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宁都木偶戏审美价值与服饰研究

2022-01-20 11:21蔡婷陈思辰
西部皮革 2022年1期
关键词:宁都木偶戏木偶

蔡婷,陈思辰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0)

引言

宁都杖头木偶戏在明末清初时期的民间盛行,并且在坊间杖头木偶戏还有其它的名字,例如;“蚊帐戏”、“雕脑子”、“木脑戏”等,在当时比较知名的戏班有鼎顺堂木偶戏班、兴顺堂杖头木偶戏演出剧团等,这些知名的木偶戏班常常活跃在于都县和邻近的县乡等地,它们一代一代的相传,到今天已经有十余代。

1 江西宁都杖头木偶戏表现方式

1.1 造型

木偶戏的木偶的组成部分有头部、手部、躯干、衣服、配饰和控制木偶运动的部件;木偶的四肢部位和头部都分别安装操纵杆(四肢部位和头部操纵杆的区别是:木偶的四肢部位安装的为操纵杆的侧杆,木偶的头部安装的为操纵杆的主杆)。

大部分木偶人的身高只有27 厘米或者40 厘米,木偶的头部通常只有两只拇指的大小,在木偶的整体头部造型制作中,木偶制作者会雕刻出各种类型的图形,在木偶的面部表情制作中,制作者根据每个剧目的人物形象来进行木偶表情的设计,并且还会注重木偶制作时的头部的内部制作结构,使木偶的眼睛、耳朵、嘴巴能够相互连接,使木偶可活动,便于他们在演出时可以做出与之相符的表情和动作。

在木偶躯干制作时,不仅要使木偶在演出时能够做出跟剧目相对应的动作,还要使木偶的躯干要与头部有所联系,让观众看起来身体比例协调与统一。在整个木偶的制作中,需要制作通不同的连接机关,在木偶的每个动作中,通过触动不同的机关增强木偶的表现力,塑造木偶形体。

图1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

1.2 肌理

部分木偶会用樟木进行雕刻,木偶中的丑角会用篾子编肢体,运用木头、竹竿等木材来制作木偶的躯干。

1.3 表演方式

在初期的表演中,木偶戏是一个人演出一场剧,带着一套演出工具在各地演出。木偶戏演出的舞台很小,而且没有布景;演出者通过操纵杆来操控木偶演出,操纵时左手控制主杆,右手控制侧杆,再通过举起木偶,操纵它的动作,并且演出者还会根据木偶戏所演出的的剧目设计出许多与其相对应的动作,例如:穿衣动作、喝茶动作、舞蹈动作、奔跑动作、坐立姿势、跳跃动作、托偶动作等,使木偶戏在舞台演出中能够更加丰富多彩;在操作操纵杆的同时,演出者还需两只脚一边踩打锣鼓,一边进行演唱,有时还需要根据剧本进行说唱对白、剧目背景介绍、模仿剧情中的男女人物角色语气等等。

在后期的发展中,由一个人进行演出的杖头木偶戏逐渐发展为杖头木偶戏剧团,一个剧团由2 到4 人组成,其中有有杖头艺人、器乐人员,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工作。

2 江西宁都杖头木偶戏的研究意义

杖头木偶戏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每个杖头木偶在进行动作变化时的流畅度、每个杖头木偶在制作时,每个身体部位的连接与协调性、每个杖头木偶身体运动的配合机关的设置、每个杖头木偶戏在整个演出过程中的姿势的定格、每个杖头木偶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部结构,是我们在日常拍摄动画中进行人物模型制作时的学习目标,是解决我们制作人物模型运动问题时可以去查询的资料。所以宁都杖头木偶戏不仅具有强大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学习与借鉴价值,提高我们的审美与人物模型制作的空间思维能力。

每个杖头木偶的身体比例和色彩运用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我们在日常绘画学习中,前期阶段,每个人物模型都需要身体比例草图的设计,后期阶段,我们要去综合调整人物的整体视觉传达和颜色搭配;杖头木偶戏,可以作为在我们调整时可以参考的实际模型。

3 江西宁都杖头木偶戏服饰的色彩研究

3.1 木偶服装色彩的等级象征

木偶所穿着的服装款式各不相同,通过颜色的差异,可以让观众区别每个木偶人物所扮演角色的等级,以唐代为例,三品以上的官服为紫色,四品的官服为深绯色,五品的官服为浅绯色,六品的官服为深绿色,七品的官服为浅绿色,八品的官服为深青色,九品的官服为浅青色。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颜色也分成两种,分别是正色和间色,这两种颜色是区分等级和贵贱的工具,木偶戏的服饰色彩文化与古代文化相联系,它通常也代表着身份象征,有着不同等级区分,比如在明代,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民间不能用黄色,只有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3.2 木偶服装色彩表现行为

图2 嫦娥后羿

由于各地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加之地域特点,经过时间的演变发展,宁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审美标准,宁都杖头木偶戏的舞台表现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功能,同时在表演过程中也承载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宁都木偶戏的服装会根据不同的曲目加以区分,服饰的色彩也会有所不同。在木偶戏表演舞台上,小生、小旦所扮演的年轻角色,衣着服饰多采用艳丽、明亮的色彩表示,这是自古代流传下来的,由于时代的发展,宁都杖头木偶戏的戏服进行了了一些修改,但整体颜色大体不变,同样表示年轻人,色彩可表现不同年轻人的精神气质。如《三国演义》关羽一角,早前为红脸红袍,至明代才改为红脸绿袍,显然,红脸红袍多适合关羽脾气火爆之人,加之关羽虽是武夫,但是性格并不火爆,改为红脸绿袍能够很好的表现关羽亦智亦勇、文武兼备的性格特点。

图3 小生

3.3 宁都木偶戏的色彩表现情景

明暗变化的色彩极具象征意味,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对于木偶本身也会起到一定的装饰美化效果。宁都杖头木偶戏每场曲目会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搭配装饰,其色彩给人营造一种亦真亦假的效果,同时,可以有效扩张时空,给观众的心理亦或是视觉上造成时空变化的梦幻效果。色彩的运用在木偶自身表现受限的同时,给予控制木偶人更多的表演张力,通过色彩的装饰性美化表演、丰富舞台表现力、充实情景内容。将情感与色彩表现合二为一,能够更好的传递出戏剧内涵。如《水浒传》中林冲一角,在夜上梁山情境中,林冲身着青素剑衣,一身黑,强化环境,更能把观众带入其中,《女驸马》中的木偶需要佩戴红色的状元帽子,更好的进行角色的演绎。

4 江西宁都杖头木偶戏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服饰设计不仅具有能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实用性,还具有美观的艺术性,是一种两者相结合的服装艺术形式,木偶服饰的设计思路和流程与成衣制作的设计思路和流程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人体为基础进行设计,木偶的服装设计,也是通过绘制服装款式图、服装结构图等来进行设计制作的,通过木偶服饰的设计过程,给成衣制作的设计过程提供参考作用,最后杖头木偶所呈现的成品服饰,它的款式设计、它的布料和材质选择、它的颜色搭配等,都可以给成衣制作提供很多设计灵感,并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成衣制作时的借鉴和再设计。

在以人体结构为基础进行设计时,通常需要考虑设计的款式是否符合当代审美、设计的服饰是否能够热销、设计服饰所运用的布料是否舒适、设计的服饰的功能是否给人们带来便捷等各种因素,从而导致部分的设计不够纯粹,但当给木偶设计服饰时,很多外力因素可以排除,可以根据设计师的最直接的经验与审美进行设计,这样的服饰设计可以让设计师的灵感进行最大化的放大,设计师美学观点进行最直观的表达,通过给木偶设计服饰的过程和最后的成品呈现,都可以让设计师在进行成衣制作时可以考虑的更加全面,更好的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起来。

4.1 木偶剧目的创新,对服装设计产生新的设计灵感

宁都杖头木偶戏的演出的剧目是非常广泛的,在演出初期时,它以古代的历史题材、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原型作为剧本,如《水浒传》、《花木兰》等。例如银坑镇汾坑村刘氏家族的合顺堂,他们的演出剧目约有百篇,其中有《满堂福》、《加寿图》、《征东传》、《隋唐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岳飞传》、《二度梅》、《封神榜》、《武松打虎》等剧目。在后期的演出中,演出人员开始进行故事的改编与创作,有时剧目会结合当时所处的环境进行编制,来进一步反映社会现状,有时会根据现场观众的需要把故事情节进行即兴发挥来达到不一样的演出效果,有时会根据观众的心愿,例如: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功成名就等,来进行古代相似剧情的改编,有时通过根据民间的传说故事与传统剧目相结合来改编成新的剧目;有时在不同的演出地区也会结合每个地区的不同风俗习惯和民间信仰进行剧本的改编和创作,此类剧目中体现着淳朴的地区文化内容。

杖头木偶剧目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故事的模仿、改编、创作,得到了更多的创新,使得服装设计有了更多的产生了更多的灵感,比如,根据剧目中不同的人物性格为其设计不同的服装,在《红楼梦》中,根据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的特点和浓郁的诗人气质,为她设计的服装的颜色,大多以冷色调为主,例如,白色和淡蓝色等,为她设计服装的材质选择上,以纱和丝的材料为主。

根据剧目中不同的场景描写而产生新的服装设计灵感,在每一篇不同的剧目中,都会进行不同的背景刻画,例如有春天、冬天等不同的季节的具体描述,可以根据不同的刻画,产生新的灵感,来设计对应的服装款式,并且服装的颜色和材质的选择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搭配与创新。同时也可以根据剧目中的人物所演绎的职业,在原来职业服装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

4.2 木偶脸谱的元素运用,对服装设计产生新的服装设计纹样

在不同的杖头木偶剧目中,有着不同形态的、扮演着不同角色的木偶,每个木偶也有着不同的脸谱和表情,在不同的脸谱上面,会有着不同的纹样,象征着不同的寓意或者不同的人物特征,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可以将脸谱上的纹样运用到其中,给服装设计增加不一样的特色与含义,也可以根据脸谱设计纹样的不同,将不同的脸谱元素进行整理与排列,再进行重组,从而可以得到新的纹样,运用新的纹样元素可以给相同款式的服饰增添不同的特点与趣味,也可以针对不同的纹样进行与之相适合的服装版型设计。

5 宁都杖头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

江西宁都杖头木偶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是江西人民的智慧结晶,并且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杖头木偶戏的表演过程,是不断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杖头木偶戏的表现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的绽放绚丽之花的过程;在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中,可以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对宁都木偶戏进行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多媒体数字展示,通过MG 动画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学习江西宁都杖头木偶戏的文化队伍中来,在学习中不断地传承木偶戏文化。

6 结语

宁都杖头木偶戏不仅是具有极为重要传承价值的民族文化,还是具有丰富研究内涵的艺术瑰宝;针对江西宁都杖头木偶戏的“表现方式”、“色彩”和“服装设计”进行深度分析,更能切实把握木偶文化意义和服装设计的内涵;作为新时代的接力人,我们不仅要在网络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还要深入当地来学习宁都杖头木偶戏文化,还要亲手去绘制服装版图,亲手去选择服装布料,宣扬服装设计的精髓,将木偶文化深深的烙在心中,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地传承,并发扬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猜你喜欢
宁都木偶戏木偶
传统戏剧——木偶戏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木偶戏
小木偶找智慧
湖北省组织帮扶宁都技工学校对接活动
宁都黄鸡:在品种资源上培育品牌
木偶的眼泪(一)
试述毛泽东在宁都革命斗争中的思想光辉
试论宁都对中央苏区形成的历史贡献和应有地位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