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富地区带动了落后地区共同富裕吗?
——基于国内价值链的视角

2022-01-21 04:58刘培青夏旖璠
商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落后地区区域间增加值

刘培青,夏旖璠

(南华大学 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一、引言

1985年邓小平先生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也是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安排。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东部沿海地区汇聚了大量资源,经历了较快的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由于种种限制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人均GDP最高的5个省份和最低的5个省份之间的差距是10万元左右。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存在将会制约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就是一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且已经受到了中央高层的关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那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将是下一步中国经济的重要任务之一。

先富地区如何带动落后地区共同富裕呢?先富地区一般都靠沿海地区,拥有便利的国际运输和较低的出口国内运输成本,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发展出口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先富地区相比,落后地区存在明显的要素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发展国内区域间的生产合作和贸易不需要跨越国际贸易必然存在的贸易壁垒、文化差异、政治阻碍等,因此通过国内价值链与先富地区的生产相配套,满足先富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先富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国内价值链中先富地区是否带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如何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呢?换言之,从国内价值链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入手,提出构建国内价值链实现先富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解析上述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检验以区域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国内价值链的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快构建国内价值链促进落后区域经济增长,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比如近几年的研究关于全球价值链参与[1]、产业集聚[2]、基础设施投入[3]、自由贸易试验区[4]、国家级新区[5]、数字经济[6]、城市群[7]等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是为了从区域间商品流动构成的国内价值链关系探讨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因此重点关注国内不同区域间关联与统一大市场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从空间溢出视角看,“内核地区”与“外围地区”之间[8-9]、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10]、东中西三大区域间[11]、八大经济区之间[12]都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间的空间溢出,空间溢出效应在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处于上升趋势[13]。以省际特征考察的研究[14-15]和以城市为分析对象的研究[16-18]显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文献较多。空间溢出效应的产生是以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基础。一部分学者从国内市场角度探讨了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市场整合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全面深化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形”关系[19]。中国进入市场动力转换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应是良性转换的互动关系[20],提高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强化经济增长的正外溢效应,并且缩小了区域间经济差距[21]。国内市场分割影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分割和资本、技术等同等重要的因素,降低市场分割程度能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22]。这类文献的观点可归纳为国内市场统一,实际是区域间的商品自由流动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间的商品自由流动是国内跨区域进行生产合作的基础。

国内价值链是否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国内价值链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关联,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切实途径是发展和构建国内价值链[23-25],国内价值链贸易增强了中国地区间经济周期的联动性[26]。国内不同区域既嵌入全球价值链也参与国内区域分工体系,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嵌入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存在反向的变化[27]。也有研究认为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均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两者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且两者的作用存在互补关系[28],中西部地区相对更多地通过融入国内区域价值链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29]。区域经济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嵌入度正相关,但是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国内价值链嵌入度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30]。市场化程度提高能够扩大通过国内价值链分工网络产生的经济增长溢出效应[31]。

本文将以区域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探讨国内价值链对特定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以考察特定区域依托国内市场和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经济增长效应。一是以非竞争型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探索国内价值链中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区域间分工和贸易对特定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是采用1997年至2017年间20年的数据,测算国内价值链分工对先富地区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并运用结构分解(SDA)方法系统分析国内价值链中区域经济增长变化的影响因素。现有文献测算了国内价值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分析其影响因素的不多,以结构分解方法分析国内价值链对特定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更是少见。

三、方法与数据

(一)基于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将世界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国家间的分工合作扩展到国家内部各区域之间的分工,构建一国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增加值分析框架。对比Koopman等的世界投入产出模型,本文在国内各区域之间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在各产业行平衡上增加了进口产品项,列平衡上增加了出口项,形成了一个反映国内区域间分工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如表1。

表1 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从上表中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中的仍然满足行平衡和列平衡关系。从国内区域间的分工关系的行平衡可以得到:

(1)

其中Xi表示区域i的总产出,Aij表示i区域投入j区域的中间投入直接消耗系数,yi表示区域i源自国内的最终投入,此时源自国内最终投入引致的产出部分是:

(2)

以Bij表示里昂惕夫逆矩阵[(1-A)-1]中的元素,写成矩阵形式是:

(3)

一国某地区最终投入的去向为本区域最终投入、其他区域最终投入和出口,即一国国内不同区域同时参与区域内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区域1的增加值为:

(4)

(二)国内价值链中的其他区域引致区域1增加值的测算方法

假设区域1是落后地区,先定义如下变量:

=Y2+E2

(5)

(三)国内价值链其他区域引致区域1增加值变化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

结构分解(SDA)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能源、环境、出口等领域的分析中,是投入产出分析中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它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将某个考察时期某个因变量(能源消费、碳排放、增加值出口)的变化分解为几个部分,以此考察不同因素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

下标t、t-1分别表示报告期和基期,国内价值链中区域2引致的区域1的增加值V1的变化可以根据公式(5)进行增量分解:

(6)

(7)

(8)

综合式(7)和式(8),采用两极分解法进行分析各类因素的变化对区域2最终投入引致的区域1的增加值的变化的影响效应。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区域1部门增加值率、产业关联、其他区域最终投入的影响效应如下所示:

(9)

(10)

(11)

其中L的分解采用乘法分解法,L=(I-L)-1推导得到:

ΔL=Lt-Lt-1=LtΔALt-1

(12)

(13)

ΔL=Lt-Lt-1=LtΔALt-1

(14)

(15)

国内价值链中区域2引致的区域1增加值的变化分解为以下6项,

(16)

结构分解(SDA)中的各效应如表2所示。

表2 国内价值链引致区域1经济增长变化影响因素SDA的各效应

四、国内价值链中富裕地区引致落后地区增加值的测算结果

富裕地区是否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呢?运用上文的方法和相关数据,将富裕地区和落后地区分别作为一个整体,测算经济富裕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溢出效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经济富裕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溢出效应是否存在,经济富裕地区最终需求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的大小。二是以结构分解法,分析经济富裕地区对落后地区产生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国内价值链中部门增加值率、产业关联、国内需求、出口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相互关联的影响。

(一)富裕地区向不同落后地区的溢出效应

根据本文所考察的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5个年份在全国GDP排名,本文将京津、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划为经济较富裕地区,将东北、中部、西北和西南划为落后地区,由于使用Matlab计算过程中四舍五入,富裕地区对不同落后地区的溢出和不同富裕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溢出之间存在误差,属于正常现象。运用上文的方法和数据测算了富裕地区对不同落后地区的溢出,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富裕地区对不同落后地区的溢出效应 单位:百万元

从测算结果来看,经济富裕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溢出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东北、中部、西北和西南区域获得的溢出在趋势上大致相同。在溢出的总值上富裕地区对落后区域的溢出效应较大。其中对东北区域的溢出在1997年和2002年有轻微下降,后三个年份快速增长。对中部区域的溢出在2002年和2012年都出现了下降,整体处于增长趋势。对西北区域的溢出同样在2002年和2012年出现了下降,1997年和2002年对西北区域的溢出较少,后期上升较快。对西南区域的溢出也在2002年和2012年出现了下降,比较而言,对西南区域的溢出效应在四个落后区域中是最小的。2002年是“非典”时期,2012年是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低迷、艰难复苏之际,因而这两个年份,由于外部经济波动影响了富裕地区的出口,降低了依附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价值链中富裕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溢出效应。

富裕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溢出效应在各区域增加值中的贡献率整体上是下降的。1997年较高,2002年和2012年存在波动,2007年和2017年是逐步回升,两个区域没有达到1997年的水平。不同区域比较来看,对东北区域的贡献率除了波动年份外是上升趋势,中部区域是下降趋势,西北区域除了波动年份之外是上升趋势,西南区域前四个考察年份下降明显,2007年上升幅度较大。

(二)不同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的溢出效应

运用上文的方法和数据测算了不同富裕地区产生的溢出,结果如表4所示。京津区域的溢出在考察的5个年份中的前4个年份是上升趋势,但在2017年下降。北部沿海区域的溢出整体上是上升趋势,经济波动的年份,如2002年和2012年是下降的,下降幅度较大。东部沿海区域溢出状况与北部沿海区域大致相同,整体上升,波动年份下降,其中2002年下降幅度较大,2012年小幅回落。南部沿海区域整体呈上升趋势,2002年和2012年下降,而且这两个年份下降幅度较大。横向比较,东部沿海区域的溢出较大,其后依次分别是南部沿海、北部沿海和京津区域。

表4 不同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的溢出 单位:百万元

五、国内价值链中富裕地区引致落后地区增加值变化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

我们同时也对富裕地区对落后地区产生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结构分解,分别实证分析了落后地区部门增加值率、国内价值链中不同区域产业关联、富裕地区区域内最终需求、富裕地区区域间最终需求和富裕地区区域出口对落后地区产生的溢出效应的影响。由于使用Matlab计算过程中四舍五入,各影响因素的效应总和与总效应的变动存在误差,属于正常现象。

(一)落后地区部门增加值率对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溢出变化的影响

表5报告了落后地区部门增加值率对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产生溢出效应的影响,包括溢出的变化值和贡献率。落后地区部门增加值率对溢出的影响在1997年至2002年是正值,其他三个时期的影响都是负值。贡献率起伏较大,前两个时期的贡献率在10%至20%,2007年至2012年贡献率较大,虽然是负影响。2012年至2017年的贡献率甚微。

表5 落后地区部门增加值率对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产生溢出效应的影响 单位:百万元

落后地区部门增加值率对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产生溢出效应的影响与落后地区自身部门增加值率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由于篇幅原因,本文没有将东北、中部、西北和西南区域1997年、2002年、2007年、2017年的部门增加值率列出。但从我们搜集到的数据来看,1997年至2002年期间,落后地区的部门增加值率整体上是上升的,因而其对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产生溢出效应的影响为正值。后三个所考察的时期落后地区的部门增加值率整体上是下降趋势,有个别区域的个别部门的增加值率是上升的,但没有改变整体上下降趋势。同一时期不同地区部门增加值率的变化也不完全一致,但整体趋势相同。

(二)生产关联对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溢出变化的影响

产业关联是技术水平的一种反映,指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或区域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间或部门间相互依存的不同类型。表6报告了落后地区区域内产业关联、国内不同区域间产业关联和富裕地区产业关联对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产生的溢出效应的影响。落后地区区域内产业关联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在四个考察期间都是负值,而且后两个时期变化较大,这可能与落后地区技术水平没有明显提高有关系。区域间产业关联反映的是不同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互补关系,它对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溢出效应的影响在考察的四个时期中,第二个和第四个时期是正值,另两个时期是负值。负值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区域间联系变得松散了,生产过程中缺乏相互渗透。相反,正值意味着联系更加紧密,生产关联性和互补性更强。富裕地区产业内关联对溢出的影响在三个时期是负值,只在2002年至2007年间是正值。产业关联的总效应在四个考察时期,只有第二、第四个时期是正值,其余两个时期都是负值。这种状况表明技术水平的变化对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的溢出效应的影响存在起伏和波动。就贡献率而言,产业关联的影响效应比较大。2007年至2012年溢出的变化值和贡献率波动都比较大。

表6 产业关联对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溢出的影响 单位:百万元

(三)最终需求对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溢出变化的影响

将富裕地区和落后地区分别作为一个整体。富裕地区的最终需求区分为区域内最终需求、区域间最终需求和出口,分别实证分析了它们对于向落后地区产生溢出效应的影响,最终结果如表7所示。富裕地区区域内最终需求的影响效应前三个时期是正值,最后一个时期是负值。富裕地区区域间最终需求第一个时期是负值,后三个时期是正值,而且最后一个时期增幅较大。富裕地区出口的影响效应前三个时期是正值,最后一个时期是负值,其中第三个时期波动特别大。富裕地区区域内最终需求和富裕地区出口对溢出效应的贡献较大。总体来看,最终需求的溢出效应在四个时期都为正,有效促进了富裕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

表7 最终需求对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溢出的影响 单位:百万元

图1列出了富裕地区区域内最终需求、富裕地区区域间最终需求、富裕地区出口和3项总和的变化。富裕地区区域内最终需求在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这四年是不断增长,2017年下降,因而其对落后地区的溢出在前四个年份是增长状态,2017年出现大幅下降。富裕地区区域间最终需求在所考察的第一个时期小幅下降,第二个时期小幅回升,第三个时期小幅下降,第四个时期快速上升,其对落后地区的溢出效应的影响与此同步。富裕地区出口第一、第二和第三个时期是上升,第四时期下降,则其对落后地区的溢出效应也呈现同样的特征。从总和来看也是如此。

图1 富裕地区区域内最终需求、区域间最终需求、出口和3项总和

六、结论与建议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要求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鉴于此,本文运用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从国内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关联探讨了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重点分析经济富裕地区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的变动趋势和影响机制,明确了不同区域间溢出效应的增长点和制约因素,为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同时如何有效利用国内分工和市场提供政策思路。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一)富裕地区对落后地区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从本文的测算结果来看,在所考察年份中富裕地区对东北区域、中部区域、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都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而且溢出效应的贡献率也不低。当然,不同富裕地区的溢出效应的大小存在差异,相对而言,东部沿海区域的溢出较大,其后依次分别为南部沿海、北部沿海和京津区域。

(二)富裕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溢出效应存在波动。无论从富裕地区还是落后地区的角度来看,在2002年和2012年两个年份中,2002年是“非典”时期,中国出口遭遇到了较大困难,2012年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时期,中国的出口同样面临艰难局面,这两个特殊年份,富裕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溢出效应都存在明显的波动,这表明外贸和外部经济波动对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明显影响。

(三)部门增加值率对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产生溢出效应的影响不理想。从部门增加值率来看,落后地区的部门增值能力在考察的四个时期,只有第一个时期有利于溢出效应,后三个时期的影响效应都是负值。产业关联对溢出效应的影响两个时期是正值,两个时期是负值。落后地区技术水平限制了溢出效应的产生。产业关联代表的不同区域的技术水平对溢出效应的影响波动较大可能是不同区域在生产环节上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

(四)富裕地区的最终需求对其向落后地区的溢出存在明显的影响。在考察的四个时期中,只有2012年至2017年影响较小,其他三个时期影响较大。但这种影响也存在明显的波动,而且增减波动幅度较大。最终需求对溢出效应的影响与富裕地区最终需求的变化是一致的,从富裕区域内最终需求、区域间最终需求和出口三个方面来看,上升期间,溢出效应上升,下降期间,溢出效应下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并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重要举措之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结论对于中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是通过富裕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共同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一)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区域间商品流动。富裕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从落后地区向富裕地区的流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贸易成本的下降可以为落后地区开拓国内市场,加速落后地区的商品流转。特别是在出口面临外部不确定风险时,从国内市场寻找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动力,更有利于把握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动权。

(二)积极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出口作为沿海富裕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国际市场萎缩使得出口增长面临极为困难的局面,这对于落后地区依附于沿海地区参与全球价值链而形成的国内价值链造成严重威胁。外部不确定性不仅影响沿海的出口,而且会削弱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渠道。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

(三)加强落后地区与富裕地区之间的产业关联和互补性。国内价值链的本质就是一国国内不同区域在生产环节上的合作,不同区域分工处于价值链的不同环节。落后地区与富裕地区在要素禀赋、技术水平、交通条件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具备形成产业互补的条件和可能,建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密切的产业关联,既可以通过富裕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还可以避免对全球价值链的依赖。

(四)全面加强技术创新,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可能是富裕地区等待落后地区,而是需要落后地区不断追赶富裕地区。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落后地区必须通过创新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富裕地区也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转换经济增长动力,促进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通过国内价值链形成的区域间联系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落后地区区域间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试说幼儿园区域间各个区角学具制作与环境布置
落后地区教育要注意培养家长的素质
外电入鲁后山东电网与互联系统区域间功率交换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