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设计思维的故事性逻辑搭建研究

2022-01-20 11:21杨丰玮
西部皮革 2022年1期
关键词:故事性工艺品配角

杨丰玮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1 工艺设计思维中故事性逻辑的重要性

从科学上来讲,人类的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人类每天都要通过各种感官认知到许多新鲜信息,这些信息会由大脑进行筛选和处理,大脑将认为有用的信息储存到长期记忆里,而那些被大脑认为无用的信息会被大脑丢弃,也就是被遗忘。如果想强行把短期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就需要重复记录这些短期记忆,使大脑对其不断地进行记忆,也就是加深印象。但是从科学上讲,大脑对一段故事的信息要比对一个事物的信息更有印象。例如单独拿出“魑”这个字,相信很多人都不认识,但是如果拿出“魑魅魍魉”这个四字词语就会有很多人认识了,或是同样剧情的故事情节,看电影的人要比看书的人对这段情节的印象更加深刻。这种故事记忆的方法现在也被许多初高中的教材所使用,在加强初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

工艺美术作为艺术造型设计之一,主要指手工品设计的艺术,工艺美术强调“工”与“艺”的结合,“工”是指能工巧匠;“艺”是指技艺和才艺[1]。古代的工艺品大多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一些平平无奇的工艺品都可以被机器大规模地复制。而现在的工艺品进入到了艺术价值大于商业价值的时代,人们对于工艺品的艺术追求越来越高,这也推动着工艺设计者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开拓出新的道路。

从工艺设计上来说,故事性逻辑既可以让需求者在进行选择时明白设计者要表达的含义或是从设计品中感知到自己所了解的“美”,也可以激励消费者,从而使消费者与设计品引起共鸣,让消费者更快地接收到设计者要表达的观点,使工艺美术的开发不仅仅停留在雍容华贵的装饰和千奇百怪的造型上[2]。

2 工艺设计思维中故事性逻辑的搭建过程

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在没有纸的情况下,会把自己的生活记录在石壁上,这也就是壁画的起源。到了汉朝,壁画经常会出现在墓室里,人们会把墓主人的生平经历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在墓壁上,使后人可以清晰地了解墓主人生前所做的贡献。这些生活记录和生平经历形成一个个故事,跨过了岁月使现代人依旧可以凭借壁画来对墓主人进行了解。著名的“敦煌壁画”里也同样呈现一幅幅佛道传教的故事画,把抽象深奥的佛经道理通过工艺的形式体现出来,供后人拜读。除了壁画以外,还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工艺品中都包含故事:例如我国著名工艺品:马踏飞燕、牛虎铜案、秦始皇铜陵马车等很多。这些作品在带有故事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形式美。

工艺设计的故事性逻辑搭建一般都在前期的准备阶段,在设计者构思的过程中可以提前在纸上把想要呈现的画面绘制出来,因为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和精细,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如果要搭建一个工艺品的故事性逻辑,那么一定要有角色、形态和配角这三种要素。不同于其他设计的故事性逻辑,工艺品的故事性主要体现在主角的肢体语言和与配角之间的联系。

2.1 故事性工艺品中的主角

主角是指最能表达设计者想要呈现的故事的角色。也是在工艺品里占比最大的角色,其他一切的因素都是围绕主角进行的。工艺设计里的主角类似英语语法里的主语,指的是动作的施展者,工艺品大多数也都会以主角命名。例如古希腊雕刻家波厄多斯在约公元前200 年创作的大理石人物雕塑《抱鹅的少年》中的主角就是一个少年,设计者通过一个少年抱着鹅,表达了少年的童真,通过诙谐幽默的手法刻画了少年抱着鹅的体态,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主角作为工艺设计里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如果主角不符合设计者想表达的内容,那么整个设计品也达不到设计者想要的效果。

2.2 故事性工艺品中的形态

形态是指工艺品的主角和配角做出的动作以及主角和配角的比例、造型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具象三维物体,是一个优秀的工艺品所具备的很重要的构成部分。为了同时追求工艺的基本造型和艺术精神,有必要确定工艺品的根本形态。如果整体设计不正确,或者比例安排不合理,那么工艺品可能会显得缺乏艺术魅力,不会使其更好地发展。例如《断臂维纳斯》,它的雕刻者阿历山德罗斯在没有黄金分割这套数学理论的情况下,用肉眼进行雕刻,创造出 与其他设计不同的工艺设计。工艺品大多数都是具象呈现的,形态比例会比平面、插画等其他设计要求得更加精准,因此工艺设计者会在生活上对各种物体或人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察与记忆。

2.3 故事性工艺品中的配角

配角在故事性工艺品中可以搭配主角,使主角的形态更加生动。从某种角度来说,故事性的配角在故事性工艺品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工艺品要么是主角的形态刻画得十分精确,要么是故事性的配角与整个故事完美连接。而现代的工艺品对形态的把控几乎都十分精准,这使得如果想在形态上引人注目是十分困难的,相对来说用配角来吸引眼球则会比较简单。故事性工艺品的配角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控,有的工艺品没有配角,只凭出色的形态便可以把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也有的工艺品需要配角的辅助,才可以说明故事。例如著名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用近乎完美的比例与形态生动地表现出人类运动的线条,在这件作品中,能明显感受到其轮廓美,虽然它是一件圆雕作品,但各个角度都有其独特的美。正面的脸部和上半身同时出现,下半身又是侧面的角度,身体在扭动中达到一种平衡而又具有动感的美[3]。但是如果把作品的配角“铁饼”去掉,虽然其身体的形态依旧会产生美的感觉,但是会让观赏者感觉到“空”,不知道设计者具体要表达什么,也不知道主角的动作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由此可见配角的重要性。

3 工艺设计思维的故事性逻辑类别分析

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故事性工艺品的故事性既有设计者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构造的,也有根据文学经典或真实发生的事件进行再现的。但是无论是哪种故事性,只要让观赏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设计者在作品上刻画的故事并与之共鸣,那么该作品就是一件成功的作品。

3.1 工艺品的故事性再现

工艺品故事性的再现可以分为两种逻辑再现,第一种是设计者对某个自己发生的或是值得纪念的著名事件的还原,以著名工艺品《撒尿小童》为例(如图1 所示),《撒尿小童》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市标,是雕刻家捷罗姆·杜克思诺为了纪念在战争中用尿液浇灭了引爆城市的炸药而铸造的,设计者以撒尿小童小于廉为原型铸成一个铜像,把它放在市中心广场转弯处,让人们可以永远记住小于廉的光荣事迹。第二种是设计者在生活中对某个有艺术性和美感的画面或文学作品的再现,这种再现一般还会带有设计者个人对该画面的理解,也可以反映出一些设计者认为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这种再现因其在生活上十分常见的特性,所以市面上的工艺品会比较多一些。2018 年,我国微雕工艺设计者刘金禄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用牛角进行微雕,雕刻出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描绘了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人物、景色、建筑等等被描绘得面面俱到,大到山川和河流,小到铆钉和绳扣,每一笔都一丝不苟、细致入微[4]。可想而知如果要把这样一幅呈现宋朝盛世的画卷进行微雕,需要多大的工程量以及多么精妙的雕刻手法,这件用了二十年心血之作的牛角微雕没有遗漏掉任何图中的场景,完全按照比例进行还原,用现代的工艺手法使观赏者从不一样的角度去了解宋朝的文化和背景。我国另一位青年工艺设计者柳青,擅长用雕刻的形式体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画面,用来诠释一些人们常见的普遍现象。例如他的作品《无人售票》(如图2 所示),虽然里面人物多,但是设计者把每个人物的表情、形态和特点都进行了区分,把所有在公交车上的人都当做主角处理,并没有让作品出现杂乱无章的感觉。而且作品的设计思路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也给人们一种亲和力,让观赏者可以在产生共鸣的同时也可以对设计者列出的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和更改。

图1 撒尿小童

图2 无人售票

3.2 工艺品的主观故事性

工艺品的主观故事性是指设计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识,在脑海中构思出一个可以表达设计者自己心中的“美”的故事。这种凭借设计者主观想象的故事性同样也会要求形态比例的准确。这种工艺品通常会被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带有一定客观性的主观性设计,通常是设计者根据文学作品,把文学中描写的故事凭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一幅带有主观意识的画面。现代工艺设计师陈小甫曾制作出一件石雕作品《桃林探陶》,这件作品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主题进行构思,运用了镂雕、圆雕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来拓展画面,并用留白手段拉开时空。作品一边是田园人家,农夫用耕牛耕地、小孩在树林间嬉闹的温馨和谐景象,另一边则是树木干枯、草屋破旧的战后苍凉景象,两者之间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当时陶渊明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第二种是设计者用具象的角色和形态表达抽象的故事性,这种工艺品会有一种特性,通常会体现出设计者内心的喜好或信仰。我国古代著名工艺品《马踏祥云》就是用具象表达抽象的代表之一。这件作品塑造的主角为一匹飞奔的骏马,其体形矫健,昂首嘶鸣,马蹄三足腾空,神势若飞,一足踏一只飞鸟,飞鸟回首与马头相对,精美绝伦[5]。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飞鸟是支撑不住一匹骏马的,但设计者通过这种表达方式体现出骏马的轻盈,让该作品增添了一些神韵。第三种是主观抽象的故事性工艺品。设计者舍弃部分形态比例,完全把自己心里的故事通过工艺展现到大众眼里。作者通过隐藏其中的故事性,让观者用自己的思维解读作品中隐藏的故事。古代的三星堆文化、复活岛巨人石像等都属于这种抽象故事性工艺品。现代德国雕塑家伯恩哈德·海立格,他很好地权衡了雕塑在艺术形式和意识形态上的抽象、具象尺度,让他的作品不止去为了抽象而抽象,也可以带给观者很好的视觉感受(如图3 所示)。目前,他的很多大型公共艺术作品直到现在依然醒目地立于德国的许多城市。

图3 伯恩哈德·海立格抽象雕塑

4 结语

工艺设计作为设计类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设计不一样,在其他设计都逐渐用电脑绘制的时候,工艺设计依然还在用最简单的工刀、锤子进行设计。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逐渐发展,人们对“美”的认知提高,工艺设计遇到了瓶颈。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工艺品大多是依靠大型机器制作的产品,这些产品并不能表现出太多美感。而手工工艺品的精确程度也比不上大型机器,而且市场上的大多数工艺品追求的都是丰富的色彩和怪异的造型,所以导致工艺设计的发展停滞不前。如果想让工艺设计可以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就要提升工艺品的美感和趣味性。要把故事性加入到工艺品中,使人们也可以感知到工艺设计中蕴含的美感。

猜你喜欢
故事性工艺品配角
帛锦时韵*
再渺小也要发光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
社会版(五)
散文的“故事性”
最佳配角
故事里的那些配角们
创作谈:场景
如何描写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