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标:帮扶驻村第一书记共建美丽乡村

2022-01-18 03:32薛松
银潮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海门艾草第一书记

文>>>薛松

林文标组织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共建交流会

在南通市海门区驻村第一书记们的心目中,今年69岁的林文标是“林导师”“贴心人”“引路人”。自2019 年开始,他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特长和优势,主动与驻村第一书记青蓝结对、教学相长,共建美丽乡村,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2021 年5 月,他荣获“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2021 年7 月,被评为“江苏省百佳离退休干部党员”。

有困难找“林导师”

“有困难,就找‘林导师’,这是我们驻村书记的共识。”正余镇瑞丰村驻村第一书记蒋明伍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村,瑞丰村资源禀赋差,要发展就必须要转变思路、寻找新的出路。”

2020 年5 月,该村与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党支部签订了党建联盟协议,在因疫情错过播种时间的情况下,为了创收,错峰种植青(糯)玉米,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带动农户增收。“在林会长的指导下,村民们又创新种植了决明子、大叶菠菜、牛角瓜等新品种,发展订单农业运作模式,打造酱瓜原料生产基地,促进了农企产业融合发展。”蒋明伍说,“每次想到林会长的倾情帮扶,我充满感激。”

海门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郭周同介绍说:“林会长格外重视与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帮扶,以党建引领,通过产业扶贫、挂牌亮户、协商议事、融合发展等举措,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精准扶贫、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目前,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与23名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共建基地23个,形成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合力。

“我是你们的战友”

“你是军转干部,干吗去当驻村第一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辛苦、压力大,很难干出成绩。”“村民不配合、党员不支持,工作难以开展。”……一段时间,一些军转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时,既有关心的唠叨,又有闲言碎语风凉话,让大家困惑较多,情绪低落。林文标得知后,主动把他们召集起来“嘎讪胡”。

“我退休后,遇到很多困难,和你们一样,畏难过、彷徨过,但我深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我没有当过兵,但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们的‘战友’,一起携手‘二次创业’,为党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林文标说。

“林会长说的是实在话、心里话。”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范仁山介绍,2012 年,林文标从海门市(现为海门区)政协副主席岗位退休后,带领900 余名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奉献,奔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

2015 年10 月,林文标风华正茂的儿子猝死,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家人难以承受,老伴住进了医院,儿媳病倒,孙子正上初中,家里的担子全部压在他一个人肩上。他强忍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料理完儿子的后事,全身心投入到老科协工作中。

“与我们结对的驻村第一书记中,有8 名是军转干部。他们都面临许多困惑。”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黄颂禹介绍,林文标了解这些情况后,特别要求做好军转驻村第一书记的思想工作,做他们的“贴心人”,让他们不但“安心走马上任”,而且帮助他们找对策、出点子、树信心。

2020 年3 月,正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林文标心牵驻村第一书记,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代表老科协赶到正余镇、三厂街道等地慰问结对共建的驻村第一书记,发放慰问信和慰问金。同时发出捐款倡议,全区老科技工作者捐款捐物29.8 万元。

海门街道建南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卫茹介绍,工作中,他发现光靠爱心帮扶远远不够,还要让因病返贫人员能看得起病。在林文标支持下,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率先在建南村开展健康扶贫活动,为28 名贫困、残疾对象建立健康档案,为5 名重度病人跟踪治疗、送医送药。张卫茹说:“是林会长让我更深刻领悟到‘战友’的意义,我必须不负组织重托,带领群众走上富裕路。”

林文标在查阅资料

一天,时任海门港新区城河村驻村第一书记俞国权听说做一次艾灸需要100 元,艾草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他便把在荒地上种植艾草的设想汇报给林文标,林文标提醒说:“海门港是开垦出来的盐碱地,能否种植成功很难说,先试种一亩。”让俞国权惊讶的是,第二天,老科协的几名老同志就来到城河村现场指导,且作为项目跟踪参与。“当时我真的很感动。后来试种的艾草生命力顽强,基本不用田间管理,预计亩产收入二三千元。”俞国权开心地说。

随后,村民开始种植艾草,林文标积极帮助联系销售途径。小小的艾草不仅使荒地得到有效利用,为农户带来经济收入,还为城河村脱贫致富找到了途径。

产业发展“引路人”

“科普宣传、健康扶贫、农技培训、指导新型合作农场……林会长是我们驻村书记的‘引路人’。”三厂街道纪委书记、中兴村驻村第一书记丁华佩服地说,“林会长嘱咐过我,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一个村的产业强不强直接决定了村级经济发展水平。”

丁华介绍,中兴村没有特色产业,在林文标指导下,中兴村于2019 年规划了300 亩新型合作农场,当年小麦亩产750斤,水稻亩产1230斤。

“没有林会长,就没有‘旺浩家庭农场’。”创业之初,无论是新品种还是技术力量,都让农场经营者邢健寝食难安,时不时找丁华诉苦。丁华将了解到的情况向林文标汇报,随后,林文标带队蹲点,从苏南地区农科所等科研单位引进糯玉米、西兰花等新品种,为农场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强村富民示范点”“海门区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

2020 年疫情期间,为不耽误“旺浩家庭农场”农产品的销售,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顺利输出,在林文标的关心下,丁华和村党总支一班人,费尽心力,帮助邢健办理了运输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车辆通行证,解决了运输难的问题。

据统计,海门区老科技工作者与驻村第一书记结对以来,先后在正余镇瑞丰村、高新区补南村分别新建了350 亩、52 亩特色瓜蔬生产基地,协助补南村、新富村基地申请政府财政扶持200 万元。2020 年5月,又助推瑞丰村特色瓜蔬基地生产的甜瓜参加江苏省第二届优质西(甜)瓜评比,并获甜瓜组“瓜王”荣誉。

“与我们结对的驻村第一书记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林文标赞誉说,“今后,我们将组织更多的老科技工作者与驻村第一书记结对,不断努力,开拓进取,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作出新努力。”

猜你喜欢
海门艾草第一书记
大力发展艾草种植,铺就百姓致富之路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我来说新闻(一)
海门赞
艾草粑粑
驻村第一书记
不会说海门话的海门人
艾草飘香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海门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