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专科护生职业认同与积极心理资本相关性研究

2022-01-25 10:54袁佳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1期
关键词:效能问卷维度

杨 春,云 洁,袁佳丽,杜 静

(1.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2.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四川 成都 610000)

职业认同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是职业发展的内在激励因素[1]。护士职业认同是指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目标、社会价值等方面的肯定,以及决定自己积极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2],会影响护士工作积极性、健康服务质量[3]及护理队伍稳定。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含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希望4个部分[4-5]。它是一种可开发心理资源,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帮助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与挑战,受到的关注和重视日益增多。研究表明,心理资本水平越高,职业认知越深入,职业认同感则越强[6]。已有研究显示,研究对象主要为临床护士,且无针对高专院校普专护生的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高等专科院校普通专科(普专)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积极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完善其普专护生职业认同的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5月四川某高等专科学校普专一、二、三年级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全日制普专护生;(2)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1)存在心理问题;(2)休学或请假不在校。剔除标准:规律作答者。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

1.2.1.1一般情况问卷 研究者在参考相关研究基础上,自行编制,包括性别、民族、生源地、年级、选择护理专业原因等基本信息。

1.2.1.2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 该问卷由我国心理学者张阔等[7]于2010年在国外心理资本测评量表PCQ-24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含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4个维度,共计26个条目,采用Likert7 级评分法,第8、10、12、14、25题为反向计分。在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

1.2.1.3护生职业认同问卷(PIQNS) 该问卷由郝玉芳[8]编制,含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和社会说服5个维度,共计17个条目,采用 Likert 5 级评分法,第12题为反向计分。在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

1.2.2调查方法 使用“问卷星”平台进行调查。编写统一指导语,清晰说明调查目的及填写注意事项,表明遵循匿名且自愿填写原则,连同问卷链接,交由辅导员教师一并发送到班级QQ群,统一组织学生填写。学生完成问卷后直接提交“问卷星”平台。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67份。男73名,女694名;汉族694名,少数民族73名;农村595名,城镇172名;大一229名,大二309名,大三229名。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情况(n=767)

2.2普专护生职业认同及积极心理资本现状 护生职业认同总体均分为(3.33±0.56)分,积极心理资本总体均分为(4.42±0.66)分。见表2。

表2 普专护生PIQNS及PPQ得分(n=767)

2.3普专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家庭经济状况、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对护理专业的喜欢程度、毕业后就业打算、普专护生的PIQNS 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人口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普专护生 PIQNS 得分比较分)

2.4普专护生职业认同与积极心理资本相关性分析 普专护生职业认同与积极心理资本呈正相关(r=0.537,P<0.01)。见表4。

表4 普专护生职业认同与积极心理资本相关性分析(n=767,r)

2.5普专护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职业认同为因变量,选择护理专业原因、对护理专业喜爱程度、毕业就业意向及积极心理资本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家庭经济状况一起纳入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发现存在共线性,因而最终未将其作为自变量纳入分析。见表5。

表5 普专护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普专护生职业认同与积极心理资本现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专院校护生职业认同亦为中等略偏上水平[(3.33±0.56)分],留置获益与离职风险为5个维度中得分最低项。与学者曹楠[9]、刘宁宁等[10]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可能因为学校开展了相关教育,同时信息获取量及渠道增多,使得护生认识到,一方面护理在健康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就业和待遇上具有相对优势,但另一方面护理工作繁琐且辛苦。护理职业劣势客观存在,且较难改变,保持积极心理正向面对,在此显得尤为重要。留置获益与离职风险维度得分低,可能因为护生缺乏临床工作经验,缺乏切身体会。普专护生积极心理资本为中等略偏上水平[(4.42±0.66)分]。与国内学者高雅琴等[6]、曹楠[9]研究结果相比略低。4个维度得分略有差异,分别为自我效能(4.22±0.81)分、韧性(4.18±0.69)分、希望(4.68±0.83)分、乐观(4.67±0.93)分,后2个维度略高。希望和乐观维度得分相对较高,可能与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巨大需求与护理在守护健康中重要作用息息相关,促使学生较为看好护理,愿意朝着做一个合格的护理人的目标努力。自我效能和韧性维度得分相对较低,可能与未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学及挫折经历较少有关。可见高职院校普专护生积极心理资本发展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教育者应该注意到这一现实,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学课程或活动以促进其发展。

3.2普专护生职业认同与积极心理资本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积极心理资本及各维度与职业认同及各维度间均呈正相关(P<0.01),积极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相关程度为中等(r=0.537,P<0.01)。表明积极心理资本可正向预测职业认同倾向。与已有研究高雅琴等[6]、曹楠[9]、WOO等[11]、万娅姣等[12]结果相比,均显示二者间存在正相关,但相关程度上略有差异。积极心理资本具备正向影响力,其水平越高越能更好地作用于促进职业认同水平的发展。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二者相关性,给教育者在护生职业认同培养方面带来了启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有必要加强护生积极心理资本建设,比如,可组织一些类似团建的活动,让护生在参与活动中,加强迎接挑战的信心,强化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目标的思维,培养积极归因的心理,从而为职业认同做好心理层面的铺垫。

3.3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年级、是否有亲人或亲戚从事护理、是否关注护理人员抗疫事迹的普专护生PIQN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经济状况、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对护理专业的喜欢程度、毕业后就业打算普专护生PIQNS 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经济富裕、不喜欢护理专业、调剂、毕业后打算为其他的项目得分相对较低。结果与学者高丽燕等[13]、张静等[1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与王慧敏等[15]有差异。其原因可考虑是,当今护理专业自身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在人民健康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社会认可度有所提升,因此受到部分喜欢护理、主动选择护理、愿意从事护理且家庭经济一般学生的亲睐。建议在招生录取时,尽量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且进行护理专业职业认同引导教育时,重点关注职业认可度较低的群体,有针对性地给予有效措施。各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学校在职业认同教育上未取得显著效果。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对护理专业的喜欢程度、毕业后就业打算及积极心理资本4个维度(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可共同解释职业认同变化的50.80%(F=64.835,P<0.001);排除了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对护理专业的喜欢程度及毕业后就业打算的混杂干扰后,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可以显著正向影响职业认同,韧性不能显著影响职业认同(P=0.131)。与学者高雅琴等[6]、沈晓梅等[16]研究结果一致,曹楠[9]研究显示仅自我效能与乐观是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积极心理学会影响职业认同,可能是因为心理状态会从不同程度影响个体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进而影响个体行为特征[17]。本研究探索了职业认同部分影响因素,进一步证实了积极心理资本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但这些因素仅共同解释了职业认同变异的50.80%,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其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高专院校普专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与积极心理资本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二者呈正相关,积极心理资本是职业认同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促进护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希望和乐观水平,从而使职业认同水平进一步提高,以稳定护理队伍,减少离职率。本研究属于大样本研究,结果可靠,但调查对象仅为一所高专院校普专护生,建议可开展更大范围的多中心研究。

猜你喜欢
效能问卷维度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问卷大调查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问卷你做主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