,每一块钱的外汇,我们都要付金子呀!我们国家建设正需要钱,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就是将来富裕了,不该花的钱也不能乱花。”他还说了一句名言:“历览前朝兴与亡,成由勤俭败由奢。”

1990 年9 月21 日,开国元勋徐向前走完了他90 年的人生历程。根据遗愿,他的家人将他的骨灰撒在了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太行山、太原东山等战斗过的地方,他的英灵将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

猜你喜欢
徐向前红军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徐向前的三次探亲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在徐向前指挥下鏖战山西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