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模式干预对痛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血尿酸水平控制的影响

2022-01-22 05:06史云霞
黑龙江医药 2021年24期
关键词:血尿酸痛风护理人员

史云霞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痛风为临床常见炎症疾病,与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的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升高,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有关节破坏及肾功能损伤的情况[1]。对于痛风除了给予对症治疗,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确保疗效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慢病管理是Wagner提出,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该管理方式应用于多种慢性疾病中,具有显著成效,但慢病管理应用于痛风疾病中的报道较少[2-3]。为此,本研究探讨了慢病管理模式干预对痛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血尿酸水平控制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痛风患者。纳入标准:符合《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痛风诊断标准[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溶血性贫血导致的继发痛风,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采用随机抽样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7.85±6.48)岁。研究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8.11±6.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常规痛风知识教育,嘱咐其合理饮食、作息,出院后定期复查,用药保健的方法等。研究组实施慢病管理模式[5]干预。(1)建立慢病管理小组。由2名医师、1名副主任护理人员、2名主管护理人员和1名护理人员组成。医师负责调整治疗方案,副主任护理人员制定慢病管理计划、监督护理措施实施,主管护理人员收集整理数据,护理人员负责随访工作。(2)方案实施。①启动。向患者介绍痛风危险因素、病情预后、治疗方式等内容,控制血尿酸在357μmol/L以下,当患者有痛风时将血尿酸控制在297.5μmol/L以下,治疗过程中每2~5周检测1次血尿酸,当其达标后每3个月测定1次。主管护理人员向患者解释低嘌呤饮食的重要性,每日饮水量要超过1 500 mL,急性期为其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尽可能选择有氧活动,每天进行30 min以上,使体重指数处于正常水平。按医嘱用药,指导患者识别不良反应。②管理。定期与患者分享痛风相关知识和治疗成功案例,耐心解释患者所提的问题,鼓励其积极分享疾病控制状况,每月组织一场宣教讲座。③随访。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随访,每次时间约为30 min。首次随访于出院后1周进行,以后每1个月1次。随访中指导检查患者对慢病管理方案实施状况,当患者病情有变化或实施中发生心理变化、实施不到位等情况时,小组成员及时对其更改护理计划。

1.3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后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科学膳食、合理运动、防寒保暖及遵医嘱用药复查,每项以1~5分分为5个级别,分数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干预前后分别取患者静脉血,离心取其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型号:AU5800)检测血尿酸浓度。

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8个维度,每项维度为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情况(±s) 分

指标t P t P科学膳食合理运动防寒保暖遵医嘱用药复查干预前对照组(n=40)18.54±3.28 17.23±3.15 19.62±3.18 14.28±3.46研究组(n=40)18.26±3.18 16.91±2.94 19.27±3.25 14.63±3.35 0.388 0.470 0.487 0.460 0.699 0.640 0.628 0.647干预后对照组(n=40)20.35±3.61 19.24±3.40 21.52±3.41 17.56±3.71研究组(n=40)23.18±4.19 21.07±3.89 23.73±3.51 30.16±4.07 3.236 2.240 2.856 14.470 0.002 0.028 0.006<0.001

2.2 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情况(±s) μmol/L

表2 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情况(±s) μmol/L

组别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 P干预前432.48±28.74 435.07±29.10 0.401 0.690干预后398.52±26.19 381.66±23.84 3.011 0.004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 分

维度t P t P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干预前对照组(n=40)69.32±8.31 62.46±7.32 61.62±7.43 60.41±7.13 70.02±9.17 68.21±8.26 72.03±9.74 65.65±8.62研究组(n=40)69.02±8.63 63.71±7.42 62.38±7.81 61.01±7.91 69.78±9.16 69.31±8.54 73.36±9.61 64.91±8.43 0.158 0.759 0.446 0.356 0.117 0.586 0.615 0.388 0.875 0.450 0.657 0.723 0.907 0.560 0.541 0.699干预后对照组(n=40)74.02±9.61 72.69±9.41 71.46±8.57 71.52±9.85 76.25±9.16 78.26±9.54 80.48±10.68 79.91±9.42研究组(n=40)86.44±10.35 89.58±10.36 85.81±9.83 81.38±10.10 88.91±9.16 92.22±11.16 91.48±11.85 93.54±11.69 5.562 7.633 6.959 4.420 6.181 6.014 4.361 5.742<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3 讨论

痛风为风湿性疾病,是因尿酸排泄、嘌呤代谢障碍而使体内血尿酸累及,病程较长,多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改变,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目前具有年轻化趋势,需引起重视[6]。痛风为慢性病,病程相对较长,难以有效根治,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胀痛,反复发作会使肾脏功能出现障碍,严重者引起肾结石,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痛风多采用药物治疗辅助科学的生活习惯,但由于患者对疾病认知欠缺而不遵医嘱,无法有效就诊的不良习惯,影响疗效,甚至导致病情恶化。故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案为痛风治疗中的关键环节,对降低患者痛风并发症发作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慢病管理的目的是构建疾病管理体系,可引导患者加强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医护患间沟通交流,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有助于患者出院后的康复[7-8]。本研究中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慢病管理模式加强了对痛风疾病的宣教,传统方式仅向患者传达了疾病知识,缺乏有效健康指导,本研究中要求患者掌握疾病知识与技能,增强其对自身管理,从而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与自护技能[9-11]。研究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慢病管理模式通过定期举办讲座,由专业医师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播放视频、发放宣传手册向其传递痛风的危害,如何科学治疗及健康行为干预,有助于患者更好理解记忆,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显著纠正患者高尿酸水平[12-13]。强化医护人员专业支持,嘱咐家属给予患者支持与关心,并监督其遵医嘱行为,养成科学良好的作息习惯。方青枝等[14]研究中实施家庭跟进护理,证明了家庭对患者影响,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与崔红艳等[15]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慢病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痛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机体血尿酸水平,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血尿酸痛风护理人员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痛风的治疗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