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内智能化疫情防控流调系统的应用

2022-01-25 10:12田峰黄丽朱仁义
中国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脸识别医疗机构体温

■ 文/田峰 黄丽 朱仁义

1.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2.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字:智慧医院 大数据 疫情防控

1 引言

2020 年2月以来,在新冠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简称一体化平台)提供的防疫健康信息码和通信行程卡(简称行程码)、部分省(区、市)建设使用的“健康码”,作为个人健康信息码的一种重要形式,成为快速采集、存储和处理个人健康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作为个人流行病学史的重要凭证,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医院预检流调过程中,成为医疗机构内人员流动管理的重要工具。但如何快速有效地查验健康码或行程码、医疗机构因预检要求导致的入口拥堵、有效地进行人员流动管理成为各医疗机构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对智能化流调系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做了有意义的探索与分析,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2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医疗机构内人员流动管理方式概述

随着全社会复工复产,医疗机构在国内新冠疫情常态化管理形势下也逐步恢复到日常接诊水平。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要求,医疗机构须对进入医院的就诊患者及陪同人员进行预检流调,根据当前防控形势实时更新流调内容。其中,查验健康码或行程码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机构进行人员流动管理的必要手段。从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机构对人员进出的管理手段主要有以下方式。

2.1 传统人员流动管理方式

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医疗机构对入院人员流动管理方式主要是采用人工纸质登记法,人工流调登记的平均用时约为5-6 分钟。该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包括病毒交叉感染风险、进出人员难以追溯、检验效率低、无法真实有效的实时统计,给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与风险。

2.2 人工核验健康码或行程码

相较纯人工询问流调,增加人工核验健康码或行程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流行病学史问询效率及数据真实性,平均用时约为1-2 分钟。但人工核验健康码或行程码也存在不少问题,“形式测温”“形式流调”现象时常发生,如截屏码、过期码、人码不一(手持他人健康码或行程码)不易识别,人流量大时易造成漏检和人员聚集,对老人及非智能手机使用者不友好,流调记录不易保存和追溯,存在新冠病毒传播风险的人群入院行动轨迹追溯困难、病毒传播风险高等。

此外,为了保证新冠疫情防控力度、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医疗机构在预检流调的人力支出、场地划拨、流调相关设施建设与改造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在疫情期间人员紧张的情况下,需从各科室调拨大量的专职人员值守预检流调岗,同时还需要在本已拥挤的院区开辟专有场地保证预检流调用地。以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为例,作为一家公立二甲综合性医院,参照日均接诊量,医院日均出入人数(包含病人、陪同家属及本院职工等)约8000 人,如此庞大的人流量且人员来源比较复杂,极大地增加了医院的防控压力。该院在预检流调岗投入了近20 位专职人员(含护士和保安)保证预检流调的正常进行,但仍不能满足就诊高峰期需求,不时出现因通过速率慢导致人员聚集、病人等候时间长、病人依从性不佳、易激发医患矛盾、漏检错检等问题。

3 智能化流调系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为了应对疫情常态化管理的需要,缓解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压力和人财物投入压力,笔者提出并研发了一种可替代医疗机构内人工预检流调的自动化智能流调系统。该系统通过OCR 识别随申码或行程码、身份证识别终端、红外线体温检测终端、电子流调问卷终端等技术实现对出入人员进行健康码和行程码核验、身份信息采集、体温测量及电子流调问卷的填写,所有数据接入区属大数据中心保存,支持数据追溯。经多个现实场景应用验证,智能流调系统将流调用时从5-6 分钟缩短至5-6 秒,流调漏检错检率从4%下降至0%,人力支出成本减少60%,解决了现有预检流调流程中人工管控标准不统一、纸质流调效率低下、难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耗费人财物等问题。具体功能特点如下:

3.1 人脸识别替代人工身份核验

利用人脸智能识别技术将抓取的人员身份证图像进行人脸特征自动比对,给出通行权限或报警提示,同时还可实现特殊场所内人数实时统计,超过目标数量时会给出提示,保证场内始终保持在合理人员数量,避免医院入口的人员排队拥堵问题,提高医院进出人员的通行效率,同时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追溯支持,如图1 所示。

图1 人脸识别系统

该系统也可对进出医院的所有车辆进行识别与登记,来访车内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手持设备扫描二维码或身份证自动记录访客信息。另外,可通过车牌自动识别方式记录车牌号码并进行比对,以便安全出入医院,形成全链条追溯体系。若发现有异常情况的车辆时,及时进行预警,以便于下一步的防控措施。

3.2 系统开放,全面支持多种核验

系统支持多种检测方式,主要包括通过与其他相关平台进行有机结合,联接后台管理软件,接洽各种数据。目前可以检测人脸、身份证、医保卡、查询健康码以及行程码的信息,同时可以查验被检测人员最近几次的核酸检测结果是否异常,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身份识别、信息登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有异常信息的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医院,降低了交叉传播风险。

3.3 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一站式应用

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同时进行检测人脸和测量体温的工作,如图2 所示。它主要运用热成像体温检测原理,以及现在广泛推广的AI 体温算法,实现了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的应用。人脸识别测温终端采用非接触式体温检测模块,可实现毫秒级响应的快速刷脸测温,1 米内完成体温检测,测温精度高达±0.3℃。当体温≥37.3℃时自动报警,适用于室内室外多场景,特别是在人流量大的出入口,提高通行效率、形成完整可追溯轨迹链的同时,避免了人群堵塞导致的近距离接触传播风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2 人脸与测温一体化

3.4 网格化管理,实现疫情精细化监控

进出医疗机构的人员结构往往比较复杂,采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可以对进出人员进行有效地网格化追踪和管理。该防控系统已与全国大数据中心统一联网,所有进出医疗机构的人员都在实时监控之下,一旦发现在大数据中心系统中录入的疫区高风险人员出入医院,该防控系统立即发出警报并自动报警。因此,人脸识别系统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的人员流动管理难题,也给未来非疫情时代的人员流动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方向,解决了传统检测方式单一、检测设备落后导致的工作繁琐、效率低等问题,最大化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3.5 辅助流行病学调查优势显著,实现多方位有效管控

该系统可实现人员外貌特征和入院时间的即时调阅,结合医疗机构内全覆盖的监视系统,可迅速完成待查人员从入院到出院全流程的行动轨迹和接触人群的查验工作,在短时间内分辨密接人群,实现快速精准管控。在不利用此系统之前,完成一名待查人员的调查需要约4-6 小时,接入该系统后缩短为15-30 分钟,在提高流调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目标人员进一步传播扩散疫情的风险。因此,该系统在辅助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显著优势,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实际应用价值。

3.6 大数据分析,做到有据可查

通过WEB 方式,管理者可随时查询各入口的人员信息,包括姓名、脱敏的身份证号码、健康码/行程码状态、体温信息、通过方式、通过位置等信息,如图3 所示。医疗机构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后台实时了解进入院内人员情况,如图4 所示。为方便管理者第一时间了解汇总数据,系统还会自动发送邮件统计每天24 小时的总人数、每小时通过人数及体温或健康码异常信息数量等。

图3 智能疫情防控系统后台

图4 智能疫情防控统计界面

4 结语

智能化疫情防控流调系统可实现实时记录所有进入院区的人员身份信息、进入时间、健康码状态、体温信息等,多维度统计分析通行数据,实现人员精准追踪和管理;同时,通过该系统的研发和推广使用可替代人工预检流调,提高流调依从性,实现入院人员快速流调通过,减少停留时间,避免人群聚集,减少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投入。此外,该系统可联网校验随申码的更新时间、颜色等信息,有效防止部分人员使用过期或他人随申码截屏,所有记录上报至大数据中心系统,可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查询、回溯、筛选、分析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风险和漏洞。因此,该系统不仅增加了疫情防控安全性,还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提升了医疗机构的访客人员来访体验。

智能化流调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未携带个人身份有效信息者无法通过智能设备,还需预留人工通道辅助通行;智能系统存在一定的故障率,医疗机构在投入使用前需准备应急预案以便及时响应突发情况。此外,隐私安全保护是智能系统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该系统对个人身份信息的获取进行了加密处理,在对接大数据中心个人健康信息和行程信息时只获取了是否异常的结果信息,如需查询个人详细信息必须由公安协助调查。为了保证智能系统使用安全性,系统开发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签定保密协议,及时更新系统漏洞,定期进行安全性检查。

综上所述,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医疗机构内采用智能化疫情防控流调系统有利于医院的人员管理,有效地实现无接触式的出入管理,对疫情防控这项重大而又艰难的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人脸识别医疗机构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人脸识别 等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