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2022-01-20 06:31陈志杰王碧君朱清馨郑洪成
现代食品 2021年23期
关键词:食品类国际化一带一路

◎ 刘 杰,陈志杰,王碧君,朱清馨,郑洪成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1 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1],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2]。相较于其他产业,国际食品产业具有营养与安全标准共通、地域与民族文化差异的显著特征,产业标准和企业规范既有同一性,又有特殊性[3]。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多样化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之困[4],而国内蒙牛集团等食品龙头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亿滋国际等世界知名食品企业“引进来”落地中国,都遭遇了本土化专业人才紧缺的实践之难。这些“困”与“难”,在现实中仅凭一校、一企之力无法在短期内完满地解决,在理论上国内外也缺乏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2 主要举措

在此背景下,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类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在江苏省教育厅立项开展《“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等专题研究,践行“产教融合”“能力本位”和“人人成才”等现代职教理念,依托“食品加工技术”国家重点专业、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和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建设项目,聚焦国内大型外资食品企业和“一带一路”中资食品企业人才需求,设计并验证了“多元协同,标准对接,项目推动”食品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实践成果,为“引进来”外资食品企业、“走出去”中资食品企业培养了一批批懂外语、精技术、融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一带一路”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1 多元协同,荟萃资源,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

学校按照“行业专业特色性、区域广泛代表性和国际标杆先进性”原则,牵头组建了由国(境)内外职业院校、行业组织和知名企业参加的中国食品药品职教联盟,通过合作育人协议,明确成员单位师生跨校互选、学分折算、实习就业和研发培训等责任义务,实行“骨干互兼、教师互派、学生(员)互换、学分互认、资源共享”。

协同国(境)内外职业院校,开拓校际合作育人路径,提升国际化职业教育理念。发挥联盟院校在食品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开展“北爱尔兰职业教育理念与方法”国家级教师培训,吸纳外籍教师进入联盟师资库,开展中外教师线上备课、线上教学,组织国内教师赴欧美国家访学研修,拓宽国内教师国际化视野,增进外籍教师对中国食品行业的了解;召开中外高职教育校长讲坛,举办联盟年会、“食品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等专题论坛,促进成员院校达成“产教融合”“能力本位”和“人人成才”等现代职业教育共识,引领联盟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协同食品类行业组织,加快成果转化和标准推广,提升产业国际化引领能力。发挥国际食品科技联盟成员单位作用,牵头举办食品类科技创新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线上大讲堂,将食品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带动专业转型升级;发挥国际食品保护协会(IAFP)成员单位、教育部食品工业行指委委员单位等作用,主持制订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国家级专业标准,在“一带一路”国家推广使用;发挥国际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I)等成员单位作用,牵头制订食品烘焙、安全检测等相关国际认证标准,增强食品类专业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权。

协同龙头食品企业,加强师资和基地共建,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条件。聘请中粮集团、美国泰森食品等中外企业专家、技术能手21人担任兼职带头人和兼职教师,将企业生产实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保证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发展同步;组织专任教师到蒙牛集团印尼工厂等海外基地挂职锻炼、顶岗实践,遴选骨干教师指导企业智能生产线改造和产品研发,适时更新国际化教学案例。携手完美集团等共建食品智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按照企业生产标准改造乳品、啤酒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场地16个,对接CNAS认证要求升级食品分析检测中心;携手蒙牛集团共建“蒙牛YoyiC印尼培训学院”[5],携手亿滋国际共建“亿滋烘焙产业学院”,建成多家海外实习基地,形成完善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条件。

2.2 标准对接,糅合规范,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供需契合

对接国际专业教学标准,创新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人才精准培养。研究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管理中心(MCI)生物和食品技术专业标准,融合澳大利亚TAFE食品类专业Level-4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制定了“体现国际标准、坚持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嵌入“一带一路”地域、民族、文化元素,形成“语言能力为基础、专业能力为核心、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拓展”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按照“三级进阶”的综合能力培养路径,设置“基础-提升-拓展”语言类课程、“基础-核心-综合”专业类课程、“认知-实践-内化”文化类课程(图1),靶向培养学生语言基础、专业技能和跨文化能力,满足食品企业国际化人才需求。

图1 “语言+专业+文化”三级进阶课程体系图

对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重构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核心技能。将CAP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融入加工类课程标准,重组《烘焙食品生产技术》等专业课程4门;跟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制定最新进展,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安全标准及操作规范融入《食品分析与检验》等检测类课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执行食品安全国际标准与规范;参考英国海菲尔德Food Safety资质认定标准,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食品安全认证要求融入《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品控类课程评价考核,提高学生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专业综合能力。

对接国际企业岗位规范,开发课程、教材和仿真软件,打造精品教学资源。根据亿滋国际等食品头部企业岗位操作规程、SOP标准作业指导书,分解提取项目要素,开发颗粒化、模块化课程教学资源,建成《面包生产技术》等中国大学MOOC在线开放课程;基于蒙牛集团印尼工厂YoyiC系列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开发《酸乳生产》等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借鉴完美集团分析检测中心岗位标准,开发气相色谱等3D仿真软件;与知名饮料企业合作建成虚拟饮料工坊,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平台共享使用,为教师国际化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的高质量资源。

2.3 项目推动,秀外慧中,增强国际化人才发展本领

实施语言能力培养系列项目,推进“学业支持+学习社团+卓越培养”强基工程,夯实学生语言基础。高质量开展语言互助小组、“一对一”结对精准帮扶等第二课堂活动,分类进行语言学业支持。开展语言学习社团项目,成立“汉语听写社团”“乐学英语”等学生社团,组织“汉语角”“外语达人”“词王争霸”等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开展卓越学生培养项目,遴选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同乐江苏”汉语演讲比赛等,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项目相得益彰;对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4/6)、汉语水平考试(HSK4)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励学生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和水平。

实施专业能力强化系列项目,开展“固基础、强核心、促综合”的能力培养,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养。举办“中外名师讲坛”“名企高管面对面”等活动,增强学生对食品产业发展的感性认知。成立焙烤社、发酵社等专业社团,开展低糖糕点、风味酸奶等创意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际食品类技能技艺大赛,提高学生专业核心技能。鼓励学生跨专业组建团队,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提升学生团队意识、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实施文化素养提升系列项目,组织“感知-体验-融合”特色活动,拓展学生跨文化能力。开展文化感知项目,组织德国、法国、印尼等国学生来校访学超过200人次,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了解对方文化;组织参加“盱眙国际龙虾节”“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等活动,加深对本地特色文化理解。开展文化体验项目,组织10批次共300余名学生赴日本、英国等国体验国际食品文化;组织留学生“淮扬美食+西游文化体验之旅”等研修,提高跨文化意识和理解能力。开展文化融合项目,组织开展中外节日包饺子、包粽子、做仁当和做椰浆饭等活动,举办“国际美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遴选优秀学生参加省“同乐江苏”才艺大赛,促进深度文化融合,提升文化育人效果。

3 应用成效

3.1 校内形成辐射,成为“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硬核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范本

设计验证的“多元协同,标准对接,项目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得到推广和应用。①成为国家“双高计划”项目申报和建设的中流砥柱,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入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取得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等“国”字头骄人成效,食品类专业群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排行榜首位。②辐射校内所有专业,成为全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蓝本,助力“制药技术”等5个专业群进入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行列。③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整体提升,获得国家授权并转化发明专利23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等13项,主持江苏省教改课题19个。④促进学生素养整体提升,食品类专业65%的学生入职大型涉外食品企业、薪资水平超过6500元、78%的留学生就业“走出去”中资食品企业等骄人成绩,拉升了全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一批批毕业生被亿滋国际、正大集团等国际500强企业争相录取,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3.2 校际得到认同,成为职业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功范例

校行企跨境跨界“四互一共”协作育人机制得到了职业教育界、特别是同类院校的普遍认可,互兼互派的混合式师资团队建设经验、“优质引进→精准嵌入→分类重塑”教学资源整合路径、适切性强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被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等30余所高职院校学习借鉴,近200名骨干教师来校参加高职院校国家级培训,学习我校国际化食品教学资源建设路径和服务“走出去”食品企业经验做法。“语言+专业+文化”特色项目和“三级进阶、综合发展”学生素质提升路径,被海内外十余所高职院校复制。

3.3 吸引各界关注,打造具有食品专业特色的中国职教品牌

研究成果得到全国食品工业行指委等机构的充分肯定,所制定的专业和课程教学标准在印尼、孟加拉等国家推广;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部,《食品生产概论》教材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团队主要成员多次在教师国培项目中分享国际化人才培养做法,为当地政府开讲“淮安市食品产业国际化发展”专题5次。牵头组织的“海峡两岸食品加工技能大赛”两次入选教育部对台教育交流项目,连续6年主办“国际美食文化节”,吸引了众多职业院校参与。主持《中印尼“校校企”国际化食品行业专业人才培训》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受邀参加“中国国际教育线上展”和“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携手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启境外办学新篇章》《疫情之下“一带一路”上的汉语援助》等被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江苏国际在线、印尼Banyuwangi新闻网等20余家中外媒体报道。

4 创新之处

4.1 打造了“四互一共”跨境跨界食品类专业人才共育机制,实现了产教融合的理念创新

探索的“骨干互兼、教师互派、学生(员)互换、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协作育人机制,属于国内外职业教育界校行企合作育人的首创。牵头组建的中国食品药品职教联盟,在专业标准制订、开发合作项目、师生互访互换和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协同共进,开辟了国(境)内外、校际、校行、校企之间的合作新路径,架设了产业界与职教界的合作育人新桥梁,较为根本地解决了多元主体利益关切问题,促进了产业链、标准链、人才链、教育链等“四链”的互通共建共赢,丰富和发展了国际产教融合发展的现代职教理念。

4.2 开拓了“引进-嵌入-重塑”国际化教学资源整合路径,实现了课程建设的实践创新

在实践中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引进-嵌入-重塑”国际化教学资源建设之路,通过优选引进国际先进专业课程、世界烘焙大赛培训体系和企业实际生产案例,再经过分析、解构和消化,嵌入地域、民族、文化元素及企业规范,按照食品类型、生产工艺、操作流程和检测方法等专业模块的内在逻辑,形成对应的模块化学习包,重塑具有较强适应性的课程标准,实现了课程建设“优质引进→精准嵌入→分类重塑”的实践创新,为职业教育其他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标准塑造、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对接提供了实践借鉴的范例。

4.3 实施“语言+专业+文化”第二课堂特色项目,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载体创新

通过系统实施“基础提升、技能强化、素质拓展”系列活动项目,高效利用课外时间,设计并实践“语言能力、专业能力、文化素养”分类逐级提升的3个系列39个项目,构建了符合成人成才规律、学生乐学乐做的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全新载体,促进第二课堂与课内教学互补相得,全方位、立体化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本领,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为不同专业、不同民族、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学生差异化培养提供了启迪。

5 结语

高职教育与食品企业更要团结合作,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拥抱新变化,加强互帮互助,形成行业战略协同发展。今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优化并全面构建食品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创新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食品产业培养更多高端国际化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我国食品企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食品类国际化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探究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