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织锦纹饰的图像学研究
——以南宁地区为例

2022-01-20 11:21覃海青
西部皮革 2022年1期
关键词:壮锦织锦壮族

覃海青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壮族织锦是我国国家级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壮族少数民族文化和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当下时代的发展,壮族织锦纹饰的意义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下的生产者、传承人、学者和村民等,有的是以传承和发展为主去生产,有的是以增加家庭收入而去生产。壮族织锦的用途不同,其纹饰意义也衍生出不同的意义。以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去对生产者进行研究,关心作者意图,以便更好地运用壮族织锦纹饰。

1 南宁壮族织锦概况

南宁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着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壮族织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壮族织锦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南宁地区壮族织锦制作的原材料为丝线和棉线,制作的工具主要是竹笼机,它是一种传统且很古老的竹木质腰式织机。当下南宁壮族织锦以谭湘光传承人为主,在田野调查中传承人主要介绍了壮族织锦三梭法的织法。三梭法的织法共分为三梭,第一梭是织纹样,第二梭是织地纹,第三梭是织平纹。平纹主要是壮锦的地线,地线的作用就是压紧,平纹分为一上一下,上下分单数、双数,中间用一条纬线把它压紧,形成一个布的组织交口。地纹就是壮锦的底。接着就是提花,提花图案的第一梭,只能用彩色。提起双数的平纹,使线有秩序地排放。当织到下一梭时,平纹部分就把单数的平纹线提起来,这样单数和双数循环反复的织法称为三梭法。壮锦受到南宁当地政府的大力投资与支持,南宁壮族织锦也很好地符合了市场需求,选择了机器化、规模化的道路,结合壮族织锦纹饰融入设计中进行再创造和设计,真正做到艺术化,自然带动销路。当下南宁壮族织锦有效将其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

2 壮族织锦纹饰分类

壮族织锦纹饰丰富多样,其大都来自于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提取其自然特征,经过加工提炼进行再创造。壮族织锦纹饰的分类从内容题材上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鸟纹、字形纹、人物纹等。

2.1 几何纹

几何纹饰在形状上主要是以几何形状为主,如菱形、圆形、正方形、多边形等形状,以点、线、面组成的方格,有规则可循,反复重叠组合形成各种新的图案。几何纹饰是壮族织锦中最常用的纹饰之一,形成一种质朴、严谨,线条有疏有密,有节奏韵律感的形象。图案组织上常见的几何纹饰有:菱形纹、云雷纹、方格纹、水波纹、同心圆纹、回纹、十字纹等。

2.2 动物纹

壮族织锦的动物纹饰常伴随着几何纹饰、植物纹饰的组合形式出现,这与壮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图腾的崇拜以及和壮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有关,是人们对生活美好希望的寄托。壮族织锦动物纹饰主要有:凤纹、龙纹、狮子纹、麒麟纹、蝴蝶纹、蛙纹、鸡纹、牛纹等。

2.3 植物纹

壮族织锦的植物纹一般以壮族人民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主,包括大自然中的植物以及壮族人们自己种植的植物等,主要有:稻穗纹、树纹、花纹等。

2.4 鸟纹

壮族人由于自身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爱好,喜欢把鸟纹纹在自己身上。最常见的鸟纹为翔鹭纹,说这种鸟就是性通风雨的“水鹤”,与求雨祭祀有关,代表着吉祥的意思。常见的鸟纹主要有:翔鹭纹、喜鹊纹、孔雀纹、鸳鸯纹等。

2.5 字形纹

壮族织锦的字形纹常见的形式主要以一个文字为中心,加以其它动物纹和植物纹环绕的形式出现,主要有:寿字纹、囍字纹、“卍”字纹、田字纹、井字纹等。

2.6 人物纹

壮族织锦的人物纹主要以人物与文字、植物纹样、动物纹样组合形成的纹样为主,人物纹主要有:毛主席像、刘三姐像、民族大团结等。

3 图像学下壮族织锦纹饰的解读

图像学是艺术史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图像学关心作者意图,其研究方法是历史性的,致力于恢复图像的本义。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中,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前图像志、图像志和图像学,从对作品的描述阶段到分析阶段再到最后的解释阶段,这三部分构成了对一件艺术作品从形式语言、主题内涵到象征意义社会背景的分析和研究[1]。因此,以图像学的方法对壮族织锦纹饰进行研究,对壮族织锦纹饰题材、象征含义和文化意义进行研究,关注壮族织锦的母题、主题及其类型的历史变迁,解析其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图像的意义。

3.1 壮族织锦纹饰的前图像志描述

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中,前图像志是处于一个描述的阶段,是对客观世界中眼睛看到的事物加以客观描述,解释的基础是对事物实践的经验,和自己对事物所具有的前理解,对其事物的形式语言的分析,包括线条、色彩、图案构成、空间关系、明暗肌理等。

3.1.1 图案和色彩

壮族织锦纹饰主要以几何图案和自然的动植物为主。在传统壮族织锦纹饰中,图案主要以回纹形、菱形、植物、动物等作为骨架,再对内部进行填充。色彩多用大红、黑、青、白色、棕色、杏黄色等颜色鲜艳的色彩作为壮锦织锦的地色,纬线则配以对比强烈的色调,色彩鲜艳,多种几何相互交融形成繁密而又富有韵律感的复合几何图案,有严谨的和谐美感。

3.1.2 形式和结构

壮族织锦纹饰大多以对称的形式结构出现,以对称均衡为基本准则,加以不同纹饰进行再创造与设计,纹饰大多以多个图案重复组合排列而成,每一个壮族织锦纹样大多有一个中心图案,结合其它几何图案进行重组,形状大多以四方形或长方形为主。在壮族织锦作品方面,每一个主体的图案基本是均等的,重视均衡美的准则。

3.1.3 工艺和材料

南宁地区壮族织锦材料主要采用市场上购买的正规线,根据客户的需要和织锦的需求来使用不同的线,织围巾和壮锦壁挂一般用的是蚕丝。

3.2 壮族织锦纹饰的图像志解释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理论的第二个阶段为图像志解释阶段,是对画面元素、主题内涵的分析阶段,得出图案所表达的涵义,需要解读者具备大量的相关知识储备,进而对纹饰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与作品相关的内容[2]。在壮族织锦纹饰的图像志解释阶段,主要针对壮族织锦的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鸟纹、字形纹、人物纹进行解释。

3.2.1 几何纹

壮族织锦常见的几何纹饰有云纹、雷纹、方格纹、水波纹、井字纹、回字纹、“卍”字纹、编织纹、同心圆纹等。几何纹强调图案纹饰简约的意象、形象的神似、形似的简洁,富有节奏韵律。壮族织锦几何纹的出现得益于其织锦技艺特有的通经断纬的织造工艺,还与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居住环境、图腾崇拜、宗教信仰、民间风俗、因袭传承等有关系。

3.2.2 动物纹

壮族织锦的动物纹饰以相对比较抽象与简化的形式出现,包括蛙纹、凤纹、狮子纹、鹿纹、鱼纹、牛纹等,其中凤纹和蛙纹、鹿纹、龙纹在壮族织锦出现的频率较高。动物纹的出现与壮族人民历史文化的传承、生活环境和图腾崇拜有关系,龙是传说中神异动物,象征着权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于是常常出现龙凤呈祥的壮锦动物纹饰。

3.2.3 植物纹

壮族织锦的植物纹主要以花为主,壮族人民认为:“人从花中来,花是万物之源”,壮族人对花神的崇拜,认为花象征着生命的繁殖,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也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太阳的崇拜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它们来源于壮族始祖“米洛甲”的创世造人传说,壮族人称之为“花神婆”,认为其是孩子的守护神。壮族有三月三节日,三月三有“花婆节”,秋天有祭花图腾、拜花婆求子、立花婆神位等活动,都是对植物的图腾崇拜的体现。

3.2.4 鸟纹

鸟纹承载着壮族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意趣,具有吉祥寓意,象征着图腾崇拜。喜鹊纹象征喜庆,孔雀纹寓意大富大贵。壮锦中常出现的还有鸳鸯纹,以鸳鸯戏水、鸳鸯双宿等样式出现,代表坚贞不移、比翼双飞的爱情,独占鳌头的凤鸟纹代表着祥瑞和谐,是吉祥的象征。丹、凤结合的纹样,最典型的为凤穿牡丹,其中的凤为鸟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寓意富贵,象征着美好和幸福。

3.2.5 字形纹

壮族织锦字形纹饰主要有寿字纹、囍字纹、“卍”字纹、田字纹、井字纹等。如井字纹的壮族织锦纹饰,在壮族中,井字纹大多被用来表达壮族人民对水的崇拜,壮族人民以农业为主,寄托了其对水的企盼与崇敬。壮族织锦的其它字形纹饰跟壮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和少数民族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图腾崇拜、民间信仰离不开,寄托着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想。

3.2.6 人物纹

人物纹早期在陶瓷和瓷器上出现,在广西的岩画上有简化的人像,铜鼓上有大量的羽人纹饰,体现了壮族先民原始的鸟崇拜与占卜习俗,认为羽人在做法,沟通天地神人,以求平安。壮族织锦人物纹饰包括对历史人物的记录和赞颂,如刘三姐纹饰的壮族织锦,民族大团结等壮族织锦,体现了壮族人民源远流长的山歌文化与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民族团结的美好向往之情。

3.3 壮族织锦纹饰的图像学分析

在图像学的第三层解释阶段,也就是图像学分析解释阶段,任何解释的前提,都会在对事物的前理解下进行,根据原先对这个事物的经验和实践,带着这个前理解去对这个事物进行解读。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解释阶段,是解释事物象征世界的内在意义,事物背后的隐藏的深层意义、社会背景等进行解释分析。

3.3.1 区域特征

南宁作为广西首府,为壮族织锦传统手工技艺织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在政策上有一定的倾斜,为壮族民族传统文化走向市场、走向全球打开一个口子,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壮族织锦需要走向更大的市场,与市场融合。

3.3.2 民族交流

壮族织锦是壮族人民在其民族生活中创造出的具有对本民族强烈认同感的织锦,成为壮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进行传承、发展、收藏和再创造,作为壮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元素,在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下,壮族织锦的纹饰也越发丰富多彩,这与民族交流和民族团结离不开,象征着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交流频繁的关系,表达着对少数民族的共同体的认同感。

3.3.3 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发生在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宗教信仰现象,一般表现为对某动物的崇拜,如壮族织锦中出现的牛纹饰图案,则是跟壮族人民对牛图腾的崇拜有关,也是当下壮族农耕文化的一种反映。壮族织锦中纹饰也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拜,壮族人相信自己的祖先死后的灵魂仍然能保护自己的子孙后代的繁荣和安定。壮族织锦纹饰还反映了壮族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讲的是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再到后来体现在壮族织锦纹饰上的则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3]。

3.3.4 生活审美

壮族人爱美,爱自然,崇尚自然的一切,喜爱种植与收获,喜欢独立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在壮族织锦的织造中,壮族人把劳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织出富有独特壮族文化和壮族生活意味的壮锦纹饰,壮族人们与外界频繁往来,不断吸收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适应当下的发展,不断追求壮族织锦纹饰的美化,将艺术性和生活化融合,织造出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结合的壮族织锦。

4 图像学视野下南宁地区壮锦纹饰研究的当代意义

在图像学视野下的南宁壮族织锦,通过对壮族织锦前图像志的描述让人们了解壮族织锦原先的组成元素,到图像志的分析阶段,了解壮族织锦中这些元素的由来和代表涵义,再到壮族织锦的图像学解释阶段,则是探寻壮族织锦背后的象征涵义和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等。由于时间的变化,壮族织锦纹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当下壮锦以另外一种文化符号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原先只是以家庭用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当下壮族织锦以艺术品、商品、甚至藏品的形式出现,以一种“文化符号”的形式被传承与传播。进行再开发与创造,不断适应当下市场经济,做出改变,成为真正贴近人们生活的艺术品,也能有效地将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经济资源,让壮族织锦纹元素得到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结语

壮族织锦不仅是壮族人心中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寄托,也是我国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文化内涵层次上受到多民族交流且多国交流的影响,南宁地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频繁,也使得壮族织锦纹饰越来越国际化。在壮族织锦纹饰解读的基础上了解壮族织锦发展变化和象征意义、历史文化内涵,更好地促进研究者、织造者、传播者、设计者利用好壮族织锦,讲好壮族民间故事,带动壮族织锦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让壮锦发展得到更多的可能性。并将壮族织锦纹饰元素融入到当下设计中,为各个领域更好地运用壮族织锦纹饰元素提供一个参考,并有效推动壮族织锦的传承和发展,真正将壮族织锦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才能为壮族织锦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猜你喜欢
壮锦织锦壮族
瑶族织锦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帛锦时韵*
传承
《Cat’s book》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壮族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