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充电焦虑症”有望“治愈”

2022-01-19 09:16
科学导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负极锂离子课题组

科学导报讯 记者郭亚妮 山西,一座曾经因煤而兴的能源大省,正积极探索无烟煤高效利用新途径。近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又传来好消息,由陈成猛研究員带领的709课题组科研团队,聚焦于储能和电子领域的先进炭材料,将常见的无烟煤变身为绿色高端的炭材料,克服了锂电池“充电焦虑”的关键技术瓶颈。

商用锂电池出现后,凭借其续航时间长、使用寿命长和体积小等优势,在电动汽车、储能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如今,商用锂电池的续航能力已翻了三倍以上,但高效安全地快速充电仍是难题之一,制约了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原来,商用锂离子电池快充能力的限制因素主要是负极材料。这是因为作为负极材料的石墨结构使得锂离子传输路径变长。在快速充电过程中,锂容易在负极表面析出,造成锂的损失、容量的衰减,其热失控之后的起火、爆炸问题也成为一大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工业中在负极充电设计时常通过减少石墨微晶结构,增加孔隙率来实现。事实上,无烟煤是煤炭及其衍生产品中最环保的炭,拥有“清洁炭”“洁净炭”美誉。守着个浑身是宝的“金疙瘩”,陈成猛研究员带领709课题组将煤炭通过石墨化转变成符合要求的快充石墨负极材料。

按照这个思路,在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陈成猛研究员带领709课题组以山西、云南等地盛产的无烟煤为原料,突破了高效脱灰、煤炭炭化燃烧/喷料等共性关键技术,完成了煤基快充石墨技术开发,建成了吨级煤基快充负极材料的试验线,获得了低成本高品质煤基快充石墨材料,实现了制造端材料固碳、应用端节能减碳的目标。

目前,该项目经过材料物化性能、加工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评测,实现了性能优化,并完成了吨级产品定型和工艺固化,形成了成熟可靠的“材料+应用”解决方案,所开发的样品已在孚能科技等多家锂离子电池企业展开试用评测。此外,该项目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申请国家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项。

猜你喜欢
负极锂离子课题组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为什么天冷手机掉电快
从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谈谈高考题中的化学电源
锂离子电池/电容器预嵌锂技术发展分析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南京大学研发光学探针
课题组成员
锂离子电池负极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英文)
超电势在铅酸蓄电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