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结开音法治疗喉喑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研究

2022-01-18 13:17周星宇宋秋莹韩梅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声带血瘀息肉

周星宇 宋秋莹 韩梅

喉喑是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可发于任何年龄段,主要多发于儿童以及嗓音工作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声音的嘶哑,声嘶轻者可见声音变调、发毛或不扬;重者见声音嘶哑明显或完全失声。还可兼见咽喉部的干痒、异物感、疼痛感等。本病对患者的日常交流,工作,生活增添了许多麻烦。随着中医学的不断进步与临床治疗实践的积累,中医技术在对喉喑的治疗中总结了许多经验,散结开音法是在口服散结开音中药的基础上,加用散结开音药膏敷于廉泉、天突、膈俞穴治疗喉喑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研究。本次研究对我科2020年9月~2021年4月收治的72例喉喑血瘀痰凝证患者给予会厌逐瘀汤联合散结开音膏外用,并与口服会厌逐瘀汤治疗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记录如下,探求散结开音法治疗喉喑血瘀痰凝证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4月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喉喑血瘀痰凝证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脱落9例。观察组:男11例,女22例;年龄6~67岁;平均年龄(41.96±15.80)岁;病程7~16月,平均病程(10.06±2.62)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68岁;平均年龄(37.53±16.94)岁;病程7~15月,平均病程(9.83±2.44)月。所有患者以声音嘶哑,难以发音为主要表现,电子喉镜镜检下示:声带水肿、息肉、小结或肥厚。均除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声音嘶哑。

1.1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第十版《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喉喑一章血瘀痰凝证诊断标准[1]:声嘶时日较长,讲话费劲,喉黏膜及室带、声带肥厚色暗红,或声带边缘有息肉、小结。喉有异物感或有痰胶着感,胸中烦闷。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腻,脉细涩。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九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对照组:会厌逐瘀汤口服。观察组:会厌逐瘀汤联合散结开音膏外用治疗。

1.2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声带小结、声带息肉诊断、喉喑中医辨证为血瘀痰凝证;(2)年龄在5~76岁之间,男女不限;(3)未服用其他药物治疗;(4)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均为自愿参加;(5)门诊患者。

1.3排除标准 (1)年龄不在5~76岁之内,或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妇女;(2)声带肿瘤、其他器官疾病继发的声嘶者;(3)对于皮肤过敏、疖、疮、破溃、皮疹者,瘢痕体质、严重荨麻疹者;(4)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炎、发热、腹泻、出血等;(5)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6)同时参与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7)受试者遵从性差,无法配合临床实验。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会厌逐瘀汤口服,其主要成分为柴胡6g、玄参9g、生地黄12g、枳壳6g、赤芍9g、当归9g、桔梗3g、桃仁9g、红花6g、甘草3g,日一剂,早晚温服,观察组则给予会厌逐瘀汤口服联合散结开音膏外敷,散结开音膏组成为姜黄、红花、当归、浙贝母、桔梗、柴胡、冰片等,选取廉泉、天突、膈俞三个穴位进行贴敷,贴敷时间为4~10h/次,1次/d,贴敷前须清洁皮肤。每一个疗程为7天,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嘱两组患者避免过度用嗓,尽可能进行声休,避免辛辣、冰凉等刺激性饮食。

1.5疗效评定 评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一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喉喑(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临床路径(2016版),并依据临床喉喑血瘀痰凝型患者的主要症状及其普遍伴随症状汇总而得出的中医症状自我评价量表,按症状有无,轻重分为四个级别,对应0、1、2、3分,得出结论。比较治疗前、后得分。主要疗效判定标准见表1。

表1 疗效评定

2 结果

2.1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治疗前,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分)

3 讨论

长期发声不当或用嗓不节则耗气伤津,疾病近一步演变而致喉部气机壅塞、血瘀与痰凝相互胶结成实,虚实相交导致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形成。该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慢喉喑的范畴[3],又有“久喑”、“久无音”之称。临床医学中的急慢性喉炎,声带麻痹、喉肌无力等可以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从梳理古代到近代文献中对喉喑的记载得知,对喉暗最早的记载源于殷商时期,《景岳全书》中:“喑哑之病,当知虚实……”的论述最早将喉暗分为虚实两端,此论述对于指导喉喑的辨证论治给予了重大的意义。[4]清代《医林改错》中王清任首倡活血化瘀治法,书中所记载的会厌逐瘀汤,对后世治疗慢喉喑有着极深的影响。国医大师干祖望先生[5]认为“声带属筋,当肝所主”,首创“肝生筋”的理论,用疏肝化瘀行气之法来治疗嗓音疾病。闫随刚[6]通过对近代文献中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数据的总结,得出血瘀痰凝型明显高于其他型的结论。周小军等[7]基于临床实践观察到声嘶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患有声带小结、声带息肉,从而提出“金瘀不鸣”的论点,并通过对患者的生化检测客观证实这一论点。邱宝珊[8]教授提出岭南地区居民多痰湿,应从脾论治,重于痰瘀,采用内外同治、预防调护同行的准则治疗慢喉暗,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辨证。熊大经教授[9],提出“声疲”、“声暗”的概念,认为声疲是因脏腑亏耗,正气亏虚所致。孟伟[10]等认为本病血瘀痰凝为标实,本虚为脾虚。治疗时应注意健脾益气以固本,同时配伍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之品以清其标。

汇总查阅文献中学者的观点并加以我们的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得出本病之虚实并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喉暗病久既有气机郁滞、血瘀痰凝互阻于喉部的标实所在,亦有脏腑虚亏的本质之因。在本病的治疗上应予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之品除其实,加以健脾益气,固护中焦治其本。在此理论下我们应用散结开音法治疗血瘀痰凝型喉暗.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会厌逐瘀汤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减而来。对后世治疗血瘀痰凝型喉喑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方中红花、桃仁活血化瘀;生地、赤芍清热凉血,畅通血脉以消瘀散结;柴胡、枳壳升降相因,行气理气;玄参助生地滋阴养润;当归养血活血、补血润燥;桔梗宣降肺气为诸药之舟楫。上药合用,散结行血开音,使气滞得解,瘀血得除,痰浊得化,咽喉得养。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穴位或特定位置选用适量的药物进行贴敷,此法在临床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史艳华[11]等运用喉瘖膏贴敷于廉泉穴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声带小结有效率达到98%。刁本恕等[12]取自制清咽膏贴敷在天突穴上,加以麝香膏固定治疗喉喑,有效率为94%。穴位贴敷疗法既可对穴位进行刺激又可通过皮肤组织吸收药物,实现双管齐下治疗疾病,药物持续刺激腧穴,腧穴对药物具有放大效应,此两种作用相辅相承,具有较优的治疗效果[13]。

散结开音膏为韩梅教授的经验方化裁而来,以行气活血,润喉开音为法。方以柴胡、姜黄、冰片、浙贝母、红花、桔梗、当归等多味中药组成。其中川芎行气以活血,浙贝母化痰散结,当归活血润燥,红花养血散瘀、柴胡、姜黄疏肝破气;冰片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选取廉泉、天突、膈俞为贴敷穴位。闫志刚等[14]通过针灸天突、廉泉两穴,以刺激患者的喉部肌肉及软组织神经以改善其部的血液循环,帮助受损神经恢复,促进患者声带发声组织,在临床的实践治疗中取得较好结果。从现代医学的解剖来看廉泉,天突两穴其位置恰为声带在体表投影之处,天突穴经脉循行上承廉泉穴,针刺此穴位可促进咽喉部神经敏感度,同时刺激两个穴位,能治疗咽喉失音病症[15]。膈俞穴为八会穴之“血会”,通过研究发现将不同医疗手段应用于隔俞,可使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治疗应用中有明显的“治血”特异性[16]。

综上散结开音法治疗喉喑血瘀痰凝证,不仅效果显著,且散结开音膏携带方便,贴敷简便有利于当下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所需,本方法应用临床后会为治疗喉喑血瘀痰凝证(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提供更多的经验与借鉴。鉴于此研究缺乏远期疗效观察与样本量不够充足,下一步我们将完善后期工作,深入开展研究,用于提供更全面且有效的临床数据。

猜你喜欢
声带血瘀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话说血瘀证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