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剑合璧”共克肌病

2022-01-21 06:14郭潇雅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21期
关键词:遗传性风湿神经内科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从患者到处找医生到不同专业的医生在同一个地方等患者,多学科联合的特色门诊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肌肉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大类疾病,常简称为“肌病”,临床上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获得性肌病包括皮肌炎、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类固醇肌病等,大多是可治疗的;而遗传性肌病包括各种类型肌营养不良、部分代谢性肌病、先天性肌病、肌原纤维病等,少部分是可治的,大部分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遗传性和获得性肌病在临床表现上交叉重叠,区分肌病的类型对诊治至关重要。肌病诊疗工作的一大难点在于该类疾病往往涉及多个学科,比如炎性肌病会涉及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甚至皮肤科;遗传性肌病往往会涉及神经内科、遗传咨询、康复科等。因而,多学科的共同参与能够为患者制定全面、系统、规范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2021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肌病联合门诊正式开诊,该特色门诊主要由神经内科和风湿免疫科的医生组成。据介绍,神经内科是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是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省级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脑防委“五星级高级卒中中心”,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四川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风湿免疫科是西南地区最早开展风湿性疾病诊治的临床科室之一,也是四川省最大的风湿免疫病诊治中心之一,还是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全国首批“中国风湿免疫医联体联盟”成员单位,在复旦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位居西南区前五。这两个学科都是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强势学科,此次联合诊疗肌病可谓是“双剑合璧”。

四川省人民医院肌病联合门诊两个科室医师强强联合。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谈颂告诉记者,在单一学科诊疗中,容易因为对自己学科的过度关注以及固有的思维方式,忽略患者的其他方面问题,导致误诊或漏诊。一方面,某些可治的炎性肌病由于病程较长,可能长期被误诊为遗传性肌病而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另一方面,某些遗传性肌病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肌酶增高等,容易误诊为肌炎而被予以长期激素治疗,不仅无效,还可能会有严重的副作用。

神经内科和风湿免疫科在肌病诊治中各有千秋,风湿免疫科医生擅长炎性肌病的诊治与长期随访管理;神经内科医生擅长对容易混淆的非炎性肌病的诊治和健康管理。肌肉疾病联合门诊体现了两个学科协同合作的优势,让患者在一个门诊同时接受两个科室的共同诊治,既方便和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也在专业层面将两个学科的优势进行了强强联合。

谈颂说道,肌病联合门诊由神经内科牵头,双方科室选派人员共同组建肌肉疾病联合门诊工作小组,并在工作组中设立联合门诊工作秘书,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工作。联合门诊工作小组由具有肌病相关亚专业丰富经验的神经内科3位医师、风湿免疫科2位医师组成,其中副主任医师3位、主治医师2位。联合门诊出诊时间为每周二下午,每次由双方科室各派出一位医师参与坐诊。挂号费与参与医师职称级别一致,诊疗的绩效双方科室平均分配。

谈颂表示,自肌病联合门诊正式开诊2个月以来,门诊量10人/次,受到了来诊患者的普遍认可和称赞。下一步,将借助大众媒体和医学平台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患者知晓该门诊并受益;也将借助科室及医院相关新媒体平台,定期进行肌肉疾病科普推送、前沿资讯推送,并定期举办线下科普活动。希望通过不断推进肌肉疾病联合诊疗平台的发展和优化,做出一个在其他医院可以推广的范例,将精准治疗理念充分融入肌病患者管理全流程,为全国肌病患者造福。

10人/次自肌病联合门诊正式开诊2 个月以来,门诊量10人/次左右。

猜你喜欢
遗传性风湿神经内科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风湿免疫病住院患者的抑郁与自杀风险分析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提高对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认知与诊疗水平任重道远
风湿宝风湿灵 从三四百元起步开始赚钱
风湿宝风湿灵 从三四百元起步开始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