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1-19 09:17唐静
科技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高职院校

摘 要:为深入了解高职护理学生学习动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据此为高职护理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改善高职护理教学效果。通过调查问卷,对583名高职护理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获取的调查结果实施统计学分析,发现高职护理学生呈现出较高的学习动力均值,学习动力具有多元化特点,且男生与女生相应的学习动力呈现出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结论,从总体上看,高职护理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但其学习动力呈现出较强的个人取向和突出的功利色彩,社会属性相对较低。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学生;学习动力

學习动力作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学习动力能为学生学习提供直接的内部驱动力。学习动力的高低强弱,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具有直接影响。学习动力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选取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其学习动力开展问卷调查,据此了解其学习动力现状,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激励高职护理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措施。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583名学生。

(二)方法

对整群抽样进行采用,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班级为单位,将调查问卷向学生统一发放,学生填完之后,当场将调查问卷收回。共向学生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有效收回583份调查问卷,达到97.2%的有效回收率。

(三)护生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在本研究中,护生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是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后编订的,主要涉及性别、年龄、学校、年级、生源情况、性格、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一般情况、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月收入、家人支持情况、选择护理专业的目的、教师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对护理的看法、学习成绩情况、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毕业后的打算、是否取得护士资格证、是否去过医院实习等28个条目。

(四)护生学习动力评定量表

本研究中所用的护生学习动力评定量表是由赵秋利[1]等编制的,共32个条目,5个维度,由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构成。内在动力包含学习动机(1~5共5个条目)、学习态度(6~10共5个条目)、学习需要(11~16共6个条目)、学习兴趣(17~27共11个条目),外在动力包括学校动力(28~32共5个条目),它是指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学校环境、要求、激励或压力等因素。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1分为完全不符合,2分为基本不符合,3分为不确定,4分为基本符合,5分为完全符合,各维度得分为该维度所包含的所有条目得分之和,量表总分为各维度得分之和,量表得分范围介于32~160分之间,得分越高,护生学习动力水平越高。量表重测信度系数为0.81,Cronbach's α系数为0.931,分半系数为0.79,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8。

(五)数据处理

对问卷进行统一编码,并对Epidata3.1数据库进行录入,通过SPSS15.0软件实施统计描述,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一)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总体水平

护理专业学生RSLDNS得分为57~159分,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如下表1所示:

(二)不同组别护理专业学生RSLDNS得分比较

三、讨论

(一)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总体程度分析

分析表1可知,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在整体上呈现出较高水平。究其原因,社会范围内的健康理念不断更新,且疾病谱逐渐变化,加上卫生保健体制不断改革,不管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上来说,护理学均呈现出巨大变化,护理事业呈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在此背景下,护理专业学生对自身价值日益形成清晰认识。同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增强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这些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学生学习动力呈现出的特点

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两个年级的学生其学习动力呈现的均值在3分以下,随着学生年级升高,其学习动力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态势。统计检验形成的结果显示,两个年级的高职护理学生,在各维度下的学习动力得分及其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新生入学后,对学习生活的前景充满憧憬,且担心考试压力,其学习动力相对较强。随着对专业学习的熟悉,且不再担心考试,其学习动力逐渐减弱。加上班级整体上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其学习热情渐趋衰退[1]。另外,高职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加上教师沿袭传统滞后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逐年减退[2]。

(三)学习动力倾向偏差

调查研究显示,分析表1结果可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按照强度排序,依次是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校动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是学习需要,这表明其学习动力呈现出较强的个人取向和突出的功利色彩,社会属性相对较低。在高职护理学生的各项学习动力中,就业生活占据着主导地位,这表明其学习动力具有极强的现实性。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初认为护理专业好找工作,但当其参加临床学习后,感受到护理工作较为辛苦,加上理想工作并不容易获得,其思想即产生较为明显的动摇,产生灰心沮丧的情绪。高职护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价值意义仅仅局限于个人得失和眼前利益的层面,因而极易在个人境遇和就业环境的影响下,降低其学习动力。当学生发现即使努力学习,也可能无法获得预期利益时,其学习动力即可能出现大幅度减弱[3]。这从侧面表明,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生未能正确看待和处理就业压力,学生缺乏对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追求[4]。

(四)不同家庭来源地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比较

调查研究显示,从总体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学习动力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具体因子分析,来自城市的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学生各具优势。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学习兴趣这一维度的得分相对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在其他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究其原因,来自农村的学生更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处境[5]。

(五)学习动力与学生性别相关分析

在高职护理专业中,女生的学习动力相对高于男生。从护理的传统观念和现实情况来看,护士主要是女性,但在护理服务和相关需求日趋多元化的情况下,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人数日益增多。但从性别角色来看,男性与护理领域的传统角色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导致男生在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时较为迷茫,呈现出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另外,社会对男性从事护理职业缺乏较高的认可度,男性在从事护理职业难以取得成就感,护理专业男生对未来前途感到担忧等原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学习动力。对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应是实时关注护理专业男女学生在学习动力上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并注意各项学习动力因素在各阶段的具体构成及其作用比例,对不同组别的学生群体,从干预措施的性别侧重、时机把握和时间分配等方面,增强关注的针对性[6]。

四、激发高职护理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措施

(一)辅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规范教育,辅导护理专业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契合自身实际,制定清晰明确和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高职院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学习能力进行正确了解和准确把握,并鼓励学生追求自我实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例如,高职院校可举办讲座、论坛,邀请护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向护理专业学生分享经验,讲解实际案例等,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并对职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制定。高职院校在对护理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辅导时,应深入考察并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并激励学生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构建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从根源上增强学习动力[7]。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职院校要为护理专业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心理内部形成持久稳固的学习动力。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注重深入挖掘课程教学内容,并对教学情境进行良好创设,引导学生实现良好的个性化发展。高职院校应以护理专业为导向,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彰显寓教于乐的理念,在校园内创设浓郁良好的学习氛围[8]。例如,高职院校可鼓励引导护理专业学生组织参与多种形式的校园社团,在社团交流和实践活动中,相互砥砺,相互促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价

高职院校要注重加强对护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并契合护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和意志品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应挖掘学生具备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之实施分类指导,促进学生实现良好的个性化发展。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培养,构建合理的竞争机制,形成对教师的有效激励,从整体上提升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同时,高职院校应遵循就业导向,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并引入护理实践单位评价。通过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进而增强其学习动力[9]。

(四)联合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高职院校要联合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励。高职院校要从全方位、多角度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就业需求,组织开展主题班会、专业咨询会、校园招聘会等,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增强其学习动力。同时,高职院校应与护理领域的从业人员加强联系,为学生提供榜样模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正确引领,从思想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护理学生呈现出较高的学习动力均值,学习动力具有多元化特点,且男生与女生相应的学习动力呈现出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结论,高职护理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但其学习动力呈现出较强的个人取向和突出的功利色彩,社会属性相对较低。对此,高职院校要通过辅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价,联合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等策略措施,进一步优化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赵秋利,谢大明.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评定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学杂志,2010,8(25):15.

[2]徐兵,顾玉娥,盛丽梅,张艳.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及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5):143146.

[3]陈敏,苏银利.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护生学习内在动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3):131133.

[4]褚静静,郑婉丽.高职财会类学生学习动力现状、影响因素与激发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8(02):8084.

[5]陈心宇,刘宏申.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分析及激发对策研究[J].冶金管理,2020(07):215216.

[6]成建群.“双元制”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及激发学习动力的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03):5759.

[7]赵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8):251+254.

[8]于树田,王燕,刘瑾凤.信息化时代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1):118120.

[9]向月,洪霞,张璟,陈雅玲,郑振扬.居家线上学习期间护理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02):143148.

[10]杨玉洁,王怡仙,邵黎芳,章翔,曹虹.护理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07):514517.

基金項目:本文系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高职护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gxml202111,项目主持人:唐静)

作者简介:唐静(1989—  ),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在读,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护理心理、护理教育。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高职院校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调查报告
物理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