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22-01-20 14:28赵洪波刘泽磊蔡宇琼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学校园攻击性年限

赵洪波 刘泽磊 蔡宇琼

(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2018年3月两会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校园足球运动的宗旨就是要突破球迷一直不满的轮回,开辟一条培养优秀足球运动员的新道路,从而提升中国足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准[1]。2020年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加速传播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作为体育强国建设和足球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足球工作,具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和实现动力[2]。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畏艰难的优良品质。除此之外,校园足球还承担着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重大责任,这将成为推进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前进必备的有机体[3]。

足球具有极大的竞争性,从国际赛场到国内赛场,从国内赛场到民间联赛,无论是世界杯大型足球赛事,还是中超等国内赛事,亦或是中学校园足球比赛中,由于竞争性引起的运动员间攻击性行为屡见不鲜,赛场上运动员之间相互攻击的行为已然妨碍了校园足球的发展[4]。攻击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也称侵犯行为,[5]在体育项目中,我们所说的攻击性行为是指在比赛环境下,运动员故意导致对方心理或者生理上受到伤害的一种行为。[6]校园足球竞赛中出现运动员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导致比赛的观赏性下降,还会造成球员身体受伤,更有甚者会阻碍校园足球的发展。

纵贯以往研究成果,研究对象主要围绕大学生及体校专业运动员,而对足球竞赛中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研究较少。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明确此阶段影响中学校园足球比赛中攻击行为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策略,有助于减少足球竞赛中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促进校园足球的迅速发展。因此,研究影响中学足球运动员在校园竞赛中攻击行为的因素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1 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访谈结果,初步设计《足球运动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借助德尔菲法对量表中的维度及观测变量进行三轮筛选,最终确定了四个维度和各个观测变量(每个维度对应5个观测变量),本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根据各变量对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程度进行分值分配。采用 SPSS21.0进行信效度检验,吴明隆认为问卷的信度不应小于0.7才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信度系数越高可靠性越大[7]。问卷的信度检验时,问卷整体的a(克隆巴赫系数)为0.848,表明信度较好,CITC(校正的项总计相关性)值均大于0.5,无需删除题目;问卷效度检验时,KMO = 0.846,符合要求,Bartlett球形检验为1158.842,显著性0.0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因此,表明问卷整体具有较好的效度。根据问卷维度以及对应的各个观测变量进行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攻击性行为指标体系的构建,如表1所示。

表1 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各级指标体系表

本文以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在大连和沈阳市内五区随机抽取20所中学,共48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象的选择要求,曾参加过全国、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之一的校园足球比赛的学生。本次问卷采用纸质版的形式现场进行发放,在随机抽取的20所学校中一共发放480份问卷,收集问卷458份,其中有效问卷406份,有效率达89%。

2 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与分析

2.1 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2.1.1 模型的初拟

结构方程模型(SEM)可以直观地分析观测变量之间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使其能够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8]。借助AMOS23.0软件,进行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根据上述问卷的检验以及各部分的分析结果,设计模型的4个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潜变量分别为竞赛条件、个人状态、竞赛心理和其它,并将潜变量所对应的20个题目作为对应的评价观测变量,对应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使用AMOS 23.0软件检验中学校园足球比赛中攻击性行为的各个影响因素模型的适用性。以往研究结果指出,GFI需要大于0.85,CFI和IFI需要大于0.9,RMSEA小于0.05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小于0.08效果较好,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X2/df)应该小于3[9]。

图1 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图

本模型从模型适配度检验方面看,X2=346.120,p<0.001,X2/df=2.11(<0.3),RMSEA=0.074,GFI=0.834,IFI=0.825,CFI=0.820,虽然模型中X2/df和RMSEA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模型中的GFI<0.85,CFI和IFI均小于0.9,适配指数不够,因此,模型有待进一步修正。

2.1.2 模型的验证

依据建模结果,CFI和IFI均小于0.9,未达到标准,因此,模型还有待继续修正。假设e3与e5、e6与e7、e18与e19、e5与e22具有共变关系,修正后能够进一步提高模型拟合度。修正后模型的各个适配置指数如表2所示,经检验模型适配指数均达到标准,说明模型适配合理,表明模型可以接受,模型的回归系数有效,能够较好反应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2。

表2 修正后模型验证性分析拟合指数表

图2 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图

2.2 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2.2.1 潜变量间关系分析

影响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潜变量主要包括个体状态,竞赛条件,竞赛心理和其他因素(图2所示)。其中,个体状态、竞赛心理、其他因素之间的权重均大于0.7,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均对控制足球竞赛中攻击性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竞赛条件因素与个体状态因素、竞赛心理因素、其他因素之间的权重均大于0.5,虽没有前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重要,但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对于想要减少运动员在比赛中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可适当考虑。

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各维度得分与总分得分的关系(如表3)。按重要程度划分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依次为:个体状态因素、其他因素、竞赛心理因素、竞赛条件因素。其中,个体状态、其他因素和竞赛心理是主要引起足球运动员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因素,而竞赛条件对运动员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以后对运动员进行指导教育时,可优选以上顺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对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进行调控时,优先干预主要因素。

表3 问卷各维度得分与总得分的相关分析表

2.2.2 观测变量间关系分析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AMOS计算各影响因素权重,结果如表4所示,个体状态因素中,三级指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表现与内心认知不符(A4)、发挥失常(A5)、个性争强好胜(A1)、看重比赛获胜(A2)、身体未调整到最佳状态(A3),表现与内心认知不符(A4)在这五个因素中最为重要,运动员往往由于赛场上的表现与内心的认知不符,而最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竞赛条件因素中,三级指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教练员在比赛中战术的安排(B4)、观众喧哗、吵闹、起哄(B2)、竞赛条件因素包括对赛场环境或器材的不适应(B1)、特定比赛场景(加时赛或决赛)(B3)、为赢取比赛胜利(B5), 教练员在比赛中战术的安排(B4)在这五个因素中最为重要;竞赛心理因素中,三级指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比赛中遇到困难(C1)、队友的抱怨(C2)、对方球员的影响和挑衅(C3)、个人努力未见效果(C5)、对对手意图的察觉(C4),比赛中遇到困难(C1)在竞赛心理因素中最为重要,应引起重点关注;其他因素中,三级指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场外情绪影响(D5)、双方实力悬殊较大(D4)、教练会对表现不好的球员大喊大叫(D3)、裁判员的错误判罚(D1)、对攻击性行为的学习、模仿(D2),场外情绪影响(D5)和双方实力悬殊较大(D4)所占权重接近都非常高,是其他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选取的4个影响因素中,特定比赛场景(加时赛或决赛)(B3)、为赢取比赛胜利(B5)、裁判员的错误判罚(D1)、对攻击性行为的学习、模仿(D2)的权重均小于等于0.4,说明其对中学校园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导致的原因可能是,部分调查对象虽参加过校园足球比赛但并非专业的运动员;表现与内心认知不符(A4)、发挥失常(A5)、教练员在比赛中战术的安排(B4)、比赛中遇到困难(C1)、队友的抱怨(C2)、对方球员的影响和挑衅(C3)、个人努力未见效果(C5)、双方实力悬殊较大(D4)、 场外情绪影响(D5)的权重均大于0.6,说明其对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比赛时控制以上因素可极大地减少运动员出现攻击性行为,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四个因素对比赛时运动员产生攻击性行为都比较重要,其中,竞赛心理因素尤为重要;个性争强好胜(A1)、看重比赛获胜(A2)、身体未调整到最佳状态(A3)、对赛场环境或器材的不适应(B1)、观众喧哗、吵闹、起哄(B2)、对对手意图的察觉(C4)、教练会对表现不好的球员大喊大叫(D3)的权重均大于0.5,说明其对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行为的影响显著,控制以上影响因素,可有效地减少比赛中出现攻击性行为。

3 中学校园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特征分析

3.1 中学校园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性别特征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性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表5所示:性别在竞赛条件、竞赛心理和其他因素上差异不显著。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男女样本分布不平衡;另一方面,青少年长时间在学校接受教育,在教师管控下进行体育训练,情绪在一定程度内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所以竞赛条件、竞赛心理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对男生和女生的影响差别不大。个体状态因素方面,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与早前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好胜心和互相否认、争执、暴力倾向较重的家庭对男性运动员的影响比女性运动员更大[10]。

3.2 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学段特征

本次实验将406名中学校园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文化程度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为进一步探讨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学段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究引发运动员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结果如表6所示,在个体状态因素、竞赛条件因素和其他因素上的,高中足球运动员得分均高于初中足球运动员。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主要阶段,同时课业压力比初中生更加紧张,这造成了高中生普遍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现象。有研究表明,高中学生在焦虑、强迫、偏执、敌对、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和心理不平衡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11]。因此,高中生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更弱,遇到问题情绪波动也更大,他们更容易被攻击行为相关的因素影响而产生攻击行为。

表6 不同学段运动员之间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统计表

3.3 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训练年限特征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训练年限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员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比较,考察不同训练年限的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员的影响因素间的差别。依据年龄和训练年限特征将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员分为三组。第一组训练年限为0-1年的运动员有146人,第二组训练年限为1-2年的运动员有104人,第三组训练年限为大于2年的运动员有156人。结果如表7所示,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在个体状态因素、竞赛条件因素、竞赛心理因素和其他因素上均存在差异。

表7 不同训练年限运动员之间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

事后检验发现,训练年限1-2年的足球运动员在个人状态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训练年限0-1年的(p<0.05);训练年限大于2年的足球运动员在个人状态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训练年限0-1年的足球运动员(p<0.01)。竞赛条件因素方面,训练年限1-2年的足球运动员的得分最高,显著高于训练年限0-1年的足球运动员(p<0.01)和训练年限大于2年的足球运动员(p<0.01)。竞赛心理因素方面,训练年限1-2年的足球运动员和训练年限大于2年的足球运动员的得分显著高于训练年限0-1年的足球运动员(p<0.01);其他因素方面,训练年限1-2年的足球运动员和训练年限大于2年的足球运动员的得分显著高于训练年限0-1年的足球运动员(p<0.01)

从事后检验来看,训练年限大于2年的运动员和训练年限在1-2年的运动员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训练年限0-1年的足球运动员。一方面,初学者技术较差,经验较少,自我效能感较低,在遇到如对手挑衅、裁判判断错误时,新手们往往不敢发泄自己的情绪[12];另一方面,虽然训练年限增加了,但是攻击行为变多了,这可能是由于本文选取的被试虽然比初学者训练年限长,但相比于有经验的老手,训练年限为1年以上的运动员也属于经验较少者,他们经历的比赛还是相对太少,经历的磨练也较少[4],所以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遇到委屈的情况,往往会采用不正确的方式如言语攻击和行为攻击等进行宣泄。训练年限在1年和2年之间的运动员在各维度上的得分与训练年限在2年以上的运动员差异不大。这一结果是意料之中的,本研究选用的被试是中学生,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人数极少,所以大于1年的非初学者被试得分差异并不大。

4 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

4.1 提高个体的适应性,增强赛场环境的应变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得出,个体适应性对预防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攻击性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给予关注,在平时训练中需注重运动员个体适应性能力的培养。首先,在训练过程中增加队员间的对抗性练习,增加队员身体对抗练习的时间和强度,教练员应给予监督,对将要发生攻击性行为的运动员加以引导,帮助运动员在强烈对抗的状态下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次,在比赛前尽量模拟比赛环境和条件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教练员应提前预测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为运动员做好充足的比赛准备。最后,在比赛过程中,裁判需公平判罚,观众应文明观球,教练员应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运动员进行适当的鼓励,善于观察场上队员的环境及行为,及时替换情绪激动的球员,使运动员适应比赛[13]。

4.2 提高个体心理能力,降低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对足球竞赛中攻击性行为的产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应对足球竞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提高个体心理能力刻不容缓。首先,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切实保证青少年心理健康,定期在网络或电视上推出有关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节目。其次,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定期推出模范人物,为青少年树立榜样。更重要的是,学校保证每周开展健康教育课,利用板报、演讲比赛、专题讲座以及学校广播定期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14]。最后,家庭需要为孩子们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避免家庭暴力,对孩子进行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以上措施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有效避免中学校园足球竞赛中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4.3 采取针对性训练,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运动员具有个体差异性,这种特性决定了不同特点的运动员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训练。首先,由于男子足球运动员往往个性好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在训练时应着重对其进行自控力的培养。其次,由于中学生足球运动员攻击行为随着学段和训练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因此前期在训练队员掌握动作技能的同时,从开始就加以引导与控制,预防和减少足球竞赛中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教练员应深入了解足球队员,多与队员沟通,时刻了解其情绪的变化,提高竞赛中运动员的自我调控能力。

近年来,足球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培养优秀的足球人才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目前面临着许多困难,足球比赛中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不仅让比赛失去观赏性,而且严重阻碍足球的发展。因此,为降低足球竞赛中远动员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训练中应注重提高个体的适应性,增强赛场环境的应变能力和提高个体心理能力,并依据运动员性别、训练年限和学段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中学校园攻击性年限
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四以”模式探索
中学时代杂志社 山东省实验中学校园记者站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高压锅最多用8年
辽宁朝阳市刘禹佳问: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欠缴、断缴的,允许补缴吗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中学校园网的升级改造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