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工企业运作模式

2022-01-25 07:43
中国军转民 2021年24期
关键词:国防军事工业

美国的军工企业是一个很特殊的经济与政治势力。军工企业与政府国防部门、国会、大学、科研机构甚至产业工业一起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利益集团。冷战期间,美国军事工业分享了10 万多亿美元的国防开支,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获利集团。这个庞大利益集团曾经拥有200 多万军工产业人员,100 余家军工企业,几十个科研机构。冷战结束后,美国军工企业又在政府推动下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和并购,形成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军工集团,牢牢保持美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世界霸主和头号军火商的地位。

一、形成与发展

美国军事工业最早起源于1880-1910 年的海军建设。这次大规模海军建设主要根源于美国海外贸易急剧扩张和对外干涉逐渐增多,同时受到欧洲各国海军建设刺激、全球探险和财力盈余等因素影响。此外,当时同步进行的海港和要塞建设同样促进了军事与工业的结合。

一战后美国进入繁荣的10 年,为了准备未来战争,国会授权军队有权编制自己的采购计划和进行经济动员。数千个工业家加入到了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战争规划,直到 1930 年武装部队已经不仅是为了战争做准备,而且已经成为经济动员计划中突出的工业因素。1929到1931 年间战争部起草了第一份官方战争经济大纲——1930 年的“工业动员计划”。这份动员计划使工业界获得了无数的军事合同。1925 年,战争部还组织了一个工业委员会帮助把现代工业技术引入到军队,让工业家熟悉军队采购和计划方法,这个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美国最大的财团。这些工业家经常成为助理战争部长的预备役军官。他们起草采购和动员计划,寻求军事和工业间进一步的合作关系。在这样的模式下,美国的军事工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二战使美国军事工业体系得以完全建立。为了赢得战争,美国倾其国力为军事服务,工业和军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行合作和融合,并成为冷战时期经济、政治、外交和科技的主导力量之一。二战后虽有短暂的和平及国民经济向和平时期转轨,但朝鲜战争的爆发和1957 年苏联卫星上天使美国军事开支迅速恢复到二战水平并持续攀升,伴随着越战和里根大规模重整军备,美国军工迎来了发展高潮。朝鲜战争以后的40 余年里,美国全部国防开支每年从来没有低于1500 亿美元(以1982 年美元计算),或者从来没有低于全部GNP 的5%。这么大规模的军事开支为军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养的美国军工企业膘肥马壮。

二、特征

(一)区别于传统商业

军工企业不同于任何其他商业,他有自己的特定目标和特征。在整个冷战期间,军事工业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领先的技术,发达的经济,稳定的政治秩序等。美国通过持续创造新的更具有毁灭性的遏制性武器来进行冷战。结果是国防研发在冷战期间急剧增加,“星球大战”时代更是飙升。伴随着国防研发的大规模增长,与国防相关的职位规模,如电子和航空工程师,核物理学家,数学家,系统分析师与设计、发展、测试和评估高技术武器的计算机程序员等迅速扩大。

军工企业完全改变了传统自由企业制度模式。军工企业主要是依赖美国政府的采购,五角大楼几乎是唯一的客户。美国军事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和产业工人;还是其所在地的主要税收来源。而军事工业为了在武器生意上成功,他们就必须在“影响生意”上成功。因此,他们创造了“政府关系学”,动用各种工具和关系,这些已经完全超越自由企业制度的传统模式。

军事工业中的创新过程完全不同于其他创新。在美国,联邦政府占所有研发支出的70%,而其中75%都与国防有关,因此,创新已经制度化。在美国的军事工业的创新会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但很少受经济形势影响。军事工业事实上已经成为持续工业创新的新形式。

(二)具有独一无二的独特地位

与传统工业相比,军工企业在美国社会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政府不仅管制他们的活动,而且还是他们最大的消费者。他们生产的武器要符合政府客户的特殊要求;国防采购过程是国防工业和政府两者一起来发起和维持。这种亲密的相互依赖关系使国防生产商在发展与政府关系和维护自己公司利益方面成为先行者。

政府对国防工业的支持力度非常之大。二战后,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私人国防企业的发展,努力补贴国防工业以保证就业的稳定。政府为国防承包商提供了大量的免费承租生产厂房和设备,很多军工企业经营的厂房和设备事实上是政府所有。这也是军工企业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高回报的一个重要因素。

军工企业利润一般高于正常生产水平。武器生产商能从与国防部做生意中获得稳定的收入。有证据表明,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来作为衡量标准,而不是销售量,国防公司的利润要远高于正常生产的平均水平。

(三)市场集中程度更高

相比工商业来说,军工产业的集中程度要高得多集中还体现在供应商方面。许多大航空航天公司通常为武器每个部件与一个或几个可靠性高和负责的公司发展起长期的合作关系。除了航空业,冷战期间的电子产业、通讯设备领域等也基本如此。此外,军工企业更加依赖附加值。除了飞机和导弹的“结构”或“主体”外,有效载荷越发重要和复杂。战略性武器已经从轰炸机转变到导弹,变得更加依靠资本和技术。在每一代新武器中电子元件在附加值中的份额越来越大。

(四)高度依赖政府

有一些美国的军火承包商完全依赖国防订货,而在各个生产和技术领域,有的对政府依赖程度高达60%~80%。在生产和技术各领域,航空航天业及其供应商,通讯装备和电子工业对国防依赖尤为严重。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常规武器工业,比如坦克、造船、军火和大炮等对国防依赖越来越高。军工企业从来不是通过拼命压低买家来获得最大利润,而是大力发展技术。与商业生产相比,国防部关注的是武器各部分的精确和性能良好。

三、运作模式

(一)构成

今天的美国军工企业成为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结构,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利益集团,人们往往称之为“军工复合体”。在美国众多利益集团中,军工复合体在国家外交政策制定中有着其他集团无可相比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它们凭借自身特殊的构成、特点、对国民经济特殊的影响以及美国国内环境的需要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美国军工复合体主要由军工企业、政府部门、国会议员团和智库这四个部门构成。

1.军工企业

据美国国防部统计处的资料。美国军事工业集团按军火占总产值的比重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军事工业集团,其军火产值占公司总产值的比重为50%~100%,属于这一类的有: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等15家军事工业公司巨头;第二类是半军事工业集团,其军火产值占公司总产值的比重为25%~50%,一共有9 家,其中包括斯佩里—兰德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第三类是特殊的军事工业集团,其军火占总生产额的比重不大,但生产的军火价值很高,军事工业垄断集团的垄断程度相当高,如波音公司。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2014 年全球排名前十名的军火公司中美国占7家,分别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通用动力公司、雷神公司、L-3 公司和联合技术公司。

2.政府部门

在政府部门之中,与军事利益密切联系的当属武器装备采办的集中统一管理部门,即国防部以及行政部门领导者—美国总统。在美国现实政治运行过程中,国防部把包括常规武器、军服到基础设施建设都承包给私人企业,这种买卖关系使得国防部与私人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此外随着美国竞选费用筹集的重任从以往的政党那里转移为由候选人自己承担的选举制度的逐渐形成,资金雄厚的军工企业便成为竞选费用的重要来源,作为回报,当选后的总统在日后的政策制定方面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军工复合体的利益。

3.国会议员团

在美国,随着政党制度对议员约束性大大减少,拥有很大独立性的议员为捞取日后当选资本往往把着眼点主要放在选区的选民的利益上,这使得利益集团更容易参与到议员的选举以及政策制定中来。国会议员尤其是军事委员会和拨款委员会的成员在国防方案和政府财政预算中拥有很大的权力。与军工企业密切的议员往往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国防部武器订购单上增加更多武器以便得到军工企业给予的巨大回报,例如军工企业提供的包括物质和专业政策咨询在内的竞选支持以及在军工企业支持下为自己选区增设工厂从而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当选资本的利益等等。

4.智库

智库是为适应美国政府的需要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很多美国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领域智库的产生、发展、壮大都是与美国全球化大国地位的确立相一致的,是美国外交事务日益复杂化、多元化的产物。按照其职能性质可分为学术(教育)型、政府合同型、政策鼓吹型三类。智库接受军工企业、政府国防部门的巨资捐助,控制主流媒体影响政府决策。智库研究员与政府官员之间的旋转门制度更是可以直接将智库的研究成果付诸实施。很多军工企业重要领导人通过担任智库重要负责人建立政府防务和军方密切联系的通道。

(二)影响国家政策

1.院外游说

参与决策者的各项活动。为了影响联邦政府的立法和行政决策,游说者经常设法参与和政府政治过程相关的大量活动,比如参加包括总统在内的政府官员的私人会议;出席国会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作证;邀请立法人员(议员)出席社交性聚会和宴会……以此为平台表达他们自己的政策立场。

2.影响选举

政治捐款。政治捐款是军工集团影响选举的主要方式。由于美国国会议员的选举经费是由候选人自己筹款,资金雄厚的军工复合体的政治捐款使其更易接近政策制定人员,并对其施加压力,以便候选人当选后制定出有利于集团的政策,候选人受到大量竞选支持的同时,大量的义务也就被承担了下来。

利用选民。积极利用选民为集团游说。其手法包括动员选民通过电话、电报、普通信函、电子邮件,甚至动员选民直接与议员会面,形成对议员的强大压力;军工企业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每年与国防部签订主承包合同的国防工业厂商大约315 万家,分承包商约15 万家,从业人员约300 万人。美国国防工业供养了全美国25%的工程师,支撑着美制造业的20%,资助全美计算机研究的50%”。

3.制造舆论

制造舆论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捐款研发合同等形式向教育科研机构渗透,通过他们的研究报告影响美国舆论;企业调动内部职工和参股企业的股民的情绪(这部分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或为了股票利益,往往采取支持军工企业的行为)来制造舆论;军工企业通过影响大众媒体的方式来制造舆论,具体包括在全国性杂志报纸上刊登广告,利用大众邮件,进行电视宣传等等,通过以上方式的长期舆论积累致使其政策目标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从而施压于政府。

(三)军民融合发展

军民融合发展是全球军工企业发展的一大特点。主要的好处是改变军工企业低效运行、成本过高,以及缺乏竞争等弊端。美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配套措施,鼓励军民高新技术两用产业的发展。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在《国防转轨战略》中提出“建立既满足军事需求,又满足商业需求的国家技术与工业基础”的军民融合政策。自1990 年开始,国会通过的每年度《国防授权法》和制定的《联邦采办改革法》等重要法案中,明确规定必须鼓励采办民用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并要求逐步建立一个“无缝”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国防部还依据国会通过的法案,先后出台了《采办改革:变革的命令》《两用技术:一种为获得经济上能承受得起的前沿技术的国防战略》等一系列采办政策和文件。国会则通过《联邦采购精简化法案》,使国防部和其他政府机构能更便捷、更自由地购买商业技术、产品和服务。20 世纪初美国制定的《国防工业基础转型路线图》,进一步提出构建“基于能力的国防工业基础”的战略思想。在新修订的《国防生产法》中,进一步将资助政策的重点转向两用型军事和经济计划。

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导致全球军费开支出现停滞,国防投入减少带来了军工定货量的下降,不足以维持企业的增量发展,加之过高的军事研发成本要求军事工业更多地与民用领域合作等等因素叠加,导致军工企业不断加强军民业务互补,很多军工企业积极向安防、能源和环境等新业务领域转型。著名的联合技术公司在军民融合方面总结为以下几点:采用一体化管理体系,军品和民品管理上高度融合,不设立专门的、分割的军品和民品组织;军品、民品的分工管理严格遵循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公司业务从传统的产品导向向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主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转变;业务经营采用专业化运作方式,无论军品还是民品的商业运作均以专业化程度来划分;企业组织运作方面,军品和民品的管理主要是基于组织业绩最大化的原则进行。

(四)国际化

今天军事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今天的这些美国军工巨头,无一不是跨国公司。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2010—2015 年美国占据全球武器出口国第一把交椅,市场份额超过三成。其实军事国际化在欧洲更加明显,欧洲各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大于民用领域。为了能够更多地从国际上获得订单和利润,美国军火公司纷纷与一些有军火需求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开展合作成立跨国合作财团和跨国公司。由于美国军工企业在充斥高精尖的军备竞赛领域处于全球的主导地位,能够满足任何国家的国防需求,这些美国军火跨国公司正在从供应所在国的部分国防需求中获得巨大利润;同时使得这个国家的国防需求日益国际化,也使得全球军事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航空业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也是国际化和国防导向型程度最高的跨国产业。美国政府在研发和资本开支上的补贴使美国成为飞机制造业的理想国家。越战后世界航空业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军事销售逐渐减少,这些因素导致美国航空产业日益依赖国外市场,此外,几个大航空公司还直接拥有欧洲重要国防工业的很大部分股份。目前,美国军火公司主要赖以生存的市场主要有3 个,分别是国防订单、海外市场和民用领域,并且力求能在这三个领域达到动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对公司的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国防军事工业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工业人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