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思辨

2022-01-17 13:44罗淼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标线护栏路段

罗淼平,李 曙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010)

0 引言

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有序实施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

根据《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交通基础服务网不断拓展,截至2019年末,农村公路里程达420.05万km,其中县道里程58.03万km,乡道里程119.82万km,村道里程242.20万km。农村公路公路总里程较上年末增加16.08万km,其中县、乡、村道分别增加3.1万km、2.4万km和10.6万km。

乡村道路作为农村地区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里程增长较快,但由于受限于投资、建设意识、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乡村道路建设普遍存在重道路路面硬件建设,轻交通安全设施建设问题,交通安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呈现出高等级公路事故占比下降,而低等级公路事故上升的特点。通过分析农村公路的安全特性,农村公路典型的事故形态是碰撞行驶车辆、刮撞行人、侧翻、撞固定物等,事故成因主要是未让行、超速行驶、强行超车[1]。

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意识,重视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与建设,对于改善农村地区乃至全国道路交通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一系列针对乡村道路建设的技术规范出版,如《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 51224—2017)、《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等,对提升乡村道路建设的设计质量、控制建设成本、降低建设管理工作难度起到良好作用。本文结合规范及相关项目经验,总结了适用于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设施。

1 乡村道路交通特点

1.1 乡村道路定义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 51224—2017)[2]将乡村道路定义为村庄以及部分规模、形态和发展接近于村庄的乡内部道路,并以乡村人口规模的大小为基础给出了乡村道路系统的组成。根据乡村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居民的服务功能,乡村道路分为干路、支路和巷路。干路以机动车通行功能为主;支路以非机动车交通、人行功能为主,兼顾集散交通功能;巷路以人行功能为主。

1.2 乡村道路交通特点

从车、路、人三个方面对乡村道路交通特点进行分析。

(1)交通量及交通组成

乡村道路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交通量小,主要交通需求为村民的进出通行,不考虑过境交通。乡村道路的另一个特点是交通组成复杂,以混行交通为主。乡村道路常见的机动车有货车、农用车、小客车、三轮车、摩托车等,且均占有较高的交通组成比例。乡村道路宽度较窄,车行道一般为双向2车道或单车道,且一般不设置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混行交通对交通安全有较大影响。

(2)道路条件

a.道路线形

道路线形包括平面、纵断面线形。受自然条件、道路用地、资金等限制,乡村道路的线形条件往往较为一般。村落形态的形成缓慢且随意,前期没有专业的规划介入,村路受限于村庄现状建筑、地形等因素,难有调整优化的空间。

平面线形不良主要表现为小转弯半径、曲线长度短、视距不足等。视距不足问题主要在交叉口范围,乡村道路平交口众多,且部分线路交叉角度不合理,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常有构筑物存在,影响交通安全。

纵断面线形不良表现主要是指陡坡,常见于山岭、丘陵地貌的农村地区道路。乡村道路基本依地势而建,调整纵断面往往需增加土方、边坡开挖与防护、挡土墙等工程量,需增加投资。陡坡路段经常伴生的另一个危险因素是路侧高差较大,如临崖临水等,需设置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

b.横断面

乡村道路大部分横断面为简易做法,无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仅设置了机动车道,机动车与慢行交通混合通行,且乡村道路断面较窄,大部分仅为双向两车道或单车道。

c.路面

乡村路面大部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也逐渐普及沥青混凝土路面,但个别地方仍存在砂石路面,且道路维修养护不到位现象也普遍存在。

(3)道路使用人员

在所有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比达70%以上[1,3]。道路使用人员包含车辆驾驶员、行人。由于城乡人口整体文化水平的差异、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差异,人为因素在乡村道路交通安全中影响更为突出。

驾驶员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问题[3]:

第一是驾驶员年龄普遍偏低、驾驶技能不足;

第二是长期形成的驾车陋习,如不按规定让行、路口学校路段不减速、骑行摩托车不带头盔等;

第三是违法驾驶,如机动车或非机动车超速驾驶、酒后驾驶、超载运输、无牌无证驾驶等。

行人及非机动车主要的特点是安全意识相对偏低,如行人随意穿行道路、非机动车不靠边行驶、逆行等。

2 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是确定道路几何设计的最基本条件,也是确定合理交通安全措施的基础条件。乡村道路一般与城市支路、四级公路相衔接,城市支路、四级公路的设计速度在20~40 km/h之间,建议乡村道路设计速度按15~30 km/h控制,其中支路按15~20 km/h,干路按20~30 km/h,设计时结合周边路网、道路自身条件等综合确定。

3 乡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含交通标志、标线、路侧防撞设施、视线诱导设施和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在乡村道路高风险路段设置相关交通安全设施,事故可降低10~40%[1],应结合交通安全综合分析,优先设置主动引导设施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根据需要设置被动防护设施以降低事故严重程度。

3.1 交通标志、标线

乡村道路多以较熟悉道路特征的本地驾驶员为主要服务对象,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传递的信息应清晰、明确、简洁。对于乡村道路,主要设置情形如下[2-4]:

(1)村口应设置村牌、路标、交通限速标志牌或减速带。

(2)陡坡、急弯、连续弯道、学校、路宽变化等路段,应在路侧设置警告、限速标志。

(3)在主要交叉口、农贸市场、学校附近设置人行横道线,并根据需要设置必要的指示标志、减速带或限速标志。

3.1.1 交通标志

(1)结构形式

乡村道路宽度一般为单车道或双向两车道,采用单柱式结构即可满足可视性要求,且造价低、施工便利,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单立杆大样图(单位:mm)

(2)设置位置

根据设计速度及停车视距,乡村道路交通标志到危险点的距离在15~30 m即可满足车行安全性要求。

(3)尺寸

标志字高宜采用25 cm,字母高度宜采用汉子高的1/2。警告标志、三角形禁令标志边长不小于60 cm,八角形禁令标志边长、圆形禁令标志、指示标志直径不小于50 cm[4]。

3.1.2 交通标线

交通标线对规范驾驶行为、夜间提示和诱导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设置了标线的乡村道路,在安全性方面,尤其是夜间安全性上得到一定的提升,且造价较低,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按规范设置。

对于双车道道路,在一般段应设置中央单黄虚线,在不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路段设置中央单黄实线。对于乡村道路一般段可不设置路缘线,但在小半径平曲线段、路宽变化、窄桥、学校等路段,应在其上下游30 m范围内施画车行道边缘线,以诱导驾驶员视线,提高行车安全性。乡村道路交通量较小,线宽可采用10 cm,中央虚线线段及间隔长度分别为400 cm和600 cm,如图2所示。

图2 4×6分车道线尺寸大样图(单位:cm)

3.2 路侧防撞设施

据统计,三级以下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中,路侧事故占20%以上[5]。乡村道路路侧临崖、临水路段的比例较高,设置适当的路侧防撞设施,可引导视线、提高驾驶安全感并起到一定防护作用,降低路侧事故率及事故严重性。对于乡村道路,护栏的建设、养护成本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应根据道路线形、路侧条件综合判断,体现宽容设计、适度防护的理念。

3.2.1 设置位置

综合相关规范[4,6]及乡村道路实际情况,对于行车道外侧3 m内有下列情况时,应设置护栏:

(1)深度30 m以上的悬崖、深谷、深沟等路段;

(2)江、河、湖、海、沼泽等水深1.5 m以上水域;

(3)小半径曲线外侧或填方路段坡底有居民房屋、高压电塔的路段。

行车道外侧3 m内有下列情况时,宜设置护栏:

(1)边坡坡度陡于1∶1,且填方大于4 m的路段;

(2)急弯或连续下坡路段小半径曲线外侧,且填方大于4 m的路段。

上述护栏防护等级不低于一(C)级。

3.2.2 结构形式

护栏可分为刚性护栏、半刚性护栏和柔性护栏,主要代表形式分别为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和缆索护栏。混凝土防护效果较好,但护栏造价较高,且对驾乘人员、车辆损害较大。缆索护栏较美观、二次伤害小,但施工较复杂、短距安装成本高,转弯半径小路段不宜安装,适用于景观要求较高的路段。波形梁护栏(见图3)刚柔相兼,具有良好的视线诱导功能,施工及养护较为简便,经济性较好,适用于乡村道路。

图3 波形梁护栏

3.3 其他交通安全设施

其他交通安全设施主要有视线诱导设施、凸面镜、路肩墙、路堑墙等。

3.3.1 视线诱导设施

乡村道路比较常用的视线诱导设施有示警桩、示警墩等,设置在达不到设置护栏的路段,属于主动引导设施,尤其是通过粘贴逆反射材料,可在夜间对驾驶员进行引导,是效益投资较高的设施。

示警桩可采用钢管或非金属材料,高度按1 m,间距2 m布置(见图4)。示警墩可采用浆砌片石、混凝土或就地取材,长度、高度、厚度分别为2 m、0.5 m、0.4 m,间距2 m布置(见图5)。示警桩、示警墩颜色为黑黄相间。

图4 警示桩布置示意图(单位:mm)

图5 警示墩布置示意图(单位:mm)

3.3.2 凸面镜

凸面镜可用于视距不良的急弯、交叉口位置,并与视线诱导配合使用,直径不宜小于60 cm。

3.3.3 路堑墙、路肩墙

位于山岭区的乡村道路,通常地形复杂,需要设置大量的挖方边坡。据观察,现状村道的挖方边坡坡率往往较陡,也少有按规范设置适当的防护措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受投资、施工条件等限制,对现状边坡进行改造难度较大,可在现状边坡基础上设置一定高度的路堑墙,起到降低冲刷、稳定坡脚、防落石的作用。对于边坡相对较缓路段,可仅设置0.5~1.0 m的碎落台、排水边沟,排水沟可采用浆砌片石、砖砌、碎石铺砌等形式,以经济适用为原则。

乡村道路沿线经常分布有农地、鱼塘等,但存在标高比道路低且放坡空间不足的情况,需设置路肩墙过渡。部分现状乡村道路做法不够规范,常造成路肩崩塌、路基脱空的现象,影响行车安全。

路堑墙、路肩墙可采用浆砌片石、片石混凝土,造价较低,在农村地区适应性较好,分别如图6至图8所示。

图6 路堑墙示例(单位:mm)

图8 路肩墙示例(h≤1.0 m)(单位:mm)

4 工程节点示例

韶关市翁源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包含全县52个行政村500多个自然村的乡村道路建设,通过分析总结该项目部分设计及建设经验,总结了一些典型节点设计示例。(1)交叉口节点

图7 路肩墙示例(1.0 m<h≤3 m)(单位:mm)

以村道与外部双向4车道道路交叉口为例,建议交叉口按右进右出设计,村道口设一组停车让行标志标线、一块反光凸面镜,停车让行线距离相交道路路缘线垂直距离为3 m,沿相交道路设置警示桩、减速标线、注意村庄的警告标志,如图9所示。同时应注意清理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的障碍物,保证视线通透。

图9 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

(2)学校路段

学校门口设置人行道斑马线、停车让行标志标线,并在路段前后设置注意行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如图10所示。

图10 学校路段标志标线示例

(3)急弯陡坡路段

在曲线起止点设置急弯路标志,在纵坡坡顶前适当位置设置陡坡标志及减速标线,曲线及前后30 m范围划黄色中实线、白色路缘线,曲线外侧根据地形按需设置警示桩或护栏,如图11所示。

图11 急弯陡坡标志标线示例(单位:m)

5 结 语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乡村道路建设里程将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乡村道路安全设施的建设,应结合道路自身的交通特点及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合理的措施提高村民出行的安全性。本文结合翁源项目相关经验,总结了部分典型节点设计示例,可为其他乡村道路工程的交通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标线护栏路段
冬奥车道都有哪些相关路段如何正确通行
热熔标线施工必备『神器』
部、省、路段监测运维联动协同探讨
A Survey of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Irregular Pareto Fronts
高速公路护栏碰撞监控系统探讨
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智能多功能护栏设计
基于XGBOOST算法的拥堵路段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基于改进Canny算法的道路标线自动识别及定位
不要跨越护栏
上海市中环路标线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