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乙肝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2022-01-22 05:06
黑龙江医药 2021年24期
关键词:乙肝病症护理人员

李 垒

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四川 德阳 618000

乙肝其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中导致乙肝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病毒感染、家族传播、未接种乙肝疫苗、肝病引发等[1]。由于乙肝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常致使患者易受到排斥,患者因此而产生自卑、抑郁等各种负面症状。因此,在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不仅需要从饮食、用药和生活等各方面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还应从患者心理状态出发,对其进行临床护理,促使患者生活信心、护理依从性及临床护理效果等显著提升[2]。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2月接诊的80例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3.86±5.31)岁。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3.69±5.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及用药指导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护理。(1)乙肝病症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以视频播放、现场讲述等方式向患者讲述乙肝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治疗成功率、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乙肝病的传染方式等,加强患者对乙肝病症的基本了解。(2)日常生活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文字、播放视频及口头讲述等方式向患者讲述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病症的影响,并告知患者需戒烟戒酒、早睡早起、定时定餐,不随地吐痰,减少与外界接触,防止被交叉感染等。(3)日常用药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叮嘱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定时、定量用药,并告知患者相关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产生的不适反应,提前为患者进行心理建设。(4)日常饮食健康教育。由于乙肝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为防止与患者接触人员被感染,应叮嘱患者配备专用餐具及公筷等。另外,患者需要进行大量的营养补充,进而增强患者身体营养机制。在补充营养过程中,还需注重营养全面性、饮食多样性等。(5)心理健康教育。由于乙肝病症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致使乙肝患者经常被孤立,进而易产生自卑、抑郁及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并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化解患者负面情绪,促使患者护理信心与生活信心的显著提升。(6)环境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定时对病房进行通风、清扫与消毒,保证患者拥有优质的治疗环境。

1.3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护理人员运用SF-36量表进行评定。(2)健康知识水平主要包括药物知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及病症基础知识等,由护理人员运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进行评定。(3)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护理效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种,患者根据护理人员护理态度、专业知识水平等进行评定,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40)实验组(n=40)t P社会功能71.25±3.42 86.49±5.11 15.676 0.000角色功能72.03±2.38 85.69±3.97 18.665 0.000躯体功能70.56±2.68 86.34±3.15 24.131 0.000心理功能70.13±4.25 87.38±4.66 17.298 0.000

2.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情况

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40)实验组(n=40)t P药物知识80.46±2.29 88.94±3.66 12.422 0.000健康饮食74.38±3.52 82.57±3.81 9.986 0.000健康生活72.86±3.41 81.89±4.12 10.679 0.000病症基础知识78.17±2.42 87.76±3.69 13.745 0.000

2.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 例(%)

3 讨论

乙肝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肝区痛、身体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肝硬、肝大、食欲不振及压痛感等,病症严重时,患者通常还附加有脾大、蜘蛛痣、肝功能异常及肝病面容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而在进行临床护理时,护理人员需充分考虑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急症基本特点及患者心理状态等,尽可能促使护理全面化、高效化及合理化等,进而通过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等,促使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

患者无法接受患乙肝病症表现出焦虑、暴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乙肝病症健康教育,向其讲述乙肝病症发病机制,促使患者结合自身过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患病史等,进而可从心底接受患病事实。通过向患者讲述乙肝病症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传染方式等,提前为患者进行心理建设,可有效缓解患者因临床表现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加强患者日常防护意识及保护力度,避免并发症产生及乙肝传染,进而促使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同时还向患者讲述当前治疗方法及治疗成功率等,可有效增强患者生活信心、护理信心及护理依从性等,进而促使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均显著提升[4]。由于乙肝病症的产生与患者日常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此,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讲述相关不良生活习惯对患者身体、病症的影响,促使患者充分意识到自身日常生活习惯中的利弊,自发地改掉相关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促使患者临床病症可尽早恢复,进而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等皆可因此而提升。护理人员通过引导患者减少与外界接触,既是保护自身,同时也是保护他人,有助于提高患者认可度,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5]。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叮嘱定时、定量用药,有助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同时,护理人员还向患者讲述可能产生的不适反应,提前为患者进行心理建设,避免患者因不良反应而产生负面情绪,促使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可再次提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日常饮食健康教育时,通过准备专用餐具等,既可保护自身,又可保护家人,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引导患者进行全面性、多样性的营养补充,有助于保障患者身体基本的营养机质,临床病症尽早消除,进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均再次显著提升[6]。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并给予充分尊重,可高效化解患者内心焦虑、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其生活信心、护理信心及护理依从性等,进而促使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也因此而显著提升[7]。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环境健康教育,有助于为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住房环境,提高患者舒适度体验,进而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等均可因此而提升,同时临床护理质量也可得到最大化展现。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乙肝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异常显著,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的显著提升。因此,应将健康教育推广至乙肝患者临床护理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乙肝病症护理人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青春期病症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乙肝妈妈可以放心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