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2022-01-21 09:20李芸芸
流行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本班美术作品教学活动

李芸芸

淮安市清江浦中学 江苏 淮安 223000

引言:初中教师在发展本班学生的美术学科方面能力时,应当从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多个角度开展融合性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在课上不断开阔自身的鉴赏视野,学会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对美术作品的色彩、结构、明暗关系、内容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鉴赏能力和细致观察能力等。

一、融合多种美术素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首先从导入环节初步发展本班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能够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经历、鉴赏经验等与课上教师提供的多种素材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初步了解本班学生在鉴赏艺术作品和观察生活细节的过程中养成的审美方式,以此方便教师利用学生在讨论和回答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来开展之后的美术教学活动,从而构建高质量的美术教学课堂。教师在开展导入时,应当积极融合多种美术素材资源的获取途径,包括正规的教育平台app和高质量的教学网站等,以此来应用更加符合学生兴趣和阶段性学习状况的教学资源,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脑海当中构建一个生动、直观、形象的艺术场景,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初步活跃他们的大脑,有利于更好地适应之后的美术审美鉴赏活动,有效提升本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营造相对活跃的美术教学氛围[1]。

例如,教师在对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课 抒情与写意— 中国花鸟画”进行教学时,可以在导入环节带领本班学生共同观看生活中常见的牡丹花、菊花、兰花、杜鹃鸟、麻雀等花鸟图片,以此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并应用中国花鸟画中同题材的美术作品图片来丰富本班学生的审美经验,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审美感受与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审美经验有机结合,以此有效提升本班学生的表达兴趣,使他们能够在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审美鉴赏感受的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美术教学课堂,进一步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为之后的美术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图1和2)。

图1 牡丹花

图2 麻雀

二、开展美术作品鉴赏活动,提升本班学生审美素养

初中美术教师在营造生动的教学导入氛围以后,可以利用投影设备带领本班学生共同鉴赏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作品,以此开展美术作品鉴赏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自主鉴赏多种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审美趣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学会关注到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场景,进一步提升他们对艺术的感受能力。教师在介绍美术作品时,可以综合考虑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来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学会利用美术作品品味其中作者表达的独特审美观念和个性生活感悟等,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水平和情感理解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的感性认知水平。

教师在带领本班学生共同鉴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时,可以利用提问教学方式、互问互答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讨论方式等来进一步引导本班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个性思想,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满足自己的自我展示需求和表达需要,从而有效提升本班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同时,教师要对本班学生表达的审美观点和鉴赏体验进行一一点评,并对学生的回答内容进行及时点拨,以此引导他们挖掘美术作品当中表达出的真、善、美等具体内涵,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例如,教师在对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中“世界之旅”的“第9课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进行教学时,可以带领本班学生共同鉴赏投影设备上的经典外国静物画,使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分析其静物画的基本特点,并根据不同静物画当中的内容来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使他们能够透过内容洞察作者的创作动机,让他们在鉴赏的同时与作者展开对话、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深入感受作品内涵。同时,教师应当给予本班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由表达,以此满足他们彰显自我审美品位的需求,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表达兴趣和学习信心,有效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开展微课视频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鉴赏技巧

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需要结合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手法、思想内涵等多个角度进行鉴赏和表达,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基础,学会在观看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综合应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会用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为此,教师可以带领本班学生共同观看微课视频来丰富本班学生的知识储备,使他们从中收集和整理一些高质量的作品鉴赏技巧,学会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知识储备和鉴赏质量[2]。微课视频在课堂当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本班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他们充分利用课上的学习时间收集教师传递的教学信息内容,进而提升本班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和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在微课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应当注意引导本班学生积极利用多样化的美术作品来考察本班学生对鉴赏技巧的使用情况,确保他们能够将理论化的美术知识加以实践应用,进而有效发展本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水平,同时可以针对本班学生还未完全掌握的美术鉴赏技巧展开针对性教学,进一步提高本班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教师在选择微课视频资源时,应当注意从本班学生的实际美术基础知识水平出发,使他们能够在原有的知识储备上进一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确保他们的学习质量的稳步提升,避免大量新知识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不良冲击。

四、利用拓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精神

美术教师在发展学生能力时,应当综合考虑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学会利用美术学习发展自身的意志品质和道德素质,从而有效落实德育教学的相关要求。美术教师应当利用拓展教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本民族美术文化的学习兴趣和了解热情,使他们能够在感受中国传统绘画、雕刻、书法、刺绣等的文化魅力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教师在开展拓展教学活动时,可以鼓励本班学生在互联网和书籍当中自行收集和整理一些美术作品知识等,使他们能够在主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美术文化中的内容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并引导他们在课上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使他们能够在与同桌和教师交流自己最喜爱的中国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课堂参与热情。

在拓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利用一些有关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纪录片视频和电影片段来丰富本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优秀美术作品对承载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的重要意义,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品格,使他们在今后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秉承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坚定的学习意志面对诸多学习挑战和困难[3]。例如,教师在对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九年级上册中“中华博览”的“第1课 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进行教学时,可以在拓展教学活动当中带领本班学生共同观看有关中国雕塑艺术的相关纪录片和电影片段,使得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进行艺术鉴赏,让他们在相互表达自己的观看感受和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看法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能够关注到雕塑艺术当中承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品格,以此有效发展本班学生的文化自信精神。

结束语

综上,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自主能力和自觉意识发展的黄金期,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技术资源来发展本班学生的多方面美术核心素养,使得他们能够在鉴赏古今中外的各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会关注生活中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生活中的细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使他们构建出个性化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

猜你喜欢
本班美术作品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生导制”在教学中的奇效
——在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之行动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合力营销“八步法”
美术作品
校园漫画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